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水》教學設計1
一.教學背景與定位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濾的基本操作,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
結合生活經驗知道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通過動手操作掌握過濾的操作要領,知道過濾可以除掉水中的難溶性雜質,運用肥皂水來鑒別硬水與軟水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重點:
過濾的基本操作。 鑒別硬水與軟水
教學難點:
過濾的基本操作。
教學方法:
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凈化。了解吸附、沉淀、和蒸發(fā)等凈化水的方法; 多種途徑
課題3 水的凈化
教學目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自來水”的生產過程,體會工業(yè)生產中化學知識的豐富性和重要性.
教學課時:
1. 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
2. 活動與探究——天然水的凈化;過濾的操作
教學策略:
1.第一課時主要是解決水凈化的有關方法的介紹,解決硬水和軟水的區(qū)別; 吸附的方法介紹中增加活性炭的'性質介紹;比較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方法的凈化程度。
。玻崆皽蕚湔麴s的裝置并在講臺上進行水的蒸餾.介紹蒸餾的方法時要介紹簡要的步驟和方法.
3.活動與探究是“天然水的凈化”,因有第一課時的知識鋪墊,可在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凈化的方法,第二課時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比較不同方法的凈化程度,同時重點總結過濾的操作要點。
。矗彝バ嶒灒嚎稍诘谝徽n時后布置學生作為家庭作業(yè)自制簡易凈水器,等到本單元總結時進行評價并作為單元測驗的部分成績。
5.組織學生查找資料出板報:野外飲用水的凈化
教學準備:
演示材料:錄相帶、投影片、過濾裝置一套、用可樂瓶做的簡易過濾器。 分組實驗材料:過濾裝置一套、燒杯2個、玻璃棒、明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引入]我們每天喝的水從哪里來?(從自來水廠或水井里來。)
[提問]自來水廠里的水又是從哪里來?(從江河、湖泊??中來。)
[投影]自然水域。
[講解]自來水廠里的水來自于自然水域。自然水域主要是指海洋、江河、湖泊、池塘和地下含水層。
[投影]自然水域水的局部放大。
[提問]自然水域的水可以直接飲用嗎?為什么?(不可以。因為自然水域里的水不干凈,水中混有泥沙、雜質、細菌,以及一些溶解于水的雜質)。
[講解] 自然界的水有不同的水質,并含有各種物質,如泥沙、雜質、細菌,以及一些溶解于水的雜質,是否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純凈呢? (不是)
[展示]一瓶硬水和一瓶軟水。
[講解]怎樣區(qū)分硬水和軟水呢?
[實驗]用肥皂水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展示] 一瓶含有固體雜質的水。怎樣除掉水中的這些雜質,使水變干凈、變純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幾種水的凈化方法。
[展示] 看一看,1號紙包內有什么物體?(木屑、沙土等)
[實驗] 把紙包內的物體倒入燒杯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攪拌。
[討論] 怎樣除去水中的雜質?
[觀察匯報] 水中大部分泥沙怎樣了?(把沉淀后的水倒入另一燒杯中)
[講解]要除去比水重的大粒泥沙等雜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混濁的水裝在一個容器里,不要動它,過一段時間,泥沙就會沉入水底。農村飲用井里的水,常常用這種方法。這種凈化水的方法叫沉淀。
[板書]沉淀——除去較大雜質
[放錄相] 加入明礬使水中雜質加速沉淀。
[講解] 有時,為了加快沉淀,還可以在水中加一些明礬。明礬的作用就是把水中的一些較小的顆粒粘在一起,使它們盡快沉淀。
[分析] 加入明礬后,水中有什么變化?(加入明礬后,懸浮在水中的一些較小的泥沙結成一片片,然后沉入水底。)
[小結] 沉淀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較大的雜質。加入明礬后,可以加速雜質的沉淀。
[提問] 沉淀后的水不是無色透明的,這說明什么?(說明水中還有雜質。)
[講解]這些剩余的不溶解于水的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
[講解]介紹過濾方法所使用的材料:過濾時要使用過濾紙。在顯微鏡底下看過濾紙就像魚網或細篩子一樣,它可以濾去水中細小的雜質。
[放錄相]介紹過濾方法。
[板書]過濾——除去細小雜質
[展示] 看一看,這是一瓶略帶有紅色墨水的水,是否可用沉淀的方法凈化?(不行)
[提問] 如何除去這些紅色呢?
[演示實驗](用P54圖3—18的裝置進行吸附)
[講解] (活性炭的吸附性質)活性炭在這里把水中的色素吸收了,這就是吸附的方法。
[板書] 吸附——除去一些溶解的雜質、臭味、色素等。
[提問] 過濾后的水能喝嗎?為什么?
[講解] 同學們可能已經注意到講臺上的兩個實驗一直在進行著,知道這是在做什么嗎?(在制純凈水呢)
[講解]介紹蒸餾的裝置。
[板書]蒸餾—程度較高的凈化
[講解] 消毒方法有幾種?用消毒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的什么?
。ㄏ痉椒ㄓ袃煞N,加藥品消毒和煮沸消毒。用消毒的方法可以殺死水中的細菌。)
[板書]
[講解]介紹自來水廠水的凈化過程
[講解]剛才我們學習了三種水的凈化方法:沉淀、過濾和吸附。在自來水廠里又是如何凈化水的呢?下面看一段錄相。
[錄相] 自來水廠凈化水的主要過程。
[講解]自來水廠里的水在運
《水》教學設計2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尋找寶藏,不過尋找寶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咱們得通過認真的觀察、思考、小組合作動手實驗,獲取到有用的信息,才能最終獲得寶藏哦!有沒有信心克服所有的難關?
下面進入第一關:請你從這幅圖中找到我們生活的地球。
請一個學生指出地球,并向大家介紹是怎么判斷那個是我們的地球的。
地球上71%的面積是由海洋覆蓋,從太空中看起來,地球就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所以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前蘇聯航天員說我們的地球其實是一個水球。
第二關:請你們觀察圖片,誰能說說這幅圖片說明了什么?
人的身體中,約有70%的成分是水。水是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人類生活離不開水。
二、觀察比較,認識水的特征
1、從前面兩關中,大家應該已經猜到,我們今天要找的寶藏與我們的水有關。我們每天都要喝水、用水,相信大家對水都不陌生,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水有哪些了解?
根據生活經驗回答:(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
看來大家對水的了解還是挺多的,我這里有3瓶不同的液體,其中只有一瓶是水,先說說我們可以用到哪些觀察方法去將它找出來?學生說,教師補充:
a.用眼睛看;觀察他們的顏色、透明度。
b.用手摸:用筷子蘸一滴液體,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樣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進行對比。
c.用鼻子聞:不能直接聞,要用手扇一扇,使氣味散發(fā)出來。
d.嘗?提示: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嘗”的方式
2、方法都掌握了,你們都迫不及待的想動手操作了吧?可是我想知道你們打算怎樣小組合作呢?
請一個學生簡單回答,教師補充注意事項:
從1號瓶開始觀察,觀察時,組內每個學生都要看、聞、摸之后,并將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再觀察2號瓶、3號瓶。
3、那就請大家小組合作將我們的水找出來吧。觀察過程中,要將你的發(fā)現和你的隊友好好交流哦!
學生合作觀察,找出水。
3、總結交流
a、表揚幾個做得好的小組:動作快、記錄好、實驗過程小組配合默契…
b、小組匯報:你們判斷找出哪一瓶是水?為什么另外兩瓶不是水?
1號瓶:有顏色、有氣味、不透明、粘稠
2號瓶:有酸味
C、總結并板書水的特點
沒有顏色、沒有氣味、透明、清爽不粘稠
三、觀察比較液體和固體的區(qū)別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物體的形狀,比如:正方體、長方體、球體,請大家思考:水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思考討論水的形狀
出示一瓶水,請你們說說它是什么形狀的?
出示這個形狀的容器的圖片,請你將它的形狀畫進去。貼上預備好的形狀貼。
將它倒入另外一種形狀的容器中。說說,現在水是什么形狀的?
出示這個形狀的容器的圖片,請另外一個同學將它的形狀畫進去。貼上形狀貼。
為什么放入3個不同的容器中,形狀不一樣呢?
第四關:請將工具箱中的水、洗發(fā)液和小木塊分別放入3個不同形狀的空的容器里觀察。(注意不要撒出來了!)仔細觀察他們進入容器的`方式和進入容器后的形狀有什么不同?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記錄單中。
。1)它們放進容器的方式不同,水和洗發(fā)液能流動,木塊不能流動。
(2)液體的形狀隨容器形狀發(fā)生變化,沒有固定形狀,木塊的形狀不隨容器的變化發(fā)生改變。
總結板書水的特點:所以水是能夠流動、沒有固定形狀的液體。
請欣賞各種形狀和流動的水。
四、拓展與延伸:水是我們人類最珍貴的寶藏
同學們表現得都非常的棒,恭喜大家成功的獲得了我們今天要找的寶藏,那就是關于水的特點。對我們人類來說,水是最珍貴的寶藏。為什么這么說呢,請大家認真觀看下面的圖片。(介紹地球水資源緊缺的圖片。)
總結:地球上水資源較多,但是真正能被我們所用的水是非常少的。希望大家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保護水資源。
《水》教學設計3
一.課文解讀
《淝水之戰(zhàn)》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之一。本文詳細記敘了這場戰(zhàn)爭的過程,較為客觀的揭示了戰(zhàn)爭勝負的必然性:審慎者,得天時、地利、人和,則勝;驕狂者,失天時,地利、人和,則敗。這既是供青少年學習文言的語體范本,更是讓青少年了解歷史,懂得戰(zhàn)爭,積累見識,增強智慧,摒棄致命弱點,培育擔大任綜合素養(yǎng)的極好的精神大補。這種資源的充分開發(fā)和合理利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容易成為亮點。
善于刻畫人物,亦史亦文,是中國史傳的傳統特色。本文在方面尤有匠心。在眾多中突出重點,即突出雙方核心人物苻堅和謝安,因為他倆是決策者指揮者;在重點中別以詳略,即詳苻堅(大量筆墨)略謝安(僅二百余字),因為謝安的深藏不露與苻堅的狂妄張揚恰好相反,苻堅充分彰顯弱點之處,正是謝安十分具有優(yōu)勢之處,明寫苻堅,實際上是暗托謝安;在詳中側重互補。寫苻堅,在語言上突出其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在對待不同意見的態(tài)度上,突出其一意孤行,獨斷專橫?裢c專斷相輔相成,導致了淝水之戰(zhàn)的錯誤發(fā)動、錯誤用人、錯誤決斷和慘敗結局,直至后來苻堅為手下(兗州刺史,一直懷有乘亂復國的羌族首領)姚萇計擒殺害。本文形象塑造上的突出成就,是指導中學生欣賞作品,寫好人物,提高寫作能力的優(yōu)質資源。
寫大戰(zhàn)爭,既要兼顧面,更要突出點,重在揭示本質,這需要剪裁上的大手筆。本文剪裁上的精巧在于三詳三略。詳前秦而略東晉,明顯了前秦出兵東晉的盲目性與危機性,也就暗揭了戰(zhàn)爭勝負的必然性和真實性;向戰(zhàn)前謀略的過程,略具體的戰(zhàn)爭實況,謀略決定發(fā)展的必然,實況只是謀略的驗證而已。此其二;詳戰(zhàn)爭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不忘影響戰(zhàn)爭的偶然因素,如秦大敗逃時,“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幻覺,略帶上幾筆用心非凡。因為必然導致偶然,偶然促成必然,二者互補凸顯戰(zhàn)敗的根由,更全面、更深刻,更具啟發(fā)性。這些是指導學生學會剪裁大手筆,提高作文駕馭能力的極好范例。
本文文字優(yōu)美而質樸,簡潔而曉暢,注解也較為詳略。但對于剛進高中的同學來說,也有忽略或避開的詞句成為他們學習的疑難,如“其”的副詞用法用義(高考多考),部分名詞動用,復雜省略等。早已成為成語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還有謝安折屐的經典細節(jié),要通過改編故事或是小品表演形式,熟記熟用。帶有文化常識性的古今異義詞,需要學生重點積累。
二.教學設計
以下兩種教學設計,可以兼收互補,僅供酌取參考。
教學設計一(基礎級)
實施設想
本文篇幅較長、人物較多,事件較復雜,文字疏解難度較大。對于基礎一般的高一同學,須嚴格要求他們對照注釋,認真預習,梳通大意。然后理出戰(zhàn)爭發(fā)展線索(起始、轉化、結局),找出關鍵人物的得失,據此總結勝敗之因,說說認識體會,評評藝術特色,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之中,循序漸進地學活學實。
實施重點
梳理線索,總結教訓,分析人物,品評特色。
實施步驟
。ㄒ唬┪淖质崂
由學生提出預習疑難(如學生不愿意,就要下功夫、動點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生生互動后仍不能解決的,教師點撥化解(不是僅供答案,關鍵是找規(guī)律)。學生未發(fā)現的疑難,教師須補充,以媒體顯示,幫助解決。
指導參考:
⑴名詞動用:
、僦x玄等去(距)洛澗二十五里軍(動用,駐扎)
、谟詭浲苏,馬倒,為晉兵所殺(動用,統領、勸阻)
③了無喜色,圍棋如故(動用,下圍棋)
、苤x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閑將略(通“嫻”,熟悉,精通)
、啤捌洹钡母痹~用法、譯法
、儆衷唬骸捌湟运抉R昌明為尚書左仆射……”(將然語氣,將要,打算)
、谖綦抟浴,卿其勉之(希望,命令語氣,譯作務必,一定)
、鞘÷耘c承接
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A)民每十丁……皆拜羽林郎。(B)又曰:“其以司馬昌明……可先為起第!
“詔”統領,A處略“詔曰”,B處略“詔”。不同的是,A處一句用轉述方式,B處一句直接引用,內容的承啟關系明確。
、认铝泄沤癞惲x詞語須積累
、俑劲谔幏症蹚R堂④流涕⑤左衽⑥仆射(yè)⑦床上
。ǘ⿲φ栈ソ
1.結合注解,同桌對譯,可一人一段。教師巡視提供支援,共性的東西可集中點破。
2.前后桌四人一組,共同梳理故事情節(jié),熟悉戰(zhàn)爭經過及其主要人物。
。ㄈ┏蓴√骄
在熟悉過程與結果的基礎上,自然引發(fā)對敗原因及其教訓的思考。學生會有發(fā)現,可能不全不準,重要的是把大家的思想激活,將空間開放,在眾人說的互動之中,教師協助說準補全,從中感悟做人的啟發(fā),吸收自塑的養(yǎng)料。
這個環(huán)節(jié)可先行分組探討,認識漸趨成熟后,全班擇優(yōu)交流。交流須以文本的語言品析為據,切忌脫離文本變成歷史課。
教師分步指導參考:
1.引導“找轉機點”
優(yōu)劣轉機:洛澗一戰(zhàn),前秦由所向披靡轉為敗逃恐懼。原因是東晉兵直前硬殺,前秦兵猝不提防,迅速崩潰。
決戰(zhàn)轉機:苻堅決計“少卻”,引發(fā)潰退不止,晉兵乘勢逼追,秦兵聞風喪膽,自傷自殘。
2.引導“尋根究底”
從形式上看,前秦失敗是戰(zhàn)斗力不強,退兵失誤,智勇皆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人不和”。表現有三:
、偾扒赝踯迗钥裢瑢,不聽重臣,不得人心導致決策失誤
、诋愖迨最I利用苻堅“驕矜”弱點,推翻前秦統治
、郛愖迨勘H珜嵙α碛兴鶊D決定戰(zhàn)斗力不強。
漢族士兵不愿打仗伺機逃散
結論:驕者必敗,散者必垮。坦大任必須戒驕戒躁,行大事務必凝心聚力。這是我們學這一課應有的自勵、自塑。
。ㄋ模┤宋锓治
引導抓主要人物個性,抓情節(jié)依據,提示對比思考。
1.苻堅:狂妄、專斷不可一世,也有脆弱,自知之明的一面。
“狂妄”:①“下詔”中對東晉官臣的預封,②苻堅淝水決戰(zhàn)執(zhí)意“少卻”時的自負(“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
“專斷”:①“朝臣皆不欲堅行”,“不聽”忠誠肺腑之言,執(zhí)意東征。②淝水決戰(zhàn),不聽諸將皆以為不宜退的忠告,冒然命退。
“脆弱”:壽陽城見、感、言,顯其外強中甘。
“自知之明”:淮北謝民、涕嘆。
2.謝安:成竹在胸深藏不露,顯得靜氣、大氣。
、俅蟊鴫壕硶r“夷然”答曰,既而“寂然”。
、谥T將急迫時,出游山墅,聚朋圍棋,游至夜還。
、勐劷輬,了無喜色,圍棋如故。
。ㄎ澹┘挤ㄆ肺
1.剪材的大手筆
參見本案“文本研究”
2.表現的小鏡頭
、判√幒魬筇
、僮髮④姼]沖“此不祥之征也”。
、谀饺菘⒛饺萁B于慕容垂之言:“主人驕矜已甚,叔父建中興之業(yè),在此行也!”
出征之前的兩處話語,預示了結局,鋪墊了后文。使得故事前后呼應,順理成章,無懈可擊。
、萍毼⑼赋錾羁
謝安聞得捷報,隨手扔在床上,“了無喜色,圍棋如故!比欢,當他下完棋回屋過門檻時,門檻碰斷了木屐上的齒條,他竟沒發(fā)現。如此細微窮極了謝安內心深藏不露的巨大喜悅,喜至極處藏也藏不了,謝安那么鎮(zhèn)定,還是暴露了。這個細節(jié)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了人的本性特定,很有情味。
1.語言個性化,如苻堅。
2.對比映襯法
、僦页嫉闹G言與苻堅的“不聽”之比,突出苻堅的“專斷”。
、趯㈨毜募逼扰c謝安的“夷然”之比,突出謝安的“鎮(zhèn)定”。
教學設計二(提高級)
實施設想:
本文雖然文字較長,人物較多,情節(jié)較復雜,但主線分明,照應緊密,故事性強,注解較詳;戰(zhàn)爭題材又是高中生感興趣的。對于基礎好的同學,借助于充分的預習,通過外顯的活動,可以帶動內化的吸收。尤其是通過開放的適當跳出文本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活動,更能提高文本的資源運用和教與學的質效。
實施步驟
。ㄒ唬┕适卵葜v
1.同桌合作,按戰(zhàn)爭線索,梳理情節(jié)(起始——發(fā)展——高潮——結局),用簡要語言分別概括,寫成“淝水之戰(zhàn)”的故事梗概。教師相機點撥。
2.同組交流,對照課文,品評得失,各組選出最優(yōu)者。教師巡聽,相機輔助。
3.全班級展示,由各班選出的最優(yōu)者上講臺,用自己歸納的文字或簡圖在投影上顯示,講述淝水之戰(zhàn)的故事梗概。全班同學對照課文,聽、評、質疑。教師欣賞、協調,扶正,必要時可補充。
指導參考:
起始:前秦王苻堅發(fā)令大舉進攻東晉。朝中兩個異族人士慕容垂、姚萇極力慫恿此舉,但絕大多數忠臣不同意此舉。用陽平公融的話說:一來內部異族分子正想乘亂復辟,二來新招富家子弟,不善作戰(zhàn)。輕意出征,事不成,后患生。可惜苻堅聽不進忠言,竟任用兩個懷有野心的異族分子率軍出征。
發(fā)展:當前秦百萬之師萬里迢迢壓到潁口時,晉孝武帝命令英勇善戰(zhàn)的謝家將領率兵迎戰(zhàn)。謝安的深藏不露,既迷惑了對手,也迷惑了同僚。于是,前秦兵攻壽陽,拔鄖城,屯洛澗,所向披靡,直逼東晉都城建康。然而,洛澗一戰(zhàn),前秦大敗,士氣大喪。就連苻堅登壽陽城望見八公山上草木搖動,皆以為晉兵出沒,很是失望與害怕。
高潮:淝水決戰(zhàn)拉開,東晉謝玄提出“移陳少卻”的請求,這在戰(zhàn)略上分明是誘計,是陷阱,可狂妄不可一世的苻堅依然聽不進諸將的忠告,冒然后退,一退不止。加上主帥陽平公融阻退,馬倒被殺,東晉的緊逼,前秦兵硬是在自退自耗中死傷慘重。
結局:前秦苻堅逃亡中被箭射中,獨自逃到淮北,重重酬謝給他饑來之食的農民。然而農民拒收,回敬一句使苻堅愧然泣嘆:“我還有什么臉面為人之君。 敝x安獲得東晉大勝,終究掩不住內心的大喜,跨門檻的時候,把木底鞋的鞋齒給碰斷了。
。ǘ﹩栴}探究
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究自主表達的意識,習慣、能力。教師不用教參的框框局宥學生,但須作及時的`輔助,引導,促成探究有序有質有效。以下幾個方面,教師應心中有數,腦中有方,眼下有主,臉上有情。
1.關于勝敗的原因與教訓
除了傳統思考的必然因素(即苻堅的驕橫,專斷,不可一世)之外,不妨放開,言之成理,言而有據即可。下列幾個角度可供參考。
、艔奶囟ǖ谋尘翱翠撬畱(zhàn),發(fā)動即意味著失敗。參見“相關鏈接“(一)
、茝能迗缘妮p信用人看,用人之時已經埋下了失敗禍根。
①誤用鮮卑族,羌族首領慕容垂、姚萇。這些被壓迫的異族分子時刻都在伺機反抗,奪的苻堅的江山。
、谌斡脰|晉梁州刺史朱序為度支尚書,朱序人在前秦心在東晉。在淝水決戰(zhàn)苻堅“少卻”時,故意發(fā)布“秦兵打敗了”的錯誤信息,引發(fā)秦兵退亂,乘機反抗苻堅。
、壅饔谩傲技易印奔礉h族富裕子弟參戰(zhàn)也是一誤,一來他們吃不了苦,不善作戰(zhàn);二來他們不愿與東晉漢人同胞作戰(zhàn)。故此,只要有機會便逃,毫無戰(zhàn)斗力。
、桥及l(fā)因素未嘗不是致命要害
、侔斯接|“木”驚“心”
洛澗一戰(zhàn),苻堅損兵折將本已傷了銳氣,然而八公山觸“木”驚“心”,使他陷入極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負自信開始被自恐瓦解,變得更加狂噪。所以,當決戰(zhàn)時刻東晉布下圈套,諸將皆看出不可信,而他卻像一個孤注一擲的賭徒,根本看不出,聽不進,作出急于取勝的錯誤決定。八公山上草木在特定情況下,給苻堅的心里打擊直接影響他后面的決策。
、陲L聲鶴唳似催命
在突然撤退,主帥被殺,晉兵緊逼的非常時刻,恐怖的風聲與凄厲的鶴鳴所形成的環(huán)境壓力,對早已極度驚恐的前秦逃兵來說,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懾,客觀上加劇了前秦的敗亡。
、壅`導瓦解軍心
苻堅撤兵旨在讓晉軍過河至半時,猛力撲殺,一舉殲之。前方剛撤,朱序便陳后大喊“秦兵打敗了!”在眾兵不知真相的關鍵時刻,如此誤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立馬動搖了秦兵之心,瓦解了斗志,打亂了全局。
必然帶出偶然,偶然導致必然。戰(zhàn)爭無小事,任何一個細小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⑷百萬之師確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秦錯誤發(fā)動與注定失敗,教訓慘痛,必須吸取,避免重蹈覆轍。
(三)拓展學習
閱讀下則短文,尋找與本文有相連的話題,談談你的看法。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奔葷闯闪,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嚩髶糁,宋師敗績。公傷股。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二十三年)夏五月,宋襄公卒,傷于泓故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三.相關鏈接
。ㄒ唬╀撬畱(zhàn)的相關背景
西晉王朝滅亡后,中國呈現南北方對峙的政治局面。在南方,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在北方,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紛紛起兵,建立政權,史稱十六國。各國為爭權奪利而互相混戰(zhàn),直至前秦永興元年(357)前秦苻堅統一北方。苻堅降服了鮮卑、羌、羯各族,但有重用他們的首領。這些被統治的異族,“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陽平公融語)。只要有機會,他們隨時都可能起來反抗。所以極力慫恿苻堅出兵東晉的,“獨慕容垂、姚萇”這些鮮卑、羌族首領。出兵之初,慕容楷、慕容紹就對慕容垂說:“主上驕矜已甚,叔父建中興之業(yè),在此行也!”可見這些已足完全是處心積慮地利用苻堅“驕矜已甚”的弱點,以便由此推翻前秦的統治。這些異族參與大戰(zhàn),別有意圖,只求保全實力,伺機逃跑。史載,淝水之戰(zhàn)失敗后,慕容垂的三萬兵力完好無損。
(摘自《古文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以少勝多”質疑
有人詳考史料,對雙方兵力之比提出新的見解。一,前秦的百萬軍隊是虛數。從當時北方人日的估計數看,前秦全國有百萬軍隊已是驚人數字,即使有,苻堅也不可能全部征調伐晉,至少要留一些駐守各地重鎮(zhèn)。更重要的是,這虛數百萬也沒有全部趕赴前線,苻堅到彭城時,涼州、幽冀、蜀漢之兵均未到達淮淝一帶,因而根本沒有參加淝水之戰(zhàn)。二,當時集結在淮淝一帶的軍隊,是苻堅的弟弟荷融率領的三十萬,他們也沒有全部投人戰(zhàn)斗,而被分布在西至鄖城、東至洛澗五百余里長的戰(zhàn)線上。駐扎在壽陽及其附近的軍隊,充其量不過十萬。加上苻堅從項城帶來的“輕騎八千”,也不過十多萬人,況且戰(zhàn)爭發(fā)生時,這些軍隊也不會全部投入戰(zhàn)斗。正因為壽陽一帶兵力不多,苻堅才會在看到晉軍嚴整的陣容時。憮然而有懼色,產生草木皆兵之感。三,晉軍八萬除劉牢之所率五千人進軍洛澗外,均參加了戰(zhàn)斗。當時,晉軍在長江中游地區(qū)布置的兵力,本來就較雄厚,再加上新投人的八萬,因此當秦、晉雙方沿長江中游至淮水一線交戰(zhàn)的時候,晉方在前線至少有二十萬以上兵力。再考慮到前秦軍長途跋涉、軍以逸待勞;前秦內部意見分歧、晉軍上下一心等各種因素,晉軍占了一定優(yōu)勢。因此,不論從兩軍交戰(zhàn)的時候,還是從整個戰(zhàn)役情況看,淝水之戰(zhàn)時雙方投人的兵力,是大致相當的。
。ㄈ┟珴蓶|談讀《資治通鑒》
1954年冬,毛澤東在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期間,對義烏籍的史學家吳晗說:“《資治通鑒》這部書寫得好,盡管立場觀點是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治亂本末必具,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借以熟悉歷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水》教學設計4
本課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篇描寫江南春水的優(yōu)美散文。課文通過詩化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贊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美得讓人沉醉。這篇散文由9個或長或短的段落錯落成章,卻又形散而神不散。開篇由兩個設喻精巧的疑問句引領全文,接下來,用是春天的豎琴、是春天的明鏡充分展現三月桃花水的美麗,它的美,美在有聲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跡的回應了開篇的問題。結尾是作者由衷的贊美,直抒心意,這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經流進了愛上它的人們的心中,已經為它深深著迷、沉醉。課文結構清晰,線索明朗,文字優(yōu)美,韻味無窮。三月桃花水的美是與淳樸、恬靜的鄉(xiāng)村生活緊緊相連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詞句,并巧妙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濃郁的喜悅、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真摯情懷。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讀絢纖等生字和課文中琴弦、裹著、草如茵、掬一捧、應和、裊裊炊煙等詞語。并能理解課文中絢麗、催促、草如茵、纖細、應和、豎琴、沉醉、柳如眉等詞語。
2、能夠正確書寫生字詞。
3、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學難點:
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能找出課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段,并能體會作者使用這些修辭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優(yōu)美、意境清新的特點。結合平時學生作文中詞語貧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勵學生在積累的基礎上學習模仿造句、寫話。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熟讀成誦的習慣,既能使學生積累優(yōu)美詞句,又能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語流、語感能力。
教具準備:
鄉(xiāng)村生活、生產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昨天,老師帶你們看了一次春潮,現在耳邊好象還響著轟隆隆的春潮聲。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三月的桃花水邊,到那里,我們又會有怎樣的奇遇呢?
(板書課題:三月桃花水)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讀不準的字詞。
2、指名分節(jié)朗讀,教師相機訂正錯誤的讀音。
3、結合學生的質疑學習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絢 絢 弦 纖 和(多音字) 裊 茵 掬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辯)
4、學生兩人一組,齊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讀準字音。
5、教師提問:這篇課文描寫的三月桃花水,給你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麗、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情感來讀課文?(用歡喜的心情、輕快的朗讀方式)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畫出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6、學生質疑。(對于學生提出的、較容易的字詞問題,如果有其他學生能夠解決的,就應該多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方式、理解方式解決,因為這是學生的初步自學過程,不要要求盡善盡美。對于比較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xù)學習。)
三、再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比一比誰讀得流暢而有感情。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文字里有幾句話?是什么句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在課文中找出和這兩句話對應的段落。(兩句話,是疑問句,分別對應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師引導:
是什么聲音――三月桃花水的水聲(把流水聲比喻成小鈴鐺的聲音,清脆悅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鏡般的水面比喻成絲綢,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業(yè):
1、感情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積累好詞好句(選擇自己理解了的詞語造句)。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情況:
1、讓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自己認為能讀得最好的段落。
2、提問: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你為什么覺得這段比較好讀?
。ㄒ膭顚W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如果沒有明顯的錯誤,就不要否定學生或幼稚或離譜的.回答,因為這是孩子對課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夠準確的地方,教師要重在適當引導,而不是強調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鼓勵他們完整、準確地表達。)
二、學習課文:
1、齊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當你讀這一段時,你眼前會出現怎樣的景象?
2、課件展示。
3、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呵,河流醒來了!――一個語氣詞呵,表現了作者乍見春水的興奮之情;一個醒把被束縛一個冬天的河水重獲新生的喜悅寫活。(擬人方法)
流動的水在舞動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渦,在作者筆下成了櫻花酒窩(比喻)
4、分男、女生讀描寫水聲、水面的段落。
5、小組自學: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它彈奏出哪些不同的音樂?這些不同的音樂與鄉(xiāng)村生活有什么關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為什么是明鏡?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師提問:
課文的第3―6自然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找出來,讀一讀,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把桃花水比喻成豎琴明鏡,把波紋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運用了排比、擬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長發(fā),把衣著艷麗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學生自由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聯系上文,思考: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因為桃花水與農村生產息息相關,所以比
金子還貴,因為它純凈透明,所以比銀子還亮。)
(三月桃花水讓所有見過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無比的桃花水流進我們的心里,讓我們永遠銘記。結尾表達了作者對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贊美和無比熱愛。)
8、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思考:讀《三月桃花水》和讀《春潮》時,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復朗讀課文中優(yōu)美句段,模仿句段,寫一寫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觀,或寫一寫春天游園的見聞(也可安排在課后進行)。
2、感情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發(fā)揮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會對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說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并嘗試背誦。
2、形近字組詞:
梨 鞠 纖 瓣 鳥 裹 琴
犁 掬 遷 辯 裊 衷 鈴
辮 衰
辨
板書設計:
三月桃花水
什么聲音?
豎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鏡
教學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優(yōu)美的散文。這篇散文,不僅文字優(yōu)美,意境清麗,而且文章結構精巧,前后文之間,有問有答,各個段落在錯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復和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令人身心愉悅。
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包括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性的自學朗讀和課后鞏固性的朗讀;課堂采取各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熟悉生字詞的字音,初步了解課文意思、課文結構,以及初步感知課文的意境;邊讀邊想象,在朗讀中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課文的意境;把對春天、春水的喜愛、欣賞之情帶到朗讀中,讓學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讀。另外在本文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給學生自學的空間,讓學生在預習中,在朗讀中,在小組活動中,在各個思考問題的設置和回答的過程中,都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自學能力。再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串講課文,教師只要針對課文中疑難之處進行適當引導、點撥,學生就能在自我領悟的基礎上,逐步深入課文的精妙之處,更能真切的與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產生共鳴。
《水》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會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在反復吟誦中提升語言的感悟能力,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3、理解作品所表達主題,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到的認識
教學重點:
在反復吟誦中品味文章的詩意美。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并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到認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放出(1-4)桂林山水畫,讓學生觀賞一遍。師:這就是畫,這就是桂林的山水。世人公認它美。美在哪呢?美在奇峰重疊,山水相依。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清奇峭拔,一江流水千幅畫,好似人間仙境。關于它的美,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說法,而作者卻標新立異說成“畫山繡水”。人們常說“真美!就像畫上畫的!”?梢娮髡哒f桂林山水美如畫,美如繡是再恰當不過了!爱嬌嚼C水”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是畫出來和繡出來的山水.(出示幻燈片5)
二、交流預習情況:
1、走進桂林:(出示幻燈片6)
桂林,位于廣西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星羅棋布的突兀石峰,瑰麗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匯成了桂林“山清、水奇、洞奇、石美”的美麗景色。桂林山奇水秀,風景秀麗,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特點。
2、了解(2)你能按你的理解讀出語段的'“美”嗎?(請學生朗讀,要求讀出節(jié)奏、輕重、感情,同學間相互點評,師適當點拔。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二句說說你的理解和欣賞的理由。
(4)、你還發(fā)現哪些“美”的語句、語段?(請學生各抒己見,繼續(xù)賞讀自己喜愛的語句、語段)(板書:語言準確生動)
2、師:剛才作者帶者我們一路欣賞桂林山水,大家不僅領悟到它的風光美,而且體會到文章的語言美,那么作者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作的呢?
學生交流,明確:(出示幻燈片16)
第一部分(1~3段):總寫桂林山水,揭示它有異于其他名勝的地方。
第二部分(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種種傳說。
第一層( 4 ~ 5段 ) :江上如詩如畫的景色。
第二層(6~16段):寫關于山巖的名稱和有關傳說。
第三部分(16~17段):啟示人們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板書)
四、品讀傳說,思考探究(出示幻燈17)
通過品讀我們領略到楊朔散文的語言魅力,更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作者在山水的“美”的描述中,還穿插了一些傳說故事。其中哪個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概述一個說說嗎?(請學生講述故事)
1、這些傳說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情感及美好的愿望,故事都很凄慘)
2、你從中體會到什么?(舊時代勞動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
3、你認為這些傳說對表現桂林山水的美有用嗎?有人認為把眼前的美景和凄慘的故事聯系在一起,很不協調,你是怎么看的呢?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2)老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歸納出文章引用傳說的作用:
a、傳說增添了山的神韻,使桂林山水美的內涵更豐富。讓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時,不要忘記舊社會的苦難,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b、間接材料豐富作品的內容(板書)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楊朔的《畫山繡水》,桂林的水很美,她是那樣的碧綠、醇靜;桂林的山很美,她是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桂林的山水傳說也很美,充滿了神韻。這就是楊朔在《畫山繡水》這篇文章中的獨到之處。他不但描繪了桂林山水的形美,更刻畫了桂林山水的神美,達到了散文形神兼?zhèn)涞乃囆g效果,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智慧。
六、課堂訓練:
桂林山水美,美在————————————————————。
七、課外延伸訓練:(出示幻燈片18)
1、收集有關家鄉(xiāng)某處景物的傳說,將寫景與故事相結合寫一篇短文。
2、搜集古詩詞中描寫山水的詩句。
八、板書設計:
四 畫山繡水
楊朔
總寫桂林山水 描寫江上景色 點明寫作意圖
清奇峭拔 介紹有關傳說 牢記過去
凝結著感情和想象 詩請畫意 暢想未來
《水》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了解水的毛細現象、溶解現象。
2、會做水的毛細現象、溶解現象的實驗,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
3、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愿意與同學分享交流。
教學重點:
認識水的毛細現象、溶解現象。
教學難點:
認識水的毛細現象及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實驗器材的準備:
教師準備:
粉筆1支 紅水鋼筆1支 高錳酸鉀1份 鹽1份 糖1份 沙子1份 玻璃棒2根 抹布1塊 托盤1個 放大鏡1個 純凈的水1杯 紅水1杯
學生準備:
純凈的水24杯 紅水6杯 高錳酸鉀6份 鹽6份 糖6份 沙子6份 玻璃棒12根 面紙6張 布條6塊 抹布6塊 托盤6個 放大鏡6個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又見到大家,你們喜歡水嗎?我們都是響水人,對水有了哪些認識?
生交流。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看來,大家對水了解的很多。
活動設計:
一、導入新課
水有許多神奇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神奇的水。(板書:神奇的水)
二、研究水的溶解
實驗一 學生實驗感受水的溶解
為什么說水神奇呢?讓我們從實驗中來尋找答案吧!想把實驗做成功嗎?那可要好好看看實驗要求。
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1、將高錳酸鉀顆粒放入水中,觀察高錳酸鉀顆粒在水中的變化。
2、一分鐘后用玻璃棒輕輕攪拌。
3、按實驗報告的要求填寫觀察到的現象。
自己輕聲讀讀吧!看明白了嗎?那就趕快動手實驗吧!
學生實驗,師巡視。
生匯報。(實物投影)
實驗二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把高錳酸鉀放入水中,顆粒不見了,水卻變紫了,像這樣的現象叫做溶解。(板書:溶解)
同學們,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糖、鹽、沙子,把這些物質分別放入三杯水中,會溶解嗎?大家猜猜看!
生猜測。
把鹽、糖、沙子放入水中,究竟會怎樣呢?請同學們趕緊動手實驗吧。別忘了做好記錄,完成實驗報告。
學生實驗,師巡視。
你們發(fā)現了什么?你代表你們組來說一下?(實物投影)
生匯報。
看來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生活中,還有什么物質能溶解在水里呢?
生回答。
三、研究水的毛細現象
剛剛我們研究了水的溶解現象,它讓我們看到了水的神奇,其實,水的神奇之處還不止這些,下面我們繼續(xù)來感受水的神奇。
實驗三 感受會“爬”的水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爆F在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水到底往哪里流。
老師準備了一杯純凈的`水,為了讓便于觀察,課前放入了一些紅墨水,現在我把****筆的底端垂直放入水中,請大家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師做實驗,生觀察。
學生匯報。
這也是水的神奇之處。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小組討論。
學生交流匯報。
看來大家意見不統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再做實驗,在實驗中尋找答案。
實驗四 揭秘會“爬”的水
同學們的桌上有面紙、玻璃棒、布條,請大家猜一猜,如果將它們放入紅色的水中,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呢?
生猜測。
想知道自己猜得對不對嗎?做完實驗你就知道了,別著急,先看一下實驗要求。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1、把面紙、玻璃棒、布條的底部垂直放入水中一分鐘,觀察水的情況。
2、實驗中對器材要輕拿輕放,以免損壞器材。注意安全與衛(wèi)生。
小組實驗,教師巡視。
剛才各小組成員配合得很好,觀察得也很仔細。誰先來展示一下你們組的實驗結果。(實物投影)
生展示實驗報告。
通過實驗我們看到布條、粉筆、面紙都能幫助水往上爬。為什么玻璃棒卻不能呢?請大家用放大鏡觀察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看哪個小組最先找到答案?
生分組觀察,討論。
誰來說說你們的發(fā)現?
生答。
看來 正是有了小孔,才存住了水,產生了水往上爬的現象。剛才我們已經看到一根玻璃棒放入水中不能讓水爬上去。現在,請你把兩根玻璃棒緊緊的靠在一起放入水中,看看會有現象發(fā)生?
生分組實驗觀察,匯報。
看來,水不僅會沿著小孔往上爬,它還會沿著縫隙往上爬。小孔和縫隙合起來就叫做“孔隙”。
實驗五 認識水的毛細現象
如果把墨水滴在餐巾紙上,會怎么樣呢?(實物投影)我們一起來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答。
師小結:水沿著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擴散的現象,叫做毛細現象。(板書:毛細現象)
生活中還有哪些毛細現象。
生回答。
四、聯系實際
生活中你注意過這些現象?(課件出示)
水的毛細現象神奇嗎?(生:神奇)
五、總結
今天,我們在實驗中研究了水的神奇,它會爬,還能溶解一些物質。關于水,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質疑。
這些問題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研究。
同學們,科學家總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哪一組做得最好?(播放樂曲)
《水》教學設計7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明確任務
1.講述少年時期的牛頓制作水鐘的故事。
牛頓小時候非常喜歡動手做玩具、小器械,據說他曾經做過一個“水鐘”:在水桶壁上劃上均勻的橫線,讓桶里的水從桶底往外滴,水面不斷下降,根據刻度線讀出時間,水滴盡了,正好是中午時刻。
2.利用流水制成計時器,它有什么科學根據呢?
3.展示古代泄水型和受水型水鐘的圖片資料,提出任務:今天我們就利用流水能計時的原理來制作水鐘。
(設計意圖:在制作水鐘前,學生已經經歷了滴漏實驗的研究,對滴漏能作為計時工具有了一定的理解。通過聽牛頓做水鐘故事和看圖片展示,激發(fā)學生設計和制作水鐘的興趣,明確制作水鐘的任務。)
二、初步設計,討論改進
1.(教師出示材料:兩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大的去了上邊,小的去了瓶底。)同學們設想一下,怎樣利用這兩個塑料瓶來做一個水鐘?
2.出示提示:
(1)利用現有的材料的特點,你們準備做什么類型的水鐘?
(2)考慮影響水鐘的因素有哪些?你準備怎樣控制這些因素?
3.各小組選取材料進行設計。
4.展示自己的設計方案。
(1)請各小組談談你們是怎樣設計的?
討論:怎樣用它來計時?怎樣劃分刻度才科學?
(2)請各小組結合同學們的建議,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古代水鐘設計思想中得到啟發(fā),對水鐘的類型、式樣、材料、操作步驟等事項進行初步設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間的相互探討,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初步修正、完善設計方案。)
三、制作水鐘,記錄問題
1.各小組做水鐘。提示:
(1)根據自己小組設計的方案進行制作。
(2)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檢測一下我們猜測的影響水鐘記時準確的因素是否正確。
(3)標出1~5分鐘時的水位刻度。
2.及時記錄制作過程中的發(fā)現和問題,嘗試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在“做中學”,方案設計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螺旋上升的過程。初步設計后,可以讓學生動手做,在實踐中學生會不斷產生新問題,不斷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是符合兒童認識規(guī)律的。在實踐后,學生對盛水容器的形狀、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劃分的準確度等因素會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四、實踐運用,評估改進
1.用我們剛才制作的水鐘來記錄1分鐘時間,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水鐘計時比較準確? 2.通過計時比賽,你們發(fā)現哪些影響水鐘記時準確性的因素還沒有控制好?我們可以怎樣改進水鐘?如果做一只計時10分鐘的水鐘呢?
(設計意圖:在實際應用后,再讓學生學會反思,既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設計方案再進行反思,更要對自己的作品制作過程和技術進行反思,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設計能力和制作水平。)
五、拓展引申,深化認識
1.說說制作水鐘給你的啟示?
2.鼓勵學生收集有關時鐘的科技發(fā)展史資料,體悟科技發(fā)展帶來的新變化。
(設計意圖:做好課外延伸,與課外科技活動相結合,與科技發(fā)展史教育相結合,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一代又一代人不倦探索的結果。)
【教后思考】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課程除了科學啟蒙外,還承擔著部分涉及到技術領域的教學任務?荚嚧缶庉嬕酝茖W課上我們比較重視科學概念和原理的教學,但對科學課中的“技術教育”內容比較忽視,往往停留在動動做做的'操作層面?茖W課里的“技術教育”不是純技術的小制作活動,而是建立在學生有一定的科學概念或原理的基礎上,用科學概念或原理來引領的設計活動和科技制作活動。本案例以“做水鐘”作為“技術教育”的內容,一是它既有科學的思想,二是又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從科學思想來說,它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時間的測量”單元中古人發(fā)明計時工具的一個具體例子,這是典型的科學發(fā)現和科學創(chuàng)造的過程。同時,制作水鐘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如何克服流水先快后慢的問題,如何選擇合適的孔徑以控制水滴的速度,如何標注刻度等都需要在設計和制作中不斷探索。
在科學課中進行“技術教育”時,我們要注意處理以下關系:
1.理解科學概念和原理是開展“技術教育”的基礎?茖W課中的“技術教育”不是對某一或某些技巧的專門性訓練,它不同于勞動技術課,它是對所學科學概念或原理的具體運用,是深化理解科學概念或原理的有效途徑。
2.“技術設計”和“動手制作”是科學課中“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凹夹g設計”的能力包括發(fā)現和描述問題的能力,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并評價方案的能力等;“動手制作”是在方案設計的引導下進行的動手實踐操作活動,具體制作時又可以反過來修正和完善原先的設計方案,動手動腦,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水》教學設計8
教材理解:根據科學課教師用書的《概述》,本單元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比較、估計、討論、合作、實驗等方式,多角度、多維度地來認識水的一些基本性質”。前面學生已經知道水沒有固定形狀這一性質。本課的教學目的應該是通過應用這一性質自己想辦法來比較水的多少,豐富關于這一性質的體驗。比較水的多少是手段,認識水的這一性質才是目的。
材料準備:形狀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體(如球、正立方體)2個;大小相近而形狀迥異的物體(如形狀差別很大的石塊)2個;塑料瓶若干套(每套3個,大小、形狀均有明顯差別,);塑料杯、塑料瓶若干(各有若干套大小、形狀均相同。塑料瓶可割去小瓶口,成直柱形容器);直尺、量杯、量筒。
教學過程:
一、 引入研究課題,進行比較固態(tài)物體大小的體驗:
1.出示兩個形狀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體:
它們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發(fā)現它們的不同的地方時,你是怎樣想的?
2. 出示兩個大小相近而形狀迥異的物體:
它們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它們哪個大些、哪個小些?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二、 出示3個裝水的塑料瓶(水量相近,但水面高低不同):
請你們研究一下,哪個瓶里的水多,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ㄟ@種情況下比較水的多少,需要對長、寬、高三個維度同時考慮,顯然僅僅靠目測是不可能的,這就引起了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就是使其中兩個維度轉化成相同的狀況,這樣,只要考慮一個維度就可以比較了。這就需要用上水沒有固定形狀這一性質了。)
。ńo2分鐘時間讓學生研究整理匯報內容)
三、 討論:要確切知道各瓶水的多少,你們想用什么辦法,需要哪些材料。
四、 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
五、 匯報實驗結果,著重說明:
1。操作過程和方法;
2.為什么要這樣做。
六、 把原來裝水的`三個瓶子和實驗中用的瓶子比較,討論:
1。兩組瓶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為什么后一組材料能確切地比較出水的多少;
3. 如果是兩塊大石頭,能用這個辦法比較嗎?為什么?
(這個比較是重點。第一個問題是從瓶子的形狀來看裝在瓶子里的水的形
狀;第二個問題是了解改變水的形狀,轉化其中兩個維度,使它變成底面積相等的形狀而便于比較;第三個問題是和沒有這個性質的固態(tài)物體對比,加深對這個性質應用的認識。學生敘述的時候,表達不能要求太嚴格,意思說清楚就行了。)
七、 介紹量筒,測量出各瓶里水多少的準確數據,考慮:為什么它能起這樣的作用。
八、 想辦法用量筒比較兩個不同形狀的固態(tài)物體的大小。
(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不可能直接把固體放在量筒里比較,而要借助于
水,把固態(tài)物體的體積轉化成水的體積來比較,這也是水的這個性質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經過嘗試去找辦法。)
九、小結:從具體的依據中,你有什么收獲?
《水》教學設計9
一、教材簡析
科學活動是幼兒探索知識的有效途徑,它既能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更能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愉快的接受任務。本次活動中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中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分析,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制定了以下兩個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了解水的基本特性,體驗自主探索的樂趣。
2.知道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初步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三、重點、難點
嘗試操作,了解水的(三個)基本特性(即透明的、流動的、能溶解物質)。
激發(fā)幼兒對水的探究,懂得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
四、設計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是幼兒最熟悉的東西之一,幾乎每個幼兒都喜歡玩水,水的透明感、流動性、溶解性等特點使幼兒對水產生濃厚的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科學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的樂趣。因此,我從幼兒的身邊事物著手,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本次活動,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
五、設計思路
水無處不在,幼兒都喜歡玩水,對水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對水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的經驗,關于水的性質、水的用途等知識并不真正了解,可以從家長、網上、書上等多種途徑來獲取有關水的知識。針對水的主題所展開的'一系列活動,可以激發(fā)幼兒對事物的探究興趣,使他們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學會提問,從而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活動過程
以目標為指導,我把本次活動過程設計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1.出示魚缸,對比觀察。
2.分析討論,大膽表述
3.幼兒操作,探索解決
4.觀看圖片,引發(fā)思考
第一環(huán)節(jié),同時出示兩個魚缸,對比觀察,引起探索欲望。小朋友們,看老師帶來了兩個魚缸,這兩個魚缸里有什么呢?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后說出一個魚缸里有水,水里有魚;另一個魚缸里有米。開始部分開門見山,直接引導幼兒有針對性地觀察兩個魚缸,簡潔明了,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愿望,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分析討論,大膽表述,感知水的透明感。老師提問:米里會有什么呢?請一名幼兒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個塑料球來。老師繼續(xù)提問:為什么你能看到魚在水里游,卻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根據老師的提問,先讓幼兒自由表述自己的觀點,隨后老師小結提升:水是透明的。通過兩個物體鮮明的對比,讓幼兒直觀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打破了以往教師給幼兒灌輸知識的原則,而是幼兒自主觀察探究得出結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則是作為一名引導者
第三環(huán)節(jié),幼兒操作,探索解決,在試試、玩玩中了解水的流動性和溶解性。
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兩個操作實驗。
1.流動性實驗
幼兒人手一個塑料籃子、有洞的塑料袋、有洞的小容器、半桶清水,教師通過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用來盛水。誰來說說看,剛才的小實驗你成功了嗎?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實驗過程中發(fā)生的狀況)在幼兒講述過程中,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幼兒想說,敢說。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人翁意識。在操作的過程中,由于提供的都是一些會漏水的材料,因此幼兒就更能充分的體會到水是具有流動性的。最后,老師加以小結:我們通過實驗發(fā)現,水是會流動的。加深了對水的特性的認識。
2.溶劑性實驗
教師給幼兒每人提供一根攪拌棒,每組一些糖、鹽、菊花精、剛剛做實驗用的那半杯水,教師請幼兒自主選擇一些材料放入水中,用攪拌棒對其進行攪拌。,
。1)誰來說說看,剛剛你放了哪些東西?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引導幼兒說說水的顏色和實物在水中的變化)(師小結:原來有的東西會被水溶解。)
。2)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也是可以溶解的嗎?把幼兒在實驗中又拉回到了現實生活,符合幼兒的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說說自己所知道的可溶解的東西,在這一過程中也鞏固了幼兒對溶解的含義,(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水溶解呢?回去后再研究研究。老師以一個追問,拓展幼兒的思維,使活動更具延伸價值。)
第四環(huán)節(jié),觀看圖片,引發(fā)思考,在想想、議議中知道水的重要性
。1)水真神奇,透明的,流動的,還能溶解很多東西。如果沒有水,會怎么樣?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沒有水的危害。
(2)如果水臟了、被污染了,會怎么樣呢?請幼兒觀看一組圖片:干枯的稻田、渴死的青蛙、盼水的孩子、污水河里的死魚。觀看后請幼兒說說圖片上的內容.
。3)隨后老師小結:水很重要,動物、植物、人都需要他,如果沒有了水,或者水被污染了,地球上的一切都不能生存。
。4)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水(資源)呢?(引導幼兒說說,如節(jié)約用水、不亂扔垃圾等,初步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水》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感悟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和感受的寫作方法來體會有水之樂。感受作者憶苦思甜的感情。
3.增強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激發(fā)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感悟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和感受的寫作方法來體會有水之樂。感受作者憶苦思甜的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貴,激發(fā)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26課——《水》。(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家馬朝虎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偏僻村莊,飽受了缺水的痛苦,但在課文中作者卻回憶了兒時洗澡的兩件樂事:雨天“洗澡”的痛快和炎夏“淋浴”的舒服。(指板書)
3.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課文,透過語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感受那份痛快和舒服。
二、品味得水之樂,倍感水的珍貴。
。ㄒ唬┯晏臁跋丛琛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描寫人們在雨中洗澡的語句,圈畫出關鍵的動詞,品味人們內心的痛快。
2.交流匯報: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人們的痛快?
預設:
①“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
隨機理解“大呼小叫”:
“大呼小叫”這個詞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幅痛快人心的歡樂場面,你們聽——(下雨啦)閉上眼睛,你能想象那份歡樂,那份痛快嗎?(指名說)
久旱無雨,天降甘霖,那就大聲的叫吧、喊吧!
、凇把銎痤^,張大嘴巴,吃天空的水”
、鄞笕藗円布尤氲较丛璧男辛兄衼恚貏e是女人們也來洗澡,可想而知,人們多么缺水。
、僭谶@個嚴重缺水的村莊里,痛痛快快地洗澡是件奢望的事,盼了整整半年,終于下雨啦,大家可以洗上一回澡了,——(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②已經一年沒有洗澡了,我們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渴望水的滋潤,現在終于下雨啦——(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垓滉査苹穑恋佚斄,男女老少飽受干燥和炎熱的煎熬,都有一種將要被風干的感覺,現在終于下雨啦——(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4、小結寫法:
同學們,這一小節(jié)作者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寫作方法生動地寫了村里人用雨水洗澡的痛快。
。ǘ┭紫摹傲茉
1.在嚴重缺水的地方,這樣的雨天能痛快洗澡的機會是極其難得的,更多的時候我們都盼望母親把水窖打開的那一刻的到來。
2.(出示圖)你瞧,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的跟前。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著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這是一種多么舒服的感覺。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四、五自然段,畫出能表現作者“淋浴”時感到舒服的語句。
4.交流匯報:
預設:
、 “頓時,藏于地下的水的清涼,再加上縷縷輕風,讓我們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來。”
、凇皬念^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
理解“滑過”
我們一起來看這句話,這里的三個“滑過”能不能換成“流過”?
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兩句話,體會體會,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交流。
。ń涣饔谩盎^”的妙處)
評:三個“滑過”用得如此精妙,尤其是這個排比的句式,像慢鏡頭一樣,讓我感受到了夏日沖涼多么舒服,多么清涼!帶著剛才的體會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生齊讀)
、邸霸谒幕瑒又小厣蠋缀鯖]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評:就請你們把自己當作四兄弟中的一個,用心讀讀這段文字。(生讀)指名一人讀
多舒服啊,將要被曬干的我們,沖涼時不僅是身體舒服,連心里都舒服極了,誰再來試試,把這種非常美妙的感覺讀出來。(配樂朗讀)
毛孔、細胞、肌膚,都在享受水的滋潤,所有的女生讓我們把這種前所未有、酣暢淋漓的感覺,通過朗讀傳達給大家。 (女生齊讀)
5.“淋浴”完了,母親鎖上水窖,笑著對我們說:“你們真的餓壞了。”請同學們關注這兩個字眼,聯系前文,說說從這兩個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說)
C、一個餓字寫出了水的珍貴,水對生命的不可或缺。同學們,一勺水,四個人,人多水少,可幸福不減,怪不得母親會笑著說: ——“你們真的餓壞了!
6.小結寫法
同學們,作者在寫這兩件事的時候,寫法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寫人物的行動,后者是描寫人物的感受。(板書)
。ㄈ┖魬獌蓚“中心”
課文的2——6自然段把水給人們帶來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地描述出來了,可是村子里更多的是沒水的日子,(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我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最珍貴的東西。)
既然水給村子里的人帶來的更多的是苦,作者為什么不著力描寫缺水的“苦”,而要著重寫“樂”呢?
2.這短暫、難得的痛快背后是長期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之樂,更反襯出了缺水之苦。在今后的寫作中,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反襯的寫作手法。
三、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珍惜水資源。
1.缺水給村里人帶來了“苦”, 因為缺少,才更顯得珍貴,才更覺得擁有時的快樂。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餓水的遠不止這一村人,也不僅僅是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
(出示圖片:全國共有669個城市,400個城市缺水,110個嚴重缺水。大家都知道自去年7月份至今,我國的西南地區(qū)也正遭受著嚴重的干旱。
在這里,人們在想水、盼水、哭水、夢水,向五湖四海喚水。為了水,有多少人仍在艱難地跋涉。
2.從你們的神情中,老師看的出你們都被震撼了。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以及剛剛看到的西南地區(qū)干旱的'圖片、資料,學習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和感受的寫作方法來表現那里的缺水之苦。(音樂起,學生自由寫)
3.交流,評價(從行動和感受兩個方面來評價)
4.同學們不僅寫得好,說得更好?上驳氖,“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工程在20xx年正式啟動,它解決了數以萬計的災民飲水問題,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5.此時此刻,同學們心中一定感慨萬千,或者很想呼吁些什么,讓我們用幾句話表達一下此刻的心情或感受,也可以設計一則節(jié)約用水的公益廣告。
誰來說說你心中真切地感受?生交流。
大家談得都很好,老師也想說:“有水莫忘缺水時,不要一時痛快,痛苦一輩子。讓我們一起珍惜水資源!
作業(yè)設計:
1.小調查:你的家庭有哪些浪費水的不良習慣?自己設計一些有關節(jié)水的小妙招。
,網上同題研究《水》教學設計及反思
2.把自己課堂上設計的公益廣告進行裝飾后張貼到自己居住的小區(qū),提高居民的節(jié)水意識。
3.持續(xù)關注西南地區(qū)旱災的情況,利用晨會課在班上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樂 反襯 苦
雨天“洗澡” 痛快 行動
水
炎夏“淋浴” 舒服 感受
教后反思:
《水》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缺水的小山村的故事,訴說了村里人們對水的渴望。這種缺水的苦是我們這些生活在江南水鄉(xiāng)的孩子們很難感悟的。因此,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聯系語言環(huán)境,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品味詞語使用的精妙。
整篇文章作者回憶了兒時洗澡的兩件樂事:雨天“洗澡”的痛快和炎夏“淋浴”的舒服,課上我首先讓學生去抓住第二自然的的關鍵動詞品味“洗澡”的痛快,并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感受那份痛快。三到六自然段主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淋浴”時的感受。最后用直觀的圖片刺激學生的感觀,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情感得到抒發(fā),引導學生珍惜水資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學習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和感受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寫一寫缺水之苦。
但是,我覺得有些地方還太淺顯。如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問你能想象那份歡樂,那份痛快嗎?身處細雨紛飛的江南孩子們,雖然能感受到孩子們的那份歡快,但卻無法明白他們?yōu)楹稳绱藲g呼雀躍?因為雨對他們而言,實在太平常。因此,他們在讀書時,雖然讀出了孩子的快樂,但那份快樂卻不夠獨特,不夠珍貴!事實上,如果我能對教材進行多一點地深入,就可以將這樣特殊的情境進行遷移,把學生平時對雪的渴望和這個山村孩子們對水的渴望進行類比,我相信課堂上他們的反應一定更真實,更強烈。
《水》教學設計11
《水》是教科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課,主要有三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內容,一是通過學生間交流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結合觀察視頻,能用網狀圖加以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tài)、用途、與生物的關系、基本特點等;二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辨別水和其他物質;三是給物質分類,讓學生掌握物質分為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固體有固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
【學生分析】
人的生活離不開水,三年級的孩子們對水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程度是停留在感性 認識層面的,本課的教學探究活動就是要讓學生形成關于水的科學概念。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全面觀察,結合實驗探究活動,形成水的科學概念。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運用看、摸、搖、聽、聞等多種方法,動用多種感官參與,對水形成較全面的感性認識;引領學生通過“水在哪個袋中”、“給袋中的物體分類”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實驗探究,形成對水特性的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fā)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
用網狀圖展現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
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給每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1塊小石頭、1塊小木頭、1片樹葉、分類用圖紙1張。
2、給每個小組準備:1瓶醋、1瓶牛奶、網狀圖記錄紙1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觀察:
上課前,我讓學生每人倒一杯自來水,觀察可以發(fā)現些什么,同時比一比誰觀察最認真,誰收獲最多。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細致觀察習慣。
二、檢查觀察情況,導入新課:
上課了,師生問好后檢查課前觀察一杯水的情況。
老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對一杯水進行了認真觀察,現在請幾名同學匯報觀察收獲。
【設計意圖】趁熱打鐵,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為本課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給力。
三、新課學習:
。ㄒ唬⑽覀冎赖乃
1、師:請同學們用簡潔、準確的語句或詞語將自己知道的關于水的知識記錄下來。
2、視屏觀看(課本配套視頻)四人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我們知道的水
3、合作填寫教材P.66.關于水的網狀圖。
4、小組匯報展示, 教師適時小結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tài)、水的用途、水與生物的關系、水的基本特點等。
【設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是讓學生對“水”已有認知的回顧、總結,也是對“水”進行描述的語言提煉;第二步視屏觀看,小組成員交流,為學生相互進一步認知“水”提供了條件;第三步填寫網狀圖,是對第二步的進一步梳理和概括;第四步師生互動,讓學生對水的存在形態(tài)、用途、與生物的關系、基本特點等有了更加詳盡的了解。
(二)、水在哪個袋中
1、師出示幾個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分別裝有石頭、木塊、樹葉、水、醋、牛奶、空氣)并提問:在不打開袋子的前提下,我們怎樣將袋中的水和其他物體一一分辨出來?
2、學生分組實際操作,教師溫馨提示: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感知,才會更加全面。
3、小組匯報交流:哪些物體我們可以比較容易辨別出來?辨別的依據是什么?哪些比較難辨別?難辨別的原因是什么?
4、指導學生把那些較難辨別的袋子單獨取出,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能準確地找到水嗎?為什么?
5、學生分小組實際操作。
6、小組匯報,教師適時評價后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重在引領學生學會運用看、摸、搖、聽、聞等多感官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ㄈ、給袋中的物體分類
1、引導學生思考并分小組討論:我們將袋中的物體都一一分辨出來后,將他們分類,如何分類呢?分類的標準又是什么呢?
2、匯報交流(注重分類理由)。
3、教師評價后歸納總結:給物體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把物體分成固體、液體和氣體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
【設計意圖】讓學生準確把握物質的分類方法,理解把物體分成固體、液體和氣體只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標準不同,給物體分類的方法也不同。
四、課外延伸:
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是固體、哪些是液體、哪些是氣體?
[設計意圖] :科學探究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對固體、液體、氣體的理解更加深入,記憶更加深刻。
《水》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三月桃花水》是北師大版試驗教材第八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用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美麗的春水圖。課文篇幅雖然較短,但由于若要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在文中運用了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對偶句等多種句式,語言優(yōu)美,適合學生反復品讀,積累語言。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易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學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認真閱讀,邊讀邊思、邊思邊圈畫,綜合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邊讀邊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有積極表達的愿望和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容易與文本產生共鳴。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五個,會寫11個。
2、與《春潮》對比閱讀,體會兩篇課文在語音、語速和用詞方面的不同,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維水平。
3、體會文中的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對偶句等句式,體會若要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用詞造句的妙處。
4、讓學生在熟讀成誦中,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
教具準備:
準備一段悠揚的樂曲,指導學生配樂朗讀,為平實的語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與《春潮》對比閱讀,體會兩篇課文不同的風格,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難點在體會文中的排比句、擬人句、比喻句、對偶句等句式,體會若要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用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教師談話導入:同學們,昨天,我們還沉浸在以銳不可擋之勢滾滾而來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猶如一首舒緩輕柔的小夜曲向我們涓涓流來。(板書課題)
2、學生齊讀課題。
。ㄈ绻麤]有相關的音像資料,教師可以以生動的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初次提示學生要與《春潮》對比閱讀。教師在設計導語、總結語時語言應力求優(yōu)美,從與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詞)先自己讀,再指名讀。(出示的生詞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沒接觸過的,如:催促、應和)
3、交流:同學們在預習時通過查字典解決了哪幾個詞語。(四年級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詞語的習慣,尤其應該強化對詞典等工具書的使用。)
4、默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檢查學生讀書的收獲,引導學生讀文章一定要從整體感悟。教師相機板書:水清如明鏡水聲如音樂)
。▽W生的收獲可能是零亂的.,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歸納整理,也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如:學生可能籠統的說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再問問他:“這幾句寫的是水的()美。”)
三、精讀悟情
師:看來,兩讀課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悅耳的流淌聲和清澈的身影已經給同學們留下了印象。這就是你們讀書所得。讓我們再用心讀讀課文,圈一圈、畫一畫有關的語句。(學生再次默讀。教師提示學生用不同的讀書記號做批注。)
“水聲如音樂”
1、學生交流畫出的語句。(1、3、4段)
2、(重點指導朗讀第4段)請大家先想一想這一段該怎樣讀,再自由練讀。通過朗讀體現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讀,男女生進行朗讀比賽。(發(fā)現讀得好的,讓他說說自己為什么讀的好如;把自己當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來后心情愉悅;再如:學生結合“呵,河流醒來了!”一句,體會到若要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看到河流嘩嘩流淌時的驚喜之情……)
4、教師引讀第3段,全班感情朗讀第4段。
5、這樣動聽的流水聲,你想用一個什么句子來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
“水清如明鏡”。
1、學生交流畫出的語句。(2、5、6段)
2、(重點指導學習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煙……怎么能說明“水清如明鏡”呢?(倒影)
3、讓我們也做一次大飽眼福的桃花水,盡覽水中美景自由練讀。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請大家閉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其他學生閉目想象。
5、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結合讀書所得說,也可以繼續(xù)展開想象說,教師及時評價這是省略號里藏的話。
四、總結全文
1、三月桃花水,聲如音樂,清如明鏡,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連全班齊讀7-9自然段。
2、讀到這兒,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可能質疑“比金子還貴”“盛滿心靈的酒杯”)
3、讓我們也把這“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滿我們“心靈的酒杯”吧。(全班配樂朗讀全文。)
《水》教學設計13
目 標
1.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yōu)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3.積累文中精彩的詞語;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了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于景的寫景方法
4.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欣賞祖國山河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
重、難點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4.
學習 內 容
筆 記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馬致遠的名句“小橋流水人家”表現了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話:“山沒有水,如同人沒有眼睛,似乎少了靈性”那么,作為古色古香的古城遺址的旅游勝地,如果沒有水,也是一種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點韻味如果說中國云南的麗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蘇蘇州的周莊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xiāng)”則展示了“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周莊”位于江蘇昆山“周莊”因河成街,呈現出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圖景“水韻”是指周莊水的韻味,即多姿多彩的`水鄉(xiāng)
2、趙麗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縣人上海作協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yōu)秀散文集獎
3、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zhàn)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zhèn)雖說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三分水,二分橋,一半是舊城”,難怪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xiāng)之美”今天,我們跟隨著名作家趙麗宏走進周莊,走進《周莊水韻》,一起體味周莊的水情與水韻
4、學習生字:
木櫓(lǔ) 攪動(jiǎo) 斑斕(bān lán) 漾動(yàng)
彩綢(chóu) 連綴(zhuì) 仲春(zhng) 屋脊(jǐ)
覆蓋(fù) 目眩(xuàn) 屋檐(yán) 滲出來(shèn)
諦聽(dì) 參差(cēn cī) 嫻熟(xián) 軌跡(guǐ)
剔透(tī) 絲弦(xián) 勾勒(lè) 黑黝黝(yǒu)
繽紛(bīn) 隱匿(nì) 璀璨(cuǐ càn) 搖曳(yè)
5、理解生詞
6、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合作探究:
1.朗讀課文后,周莊在我們的“腦!敝惺且粋什么印象呢?
明確:充滿詩情畫意,如一曲悠長的樂曲,如一幅寫意的畫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小橋流水人家”……水給古老的舊鎮(zhèn)帶來了生命,帶來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韻味……
2.作者向我們描述了舊鎮(zhèn)周莊的哪幾幅“水韻圖畫”?
明確:由總寫到分寫,共四幅“水韻圖畫”即
。1)整體水韻圖畫:“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圖
。2)三次游歷周莊時的不同水韻圖畫:第一次——仲春煙雨籠罩的周莊迷蒙水墨畫;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莊動感版畫;第三次——春夜張燈結彩、五彩繽紛、星火輝映、水天一色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四、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第一部分:(13)敘述周莊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
第二部分:(4)略寫作者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詳寫作者第三次游周莊水鄉(xiāng)的情景和感受
五、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課文13段
2.討論探究:
。1)開頭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開篇不說地點,直接描繪出幽靜的場景,色彩斑斕,比喻形象、生動,給人意味深長的遐想
(2)本段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體現了什么?
明確:悠然攪動的木櫓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橋、樓屋、樹影、天上的云彩和飛鳥攪碎后的美麗畫面周莊水美:倒映如畫(靜態(tài)美),波動似綢(動態(tài)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體和喻體,并說說其作用
明確:“……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彩綢”本體是倒映著的石橋、樓屋、云彩和飛鳥的水面,喻體是彩綢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倒映著美景的周莊水面的美麗畫面,有形有色,有靜有動
。4)“還有什么比在周莊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詩意呢?”,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確:反問,強調了在周莊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詩意,同時也引起讀者的思考——如何有詩意?承上啟下,自然過渡到對周莊的實物描寫
。5)找出在周莊泛舟有詩意的景物
明確: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橋孔,古老的形狀風格不同的石橋;橋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莊布局有什么特點?“這樣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見到”這句話如何理解?
明確: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樓宅被河分隔,石橋巧妙地將古鎮(zhèn)連為一體生動、具體,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這句話是對周莊水鄉(xiāng)整體的高度評價
教師小結:
本文通過寫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現了周莊水鄉(xiāng)的多姿多彩和動人心弦的景象,體現了周莊水鄉(xiāng)在改革開放后充滿生機,反映了周莊人民幸福歡樂的生活和對外開放的意識
六、布置作業(yè):研討與練習二
《水》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缺水時村子里人們挑水之苦、盼水之切、用水之樂,讓學生體驗缺水之艱難,為生活中珍惜水資源的教育做好鋪墊。
3、在學文中體會反襯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齊讀課題師:水,簡簡單單一個字卻承載著豐富的內容,在圣人
孔子眼中它有情義有德性,在南唐后主李昱眼中他充滿了愁怨,那么,在現代作家馬朝虎眼中,水又是什么呢?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作家馬的童年體驗那段非同尋常的經歷。
2、示:獨立學習單問:在作家童年的記憶里,水是一件怎樣的東西?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告訴大家
3、句子,板書:最珍貴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節(jié)
(1)誰來讀第一節(jié),這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小山村,一口小小的泉眼維系著全村人的生活,讓我們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處小小的泉眼旁,誰來讀第一節(jié)?
。2)問: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說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是村里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3)師出圖配樂,長長的山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擔子,炎炎的夏日,漫長的等待讓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4)集體讀,師:你感受到缺水的苦了嗎?一起讀。
三、體驗快樂
1、笑容圖,圖生活在這么缺水的地方,是艱苦的,可是你瞧,他們臉上卻——洋溢著笑容
2、你從哪里感受到人們的快樂?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細細體味,寫寫感受。
3、看到了什么?水窖
師:你們見過水窖嗎?水窖是用來儲水的,在作者生活的村子里水窖存的是雨水,你想說點什么呢?
4、洗澡,1。問:你喜歡在雨中洗澡嗎?村里人呢?
2、問: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怎樣的.心情?
自由讀,體會村民快樂心情
3、指名讀,你喜歡哪幅畫面?喜歡哪里讀哪里?
4、想象:果你是其中一個孩子,你怎么做?你看到了周圍的人們會怎么樣呢?
5、喜歡這段話嗎?讓我們伴隨著音樂一齊感受雨中洗澡的快樂
。ǘ﹩枺哼有哪兒也讓你感受到了他們的苦中有樂?
1、示:然后……叫了起來。問:他們在叫什么?
2、問:你們在家里洗澡有這樣舒服的感覺嗎?為什么?兄弟四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3、示狗尾巴草圖比較,你想說點什么呢?
4、自由讀,體會這種美妙的感覺
5、指名讀,你喜歡哪種美妙的感覺?你能讀好嗎?
6、老師讀,
7、齊讀:體會到這樣的感覺了嗎?讓我們一起讀讀
四、過渡:這樣的快樂太短暫了,在更多沒有水的日子人們是什么感覺呢?
1、示:就像過節(jié)一樣
。1)什么是風干?
這是一種什么感覺?
。2)水呢?鎖住問:你們家水龍頭上鎖嗎?你怎么理解的
。3)師:是啊,有了鑰匙,才能打開水窖這是權威的象征……齊讀感受
五、問:你還從什么地方感受到水的珍貴?
餓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每個器官缺水,身體極度缺水,水的珍貴,渴比餓更難受,水像食物一樣不可缺少
師:一個餓濃縮挑水艱辛,
包含洗澡無奈
寫出了一勺水的美妙體驗更體現水珍貴
六、反襯寫法教學
師:沒有水的日子是痛苦的,有水的日子是痛快的,既然水給了村子里人帶來的更多是苦,作者為什么還要寫樂呢?
有水的快樂更襯托出沒水的痛苦,這樣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更體會到水成了,學到這里你想說點什么?(珍惜水)
我們只有多珍惜今天有水的痛快才能少一點明天餓水的痛苦
七、作業(yè)布置
1、為節(jié)水寫兩條宣傳語
2、調查家里用水情況,寫出自己的節(jié)水小措施。
《水》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結合道家思想,體味人物的性格特征。
3.揣摩人物語言,學會類比說理。
[教學設想]
1.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誦讀體悟、師生研討等方法。
2.教學重點:體會、了解莊子垂釣所表達的心情。
3.教學難點:掌握類比推理這種說理方法。
4.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步驟和內容]
一、課題導入
1.由《坎井之蛙》引入。我們預初學過《坎井之蛙》這則故事,大家還記得嗎?請一位同學講講這則故事。這則故事比喻那些目光短淺、見識狹小的人,那么這是誰寫的呢?(大家一起回答:莊子)
2.作者簡介。
大家已經學過他的文章,對他應該不會陌生,這里我就簡要地介紹一下他。莊子名周字子休,所以以后聽到莊周這個名字千萬別傻眼,莊周就是莊子。他是戰(zhàn)國中期著名的散文家、哲學家。曾讀過各家學說,但對老子的學說情有獨鐘,兩人一起創(chuàng)設了道家學派,所以世人稱他倆為:“老莊”。道家學派的思想核心是自然無為,主張絕對自由的生活,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否定世俗的利欲觀念和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意識”。
3.作品介紹。
今天我們學習莊子的另一篇文章,看看文中是否有道家思想。大家把書翻到51頁,一起來學習第十五課《莊子釣于濮水》。這篇文章選自《莊子》,《莊子》又名《南華經》,大家看注釋一,《莊子》是我國古代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這部書據載共有五十二篇文章,但現存只有三十篇。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大家邊看課文下面的注釋邊讀文章,要讀通讀順,可讀出聲來。
2.泛讀課文。請兩位同學把課文讀一遍,同學們就做小老師,找出他倆讀錯的字詞。
大夫濮水
3.再讀課文。全班同學把課文讀兩遍,要讀的通順。
4.默讀課文。大家再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在閱讀的過程中,圈劃出你認為重要的.字詞或是閱讀中有障礙的字詞。
① 大家有沒有不懂、不理解的字詞?請一位同學回答。
、 通過課文下面的注釋,大家都掌握了吧!那么同桌兩人就互相交流一下你所積累的字詞,請一位同學回答。
使:派 焉:到那里(介詞) 顧:回頭看 此:這,這個
③ 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大意,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請一位同學回答。
。ǔ跖蓛晌淮蟪既フ埱f子管理國家大事,莊子不肯)
④ 這位同學概括得很好,簡潔明了。我們再來看一下課文后面的附文,寫得比較詳細,雖然與原文有所差異,但對大家了解原文有很大的幫助。大家現在就看附文。
5.深入討論。
、 我想問問大家,莊子是怎樣回絕楚王的邀請?請一位同學回答。
(用神龜的選擇作比喻,從而拒絕楚王的邀請)
、 他為什么用神龜選擇作比喻這種婉拒的方法?請一位同學回答。
。ㄒ驗閷Ψ绞浅䥽膰,如果馬上回絕他的邀請,就太不禮貌了,也太不給國君面子了,而且弄不好會得罪國君,到時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莊子用神龜的選擇作比,比較委婉的推掉楚王的邀請)
、 這位同學講得很有道理。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莊子用神龜比喻自己,而不選其它的呢?同桌兩人就相互討論一下。請一位同學回答。
(因為這神龜是楚國的,是楚王自己國家里的東西;而且這只神龜死后,楚王用錦緞和竹箱珍藏它,可見它的珍貴。所以莊子選用神龜來比喻自己。)
、 這位同學的見解很獨特,這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說都行,有沒有其它意見。肯胂肟辞f子與神龜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可以結合道家學派的思想來考慮。請一位同學回答。
。ㄒ驗樯颀旊m然死后風風光光,但它寧愿選擇拖著尾巴在泥里爬,這與莊子的追求是一致的。)
對,道家學派追求自然無為,莊子也不例外,它鄙棄富貴權勢,追求逍遙無為,直白點就是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別人的控制。大家想想看,如果他接受楚王的邀請去做官的話,那種繁文縟節(jié)、那種約束,他怎么受得了呢?更何況“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連死都操縱在君主的手中,還有什么自由可言呢!所以莊子用神龜比喻自己,這種說理就運用了類比論證,找出兩者的內在聯系,由此及彼。在議論文中,類比論證是一種很常用的論證方法,我們下學期就要學寫議論文,現在好好體會一下。
、 最后我們一起把這篇課文再讀一遍,要讀出自己的感情。
三、能力遷移
1.大家把書翻到52頁,再看一下附文。編越讀邊思考是原文好還是附文好,并說出大家的理由。
都看好了,那大家就其前后左右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
2.是原文好,還是附文好呢?
、 哪組先來談談,請一位同學回答。
。ㄎ矣X得原文好,原文只用了那么少的字數就把這件事交代清楚了,所以很簡潔,沒有多余的話。)
、 對,原文的概括性很強,內容集中,所以就顯得簡潔明了、節(jié)奏緊湊。先秦散文的一大特點就是簡潔,而且注重語言描寫,大家前幾節(jié)課學過的《孟子》《墨子》《列子》都是如此。那有沒有說附文好的?請一位同學回答。
(我們覺得附文好,因為附文加入了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使文章更加生動。例如,文章的第一節(jié)是添加進去的,運用了環(huán)境描寫。交代了莊子的生活狀態(tài),莊子雖然過著清貧的生活,可他仍不愿做官,更加突出了莊子的性格特征。)
、 講得不錯,還有哪組要補充?請一位同學回答。
(第二節(jié)中兩位官員的話是原文所沒有,通過官員的神態(tài)、語言描寫表現出他倆的心理,認為當官是件及其榮耀的事,這是人們普遍的想法,但莊子的所作所為卻截然相反,從而反襯出莊子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
、 再請一位同學談談。
。ㄗ詈笠痪淝f子說“恕不奉陪“是加進去的,表現出莊子不愿為功名利祿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從而表明了他對富貴權勢的鄙視。)
、 大家都說得很好,可謂是“見仁見智”。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課文一遍;
2.解釋加點的字詞;
3.熟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十五、莊子釣于濮水
《莊子》(又名《南華經》)現存33篇
追求自由
道家學派 神龜選擇 婉言拒絕
。ㄗ非笞匀粺o為) 類比論證
【《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周莊水韻》教學設計05-03
《水的組成》教學反思07-11
《神奇的水》教學反思06-12
水的凈化教學反思04-24
生命與水教學反思02-18
觀察水的教學反思12-15
觀察水教學反思07-02
《水的凈化》教學反思04-26
神奇的水教學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