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山海經》賞析及翻譯譯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起古詩詞鑒賞,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詩詞鑒賞,很多時候是指從“情”和“景”的角度對古詩詞做深入的賞析。那么,古詩詞鑒賞要怎樣去完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山海經》賞析及翻譯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山海經》作者為唐代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譯文】
精衛(wèi)銜著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刑天揮舞著盾斧,剛毅的斗志始終存在。同樣是生靈不存余哀,化成了異物并無悔改。如果沒有這樣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時光又怎么會到來呢。
【鑒賞】
陶淵明對東晉的滅亡十分惋惜,對恭帝被弒痛心疾首。他不僅引用歷史故事,抨擊劉裕代晉,而且利用古代神話傳說,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緒。
詩的前半部分,歌頌了精衛(wèi)和刑天!熬l(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l(wèi)是炎帝少女死后化為的精靈,雖然身小力薄,卻常西山之木以填于東海!拔⒛尽迸c“滄!笔且唤M多么強烈懸殊的對比,以微木填海何時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擔一石之移山。但詩人歌頌的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與矢志靡它的決心,只要有這種精神與決心終有成功勝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講的是刑天操斧執(zhí)盾不甘失敗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斷首,仍然揮舞牌,剛毅的精神長留不衰!懊椭竟坛T凇敝械倪@個“固”字點明刑天的“猛志”本為其生來所固有而永不衰竭,無論失敗還是死亡終不能使其消減。詩人在“精衛(wèi)”與刑天身上看到他們這種共有的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從而加以贊頌謳歌,就隱含著詩人自身也時時以這種精神自策自勵。
這首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進一步贊揚這兩個英雄頑強的斗志。盡管良機已失,徒懷雄心,但他們也不存憂慮,毫無悔意。通過精衛(wèi)和刑天的行動,寄托了自己的悲憤。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前二句寫“精衛(wèi)”與“刑天”如此剛毅的緣由!巴铩、“化去”即物化之意!拔锘币话阒杆郎兓。生與死不過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過是生的另一種形式而已。炎帝的女兒——女娃變成精衛(wèi),刑天變成乳目臍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無論銜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敵,都能無慮而不悔。詩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學觀點激勵自己無慮不悔的斗爭意志。最后二句是詩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嘆精衛(wèi)與刑天徒然存在著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償?shù)臅r機豈能等到?實際上是詩人慨嘆理想的無法實現(xiàn)。前人認為此二句是詩人的自白之語。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響,陶淵明和已死去的晉朝,感情上有割不斷的萬縷千絲。劉裕上臺后誅殺異己的行為更使他不滿于劉宋政權。因此,不能正確認識劉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歷史上起的積極作用。這正是詩人的局限。但他反對劉裕代晉和憎惡時代黑暗、政治殘酷是緊緊相聯(lián)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批判劉宋政權,也是批判腐朽的東晉社會的繼續(xù)。
這首詩寫法曲折,意義較為隱晦,風格和情調與以上所選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詩人托物寄興、精練含蓄,說理議論自然妥帖的特點。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又名陶潛,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不仕。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后來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
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xiàn)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在《歸園田居》中,他將官場寫成“塵網”,將身處其中比喻為“羈鳥”和“池魚”,將退隱田園更是比喻為沖出“樊籠”,返回“自然”。
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xiàn)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對現(xiàn)實的失望,迫使詩人回到詩歌中去構筑一個理想的社會,《桃花源詩并記》是他這一思想傾向的反映。
除田園詩之外,陶淵明還有歌詠勇士的詩,有充滿愛國熱情的詩,有消極避世的詩,由此可見其詩歌思想的復雜性。
陶淵明的詩多取材田園風光、平常生活,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這就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
【《讀山海經》賞析及翻譯譯文】相關文章:
《王冕好學》原文及翻譯文言文賞析01-06
《江上》譯文及賞析07-29
春雨譯文及賞析04-09
《小池》譯文及賞析08-12
《山花》的譯文及賞析01-09
《出塞》譯文及賞析01-27
關雎譯文及賞析01-30
《清明》譯文及賞析04-06
嫦娥譯文及賞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