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納蘭性德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寫景,通過“暮雨”和“風急”表現(xiàn)出濃濃秋色。下片說情,抒寫相關(guān)情思,愁成夢未成。這首詞上景下情,只是輕輕地勾抹,卻情致深婉,有余不盡之意,令人回味無窮?靵砗托【幰黄鹂纯催@首詞的原文賞析及翻譯吧。
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
清代 納蘭性德
暮雨絲絲吹濕,倦柳愁荷風急。瘦骨不禁秋,總成愁。
別有心情怎說,未是訴愁時節(jié),譙鼓已三更,夢須成。
譯文
傍晚細細雨絲還是將站立在風雨之中的詞人打濕了,看著路邊的柳樹疲倦的舞動,池塘里的荷花也略顯疲憊。這些景色讓我聯(lián)想到了瘦骨嶙峋的自己,頓生煩惱。
別有心情,不光是因為秋風秋雨,還不到訴說愁緒的季節(jié),不說也罷。譙鼓已經(jīng)打了三下,定要睡去了,但愿有美夢一場。
注釋
昭君怨:詞牌名,又名“洛妃怨”“宴西園”等,雙調(diào),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倦柳愁荷:此謂秋色已濃。
不禁:不能經(jīng)受。
譙鼓:古代譙樓(城門之上的了望樓)上的更鼓。
須:即“應(yīng)”。
創(chuàng)作背景
納蘭性德對表妹情深之至,但其表妹最終輾轉(zhuǎn)進宮。是夜,作者獨看暮雨絲絲,秋雨凄苦,夜風涼,薄凌厲,柳樹、荷花也倦極愁極,于是作者由這凄風苦雨,生出對表妹的無盡相思愁緒來。就是在這種煎熬中,作者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以表達相思愁緒。
賞析
這首詞情景交融,悲秋傷懷。講的是納蘭對伊人不在、夜深獨立的一片哀怨心緒。
細觀上片,自然是“瘦骨成愁”的刨心之痛了。作者一片之中連用兩個“愁”字,可見其寂苦心緒。王國維語“有我之境,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于是,此處,暮雨之形,實為愁之形、柳之倦、荷之愁、風之急,更非實景,全是詞人心中想象出來的。
在下片,納蘭承接上景而引發(fā)清愁,“別有心情怎說”一問出,萬古寂囿,道是家家爭唱飲水詞,卻是納蘭心事幾人知。不論是青梅竹馬的表妹,抑或是賢良淑德的翠花公主,總是佳人一方,此岸卻只身孤影暗銷魂。
“未是訴愁時節(jié)”則是這首詞第三次提到“愁”,宋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比舨皇悄请x情別緒纏綿難去,又如何翻來覆去地拿捏這個字,若不是那伊人回目、嫣然一笑的音容恍在耳畔,又如何會在失去之后生出這無邊無盡的愁意來。
而自語“未是訴愁時節(jié)”則像是詞人恍然發(fā)現(xiàn)此情難訴,對應(yīng)發(fā)問那句,于是更顯出無奈孤寂之情。是啊,未是訴愁時節(jié),我何來這么多的愁緒。而那愁,卻愁進了心底,愁成三更一片“譙鼓”之聲。
“譙鼓”之聲,則引此愁緒更見升華。譙鼓則是望樓上的更鼓了,三更未眠,于此淺道:夢須成。卻不點破何來糾結(jié),家國之意若隱若現(xiàn)。于此,此詞,言有盡而意無窮,讓人無限回味。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開原威遠堡鎮(zhèn)東北的葉赫河岸,滿洲正黃旗人,清朝詞人、學者。納喇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后,太子易人,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順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僅三十一歲。他是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縈云、善騎射、好讀書、擅長于詞。他的詞基本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但細讀卻又感淡淡憂傷。
納蘭性德,母愛新覺羅氏,為阿濟格之女,父親納蘭明珠歷任內(nèi)務(wù)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性德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3],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滴鯋燮洳牛忠蛩前似熳拥,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guān)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wèi)的官職,后晉升為一等侍衛(wèi),多次隨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滴醵哪晡逶氯栈技辈∪ナ,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qū)上莊皂甲屯)!肚迨犯濉酚袀。有詞集《側(cè)帽集》《飲水詞》刊行于世,后人合稱為《納蘭詞》。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納蘭性德病故,享年31歲。納蘭性德20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 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浮生縈云,婚后三年盧氏難產(chǎn)不幸亡故。納蘭性德又續(xù)娶圖賴之孫女官氏!栋偌抑v壇》講師曾言,納蘭性德在與盧氏結(jié)發(fā)之前,曾與表妹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曲。在盧氏死后,納蘭性德曾作過多首緬懷詩,之后,又與一女子有情,有詩句為證,但史實有待考證。年羹堯是其女婿。
說到納蘭性德的名字,還有一說應(yīng)予駁正:《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1993年第間期登載有劉德鴻《納蘭性德探幽三題》一文,其中說明珠的妻子,愛新覺羅氏“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下長子冬郎,就是后來的大詩詞家納蘭性德!睍r下有一歷史小說《康熙與他的情敵》一書出版,其中也說納蘭性德小名“冬郎”。其實是沿襲了黃天驥先生對納蘭性德詩句的誤解,性德《填詞》詩有句云:“冬郎一生極憔悴,判與三閭共醒醉!倍赡颂拼娙隧n渥的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學典故。因納蘭性德生于十二月十二日因而聯(lián)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實古人稱十一月為冬,十二月為臘。納蘭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么“冬郎”,在他生前,擔任宮廷侍衛(wèi)之后,將“成德”的名字,改為“性德”。這就是由于乾學所記“避東宮嫌名”給予我們的啟示,從而考證得的結(jié)論。
風光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考中二甲第七名?滴趸实燮聘袷谒仁绦l(wèi)的官職,以后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wèi),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zhàn)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zhèn)涞哪晟儆⒉,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shù)的奇才,他在內(nèi)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cè)帽集》,又著《飲水詞》,再后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編輯一處,合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xiàn)宋慶齡故居內(nèi)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绔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后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與紅樓
轟轟烈烈的“紅學”研究已經(jīng)進行百載有余了。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參與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和進展。不但偉人毛澤東對《紅樓夢》研究有評述,就是前溯百載,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孫也側(cè)身其中。但凡研究“紅學”的人對明珠,納蘭性德都會有所了解。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紅學家。當和珅進呈《紅樓夢》,乾隆讀后曰:“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币痪湓,把《紅樓夢》與納蘭家聯(lián)系起來。且不說此推論是否真有道理,天子首開一家之言,根據(jù)他的閱歷提示了兩事物間的聯(lián)系可能。
納蘭明珠、納蘭性德和曹雪芹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繼前后。他們的家世與經(jīng)歷,有許多共同之處,是那個時期的政治、文化現(xiàn)象的集中反映。
生平
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飲水詞》《淥水亭雜識》等,收入《通志堂集》。
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康熙時期權(quán)傾朝野的“相國”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喇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吉,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guān)系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shù)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國子監(jiān)讀書,為國子監(jiān)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而后數(shù)年中他更發(fā)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發(fā)展打下了基礎(chǔ)。他又把熟讀經(jīng)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xiàn)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chǔ)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與妻子盧氏結(jié)婚,康熙十六年盧氏因難產(chǎn)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撥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連他自己也無法超越。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晚清詞人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性格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gòu)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xù)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nèi)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yè)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tài),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qū)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guān)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qū)h族文化掌握并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xiàn)存348首(一說342首),內(nèi)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guān)于水、荷尤多,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jīng)歷,他的詞作數(shù)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jié)集為《側(cè)帽》后更名為《飲水》,后人多稱納蘭詞!都{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他的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一說而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v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納蘭性德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昭君怨·詠荷上雨》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昭君怨·詠荷上雨原文翻譯02-29
《昭君怨·詠荷上雨》原文及賞析04-19
昭君怨·詠荷上雨原文及賞析01-30
昭君怨·牡丹原文翻譯09-13
昭君怨·牡丹原文及賞析02-28
昭君怨·牡丹原文及賞析[精選]02-08
昭君怨·牡丹原文賞析10-06
昭君怨·送別原文賞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