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停頓要體現(xiàn)關鍵詞的管轄范圍,劃分文言文句子朗讀停頓的節(jié)奏及練習,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年中考題,而主謂詞組在作句子成分的時候應看作一個整體不能拆開故是錯的。
文言文句子節(jié)奏的劃分
文言文句子節(jié)奏的劃分
一、句首語助詞(又叫句首發(fā)語詞)、關聯(lián)詞后面應有停頓。
句首發(fā)語詞:如“至若”、“夫(fú)”、“若夫(fú)”、“蓋”、“然則”、“豈”、“豈若”、“誠宜”、、”其’等。關聯(lián)詞:“故”、“且”等。
①夫/大國,難測也②蓋/竹柏影柏也。③若夫/霪雨/霏霏④至若/春和/景明⑤夫/戰(zhàn),勇氣也。⑥以/其境過清
二、古代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而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的,要分開讀。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戰(zhàn)。③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三、根據(jù)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動詞—補語”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一般不停頓),以使語意明顯。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爭/奔走焉。③佳木/秀而繁陰。④問/今是何世⑤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四、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其一/犬坐/于前
五、“而”字在句中,且表轉(zhuǎn)折(“而”的意思是“但”“卻”),應該停頓。人不知/而不慍
六、停頓應體現(xiàn)句子結構的原貌。如:“兩三點雨/山前
七、節(jié)奏停頓要體現(xiàn)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八、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如:作亭者誰,盧陵/歐陽修也。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后停頓。余聞之也/久矣。
十、停頓要體現(xiàn)關鍵詞的管轄范圍。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十一、介詞前面要停頓,(于:在)受任/于敗軍之際
十二、句式整齊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讀時可用相同的停頓來讀,使語氣語調(diào)一氣貫通。
劃分文言文句子朗讀停頓的節(jié)奏及練習
劃分文言文句子朗讀停頓的節(jié)奏及練習
(一)、考綱考點
初中1至6冊中的文言文,重點是講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讓學生能準確的劃分這些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文言文的朗讀停頓在中考中,往往是主觀試題較多,難度大,得分低,考試形式大多是選擇題和劃分朗讀節(jié)奏。分值為2分。
(二)、知能圖譜
讀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頓,特別是文言文中的閱讀停頓是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有以下六種情況注意停頓。
1、主謂之間要停頓。
2、謂賓之間要停頓。
3、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
4、“古二今一”之間要停頓。
5、關聯(lián)詞后面要停頓。
6、總領性詞語后面要停頓。
(三)、中考題例
例1、下列語句中,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b.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無一焉d.非死|則徙爾(05年中考題)
分析:a句中,“自”是一個介詞,明顯不能獨立,后面必須跟上賓語,才能表示一個確切的意思!白晕崾先馈辈攀且粋意義單位。所以a句的劃分是錯的。再看b句,“而”是一個轉(zhuǎn)折連詞,屬虛詞范疇無實義,因此它也不能獨立。再說“鄉(xiāng)鄰之生”是一個偏正詞組,應看作一個整體,不能拆開。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個偏正詞組,表示一個相對獨立的意義,中間不能拆開。正確的答案只能是按意義劃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題)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個否定合成謂語,應看作一個意義單位,因此不能分開。故a是錯的。b的前后兩句劃分的標準不一,不能形成對偶,所以也是錯的。c句中的“絲竹之亂耳”、“案牘之勞形”是兩個用法相同的主謂詞組,分別作兩個“無”的賓語。而主謂詞組在作句子成分的時候應看作一個整體,不能拆開,故c是錯的。只有d是意義上的對偶,所以是正確的。
例3、用“|”標出下列句子的誦讀節(jié)奏。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題)
這兩個句子不是詩句,所以不存在對偶的問題,因此只能作意義上的劃分。正確劃法如下(當然還可以劃得更細一些):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馬等|不可得
由此可見,劃分詩文的節(jié)奏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來分析。如果是相連的詩句,還要考慮到上下句中詞語的對仗,上下兩句的節(jié)奏應該保持一致。如果是較長的一句話,則要1
考慮到意義上是否恰當,有沒有把意義劃“破”。總之,要靈活掌握,具體分析。劃好之后再仔細地讀一讀,看是否順口、順暢。
(四)、經(jīng)典題例
1、句首語氣助詞、關聯(lián)詞后面應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強調(diào)語氣或領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蓋”、“故”、“惟”等,誦讀應稍加停頓,不能和后面的文字連接。
(。┓/環(huán)而攻之(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3)故/有所覽輒省記例(1)(2)中的“夫”、“蓋”為句首發(fā)語詞,朗讀時在它們的后面要作停頓;例(3)中的“故”是對上文的總結,朗讀時亦要停頓,以示強調(diào)。
2、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復音詞的,要分開讀。如:
(1)可/以一戰(zhàn)(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3)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例
(1)中“可以”是兩個單音詞,“可”是能愿動詞,“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詞,“用來”的意思。例(2)中的“中間”,“中”是“中間”,“間”是“夾雜”。例(3)中的“于是”,“于”是介詞,“給”的意思“是”是代詞,“這”的意思,它們都應分開來讀。
3、根據(jù)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動詞—補語”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一般不停頓),以使語意明顯。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爭/奔走焉。
(1)佳木/秀而繁陰。(2)問/今是何世(3)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例(1)中“佳木”是動作的發(fā)出者,陳述的對象,它與后面謂語部分之間應作停頓例(2)
(3)中的動詞“問”、“刻”與其支配的對象之間也要作停頓。
4、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應連讀。若分開讀,就錯將狀語當成了主語,改變了句子的意思。如:
(1)其一/犬坐/于前(2)山行/六七里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語,“犬”在句中作狀語,修飾詞“坐”,譯為“像狗一樣”;例(2)中的“山”修飾中心語“行”,“山行”譯為“在山上走”,它們都應連讀。
5、停頓應體現(xiàn)句子結構分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黃昏之時,原句是主謂結構,如讀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讀出了另一種理解。)
②瞻余馬首/可也。
6、節(jié)奏停頓要體現(xiàn)出省略成分。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動詞謂語“鼓”,“再”和“三”后面應作停頓,以體現(xiàn)謂語的省略,而不能讀成“再而/衰,三而/竭”。
六、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在朗讀文言文時,要根據(jù)語境理解文意,只有確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準確地停頓。如:(1)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例(1)意思是“醫(yī)生喜歡醫(y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作為功勞”,這樣,讀時就可以分別把“醫(yī)之好治不脖和“以為功”讀在一起,即“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例(2)的意思是“處在朝庭的高位上,就為它的人民擔憂”這樣,句中的停頓就是“居2
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七、并列短語間要停頓
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八、不能停頓的情況
偏正短語,如“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介賓短語,如“不足/為外人/道也”“生/于憂患”“其/如土石何”~
7、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如:
①虞山/王毅叔遠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遠”,姓王名毅字叔遠,“甫”,古
代對男子的美稱。)
8、“也”“乎”等語氣助詞用在句中揭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后停頓。如:
①余聞之也/久矣。
②洋洋乎/與灝氣俱
9、轉(zhuǎn)折連詞之后應有停頓。
洋洋乎/與灝氣俱/而不知其所窮。
總之,相對完整的意義結構都需要相應的停頓。
(五)、技巧突破
一?根據(jù)文言句子語法結構確定朗讀節(jié)奏
一般說來,文言句子的語法結構與現(xiàn)代漢語大體相同。一個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語、謂語、
賓語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讀停頓往往在主謂之間或動賓之間。這樣劃分是符合句子意
思的完整表達的。如:
(1)下列語句朗讀節(jié)奏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b)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人恒/過,然后/能改(d)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2)劃分下邊句子朗讀的節(jié)奏,每個分句只劃一處(用“/”表示)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二?根據(jù)句首的語氣詞來確定朗讀節(jié)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語氣詞(發(fā)語詞),表示將發(fā)表議論,提示原因,如“蓋”、“夫”(讀
“fú),往往在發(fā)語詞后進行停頓,如:
(5)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說》)
(6)夫/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據(jù)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確定朗讀節(jié)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復雜。其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有助于我們確定朗
讀節(jié)奏:停頓往往在“之”后,這樣朗讀使得整個句子的語氣不至于顯得急促,而是緩
急有致。如:
(7)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四?根據(jù)句首的連詞或總結性的詞語確定朗讀節(jié)奏
若句首出現(xiàn)表假設、轉(zhuǎn)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總結性的詞語,如
“故”、“是故”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后面要加以停頓。如:
(8)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
(9)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10)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11)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五?根據(jù)文句內(nèi)在的邏輯意義確定朗讀節(jié)奏
初中階段所選文言文中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對“犬”的理解最為關鍵:不能理解為“狗”,而是“像狗一樣”,“犬”是名詞作狀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樣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據(jù)文句意思的理解,這句話的停頓應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確的,即:其一/犬坐于前。
對下面這個類型句子的節(jié)奏劃分也要遵循邏輯意義:然/得而臘之/以為餌(《捕蛇者說》)。
其實,劃分文言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遠不止這五種方法,而這五種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確劃分朗讀節(jié)奏,還是要準確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內(nèi)在的邏輯意義。
附:例(1)的答案選d;例(2)的朗讀節(jié)奏正確劃分為: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六)、達標檢測用“∕”標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1、禽獸之變詐幾何哉?2、銜遠山,吞長江
3、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4、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5、然得而臘之以為餌。6、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7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8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9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10學而不思則罔11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1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1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七)、拓展演練
一、選擇1、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行拂∕亂其∕所為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B、永之人∕爭奔∕走焉
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D、前人之述備矣
3、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虞山∕王毅叔遠甫∕刻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C、因坐∕法華西亭D、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
4、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B、醉則∕更相枕以臥
C、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D、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5、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茍全∕性命∕于亂世
C、日與∕其徒∕上高山D、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6、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一鼓∕作氣,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D、且∕壯士不死即已
7、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
8、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公∕與之乘B、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C、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D、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9、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B、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意∕有所及,夢亦∕同趣D、賢者∕能勿喪耳
10、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是∕進亦憂,退∕亦憂B、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C、太守歸∕而賓客從也D、入則∕無法家拂士
11、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同舍生皆∕被綺繡B、其一∕犬坐于前
C、蓋∕余之勤且艱∕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
12、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王侯將相∕寧有種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C、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
13、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往來∕而不絕者B、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C、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D、上使∕外將兵
14、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B、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C、屬予作文∕以記之D、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5、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C、珠∕可歷歷數(shù)也D、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二、用“∕”劃分下列句子的節(jié)奏
1、而計其長曾不盈寸2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攻3、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4、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5、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6、乃重修岳陽樓7、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8予獨愛蓮之出淤泥不染
9、親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10、會挽雕弓如滿月11、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12、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13、羲之之書晚乃善14、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15、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拓展演練附:答案一、1、B2、C3、D4、A5、C6、B7、A8、D9C10、D11、A12、B13、D14、B15、A二、用“∕”劃分下列句子的節(jié)奏16、而∕計其長∕曾不盈寸17、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攻18、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19、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20、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21、乃∕重修∕岳陽樓22、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2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不染24、親朋∕知其如此,或∕酒而招之25、會挽∕雕弓∕如滿月26、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7、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28、羲之之書∕晚乃善29、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30、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隨堂檢測
1、禽獸之變詐∕幾何哉?2、銜∕遠山,吞∕長江3、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4、中∕間∕力拉崩倒之聲。5、然∕得而臘之∕以為餌。6、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7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說》)8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捕蛇者說》)9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10學而不思/則罔(《論語六則》)11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1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1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劃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練習
劃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練習
1、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3、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4、且壯士不死即已,先帝不以臣卑鄙
5、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6、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7、永之人爭奔走焉
8、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9、每與臣論此事
1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1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12、孔子云:“何陋之有?”
13、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14、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5、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16、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7、其一犬坐于前
18、山行六七里
1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20、滕子京謫守巴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