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學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和興趣一樣,都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可見,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位低年級班主任的教學經(jīng)驗----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
一、注重孩子課前準備習慣的培養(yǎng)
學生課前準備的充分與否,對一堂課的學習效果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剛接手這個班時,上課鈴響走進教室,見到的不是一雙雙求知眼神,而是一群正在交頭接耳、完全未接到“指令”的“小調(diào)皮”。老師都走進教室了,可他們的桌面上還是光光的。課堂上,當要求孩子們做練習時,他們幾乎是集體向后轉(zhuǎn),開始低頭翻書包找需要的文具了。課堂上一陣鬧哄哄的。待孩子們準備妥當,下課鈴響了。第二節(jié)課,進教室濤聲依舊,我蓋上書本,鄭重地對孩子們說:“這節(jié)是語文課,應將課堂上要用的學具:如筆、練習本、練習冊等都準備好放在課桌的右上角,不能僅僅是一本語文書”。并強調(diào)在響預備鈴聲時,就必須邊唱歌邊準備
好學習用品,并讓孩子們比賽,看誰準備得又快又好。剛開始時,孩子們總忘記,于是我又叮囑。就這樣,反復訓練,天天強調(diào),不停地表揚做得棒的孩子。兩個多星期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只要一聽到鈴聲,就會習慣性的自覺準備學具了。
二、注重孩子提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
預習,可以讓學生掌握部分學習的內(nèi)容,使他們在課堂上更有自信、更有勇氣,提高閱讀能力。每當上完一篇課文后,我會布置孩子預習下一課,并明確提出預習的任務:
一是圈出文中的生字寶寶及生字寶寶在文中的詞語朋友并讀三遍;
二是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是將課文至少讀三遍;
四是針對課文提出一個到兩個疑問。
這樣,通過預習就能大致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為第二天的學習打下基礎。課堂上我經(jīng)常會問孩子:“小朋友們,你認識新朋友了嗎?把他們介紹給你的同學好嗎?”或“小朋友們,昨天晚上你有什么收獲?能告訴我嗎?”當孩子們嘰嘰喳喳說完之后,我會適時表揚鼓勵他們:“你們真棒,知道嗎?這就是……(生齊)預習的功勞!
三、注重孩子主動識字習慣的培養(yǎng)
對低年級孩子來說,學習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既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曾經(jīng)有位學生家長就對我說:“劉老師,我家李煜硬是不喜歡學語文,說什么個個字都要記又要組詞,還要寫話,煩死了!睘榱烁淖兒⒆硬辉缸R字的問題,我經(jīng)常讓孩子將自己吃過食品的包裝袋帶到學校,利用活動課讓孩子們相互游戲識字;或是看一段動畫片,將自己最喜
歡的一句話或一種事物的名稱記下來;或是聽一段新聞,記住一則新聞內(nèi)容,然后在課堂上交流,以擴大識字量。
另外,在生字的教學中,我會問:“你在哪兒見過這個字,怎么讀?”或“你認識這中間的哪些字,怎么認識的?”等這樣讓學生教學生,激發(fā)孩子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主動識字的習慣。這樣,學生識字的興趣更濃了,就連平常從不愿開口的、孩子們“公認”的“小呆瓜”黎成都搶著上臺當“小老師”了。
四、注重孩子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的孩子,入學年齡普遍偏小。唱讀課文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有時一句短短的話也要拖上好半天,中間沒有停頓,上聲往往只讀一半音,句末的陽聲拖的時間更長,更談不上輕聲與兒化,更有隨意增減字的現(xiàn)象。為了改變孩子們的朗讀習慣,每天的早讀時間,我都讓孩子聽課文朗讀帶,讓他們模仿朗讀帶讀,遇到輕聲、兒化或長句,我會一詞一詞仔細地教讀,直到孩子們讀好為止,課文中要是遇到了像:“子、的、著、了”等綴詞或疊詞,我會讓孩子用紅色筆在字下畫一個“○”,表示要讀輕聲,并反復練讀幾遍。經(jīng)過近一個學期的訓練,孩子們的朗讀比開學時棒多了。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學能力】相關文章:
孩子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12-04
培養(yǎng)孩子自學能力的方法11-28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文自學能力03-20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自立04-10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細心的習慣09-02
如何培養(yǎng)有靈性的孩子09-19
如何培養(yǎng)孩子打高爾夫?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