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鄱陽湖文學的一些思考
近來,我常常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關于文學與文學流派以及鄱陽湖文學三者之間到底存在著某種什么樣的必然聯(lián)系呢?那就是我們自身要看待什么是文學、什么是文學流派、以及文學與文學流派二者與鄱陽湖文學這個概念之間有著什么樣的、內(nèi)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呢?
首先,我們應該來弄清楚“文學”這個詞的概念。文學,指的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等,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xiàn)形式,用不同的形式(也可稱作體裁)表現(xiàn)內(nèi)心情感和再現(xiàn)一定時期里和一定地域里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
其次,我們要弄清楚“文學流派”的意義。人們一般意義上說的流派,是指在文藝、學術等方面存在的各個不同風格、不同特征的派別。而文學流派則不同,是指在文學發(fā)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獨具其風格、特色的文學模式。從其基本的形態(tài)上來分辨,文學流派大致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有著明確的文學主張和組織形式為模式的文學聯(lián)合體(亦即是作家群體),圍繞自身的文學主張做文學的創(chuàng)作、宣傳、推廣。另一種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是根本就沒有明確的文學主張和組織形式,但在客觀表現(xiàn)上,由于創(chuàng)作風格相近或相似而形成的組織,也可以說是表達方式與模式自覺不自覺形成了統(tǒng)一風格的文學聯(lián)合體。
曾經(jīng)有人問我:“到底是先有文學而后有文學流派呢,還是先有文學流派而后才有文學的?”他認為應該是先有文學流派而后才有文學的,就拿“鄱陽湖文學”這么一個概念來說吧,就目前而言,“鄱陽湖文學”流派還沒有形成,所以,他和身邊多數(shù)的作家都堅持認為“鄱陽湖文學”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我弱弱地回答他說,應該是先有文學吧?從以上文學與文學流派二者之間關系的表述中不難看出,文學與文學流派是兩個概念,兩者之間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了。文學,指的是一定時期里和一定地域里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的文學再現(xiàn)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而文學的流派呢,指的是在通過不斷地對文學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逐步產(chǎn)生并組織、整合出各個不同風格與特色的文學團體和文學陣營。比如說唐代的邊塞詩派,宋代詞壇上的婉約派和豪放派,近現(xiàn)代文學史上專寫才子佳人的鴛鴦蝴蝶派,還有當代的白洋淀派、山藥蛋派等等。由此可見,應該是先有文學而后才會誕生出各種不同的文學流派,這其中就包括意識的和非意識的,地域的和非地域的等等。
因此,我們今天所提倡的“鄱陽湖文學”這么一個概念,只不過是對整個泛鄱陽湖流域文學現(xiàn)象的一種再思考罷了。據(jù)鄙人翻閱資料及有關史料,以及對江西文化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稱謂上的探究中獲悉,鄱陽湖水系,總的流域面積占了江西全境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因此,江西大地亦可稱為鄱陽湖流域。從地域文化的觀點來論,江西文化亦即是鄱陽湖地域文化的代名詞。只是這種觀念在人們的意識里還暫時沒有轉變過來而已。所以,我們就不要膚淺地去遑論什么是鄱陽湖文學流派了,鄱陽湖文學流派是不是真正形成了,我們一路稱呼過來的江右文學、江西文學、贛文學,贛鄱文學,其實就是在一定時期里,替代了“鄱陽湖文學”這么個稱謂罷了。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是沒有必要再去花什么精力的。
如果,僅僅從那份鄱陽湖文學研究會所辦的《鄱陽湖文學》雜志來解讀“鄱陽湖文學”并給其下定義,還要進一步去探究其是否真實存在這樣的事,并說在都昌這么一個小地方,給雜志取了這么大的一個名字,是錯誤的,那就更加的沒有那個必要了。一份雜志,就猶如一個人的生命個體,總得有個屬于她的名字吧?至于這個名字是怎樣的取法和叫法,就得依辦刊人的意愿和志向而為了。你可以給她取名叫張三,也可以給她取名叫李四,只要你認為合適就行。比方說,我有個朋友,給他兩個孩子的取名依次是叫做余北京,余南京。你總不能說小地方出生的人不能用大地方的稱呼作名字吧?還有人取名叫這中華那中華的?你們該不會說他們這些人都錯了吧?
一路敘述至此,以上的觀點,是我對“文學”、“文學流派”以及“鄱陽湖文學”三者之間的態(tài)度和粗淺認識,希朋友們不吝賜教。
【鄱陽湖文學的一些思考】相關文章:
鄱陽湖作文09-22
游鄱陽湖作文12-08
給自己一些自信10-03
一些瑣事作文10-31
關于時間的思考07-01
文學的作文08-09
晚安心語:一些情,一些念,彈指若煙03-07
一些小事兒作文09-19
一些晚安心語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