有的考生已經順利通過筆試,進入了面試,但是對面試的一些政策不是特別了解。面試到底是“答題內容”重要,還是“外在形式”重要,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一、外在形式更重要
“哪種考生更吸引考官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回答時這樣的: “進來后,聲音洪亮,自信十足,邏輯思維很清晰,能干脆利索答完題的考生,聽起來最舒服。”可見,面試的考場上,外在形式與答題內容互為補充,但外在形式的重要程度大過了答題內容本身,主要原因在于,99%的考生外在形式都做不好,根本談不到內容是否出彩。
二、面試的本質
面試是一種人事測評的手段,它與筆試、政審、體驗一樣,共同構成了公務員考試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面試的本質其實是為了找到與“崗位相匹配的人”,所以我們更在乎考生是否能自然、流暢、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艾伯特-赫拉伯恩公式中,語言的重要性(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答題內容)占比7%;語速語調占比38%;表情動作占比55%。我們可能把后兩項,語速語調和表情動作理解為外在形式。這樣看來,科學也證明,確實外在形式比答題內容更重要些;谏鲜隼碚,我們應做到以下三點:
1、聲音洪亮
【常見錯誤】不要大吼,而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用正常的語音語調,讓考官能聽得清楚即可。切忌不可聲音太低沉,這樣會讓考官感覺該考生“有氣無力,精神狀態(tài)不佳”。
【正確姿態(tài)】聲音稍微高一點,同時配合眼神要有神彩,和考官有交流感,讓人感覺該考生神彩奕奕,精神飽滿。
2、語言流暢
【常見錯誤】大多數(shù)考生存在的問題是,答題過程中嗑嗑吧吧,相當?shù)夭涣鲿,如果說考官處于痛苦的煎熬中一點也不為過。最經典的一個案例,是2016年江蘇省考中,有一名考生在答題過程中,說了60多個嗯,考官實在忍不住了,打斷了該名考生。
【正確姿態(tài)】在平常的練習中,應刻意糾正自己的嗑絆、口頭語等問題,先把外在練好了,再求內容上的精彩。
三、動作適當
【常見錯誤】面試并不是要求考生一本正經地、一絲小動作也不能沒有,僵硬地呆在座位上,而是可以有適當動作,只要動作不太夸張即可。
【正確姿態(tài)】背挺直;坐1/3或2/3的椅子(依自己舒服為主);手抱拳放在桌面上?梢杂行┰S小動作,如適當?shù)氖謩莸取?/p>
什么是公務員面試
公務員面試是測查和評價人員能力素質的一種考試活動。具體地說,面試是指組織者經過精心設計,在特定的場景下,通過考官與考生面對面地觀察、交談等雙向溝通方式,了解考生素質特征、知識水平、能力狀況、工作經驗和求職動機等的人員甄選方式。面試針對不同的崗位特點和要求,可靈活地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去測評一個人的能力。公務員面試中常見的有結構化面試和無領導小組討論。
弄清楚了什么是面試,下面就要弄清楚各種面試之間的差別。
結構化面試中的“結構化”也就是“標準化”的意思,對于面試考場、考官、考題、流程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競爭同一崗位的求職者在同一個房間面對同樣的考官在同樣的時間內回答同樣的問題,考官并不知道求職者的個人信息,目的在于確保面試的公平性。因此也成為公務員系統(tǒng)的面試最常采取的方式。
無領導小組討論會通過給一定數(shù)目的考生(一般是5-7人為一組)和一個與工作相關的問題,讓考生們進行一定時間長度(一般為一小時左右)的討論,來檢查考生的各項能力。這種方式對考官的要求很高,組織難度較大,因此公務員面試中只有個別部門采取這種方式來進行面試。與結構化面試相比,雖然也很公正,但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面試的單位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