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24廣東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復習資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詩歌吧,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jù)節(jié)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還苦于找不到好的詩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4廣東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復習資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廣東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復習資料
1. 詩歌分類
體裁——古體詩、近體詩(絕句、律詩)
題材內(nèi)容——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詠物詩、詠史詩、詠懷詩
表達方式——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
每句字數(shù)——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
寫作風格——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李清照、柳永……)
2. 常用鑒賞術(shù)語
表達方式——抒情、描寫(人、物、景)、敘述、議論
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借代、對比、對偶、擬人、用典、化用、鋪陳
表現(xiàn)手法——比喻、起興、對比、諷刺、正襯、反襯、象征、想象、聯(lián)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古今對比、以動襯靜、動靜相襯、以樂寫哀、由遠及近、遠近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虛實相生、主客轉(zhuǎn)換、重章疊句、名詞疊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換景、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
繪景角度——天地、遠近、聲色、動靜、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3. ?家饩(主旨)
秋思、思鄉(xiāng)、征人思歸、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離別、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報國無門、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難覓、幽思之情
歷史興亡、國運衰亡、借古諷今、諷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潔、脫離塵世、厭惡官場、隱逸之志、田園生活、閑情逸趣
追慕古賢、渴望建功、立志報國、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愛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贊嘆盛世、點評歷史、充滿禪意
壯美(豪放雄渾闊大、高山大河大戰(zhàn)場、激人向上)、優(yōu)美(小橋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時、玲瓏婉約凄惻)
意境之大小——國家大于個人;悲壯大于悲慘
4.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鑒賞
(1)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2)間接抒情
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3)借景抒情
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義,如柳象征離別,梅象征高潔,月象征團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4)融情于景
即詩人提筆之際內(nèi)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于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5)因情造景
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于一時一地或并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6)虛實相生
(7)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8)借古諷今、懷古傷情
(9)比喻
(10)夸張
夸張是指夸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tài)、規(guī)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
高考語文作文常用素材
在讀者分享會上,我總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那么忙,哪有時間陪伴家人、過有趣的生活?我的答案是忙中偷閑,并且想辦法讓空閑的時間像煙花一樣,照亮平淡乏味的生活。
我身邊有朋友在事業(yè)上升期,為了陪伴孩子全職回家了。但很快,我發(fā)現(xiàn)她根本沒做到像辭職之前說的那樣,陪孩子去旅行,給孩子讀繪本,跟孩子一起畫畫、彈鋼琴。我去她家,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她在追劇或者躺在床上玩手機,孩子一個人看動畫片或者玩玩具。我沒有責怪這位朋友,相反,特別理解。這就是人性。當你有很多時間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再精打細算地珍惜你的時間;當你覺得隨時都可以陪伴孩子與家人的時候,也不會挖空心思去想如何提高陪伴質(zhì)量。所以,如果有一件事,你很想去做,千萬不要說“等我閑了再做”。這是無限拖延的借口。
在資訊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任何一件事,你想做,就可以立刻開始。忙中偷閑去做喜歡的事,不僅逼你學會管理時間,它帶來的成就感還能讓你變得更加強大、自信。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第一部獲獎小說《且聽風吟》就是忙中偷閑的結(jié)果。我喜歡村上春樹,不僅喜歡他的作品,更欣賞他的生活態(tài)度。他大學沒畢業(yè)就跟太太一起創(chuàng)業(yè),借錢開了爵士樂酒吧。好不容易還清這家店的欠款,房東卻要收回店面。他們不得不搬到一個更大的地方,重起爐灶,又背了一身債。開店期間,村上春樹忙中偷閑地完成了早稻田大學的學位。一般人四年拿到的學位,他花了七年。
他形容自己開店那幾年:除了天亮前的幾個小時,幾乎沒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然而,當想要寫小說的時候,他當天下午就去買了筆和紙,每天深夜關(guān)店以后,寫一會兒。不到5萬字的中篇小說,村上春樹寫了半年。在村上春樹自傳體散文集《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里,他寫道:“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艱辛,讀書和聽音樂對我來說始終是極大的喜悅。唯獨這份喜悅?cè)握l都奪不走!
每個人都是奇怪的。在悠閑中很容易將自己放縱到一事無成,甚至連快樂都沒有了——不是真的不快樂,而是快樂來得太容易,對它的感覺就會遲鈍。反倒是那些忙中偷閑成就的事情,我們會永遠記得,并且深深感到珍惜與自豪。
“等有時間再做”的真正含義是,閑得無聊再去做。只有不重要的事情,才應該被擺在這樣的位置。那些你喜歡的事、對你重要的事,無論多忙都可以抽時間去做。
【素材運用】
時間不是等來的,而是擠出的。時間倘若有人性,那一定是個偏心的人。對珍惜時間的人,時間走得很慢,成就一個個生活高手;對拖延時間的人,時間跑得很快,稍縱即逝,留下一世世唏噓遺憾。有夢想就去追,像村上春樹那樣,忙中偷閑,提高自己的行動力,抓住時間,就已成功了一半。
【速用名言】
1.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現(xiàn)在就開始!绹渭、科學家富蘭克林
2.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聡膶W家歌德
【適用話題】忙與閑;抓住時間;行動力
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1、 賈人夏則資皮(積蓄,儲備。這里作"準備")
2、吊有憂(慰問)
3、當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長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兒子)
5、踐辭曰(推辭)
6、越四封之內(nèi)(疆界)
7、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副詞,表詰問,同"豈",難道)
8、旅進旅退(俱,共同)
9、果行,國人皆勸(果決地)
10、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誰)
11、是故敗吳于囿(因此)
12、無乃后乎("無乃……",恐怕……吧)
詩歌鑒賞題答題有什么技巧
鑒賞詩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綱中明確規(guī)定的一個考點,也是歷年高考詩歌鑒賞題的一個?键c。分析詩歌的形象對于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及思想情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詩歌中的形象具體來說可分為三類: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們結(jié)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詩歌來詳細論述這三類形象的特點及答題技巧。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鑒賞這類形象時要做到知人論世,關(guān)注詩人的背景。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寫這首詩時,當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臺,慷慨悲吟,寫下了這首詩歌。了解了詩歌的寫作背景,便不難分析詩歌中所塑造的詩人自我形象: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對于鑒賞人物形象題的答題步驟,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語言來概括詩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等?忌谄綍r復習時,應對這些形象做些積累。(2)結(jié)合詩句中相關(guān)的語句具體分析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時應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結(jié)合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對詩歌表情達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尋陸鴻漸不遇》為例: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分析“陸鴻漸”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個步驟來做答: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驟一)。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xiàn)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cè)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步驟二)。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xiàn)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驟三)。
詩歌的景象主要體現(xiàn)在詩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詩歌景象時,主要側(cè)重于對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在詩人看來,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詩人的情感在內(nèi),這正是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蔽覀冊诮獯鹪姼枰庀箢惖念}目時,重要的是要積累一些常見的意象,如月、鴻雁、子規(guī)、蘭、竹、浮云、梧桐、夕陽等。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明確同一意象在不同詩歌中的不同意義。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楓葉”則給人無限喜悅,激昂奮進之感。而“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李煜《長相思》)中的“楓葉”則帶給人相思的愁苦。
詩歌中的意境是指情與景的有機契合,或者說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組合。對意境類的解答,也有三個步驟:(1)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描述時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同時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用雙音節(jié)字詞,這樣會使語句優(yōu)美,富有節(jié)奏感。(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時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僅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以杜甫的《絕句二首(其一)》為例: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分析該詩所描繪的景物時,可按照以上三個步驟: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詩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對于詠物詩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xiàn)他的品格節(jié)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解答該類詩歌時,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huán)境特點和內(nèi)在的品格,抓物與志的“契合點”。其次要聯(lián)系詩人自身經(jīng)歷和所處社會環(huán)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以張渭的《早梅》為例: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答題時首先應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fā)。然后結(jié)合詩歌中后兩句評價性述語,從而可以概括出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表達了對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古典詩歌鑒賞
1.思想內(nèi)容方面,要借助詩人寫的景、人、事,體會詩的意境、詩人的感情經(jīng)歷、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準詩中所寫的形象,體會這些形象的經(jīng)歷、心態(tài)或代表意義。
3.語言方面,耍認真體會最能體現(xiàn)詩歌意境的動詞、形容詞和其他詞類,分析其如何體現(xiàn)意境的,如何表達詩人情感的。
4.表達技巧方面,要弄清詩歌的表達技巧,借助原詩句進行分析。
5.明確題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嚴格按要求做題。
6.認真組織答案,如果是語段。則按總分結(jié)構(gòu)表達,要用準有關(guān)詩歌創(chuàng)作的概念術(shù)語,即要說行話。比如,要用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題技巧:
古詩鑒賞重在字句的理解。要從詩中找答案,各種方法要學,但關(guān)鍵是對本詩的理解,特別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寫這首詩表現(xiàn)的心境;虻统、或昂揚、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實到詞句中。
記住的關(guān)鍵一點就是:答案在詩歌內(nèi),在字句內(nèi)在作者表達的情景內(nèi),如冷、清、寂、絕、暗、陰、鬧、箋、淚中。
詩歌鑒賞的表述,要緊貼詩句展開,可貼標簽,不可夸大或縮小,實實在在的表述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詩眼,都是據(jù)本詩內(nèi)容去分析,不可硬套。當然,表述應有技巧。就是分析這個詞的來龍去脈,在此處的含義。這樣表述就清楚了。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古代詩歌鑒賞考點講解
[考點講析]
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悟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體味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這是中學語文教學一項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張偉明語)自1994年起,考查詩歌鑒賞。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詩歌鑒賞,3分,后來又增加現(xiàn)代詩歌鑒賞,題量也從一題增至三題,9分。2002年,2003年,只考古詩鑒賞,題型也由選擇題改為簡答題,6分。主觀性命題是考慮到鑒賞問題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是同一首作品,由于閱歷不同、感受能力差異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張偉明語)。命題形式不斷變化,高考對詩歌鑒賞的要求逐步提高,試題難度逐步加大。
古代詩歌鑒賞要求考生依據(jù)試題鑒賞作品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其思想內(nèi)容,從近兩年來看,重點考查了作品的語言,尤其是作者煉字煉句的著力點。要讀懂并且會鑒賞古代詩歌,首先要抓標題,了解寫作重點,春夜洛城聞笛交代了時間、地點、事情;其次要抓形象,以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自然形象還是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常常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形象,誰在吹笛,誰在聞笛,何人看似設問,其實是融入了詩人自己;再次,還要尋求中心詞句,以把握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核心,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聞玉笛之聲,聞折柳之音,起故園之情。另外,還要積累一些古代詩歌的知識,適當注意答題的方法。
關(guān)于古代詩歌方面的知識
1、 思想內(nèi)容
詩歌中的形象和意象,是作者精選出來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和暗示性,易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它們是詩人情意的載體,是其情感的物化。
意境是溝通作者思想情感與鑒賞者思想情感的橋梁,作品形象鮮明,情景交融,就易使鑒賞者如身臨其境,產(chǎn)生共鳴。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要以語言為媒介,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作者創(chuàng)設的境界中去。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有助于深刻體會詩歌的主旨。
對詩歌主旨把握的正誤淺深,不僅在于是否讀懂,還在于能否在廣義語境中充分挖掘。應充分利用詩題中的關(guān)鍵字眼或小序的提示,聯(lián)系詩人的際遇、補充的注釋及有關(guān)的時代背景等等,綜合駕馭,忌諱割裂時代,架空分析,人為拔高。
2、藝術(shù)風格
古代詩歌風格紛呈:雄渾、細膩、淡雅、寧靜、樸素、平實、華妙、莊嚴等。李白詩清新飄逸,杜甫詩沉郁頓挫,元輕白俗,郊寒島瘦,蘇辛豪放,柳李婉約,詩作個性鮮明。鑒賞時要反復誦讀,仔細玩味。
3、 創(chuàng)作手法
情景交融是古人寫景詠物詩的最大特點,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或借古詠懷 ,賦、比、興,對比烘托、象征寄托、直抒胸臆、側(cè)面渲染要注意區(qū)分,不能混同。
4、詩歌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清新、絢麗、明快、含蓄、平易、簡潔,豐富多彩。古人寫詩,重煉字,欣賞古詩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領(lǐng)會那些經(jīng)過精煉而傳神、富有深意的詞語。
另外了解詩歌中的一些典故、佳話、用語、風尚,也有助于解讀詩意。
具體答題時,要讀清要求,不要答非所問,隔靴搔癢;要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詩句作簡要分析,不能架空分析。如有是否(或能否)的問法,先作判斷,再回答理由。雖說可以見仁見智,但更多的時候是有相對唯一的答案的,想標新立異,反不能自圓其說。
【廣東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復習資料】相關(guān)文章:
廣東高考語文古詩鑒賞答題模板09-30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09-26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8篇11-20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精選11篇)12-10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9篇02-09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8篇)11-21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1篇)12-05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11篇12-03
2024年廣東高考語文試題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