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模擬測試題精選
1.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孔子很強調( )。
A.啟發(fā)式教學
B.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C.因材施教
D.學習與行動相結合
2.( )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依據(jù),也是教育活動的最后歸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論
D.教育方法
3.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的客觀要求所引起的需要與個體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運動,是推動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 )。
A.動力
B.動機
C.條件
D.基礎
4.學生的學習特點受( )因素和內外部因素的影響。
A.基礎
B.智能
C.思維
D.能力
5.課程實施計劃的展開過程是( )。
A.安排課程表
B.分析教學任務
C.選擇并確定教學模式
D.組織教學活動
6.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產關系
C.生產力
D.生活方式
7.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A.我國的政治政策
B.我國的教育方針
C.馬克思主義全面發(fā)展學說
D.恩格斯個人發(fā)展學說
8.教師專業(yè)化的嘗試始于( )。
A.教師職業(yè)的出現(xiàn)
B.師資培訓機構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規(guī)定
D.國民教育制度的確立
9.下列哪項既是教師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高尚道德素養(yǎng)的自我表現(xiàn)?( )
A.熱愛學生
B.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
C.熱愛勞動
D.熱愛教育工作
10.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這是( )。
A.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劃分的
B.從課程的功能角度劃分的
C.從課程的組織核心角度劃分的
D.從課程的任務角度劃分的
11.“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體現(xiàn)了教師勞動的( )特點。
A.示范性
B.復雜性
C.創(chuàng)造性
D.勞動方式個體性
12.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施的結果”的評價模式是( )。
A.目標評價模式
B.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C.過程評價模式
D.成果評價模式
13.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稱為測量的( )。
A.信度
B.難度
C.區(qū)分度
D.效度
14.一節(jié)課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 )。
A.組織教學
B.講授新教材
C.鞏固新教材
D.檢查復習
15.德育的個體發(fā)展功能的發(fā)揮應注意( )。
A.強調德育的外在強制性
B.注意功能實現(xiàn)的間接性
C.注重個體的享用性
D.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
16.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以( )的《大教學論》的發(fā)表為標志。
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
C.凱洛夫
D.蘇霍姆林斯基
17.下列屬于原始社會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統(tǒng)性
B.制度性
C.無階級性
D.等級性
18.教育不但是一種消費,也是一種投資活動,這是( )。
A.教育資本理論的觀點
B.人力資本理論的觀點
C.市場資本理論的觀點
D.經濟資本理論的觀點
19.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將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方法是( )。
A.練習法
B.實驗法
C.試驗法
D.實習法
20.與一般身體鍛煉相比,學校體育更具有( )。
A.隨意性
B.娛樂性
C.自覺性
D.系統(tǒng)性
21.師生關系在道德上是( )的關系。
A.授受服從
B.民主集中
C.矛盾排斥
D.相互促進
22.教學是由( )兩方面活動組成的。
A.聽課和考試
B.講和背
C.教和學
D.記和練
23.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 )過程。
A.練習訓練
B.情感體驗
C.認識
D.實踐
24.上課是教學諸環(huán)節(jié)中的( )環(huán)節(jié)。
A.中心
B.重要
C.一般
D.前提
25.學生的諸因素( )統(tǒng)一發(fā)展,是德育的重要規(guī)律。
A.德、智、體、美
B.知、情、意、行
C.德、才、個性
D.胸襟見地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模擬測試題】相關文章: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B級測試題10-25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習題01-14
小升初英語模擬測試題07-27
2024教師資格《小學教育學》沖刺模擬題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