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假如沒有灰塵》聽課體會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頗有吸引力的科普短文,文章饒有趣味地向我們介紹了看似討厭的“灰塵”原來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與此同時,還含而不露地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正確地認識,才能趨利避害。今天聽了趙老師執(zhí)教的這一課,很受啟發(fā)。
趙老師是個綜合素質挺強的老師,教態(tài)自然,教學語言干凈簡練,有親和力,她的這一課有許多值得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首先:找準“切入點”,引起興奮點。開課伊始,趙老師抓住學生對灰塵生出的自然排斥切入本課:“那么,假如沒有灰塵,會怎么樣呢?”讓學生在美好的設想中進入本課,了解灰塵鮮為人知的巨大作用,在兩種不同認識的沖擊中形成對“事物的兩面性”的初步思考,對理解本課蘊含的哲理鋪就了成功的一步。
其次:注重過程與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比較注重在多種教學形式下培養(yǎng)學生能力,學生在課堂的收獲還是比較明顯的。在課的前半截兒,趙老師能根據(jù)本課課型略讀課文的體例,給予學生較充分的自學時間,并借助表格從“灰塵的特點”及“灰塵的作用”兩方面來帶動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五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趙老師還十分關注學生的閱讀及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如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學生語感,增進積累;不斷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以“正因為世界上有了灰塵,!边@一句式來鞏固了學習成果,訓練了學生的語言。
此外,本課較好地突破了重難點。教師運用句型對比和朗讀等方法,讓學生感知灰塵究竟有多小,領悟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的妙用,并注意讓學生通過舉例或說話練習嘗試運用說明方法來表達。
對于這一課,我還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此提出與趙老師商榷:
一、在教學中,該放手時要放手。在充分自學后的交流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并沒有真正放手,加之這是本單元最后的一篇說明文,學生對于本單元課文中的說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是應該能夠從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說明方法,并且分析出使用效果。當然,在教學中也不能完全忽視教師的引導。如“我們應該辯證看待事物”這一哲理,學生在自悟中很難體會到,也需要教師進行點撥。
【小學語文《假如沒有灰塵》聽課體會】相關文章: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設計08-19
《假如沒有灰塵》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26
五年級語文《假如沒有灰塵》課堂教學設計(通用6篇)01-27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06-18
《假如沒有灰塵》人教版五年級上教學設計(通用10篇)06-30
2023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02-14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范文04-10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范文01-05
小學語文聽課隨筆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