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季吃海鮮注意什么事項
16歲女孩佳佳在外地吃過大量海鮮之后,便全身酸痛、高燒不退、小便量少,病情持續(xù)加重至第三天晚上,女孩開始出現(xiàn)“醬油色”小便,右小腿更是疼痛難忍,無法觸碰。急診送至華東醫(yī)院,血液學檢查發(fā)現(xiàn)其中一項“磷酸肌酸激酶(CPK)”超過標準值1700多倍!
橫紋肌溶解癥,并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臨床醫(yī)生當即給出了診斷。入院后佳佳病情持續(xù)加重,全身水腫并一度昏迷、抽筋,氧飽和度下降至60%,出現(xiàn)了多臟器功能衰竭。
為了挽救花季般的生命,俞卓偉院長親自主持,組織重癥監(jiān)護、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腎臟內科等多位院內外知名專家聯(lián)合會診,并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后積極救治。經過長達17天的搶救,通過呼吸機輔助通氣、連續(xù)血液凈化、抗感染等多學科綜合治療后,佳佳終于脫離了危險期。
無獨有偶。佳佳入院一周時,華東醫(yī)院再次收治了一位因飲食不當引起橫紋肌溶解癥的病人。今年35歲的吳先生,發(fā)病前一周內連吃四天大閘蟹,因突發(fā)劇烈腹痛被送進了華東醫(yī)院。
吳先生發(fā)病后6小時就出現(xiàn)了急性腎功能衰竭,96小時尿量僅有8毫升,隨即并發(fā)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心、肺、肝、腎、凝血系統(tǒng)等“全線告急”。面對命懸一線的病人,重癥監(jiān)護室宋曉華主任果斷決定,立即為病人進行氣管插管和連續(xù)血液凈化治療,為挽救生命贏得了時間。
不料險象環(huán)生。吳先生的血小板數(shù)量驟跌至正常人的1/10,病人口鼻出血,皮下遍布淤點、淤斑和出血,床旁護士必須每3分鐘就要為其填塞特制的止血棉球止血。為避免更為嚴重的顱腦內出血,醫(yī)院和市血液中心一起,盡一切努力從全市調集了8個單位的單采血小板,相當于100份全血中血小板的含量。
經過七個晝夜的全力救治,吳先生終于恢復了意識。以后又經過兩周的針對性治療,目前吳先生也已康復出院了。
海邊品嘗海鮮的4個要點
1、盡量不生食海鮮。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wèi)生。
2、吃海鮮時,要注意海鮮是否干凈、新鮮,是否徹底加熱、蒸熟煮透。海鮮中的病菌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如有異味或發(fā)現(xiàn)半生,應立即停止食用。
3、海鮮一般都屬于寒涼陰性類食品,所以在食用時最好與姜、醋等佐料共同食用。姜性熱,與海產品同食可中和寒性,以防身體不適。而生蒜、食醋本身有著很好的殺菌作用,對于海產品中的一些殘留的有害細菌也起到了一定殺除作用。
4、出游前應自備黃連素、氟哌酸等止瀉消炎類藥物。
在家烹飪海鮮的4個注意
海鮮是最容易導致腸炎和痢疾的食物,這主要是因為各類海鮮從海里打撈上岸后,經過長途運輸,可能會出現(xiàn)數(shù)量不等的死亡。其自身的排泄物會起化學反應,產生毒素,繁殖出大量的痢疾桿菌。另外,螃蟹、各類海蝦、螺、貝的里面也很臟,它們的排泄物常常深藏在殼里,很難清洗干凈。如果烹飪時加熱時間不足,細菌不能被徹底殺死,人大量食用后,也極易引發(fā)痢疾。因此,要預防海鮮引起的急性腸炎和痢疾,就一定要防止病從口入,在家自己烹飪海鮮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購買前首先要詢問海鮮的產地、來源,不要貪圖便宜。
2、其次要觀察海鮮是否鮮活,還要觀察海鮮本身的顏色是否純正,仔細聞一聞有無異味和腥臭味。
3、回家清洗海鮮也十分重要,清洗時最好先將海鮮泡在水盆里,加一點鹽,使之慢慢將體內污物吐出來、排泄出來。要多換幾次水,直到水清澈為止。
4、加工海產品時,不能只圖鮮嫩,開鍋就往外撈,一般開鍋后20分鐘,才能將細菌徹底殺死。
吃海鮮不能吃什么 吃海鮮的8大禁忌
海鮮那是我們日常餐桌上比較常見的一類食物了,海鮮的味道鮮美可口,給人一種享受。但是你知道嗎?吃海鮮也是有講究的,在食用海鮮的時候有的食物是不能吃的。那么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你吃海鮮的8大禁忌?靵砹私庖幌掳。
1、吃海鮮后喝茶長結石
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類似。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
在食用海鮮前或后吃海鮮,都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機會。因此,在吃海鮮時最好別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2、海鮮煮不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只有在80℃以上才能將其殺掉。而且海鮮里面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
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wèi)生。
3、海鮮啤酒同吃惹痛風
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后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癥。
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鮮的時候,千萬別喝啤酒,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4、海鮮水果同吃會腹痛
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yǎng)素。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
如果吃完海產品后,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
5、死貝類病菌毒素多
貝類本身帶菌的含量就比較高,而且蛋白質分解的又特別快,一旦死去便會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
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選購活貝之后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應當注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因為海鮮本身,而是在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的物質導致的。
6、冰鮮蝦不可白灼著吃
任何海鮮都只有在高度新鮮的狀態(tài)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水產海鮮與肉類不同,它們體內帶有很多耐低溫的細菌,而且蛋白質分解特別快。
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時,蝦體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質也已經部分變性,產生了胺類物質,無論怎么樣都達不到活蝦的口感、風味和安全性,當然也就不適合白灼的吃法了。
7、海鮮維C同食會中毒
多種海產品,如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一般情況下含量很小,但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可能使這些動物體內砷的含量達到較高水平。
蝦體內所含砷的化合價是五價,一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理論上講,高劑量的維生素C和五價砷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yōu)橛卸镜呐,當砒霜達到一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
8、盡量不吃蝦頭、魚頭
據(jù)專業(yè)人士解釋,一次性攝入50個中等大小的蘋果或30個梨或10個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綠葉蔬菜,才會大劑量地攝入維生素C。如果經過加熱烹調過程,食物中的維生素C還會大打折扣。
因此,在吃海產品的同時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過上述的量是沒有危險的。金屬類元素容易沉積在海鮮的頭部,所以盡量不要吃蝦頭、魚頭。
【冬季吃海鮮注意什么事項】相關文章:
冬季養(yǎng)生要注意的事項08-04
冬季孕婦注意哪些事項09-13
冬季吃海鮮要注意吃太多可能危及生命10-15
冬季戶外徒步要注意的事項10-24
冬季減肥需要注意的事項07-11
冬季保健曬太陽注意的事項07-24
孩子和孕婦吃海鮮需要注意什么09-05
孩子和孕婦吃海鮮要注意什么后果09-04
冬季健身要注意什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