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設計2篇
引導語:《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以下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篇晏子使楚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設計一
一、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答,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盛贊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高超的語言藝術。
課文人物對話比較多,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接著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結尾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首尾照應,思路清晰,行文緊湊,結構嚴謹。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體會晏子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受晏子語言中透出的大義凜然和愛國精神;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了解作者通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特點的表達方式。
二、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認識“侮辱、規(guī)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晏子說的話,體會晏子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智慧。
3、理解課文內容并演一演,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
精心朗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用心體會人物的語言。
四、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五、教學理念:
以讀促悟,以悟促演,讀演結合,使學生置身文本,置身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課時安排:2課時。
七、課前準備:引導學生搜集古代能言善辯的名人,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故事導入,解釋課題。
1、學生自主發(fā)言,說說自己課前搜集的能言善辯的名人。
2、故事導入:師講《鳥》的故事。(齊桓公稱霸后國家很強盛,后來到了齊景公做國君的時候,齊國出現了一個很有才干的相國,他的名字叫晏嬰,又叫晏平仲。他既有豐富的知識,又聰明機敏。他關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評國君的錯誤,是齊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的人專門負責養(yǎng)這只鳥?墒菐滋旌,那只鳥飛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后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了。晏子板著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yǎng)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只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人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聽了晏子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接著,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同學們,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晏嬰)能說說理由嗎?(他關心老百姓、心地善良、聰明過人……)從這個故事中你們知道老百姓為什么稱晏嬰為“晏子”嗎?(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古時候哪些人的稱呼中有子?(孔子、孟子、墨子。)(課件補充介紹晏子其人。)
3、出示課題“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說說課題的意思。(課件介紹楚國及故事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現在我們就出發(fā),跟隨晏子出使楚國。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師提出初讀要求:
(1)動口、動手,用心朗讀。
(2)初步知道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2、適當檢查、交流。(課件補充關于“橘”、“枳”的相關知識。)
三、再讀課文,走近晏子。
1、大家跟隨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聽出哪些話中有話的?聯系上下文,反復朗讀。
小組交流:你聽出了什么話外音?怎么聽出來的?(小組合作學習,課件提示:(l)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四、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課件)
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晏子將計就計,將五尺來高的洞定位為“狗洞”。有了“狗洞”之說,自然就引出了“狗國”之說。
3、晏子的這句話具有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認為晏子聰明在哪里?
4、有感情朗讀:晏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語氣呢?(不卑不亢、綿里藏針)
第二課時
一、 讀演結合,體會智慧
(一)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在朗讀的基礎上,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成雨、張袂成陰、摩肩接踵、欺君之罪等。(課件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概括。)
2、面對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針鋒相對,巧妙反駁,這樣的場面真是既緊張又精彩。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用表演來再現當時的情景好不好?(四人小組,把你們觀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動作、神態(tài)、語氣通過表演體現出來。)
3、學生表演,師生點評。
(二)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1、學生自讀、自悟,自由交流學習體會。理解“水土不服”,并說說齊國人為什么“水土不服”?
2、四人一組,演一演課文第五自然段。
二、研究神情,理解晏子
1、從晏子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辯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們還能從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嗎?請再讀讀課文,找找寫晏子的句子,細細品味一下。
2、學生自學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說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對策來了,說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嚴肅地回答……晏子裝作很為難的樣子說……
、訇套釉诔趺媲罢f這一段話時為什么要嚴肅呢?②后來為什么要裝作很為難的樣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
、購“面不改色”中讀懂了什么?(沉著冷靜,不卑不亢)
、陉套硬桓牡氖鞘裁?(超人的智慧和愛國的情懷)
3、請大家用一個詞語來夸夸你們心目中的晏子?
臨危不懼、口齒伶俐、熱愛祖國、足智多謀、能言善辯………
三、循循引導,潛心會文。
1、下面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留意一下楚王的笑,說說課文幾次寫到楚王的笑?你們從這些笑聲中能體會到什么?(輕蔑的笑,尷尬的笑,笑里藏刀。)
2、引導學生總結填空。晏子運用夸張等修辭及類比推理等方法,讓自己的語言有理有據,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駁了楚王的侮辱,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下面就讓我們用填空的形式寫下學習收獲吧。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處變不驚是取得成功的保證;出色的(語言表達)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具備的重要才能。
四、課外延伸,推薦閱讀。
《林海雪原》中楊子榮面對坐山雕的盤問機智的回答;《沙家浜》中阿慶嫂跟刁德一斗智一節(jié)。
教學反思
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兩點: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本課故事性很強,所以本課的設計理念定位在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以讀促悟,以悟促演,走進文本,潛心會文。教師課前激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朗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并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時教師只需要做好“導演”這個角色,合理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演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因對文字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所以在動態(tài)的思維與活動中,就提高了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二、巧設環(huán)節(jié),積累豐富的語言。
在學習第二個小故事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成雨,張袂成陰,摩肩接踵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后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靈活的教法、學法設計,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感受文本中人物智慧的同時,學生的智慧也在悄悄點燃,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提高。
不足之處在于淡化了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蛾套邮钩愤@篇文章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首尾照應,行文緊湊,結構嚴謹,教學中應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在了解課文內容時,請學生按順序來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很不錯的選擇,這對于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很有幫助。
設計二
教材分析:
本文記敘了春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憑借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的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小故事: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氣和過人智慧,體現了晏子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機智靈活的論辯、反擊技巧,和他處處以國家尊嚴為重的凜然氣節(jié)。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為序,先交待了時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間敘述了晏子與楚王三個回合的斗智過程,最后以一句話交待出斗智的結果。
結構精巧,緊湊完整,故事情節(jié)有起有落,矛盾沖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凈利落又風趣幽默,具有極強的故事性。
課文敘述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寫楚王與晏子的對話,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為設問口氣,但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這句話中的“冷笑一聲”和設問句“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就能體會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神情。還有從“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fā)你來呢?”這句話中的“打發(fā)”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讓人體會到楚王的傲慢無禮。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時,當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齊國人時,他又借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點抓住晏子對待楚王時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如:嚴肅、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這些詞語和語言的描寫,如:“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鉆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等語句,也讓我們體會到了晏子的冷靜、機智、靈活和能言善辯。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應該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達到上面的要求,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的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本課我準備通過小聲自由朗讀全文,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默讀全文,畫出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樣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樣反駁的相關語句,讓學生深入探究課文;分角色朗讀楚王與晏子的三次對話,幫助學生準確體會楚王侮辱晏子時蠻橫霸氣、盛氣凌人的神情,領略到晏子反駁時表現出的沉著、睿智的論辯、反擊技巧。從而降低學習難度,突破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認讀并且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表演課本劇。
3、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沉著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jié)。
4、初步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認識簡單的推理。
5、激發(fā)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的沉著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jié)。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認識簡單的推理。
教學設計:
一、簡介背景,揭題。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zhí)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勺寣W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揭示課題,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
2)根據課文內容,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以上問題。
1)學生提出自己拿不準的字音,全班交流。
2)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學生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3)提出不懂的詞和句,師生一起討論交流。
三、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蓡l(fā)學生聯系課文有關句子與背景,作深入地探討。楚國國勢強盛,有吞并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
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導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緒的變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發(fā)難,這是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惱怒。第三次,在前兩次失敗后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罵,采取迂回戰(zhàn)術,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3)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鉆洞,而是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先肯定兩點:一是“這是狗洞”,二是“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進而依兩個肯定的判斷讓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悟。要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以發(fā)展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比如閱讀晏子第二次反駁,可能有的學生會領悟到,晏子反駁不僅有力,而且很藝術。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夸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為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后用貶低自己為“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為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為藝術,采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不同果實為例,說出一個結論:水土不同,結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yǎng)盜賊的國家。
2、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4、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
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6、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6、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可以邊講課文,邊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可以學完三個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學生分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可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作業(yè)設計:
必做題:
1、生字組詞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選做題:
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劇。
實踐創(chuàng)新作業(yè):
收集晏子的故事。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晏子使楚05-13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5-24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6-22
教學設計:晏子使楚03-16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3-27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03-19
晏子使楚優(yōu)秀教學設計04-15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范文05-20
《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范文02-13
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范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