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
試題是用于考試的題目,要求按照標準回答。它是命題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編寫出來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一起來看看吧。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2005年4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相關系數(shù)的取值范圍是()
A.r=0 B.-1≤r≤0
C.0≤r≤1 D.-1≤r≤1
2.在進行職工收入水平問題的抽樣調查中,有意把收入水平低的職工不算在內,這種作法必然導致()
A.登記性誤差B.系統(tǒng)性誤差
C.隨機性誤差D.工作誤差
3.報告期商品價格降低5%,銷售量增加10%,則銷售額()
A.增加5% B.增加4.5%
C.增加2% D.增加8%
4.下列資料中屬于時點數(shù)列的有()
A.我國歷年石油產量B.我國歷年出生人口數(shù)
C.某企業(yè)歷年流通費用率D.我國歷年人口數(shù)
5.用標準差比較兩個總體的平均數(shù)代表性大小時,要求這兩個總體的平均數(shù)()
A.相等B.相差不大
C.無要求D.相差很大
6.如果各個標志值都擴大1倍,而頻數(shù)都減少為原來的1/2,則平均數(shù)()
A.不變B.減少1/2
C.擴大1倍D.無法判斷
7.某企業(yè)計劃產量比上年增長20%,實際增長30%.則產量計劃超額完成程度為()
A.10% B.15%
C.8.3% D.10.3%
8.總量指標按其所反映的時間不同,可分為()
A.時期指標B.時點指標
C.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D.以上都不是
9.簡單分組與復合分組的區(qū)別是()
A.選擇品質標志與數(shù)量標志B.選擇一個標志與多個標志
C.多分組與少分組D.簡單與復雜
10.商店庫存盤點,調查人員親自搜集資料的方法是()
A.大量觀察法B.采訪法
C.報告法D.直接觀察法
11.按調查范圍不同,可以把統(tǒng)計報表分為()
A.全面統(tǒng)計報表和非全面統(tǒng)計報表B.基層統(tǒng)計報表和綜合統(tǒng)計報表
C.電訊統(tǒng)計報表和郵寄統(tǒng)計報表D.定期統(tǒng)計報表和年報統(tǒng)計報表
12.統(tǒng)計設計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
A.確定統(tǒng)計指標B.確定統(tǒng)計指標體系
C.確定統(tǒng)計分析的內容和方法D.明確統(tǒng)計研究的目的
13.統(tǒng)計總體具備的性質之一是()
A.科學性B.變異性
C.具體性D.針對性
14.下列情況屬于離散變量的是()
A.銷售額B.工齡
C.工廠數(shù)D.工資
15.某企業(yè)有200名職工,求其平均工資是()
A.對200個變量求平均B.對200個標志求平均
C.對200個指標求平均D.對200個變量值求平均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6.相關分析的任務有()
A.判定現(xiàn)象之間有無關系
B.判定現(xiàn)象之間關系的方向
度
D.說明現(xiàn)象之間聯(lián)系的具體形式
E.反映因變量估計值的可靠程度
17.抽樣平均誤差是()
A.所有可能樣本平均數(shù)的標準差
B.所有可能樣本平均數(shù)的平均差
C.抽樣推斷中作為計算誤差范圍的衡量尺度
D.反映抽樣平均數(shù)與總體平均數(shù)的平均誤差程度
E.是一種系統(tǒng)性誤差
18.某企業(yè)甲產品報告期單位成本為基期的105%,這一指數(shù)是()
A.個體指數(shù)B.總指數(shù)
C.動態(tài)指數(shù)D.數(shù)量指數(shù)
E.質量指數(shù)
19.將不同時期發(fā)展水平加以平均得到的平均數(shù)稱為()
A.平均發(fā)展水平B.一般平均數(shù)
C.動態(tài)平均數(shù)D.靜態(tài)平均數(shù)
E.序時平均數(shù)
20.對某工業(yè)部門職工基本情況進行統(tǒng)計研究時,該工業(yè)部門的()
A.工業(yè)企業(yè)數(shù)為總體單位數(shù)
B.職工人數(shù)是總體單位數(shù)
C.職工人數(shù)是標志總量
D.工資總額是標志總量
E.平均工資是總量指標的派生指標
21.對于是非標志來說()
A.其平均數(shù)為P B.其標志值為0和1
C.其相對權數(shù)之和為1 D.其相對權數(shù)之和為q
E.其方差為P(1-P)
22.進行統(tǒng)計整理的基本步驟是()
A.設計和編制統(tǒng)計資料的匯總方案
B.對原始資料進行審核
C.對原始資料進行分組、匯總和計算
D.再審核
E.編制統(tǒng)計表
23.重點調查()
A.是全面調查B.是非全面調查
C.是專門調查D.可用于經常性調查
E.可用于一次性調查
24.一項統(tǒng)計研究具體選擇什么樣的調查方式方法()
A.應根據統(tǒng)計研究任務的要求B.應根據統(tǒng)計研究對象的性質
C.應根據統(tǒng)計指標的重要程度D.應根據完成任務的時間要求
E.應根據統(tǒng)計力量的強弱
25.某人的民族是漢族,則()
A.漢族是品質標志B.民族是品質標志
C.漢族是品質標志的具體表現(xiàn)
D.民族是品質標志的具體表現(xiàn)
E.漢族是數(shù)量標志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自考試題《2005年4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錯填、不填均無分。
26.按相關點在直角坐標系中的表現(xiàn)形式,相關關系可分為直線相關和_____________.
27.置信區(qū)間兩端點數(shù)值稱為_____________.
28.按時間順序將不同時期的'指數(shù)排列起來所形成的數(shù)列,叫_____________數(shù)列。
29.發(fā)展水平可以是總量指標,也可以是相對指標或_____________.
30.研究總體中出現(xiàn)頻數(shù)最多的標志值是_____________.
31.根據事物屬性和特點而采用的計量單位稱為_____________.
32.統(tǒng)計分組是根據統(tǒng)計研究的需要,將統(tǒng)計總體按照一個或幾個標志劃分為_____________的一種統(tǒng)計方法。
33.對于開口組的組距與組中值,原則上以相鄰組的_____________來確定。
34.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被研究標志變異程度愈大,則抽樣誤差_____________.
35.按變量的性質,可把變量分為確定性變量和_____________.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6.移動平均法
37.全距
38.增長速度
39.問卷調查
40.變量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1.簡述大數(shù)法則的內容。
42.時期數(shù)列及其特點。
43.抽樣調查的特點。
44.簡述權數(shù)的概念及其作用。
六、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45題10分,46題10分,47題7分,48題8分,共35分)要求列出計算公式、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
45.已知:n=8,Σx=36.4,Σy=880?Σx2=207.54?Σy2=104214?Σxy=4544.6
根據以上數(shù)據計算相關系數(shù)、直線回歸方程并對回歸系數(shù)加以解釋。(10分)
46.某集市三種主要商品的貿易額及貿易量變動資料如下:
商品
名稱貿易額(元)貿易量
增加%
一月二月
甲
乙
丙4000
5000
1000 6000
8100
1875 25
80
50
試從相對數(shù)與絕對數(shù)兩個方面分析貿易量和價格變動對貿易額的影響。(10分)
47.為了解某村1200戶農民的年收入狀況,按照不重復抽樣方法,抽取一個由80戶組成的簡單隨機樣本,得出每戶平均收入為3210元,標準差為205元,試求該村每戶農民平均收入在95.45%概率的置信區(qū)間。(7分)
48.某商品在甲、乙兩個集市價格資料如下表所示,又知第一季度甲集市銷售收入為30萬元,乙集市20萬元。試求該商品在甲、乙兩個集市第一季度的平均價格為多少?(8分)
時間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
甲集市價格(元/斤)80?85 85?90
乙集市價格(元/斤)85?85 90?86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阿根廷經濟學家勞爾·普雷維什認為整個世界可以分為兩類國家,其中處于“中心”地位的是( )
A.發(fā)達國家B.發(fā)展中國家
C.出口國家D.進口國家
2.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的基石是( )
A.《擴大世界貿易和就業(yè)的建議》B.《國際貿易組織憲章》
C.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臨時議定書D.烏拉圭回合協(xié)定
3.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中談到的第一階段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 )
A.進口關稅減讓B.非關稅減讓
C.一攬子解決多邊貿易體制D.建立世界貿易組織
4.套利業(yè)務所必備的條件是( )
A.匯率存在差異B.利率存在差異
C.同一外匯市場D.不同外匯市場
5.屬于國際直接投資方式的是( )
A.購買外國政府債務B.購買外國企業(yè)債券
C.向外國企業(yè)提供商業(yè)貸款D.在國外開設合資企業(yè)
6.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項目是( )
A.平衡項目B.資本項目
C.經常項目D.官方結算項目
7.當需求彈性無窮大時,其需求曲線是( )
A.水平的B.垂直的
C.向右上方傾斜D.向右下方傾斜
8.當一國貨幣貶值后( )
A.會改善該國的貿易條件B.會惡化該國的貿易條件
C.對該國的貿易條件無影響D.對該國的貿易條件的影響不確定
9.設c為邊際消費傾向,s為邊際儲蓄傾向,m為邊際進口傾向,則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外貿乘數(shù)為( )
A.1/sB.1/(1-c)
C.1/(s+m)D.1/(1-s-m)
10.關于貨幣數(shù)量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流通速度V是常數(shù)
B.產出水平與貨幣供應量呈正比例關系
C.價格水平與貨幣供應量呈正比例關系
D.產出水平取決于就業(yè)水平的高低
11.通過控制本國居民外匯支出,保持本幣對外價值的穩(wěn)定,這種方式稱為( )
A.外匯管制B.融通資金
C.進口數(shù)量配額D.調整經濟
12.蒙代爾法則的核心是( )
A.匯率政策的使用B.財政政策的使用
C.貨幣政策的使用D.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搭配使用
13.償債率作為世界銀行衡量一國債務負擔及償還能力時采用的指標,是指( )
A.一國出口額與同期還本付息額的比值
B.凈債務額與GDP的比值
C.出口額與GDP的比值
D.還本付息額與GDP的比值
14.歷史上沒有出現(xiàn)過的貨幣制度是( )
A.金本位B.銀本位
C.金匯兌本位D.布雷頓森林體系
15.第一次系統(tǒng)論述相對技術差異論的經濟學著作是( )
A.《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B.《政治經濟學和賦稅原理》
C.《政治算術》D.《資本論》
16.企業(yè)內部化的傾向隨著交易規(guī)模的擴大而( )
A.不變B.減弱
C.不確定D.加強
17.移民給移出國帶來的利益主要是( )
A.移民匯款B.帶來不同文化
C.投資D.人才
18.相互傾銷國際貿易理論認為,不完全競爭企業(yè)采取傾銷戰(zhàn)略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進口國消費者福利水平B.擴大市場份額
C.多元化經營以分散市場風險D.提高利潤率
19.從進口國總體看,商品的進口( )
A.會增加該國凈福利B.會減少該國凈福利
C.不改變該國凈福利D.對該國凈福利的影響不確定
20.不改變貿易結構,只改變貿易規(guī)模的增長方式是( )
A.偏向進口的生產要素增長B.偏向出口的生產要素增長
C.生產要素等比例增長D.悲慘的增長
21.在生產兩種產品的情況下,如果商品的國際比價保持不變,一種生產要素增加所導致的密集使用該生產要素的產品產量的增加會同時減少另一種產品的`產量,這稱為( )
A.要素比例學說B.產品周期理論
C.悲慘的增長D.羅伯津斯基定理
22.一國海關對本國進口商品在征收一般關稅后,再根據某種目的所加征的關稅稱為( )
A.進口稅B.進口附加稅
C.過境稅D.過境附加稅
23.最佳關稅就是( )
A.禁止性關稅
B.零關稅
C.禁止性關稅之上的某一水平的關稅
D.在禁止關稅和零關稅之間的某一水平的關稅
24.亞太經合組織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機制性B.漸進性
C.開放性D.靈活性
25.國際卡特爾成功與否取決于( )
A.短期內的超額利潤B.短期內市場份額的擴大
C.壟斷價格的長期穩(wěn)定D.壟斷價格的短期穩(wěn)定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個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在眾多的套匯活動中,其主要的形式包括( )
A.直接套匯B.間接套匯
C.單邊套匯D.雙邊套匯
E.多邊套匯
27.價格——鑄幣流動機制適用于( )
A.金本位制B.其他的固定匯率制
C.管理浮動匯率制D.釘住匯率制
E.聯(lián)合浮動匯率制(穩(wěn)定貨幣區(qū)內)
28.如一國貨幣政策保持不變,只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的條件下,從內部平衡看,政府減少支出,會導致( )
A.國民收入減少B.通貨膨脹緩解
C.失業(yè)減少D.總需求增加
E.通貨膨脹加劇
29.企業(yè)開拓海外市場的方式有( )
A.出口B.購買國外債券
C.在國外設立銷售基地D.發(fā)放許可證
E.并購外國企業(yè)
30.影響勞動力跨國流動的主要因素有( )
A.較高的生活水平B.較多的工作機會
C.較高的工資水平D.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E.良好的教育設施
三、判斷說明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先判斷命題正誤,然后說明正確或錯誤的理由,判斷1分,說明2分;判斷錯誤,全題不得分。
31.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活動,我得即你失。
32.世界貿易組織的五個基本原則包括非岐視原則、貿易自由化原則、自我保護原則、公平原則和發(fā)展與改革原則。
33.在國際收支的調節(jié)分析中,考慮外國收入影響時的乘數(shù)效應小于不考慮該影響因素時的乘數(shù)效應。
34.不論機會成本如何變動,比較利益理論總是有效的,只是國際分工不一定能夠達到完全的專業(yè)化程度。
35.要素價格均等化會使兩國生產同一產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出口導向戰(zhàn)略
37.套期保值
38.“J曲線效應”
39.差異產品
40.石油輸出國組織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國際收支的基本內容。
42.簡述國際貨幣體系的主要內容。
43.簡述關稅對一國經濟福利的影響。
44.簡述戰(zhàn)略性貿易政策實施的限制條件。
45.簡述關稅同盟的動態(tài)影響。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0分)
46.試述發(fā)展中國家匯率制度的主要特點、局限性及解決辦法。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經濟統(tǒng)計學原理試題】相關文章: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德育原理試題07-01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談判與推銷技巧的試題06-24
全國2013年1月自學考試電工原理試題10-23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消費經濟學試題10-30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之公司法試題10-02
自學考試:商法原理與實務試題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