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蕎年節(jié)是哪個民族的節(jié)日
導讀:如果知道白芝姑,就會知道蕎年節(jié)是哪個民族的節(jié)日,“蕎年節(jié)”是當地彝族群眾最重要、最熱鬧的節(jié)日。節(jié)日這天早晨,伴著第一聲老公雞的啼鳴,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俚頗長老敲響第一聲清脆的銅鼓聲,告訴人們“蕎年節(jié)”已經到來,節(jié)日活動即將開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彝族的蕎年節(jié)。
蕎年節(jié)
在永仁縣的深山野嶺中,有個叫白芝姑的高寒彝族村寨。每年農歷四月第一個屬龍日,當地彝族百姓都要舉行盛大的活動,俗稱“蕎年節(jié)”。
白芝姑屬永仁縣猛虎鄉(xiāng)么苴地村委會,地處金沙江畔彝山腹地。
也許是由于遷徙路線或時間的不同,白芝姑彝族分成了不同的支系,節(jié)日習俗也各具特色!笆w年節(jié)”即為楚雄境內直苴、么苴地、白芝姑、薄片乍、阿里地、涼山箐一帶彝族獨特的節(jié)日之一。
“蕎年節(jié)”是當地彝族群眾最重要、最熱鬧的節(jié)日。節(jié)日這天早晨,伴著第一聲老公雞的啼鳴,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俚頗長老敲響第一聲清脆的銅鼓聲,告訴人們“蕎年節(jié)”已經到來,節(jié)日活動即將開始。此時,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村民們陸續(xù)從各個寨子集中到舉行節(jié)日活動的場地上,然后根據節(jié)日活動內容,各自忙碌著。婦女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準備祭祀用的祭品和節(jié)日飲食,青壯年則做好接蕎種的準備工作,未婚青年乘此機會盡情歌舞、談情說愛;顒油ㄏ_旦,場面熱鬧非凡。
活動開始,第一項內容是接“蕎神”。大家在銅鼓手的帶領下,踏著鼓點,順序走到蕎麥地里,繞地一圈,開始叫蕎種。此時正是收獲蕎麥的季節(jié),叫蕎種就是要蕎種不要再依戀田野,請蕎種隨蕎麥一同回到家家戶戶的糧倉里,和山里人一同幸福地生活,到來年播種時節(jié)再回到山野中去。
接蕎種儀式結束后,每人在附近折一枝綠樹枝帶回家,喻示附著在樹枝上的蕎種已隨自己回來了。綠樹枝帶回家后,要將其插在樓海底上,待第二年開春播種時,再送回到地里。
接下來是舞蹈表演。寨子中央的場壩上,只見頭戴面具、身穿長褂、手持木棍的十幾個裝束奇特的彝家漢子,以放在場壩中央的一張八仙桌為中心,圍成一個大大的圓圈,邊跳邊唱邊表演各種樣式的舞蹈動作。據說,在遠古時期,一場大火把彝族人的所有房屋、糧食燒了個精光,當時不要說有口糧食吃,就是連糧種也顆粒不剩,人們在饑餓和痛苦中苦苦掙扎。后來不知是誰在一個倒扣的碗底下發(fā)現了幾粒幸存的蕎種,人們把蕎種播在山坡地上,頂著烈日到很遠的山腳挑水澆灌,白天黑夜輪流守護,精心管理,就這樣一直到了來年的四五月,蕎麥終于開花結籽,彝族祖先靠這幾粒蕎種生存并繁衍了后代。這就是彝族蕎年節(jié)的來歷。為了使后人永遠記住這段痛苦的農耕歷史,每年的蕎年節(jié),彝族人都要進行這些舞蹈表演,以示不忘昨天的艱難。
人們在做完各種活動后,便相約在一起對歌、跳竹竿舞、跳葫蘆笙舞。長者則圍坐在場子中央的八仙桌旁,飲酒敘事、對歌。
“蕎年節(jié)”實際上是農業(yè)祭祀性節(jié)日,它實際上表達了彝族人的一種自然崇拜,這是農業(yè)民族一種期望豐產豐收的共同心態(tài)的外露。
白芝姑“蕎年節(jié)”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蕎年節(jié)是哪個民族的節(jié)日】相關文章:
云南少數民族年節(jié)習俗范文03-04
小年節(jié)日傳說故事12-19
黑苦蕎茶的功效與作用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