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泡茶是先放茶葉再倒水嗎
泡茶的時候什么時候投茶葉那是很有講究的,現(xiàn)在喝茶的人也是越來越講究啊,那么下面就帶各位了解下泡茶怎么放茶葉?泡茶是先放茶葉再倒水嗎?一起來看看,如下:
泡茶怎么放茶葉? 泡茶是先放茶葉再倒水嗎?
按水和茶比例投茶
茶葉的沖泡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葉,加50毫升的水(烏龍茶、緊壓茶除外,會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這樣就可以估出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如,400毫升的壺,差不多放8克的茶葉是比較合適的。
一般的初學者是很難估算容器毫升和茶葉克數(shù)的,在沒有硬指數(shù)的情況下,不如試試用體積投茶的方法來計算投茶量。
泡茶時,投茶的方法一般被概括為三種,即: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三種投茶方法源于明代張源所著《茶錄》一書。
“投茶有序,毋失其宜。
先茶後湯曰下投。湯半下茶,複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後茶曰上投。
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從原文中可以看出,不同投茶法對應的乃是不同的季節(jié),實則也是對應的不同水溫。滾沸的開水注入杯中,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所得到的水溫也是不盡相同的。夏季高溫天,沸水入杯可達90℃以上,且降溫慢,故用上投法,以免茶葉燙黃;冬季氣溫低,沸水注入杯中僅得70-80℃,因而直接沖泡茶葉才能將茶完全泡開。
由于明代中原地區(qū)以炒青綠茶為主,今天我們常見的普洱、烏龍、紅茶等在那時要么尚未誕生、要么未曾廣布,因而張源所說也僅止于綠茶。如果拿到今天的六大茶類來加以應用,則需要更多的變通。但是,其原理是相通的。
下面是我個人在泡茶時的習慣,供大家參考。
上投法(水溫較低)
方法:注水至茶杯容量4/5,待水溫稍低(70-80℃)而后將茶葉由上部倒入,待其緩緩下沉。
適用:極細嫩緊實的茶葉,如碧螺春、都勻毛尖等,松散類(比如各種毛峰)茶葉不可用此法。
優(yōu)劣:水溫較低,可防止燙壞細嫩名茶。但也正因為溫度低,會降低茶葉的香氣。
中投法(水溫適中)
方法:注水至茶杯容量1/4,先投入茶葉,待其稍稍潤開后再注水加滿。
適用:易浮于水面的扁形茶和松散型茶葉,比如西湖龍井、六安瓜片、黃山毛峰等。
優(yōu)劣:可防止密度較低的茶葉大量漂浮于水面影響觀瞻,水溫也不至于太高,但略顯繁瑣。
下投法(水溫較高)
方法:先投入茶葉(也可先用沸水燙杯),而后以沸水直接注滿。
適用:葉質相對較老,需要高溫激發(fā)茶性的茶葉,例如紅茶、烏龍茶、普洱茶、花茶、中低等級綠茶等。
優(yōu)劣:水溫高可充分將茶葉泡開,并激發(fā)芳香物質揮發(fā),對細嫩茶葉絕不可適用此法。
下投法溫潤泡(水溫較高)
方法:先投入茶葉(也可先用沸水燙杯),而后注水至茶杯容量1/4,待其稍稍潤開后再注水加滿。
適用:該方法主要是防止等級較低的茶葉中片茶、茶末浮于水面影響品飲,故先以沸水將其溫潤后,再注滿水。
對于不同的茶,要將其泡好,還是需要多用心觀察才行,以上內容大家可以多多參考~
【泡茶是先放茶葉再倒水嗎】相關文章:
泡茶葉作文09-18
(精)泡茶葉作文2篇11-11
苦丁茶是茶葉嗎08-03
倒水的禮儀09-18
金魚吊蘭可以放臥室嗎06-21
健身要等酸痛消失再練嗎03-10
泡茶11-22
泡茶的作文09-07
泡茶的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