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學太極拳的預備口訣
太極拳有許多練法,按組織形式、架式高低、環(huán)境條等有不同方法,根據(jù)實際情況,這些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練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學太極拳的預備口訣,歡迎大家閱讀!
初學太極拳的預備口訣
練拳需要先練功,練拳無功一場空,
一日不練十日空, 十日不練力不從;
一年不練再開始,等于從前空白忙;
練功不把氣來練, 力氣再大也枉然,
功夫高低需體力,消耗結尾才看氣;
力的源頭在于腳, 扣膝旋胯需放松。
后腿不蹬一場空,前腿不弓力不沖,
上下相隨垂一線,行云流水綿綿中。
切記細想昨日病, 微小細節(jié)不可丟,
一轉一動全留意,架子本身不可丟;
多余架子切莫加,渾身亂動都是病,
小病不治何來養(yǎng), 今日補牢猶未晚,
參悟陰陽道虛實,經(jīng)驗積累拳理明。
太極說病腰腿求,身偏體歪何來腰。
上下扭曲如麻花,怎會習慣出自然。
練拳需要看整體,從頭到腳不偏倚,
前后一線力一點, 一點之力催堅鋼,
行成一點出自然,呼吸順遂很關鍵。
體正身端做當中,敵力推我穩(wěn)如山,
如若一線走向偏, 有心無力拳枉然。
發(fā)力猶如九連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達頂端;
如若丟環(huán)掉一節(jié), 攔腰斬斷拳無拳,
力可拔山也枉然,心急惱火肝腸斷。
太極慢練本求穩(wěn),久成習慣自會準,
平常伸手不在意,不高不低是準心;
自然全在習慣中,不可心急速求成,
靜下心來苦練功,重在堅持貴永恒;
練拳虛實要分清,出步穩(wěn)重不偏倚。
不大不小適自己, 兩腳間距留位置,
站正拉回一襠寬,進退如一拳舒展。
式式銜接要明顯, 運勁如鋼拳不斷,
高低急徐隨意變,反復串聯(lián)還是拳,
自由搭配要連貫,不看地方練活拳。
太極出手全靠腰 ,有手無腰太極操,
渾身是手手非手, 手出與形手是手,
有意無意自是意,切誤強求來刻意;
好比刻舟去求劍, 一切真理在其中,
練拳可恨就是貪, 貪多貪得病自來。
初學者怎么學太極拳?
1、重復練習法
就是反復地練習基本動作或拳套。在一次練習中,重復數(shù)十次練習,以前許多大師,都是靠日練百遍重復練習而練出真功夫的。
2、變換架式法
太極拳有高、中、低三種架式,高架子近似站立狀態(tài)練習,低架子要求大腿與小腿近似坐立狀態(tài)練習,中架子介于兩者之間,根據(jù)體力及目的可以選擇一種或交換練習。
3、配樂練習法
伴隨美妙的太極音樂練習也是一種促進身心放松的好方法。
4、變換條法
可以在改變通常練習條情況下練習,如在夜間練習,在不太平坦地面練習,以促進平衡能力鍛練。
5、反架練習法
練習相當熟練后,不妨反架由左向右練習,能提高練習難度,促進身體平衡發(fā)展。
6、不同人數(shù)練習法
有條的地方可以組織集體、分組練習,互相學習,增加情趣。
7、體用同練法
“體”指的是套路練習,“用”指的是推手,太極拳本身是體用兼?zhèn)涞倪\動,有“走架即是打手”之說,練推手可以檢驗套路練的對否,反過來練套路又能促進推手技術,二者兼練是非常好的練習方法。
8、默想練習法
屬于一種心練習方法,太極拳論中有“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的論斷,就是指心里默想動作過程、意氣走向等內(nèi)容,外邊形體沒有動作的練法。
太極拳入門的十六字訣
一、手不驚風,足不沾塵
概指練太極拳時,動作要緩慢柔和,每一個動作都要求輕靈、沉著。輕靈不是浮飄,沉著不是呆板,務必做到練一套拳架,能運轉自如,式式圓滿,一氣呵成。輕松柔和,用意不用力,最忌肌肉緊張。全身肌肉、關節(jié)一定要松開,一切動作應以柔和為主旨,在速度方面宜慢不宜快,速度均勻,不緩不急,如行云流水一樣。
太極拳講究“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中求靜”。手足動作最忌起強勁,故能手不驚風;腳步緩慢且輕靈,故能足不沾塵。某網(wǎng)上“大師”練拳時努目皺眉,頓足有聲,打拳咚咚,其實傷元氣;如滿身帶勁,滿臉神氣,活靈活現(xiàn),只圖外表好看,則偏離了太極真義,恐難入太極門徑。
二、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是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其實質(zhì)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xiàn),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動為陽、靜為陰,“天圓”是陽的象征,“地方”是陰的象征。
太極拳最重陰陽,提倡“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所以引入了天圓地方的概念。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有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方圓,從太極拳拳理上來講,內(nèi)容繁多,比如:攻與守的平衡,剛與柔的變化、進與退的呼應等等。
有人說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圓弧的。亦不盡然。從動作演練過程來看,方圓亦指發(fā)勁時弧形與直線,曲中求直,楊式太極拳的動作拳式演練弧形轉換的多,這是太極拳的共性,但并不是所有動作都是弧形前進或者后退的。有一些動作中,手的出去必然是一個直力?芍^方圓共濟,曲中有直,直中寓曲。
《楊式太極拳老譜三十二目》第二十一篇“太極正功解”寫道:“太極者,圓也。無論內(nèi)外、上下、左右,不離此圓也;太極者,方也。無論內(nèi)外、上下、左右,不離此方也。圓之出入,方之進退,隨方就圓之往來也。方為開展,圓為緊湊!
陳微明先生著《太極答問》一書中寫道:“圓直二勁,要曲中求直,圓勁之中,必須有直勁;直勁之中,必須有圓勁……故圓直二勁,能融合為一,則善矣。”
祖父也教導我說:動作以圓弧形為主,但圓中有直,有些動作直線進擊,不走弧形;而直線進攻之時,又不能臂腿完全伸直,其勁易僵易斷,其力不整。勁以曲蓄而有余,此謂直中寓曲,方圓相濟。
三、氣定神凝
氣定,氣固也。氣整則精神自固,動作不散漫,體松而氣定。腹實則氣固,氣固身自穩(wěn),身體便能保持重心不失。氣定之秘訣,全在嚴格遵循太極拳要領下的呼吸自然。氣定者,氣和也,呼吸力求自然,氣不可提,更不可沉。不能提氣,否則氣浮于胸,重心不穩(wěn)。言腹實者,忌故意沉氣,強壓丹田,否則屏壓抵制,勉強使氣降于丹田,易致內(nèi)氣紊亂,易入歧途。
神凝者,神宜內(nèi)斂,凝神定意,形神合一。不論在盤架子或推手時,心神必須專一集中,萬不可心神散亂,否則氣必散亂,毫無益處,蓋太極拳之要點全在一個“靜”字。故曰:“內(nèi)固精神,外示安逸!蹦駭恐緞t心意專一。心不平則式不平,易為人制。神至意到,動作方能貫串如一,乃得太極之妙。太極拳貴在神意與軀體一致,識神內(nèi)守,元神聰穎,神經(jīng)靈敏,安靜靜練,物我兩忘,使大腦皮層充分休息。動作柔和,呼吸自然,動中求靜,養(yǎng)氣凝神,悉心靜氣。平時練拳是為了養(yǎng)氣、蓄神。自然界中鷹立如睡,虎行似病。關公的眼睛常半閉著,戰(zhàn)場上關云長倘一瞪眼,就要殺人。
太極拳實戰(zhàn)的用神,類此謂之,剎那間用神。昔日楊澄甫宗師曾為黃元秀先生著的《武當劍法大要》題“劍氣如虹,劍行似龍,劍神合一,玄妙無窮”。楊老師傳授太極劍時常說,不練到劍神合一之境界,不足以稱得上神明。
太極拳意動形隨,練氣化神,從凝神入手至形神合一,練神還虛,則人我兩忘,心機入妙,終歸于無心。至此境界,論及養(yǎng)生,定能強身健體;論及技擊,已入化境,無論粘打皆能制人。此境界即《太極拳論》中所述的“神明”。
太極拳口訣大全
1.預備勢
第一勢來并步站,眼要平視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腳向左跨步來。
預備勢來開步站,收心忘事歸練拳,呼吸自然內(nèi)暢長,眼要平視神內(nèi)含。
2.起勢
兩臂前搓松下肩,與肩同高變下按,右手抹眉兩臂展,同時腰帶右腳開。
屈膝下蹲兩手起,頭頂松肩手變按,右手抹眉右腳開,兩手翻轉抱球來。
3.攬雀尾左朋
重心右移腰右轉,兩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腳再左轉,胯托左腿向前邁。
重心前移蹬后腳,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遠視,呼吸自然頂頭懸。
4.攬雀尾右朋
重心后移左腳扣,重心左移兩手隨,腰向左轉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轉帶右腿,復向右轉邁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襠勁生,屈臂要圓易放松,意要放遠內(nèi)勁涌,身要平正不前傾。
捋: 重心略后臂右轉,隨腰右轉兩手翻,復向左轉坐后腿,手形不變隨腰轉。
擠: 腰帶右臂向右轉,右臂外撐左手按,松圓遠視要進身,外形不動內(nèi)里轉。
按:
重心后移兩手收,頭頂肩松沉下肘,左腳蹬地兩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頭頂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氣上下隨,前弓呼氣上下合。
5.單鞭
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帶動右腳扣,兩手平抹向左行,與肩同高眼隨行。
兩手屈臂向右轉,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內(nèi)翻到胸前,腰向左轉合起手。
復向左轉變勾手,右腿坐穩(wěn)氣下沉,后胯托起左腿邁,弓步按掌單鞭生。
6.提手上勢
重心后移扣左腳,重心左移松勾手,兩臂平展松兩肩,腰向左轉提右腳。
復向右轉送右腿,腳根著地合起手,右手在前與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鶴亮翅
兩手下履右靠生,雙手翻轉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轉圓到臉前。
腰向右轉帶左腿,復向左轉向前點,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頂下松長身形。
8.左摟膝拗步
重心不動腰右轉,右手向下復后轉,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隨腰來轉動。
重心右移左腳起,復向左轉送左腿,左手向前摟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揮琵琶勢
右腳跟步復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腳略動虛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摟膝拗步
穩(wěn)住重心腰右轉,右手向下往后伸,轉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隨腰來轉動。
腰向左轉胯托腿,邁出左腿左手摟,弓步右掌向前推,弓步收臀身不俯。
11.右摟膝拗步
重心右移右手伸,左手翻轉升腹前,腰帶左腳向外擺,重心左移腰左轉。
左腿支撐身要正,左手向下往后伸,轉腕挑掌收耳旁,右手隨腰來轉動。
腰向右轉托右腿,松腰送腿向前邁,右手平轉摟右膝,弓步左掌向前推。
12.左摟膝拗步
重心后移開右腳,左伸右收履勢來,腰向右轉右臂轉,左轉邁步摟膝成。
13. 手揮琵琶
手揮琵琶又一回,跟腳落腳動左腿,進退上下合起身,眼視遠方意先行。
14. 左摟膝拗步
左摟膝來同樣作,攻守堅備兩手合,轉換呼吸要自然,前后左右勢要園。
15. 進步搬攔捶
重心后移不后仰,腰帶左腳向外開,兩手做成履勢來,眼要專注吸氣來。
重心左移身左轉,右手變?nèi)招厍埃笫趾笊燹D耳邊,右轉蹬腿擺右腳。
重心移到右腿來,右拳翻轉收腰間,腰向左轉邁左腿,左手前伸意要遠。
右腳蹬地弓步生,同時進身打右拳,左手朋進不松動,腳手配合巧應用。
16. 如封似閉
重心后移松右拳,左手回收右肘下,左朋右抽腰為軸,左轉收臂按勢生。
坐實右腿腳蹬地,弓步進身不前俯,雙手前推松兩肩,眼視前方意遠行。
17. 十字手
重心后移掌放平,左腳扣來右腳開,腰向右轉兩手開,左伸右摸眼右看。
重心左移收右腳,踩成馬步兩手落,翻轉升到胸前來,十字交叉靜等變。
18. 抱虎歸山
重心右移身法整,腰略右轉扣左腳,重心回移左腿上,右腳虛點動意生。
左手向下向后轉,松肩挑腕收耳旁,腰向右轉邁右腿,弓步摟膝打掌成。
雙手轉腕履勢成,擠勢同前斜角用,按法同上方向變,變化方向練心靈。
19. 肘底看捶
重心后移右腳扣,兩手平轉同單鞭,右腕上挑左手朋,左腳弧形向左落。
腰向左轉帶右腳,左手隨轉變下按,右手轉至正前方,左右轉換腰作主。
右腳落地坐實腿,左腳隨起向前落,左手上挑眼前方,右手變?nèi)街庀隆?/p>
20.左倒攆猴
腰帶右臂向后轉,經(jīng)腹向后挑起腕,腰向左轉收耳旁,左手前伸要翻掌。
腰向左轉收左腿,略向右轉退左腿,重心左移推右掌,左掌收于左腰旁。
21. 右倒攆猴
腰帶左臂向左轉,經(jīng)腹向后挑左腕,腰向右轉收左臂,右掌翻轉要前伸。
腰向右轉收右腿,略向左轉退右腿,重心后移推左掌,右掌收于右腰旁。
22. 左倒攆猴
左右攆猴連續(xù)做,轉換折疊不停留,重心要穩(wěn)身法正,上下要合不丟頂。
23. 斜飛勢
重心左移展左臂,挑腕屈臂到胸前,右手回收小腹前,雙手抱球腰右轉。
右轉帶起右腿來,略向左轉斜后伸,腳根著地擺腳尖,左腳內(nèi)扣腰右轉。
右手隨轉到膝外,手尖與眼應同高,左手下按左胯旁,精神貫注意遠方。
24. 提手上勢
提手上勢又一回,左腳一跟兩手分,重心后移右腳起,腳根著地合兩臂。
25. 白鶴亮翅
轉身下履松腰靠,兩手翻轉在胸前,右轉帶腿再左轉,上下斜分長身形。
26. 左摟膝拗步
左摟膝來又一回,腳手轉動上下隨,每勢都要認真做,細心體會妙無窮。
27. 海底針
右腳根進上半步,落實坐腿左腳點,右手回收右耳旁,左手上升到臉前。
提頂?shù)跻d身法正,右腿下蹲不俯身,右手下不丟頂,左手隨勢保平衡。
28.扇通臂
重心上升右手起,左手上升右掌內(nèi),十字交叉在面前,右胯托起左腰來。
邁出左腿弓步進,同時左掌向前推,右掌上翻收耳旁,前推后拉頂頭懸。
29.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腳扣,右手下轉到腹前,左手屈臂轉頭前,重心左移腰右轉。
邁步翻拳伸右腿,左手下按到左邊,向前弓步打左掌,右拳收到右腰旁。
重心后移身不仰,左掌回收肚臍上,右拳向前沖心打,不丁不八麒麟步。
30.進步搬攔捶
進步搬撇一同上,擺腳上步身隨上,打拳弓步要一致,眼視前方不前俯。
31.上步攬雀尾
重心后移作履式,腰帶左腳向外擺,左手前朋腰左轉,右手前引帶右腿。
兩手抱球在胸前,腰再右轉送右腿,弓步右朋復變履,擠按隨后又一回。
32.單鞭
單鞭同上又一回,左右旋轉兩手隨,頭頂下沉眼隨轉,勢勢相連意要滿。
33.左右云手一
重心后移扣左腳,腰向左轉左手隨,重心向左伸左臂,右腳回收并步站。
勾手變掌向下轉,經(jīng)腹到胸升臉前,左手下轉到腹前,翻轉兩手在正前。
34.左右云手二
右手向右要平伸,左腳橫開與肩寬,右手下轉到腹前,左手轉上在正前。
35.左右云手三
左手左伸收右腳,并步云手又一著,連作三次意要連,折疊轉換內(nèi)里圓。
36.單鞭
云手變成單鞭式,右腿跟步把腳扣,右轉勾手再左轉,左腳邁出拉單鞭。
37.高探馬
重心后移松勾手,腰向左轉點左腳,左掌由外向胸收,右掌收胸向前探。
38.右分腳
屈腿右轉兩手分,左轉邁腿斜前方,兩掌向內(nèi)收胸前,弓步右掌向斜探。
腰向左轉帶右掌,左右交叉在臉前,重心前移提右腳,右轉踢腳分兩掌。
39.左分腳
右腳回收右掌翻,左掌屈臂收耳前,重心下沉送右腿,右掌回收左掌探
腰向右轉帶左掌,左右交叉在臉前,重心右移提左腳,左右分掌踢左腳。
40.轉身左蹬腳
左腳收回左掌翻,左腳前落向后擺,腳根為軸整體轉,兩手交叉提左腳太極拳。
眼看前方兩手分,左腳前蹬重心穩(wěn),左腳收回獨立站,兩手內(nèi)收合面前。
41.左摟膝拗步
左摟膝來同樣做,轉換變式心要靜,弓步身體勿前傾,摟膝打掌腰帶動。
42.右摟膝拗步
右摟膝來也同上,前弓后坐要連上,提起精神身法整,勢勢都要認真做。
43.進步栽捶
過渡動作同摟膝,右掌變?nèi)昭g,左手向前摟左膝,弓步俯身打地拳。
44.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腳扣(腰帶),左手升至左上方,右手曲臂在胸前,轉身撇身同樣打。
45.進步搬攔捶
緊接又是搬攔捶,擺腳進步要連上,轉變方向要留意,呼吸自然內(nèi)舒暢。
46.提膝右蹬腳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帶左腳向外開,(45度)左手前朋腰左轉,右手前引提右腿。雙手交叉獨立站,穩(wěn)住重心腰右轉,兩手前后來分手,右腳前蹬神氣現(xiàn)。
47.左打虎
右腳下落扣腳尖(45度),左腳點地做捋式,腰向左轉邁左腳,兩手翻轉打虎式。注意兩手和腳合,左手向左轉頭前,右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對眼看前。
48.右打虎
重心后坐松雙拳,腰帶左腳扣過來,重心左移做捋式,右腳虛點意前方。腰向右轉邁右腿,右手向右轉頭前,左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對頂頭懸。
49.回身右蹬腳
襠勁下沉開左腳,腰向左轉左手翻,重心左移右手隨,兩手交叉在胸前。提起右腳獨立站,腰略右轉兩手展,隨后右腳向前蹬,呼吸自然內(nèi)氣轉。
50.雙峰貫耳
獨立轉體腳根轉,左右分手復下沉,左胯托起右腿邁,雙臂上打要進身。
51.左蹬腳
兩手翻轉到胸前,提起左腳略左轉,兩手前后把掌分,左腳前蹬穩(wěn)重心。
52.轉身右蹬腳
左腳回收向后伸,兩手向前平衡身,左腳前掃轉一圈,腳尖為軸保重心。
左腳落來右腳抬,兩手交叉在胸前,前后分手右腳蹬,眼視前方意要遠。
53.落步搬攔捶
右腳下落擺好腳(45度),重心前移腰右轉,兩手隨腰自旋轉,帶起左腿再左轉。腰胯托起邁左腿,兩手拉開再進身,轉換身法要留意,呼吸自然細深長。
54.如封似閉
如封似閉又一回,重做也要提精神,一吸一呼開合現(xiàn),內(nèi)外配合要自然。
55.承前啟后十字手
十字手也同樣做,轉換拳式上下合,開步站立頂頭懸,眼視前方式要圓。
56.抱虎歸山
抱虎歸山斜摟膝,調(diào)整重心意要先,重心右移左腳扣,摟膝捋擠按式成。
57.斜單鞭
單鞭動作也同上,調(diào)換方向走斜方(45度),動作轉換在思維,提起精神走四方。
58.右野馬分鬃
重心后移扣左腳(腰帶),重心左移帶右腳,左手曲臂到臉前,松開勾手收腹前。雙手抱球在胸前,左胯托起右腿來,松腰送出右腳來,弓步轉腰兩臂展。左手下采到胯根,右手外列到膝外,眼看前手向遠視,氣順意遠精神爽。
59.左野馬分鬃
重心后移右腳開(45度),同時右手翻過來,重心右移腰右轉,兩手翻轉到胸前。右胯托起左腰來,左轉邁出左腿來,弓步轉腰兩臂展,右采左列眼向前。
60.右野馬分鬃
重心后移左腳開(45度),轉腰抱球再做來,左右相同連續(xù)做,意念不斷勢勢連。注意身形不前俯,上頂下沉步法靈,上下連動腰為軸,呼吸自然不強求。
61.攬雀尾左朋
重心后坐扣右腳(45度),重心右移腰右轉,帶起左腿再左轉,右胯托住左腳邁。隨腰轉動兩手翻,抱球在胸體自然,左朋右按朋勢成,眼看前方頂頭懸。
62.攬雀尾右朋(捋擠按)
緊按又是捋擠按,后坐扣腳要連貫,同樣拳勢細心做,每次練習有發(fā)現(xiàn)。
63.單鞭(同上)
64.玉女穿梭一
玉女穿梭四角行,全靠腰帶來完成,重心后移松勾手,轉換變式身要正。左腳內(nèi)扣腰右轉,重心左移擺右腳(45度),右轉帶起左腿來,復向左轉邁左腿。同時左手收臉前,右手曲臂在腹前,左手在上右手下,兩手抱球翻過來。重心前移左弓步,左手翻轉頭上方,右手向前直推掌,眼要遠視意遠方。
65.玉女穿梭二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帶左腳向內(nèi)扣,重心左移右腳提,右手隨轉向下翻。
兩手抱球在胸前,腰托右腿向前邁,右掌翻到頭上方,左掌向前直推掌。
66.玉女穿梭三
重心后移做捋式,調(diào)整右腳向右移,提起左腿再左轉,兩手隨式抱胸前。
胯托左腳向前邁,弓步進身眼向前,左手上翻到頭上,右手前推直向前。
67.玉女穿梭四
重心后坐做捋式,腰帶左腳向內(nèi)扣,重心左移右腳起,腰胯托起右腿邁。
右手隨轉向下翻,左手內(nèi)收左胸前,右手上翻到頭前,左手直推也同上。
68.攬雀尾左朋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帶右腳向內(nèi)扣(45度),重心右移同前式,轉腰邁腿做左朋。
69.攬雀尾右朋(同前)
70.單鞭(同前)
71.左右云手一
72.左右云手二
73.左右云手三(以上同前)
74.單鞭(同前)
75.下勢
右腳外擺向右坐,撲步要穩(wěn)頭頂懸,左掌向右轉向左,眼視左腳不彎腰。
76.左金雞獨立
重心前移擺左腳,右手引著右膝起,左手下按到左胯,右手面前眼視遠。
77.右金雞獨立
重心下沉右腳落,左手引著左膝起,右手下按到右胯,左手臉前眼視遠。
78.左倒攆猴
穩(wěn)住重心右轉腰,右手后伸左手展,腰向左轉收兩手,右轉伸腿攆猴成。
79.右倒攆猴
80.左倒攆猴
81.斜飛勢
82.提手上勢
83.白鶴亮翅
84.左摟膝拗步
85.海底針
86.扇通臂
87.翻身白蛇吐信
白蛇吐信拳變掌,過渡動作同撇捶,呼吸自然式式連,眼隨拳式來改變。
88.進步搬攔捶
89.上步攬雀尾右朋(捋擠按)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帶左腳向外開(45度),重心左移腰左轉,左臂朋轉提右腿。
右手外抹翻腹前,左胯托起右腿來,右轉邁步朋右臂,手掌要隨到胸前。
接著就是捋擠按,式式同前又一遍,一遍要比一遍精,神氣意念在其中。
90.單鞭
91.左右云手一
92.左右云手二
93.左右云手三
94.單鞭
以上同前
95.高探馬帶穿掌
重心后移松勾手,左轉提腳再點地,左手向內(nèi)收胸前(掌心向上),右手曲臂向上伸(掌心向下)。
胯托左腿向前邁,右掌下按左肘下,左掌向前穿掌成,眼視左掌意要遠。
96.轉身十字腿
重心后移扣左腳,右轉身來提右腳,兩手交叉在胸前,左右分掌蹬右腳。
97.進步指襠捶
右腳下落并外擺(45度),腰向右轉帶左腿,左掌前伸右拳收,眼要平視神要滿。
弓步進身左手摟,右拳向前沖襠打,弓步進捶不俯身,眼看右捶氣下沉。
98.上步攬雀尾右朋(捋擠按)
重心后移左腳開,重心左移右腳抬,腰胯托起右腳邁,重做朋捋擠按來。
99.單鞭
100.下勢
101.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腳擺,右腳前點虛步來,兩手變捶隨式變,經(jīng)腹過胸到臉前。
102.退步跨虎
右腳退步左腳點,兩臂隨腰向右轉,腰向左轉手不動,轉正身體兩手撐。
103.轉身擺蓮
兩掌翻轉捋式成,左腳扣來右腳擺,腳尖為軸掃左腿,右掌隨轉翻過來。
重心左移右腿提,左手隨轉收胸前,右手向右來平展,眼向前視氣自然。
右腿后伸身不偏,向左向上向右擺,兩手向前拍腳面,收腿提膝臂向左。
104.彎弓射虎
重心下沉斜邁腿,兩手從左向下轉,向后翻上打左捶,右拳收至右耳前
105.進步搬攔捶
身向后坐開左腳,左拳變掌收腰間,右拳下扣腰左轉,再向右轉擺右腳。
上步搬攔同前勢,轉換拳式要相連,呼吸自然不閉氣,精神貫注意不散。
106.如封似閉(同前)
107.十字手(十字手來氣混圓)
108.收勢
收勢不能馬上散,穩(wěn)住心情意不亂,要做幾次深呼吸,放松調(diào)整各道關。
109.合太極
重心右移收左腳,兩腳并攏立正站,含胸拔背神不散,意氣仍在內(nèi)里轉。
合太極來放松站,精神內(nèi)含意念轉,呼吸引導歸自然,自然呼吸內(nèi)外連。
從零到九兩極限,從靜到動又兩端,行云流水內(nèi)里轉,九九歸一渾然間
【初學太極拳的預備口訣】相關文章:
太極拳實用口訣11-14
太極拳口訣心法12-20
楊氏太極拳口訣07-25
48式太極拳口訣10-10
88式太極拳口訣03-14
楊氏太極拳步法口訣05-18
太極拳心法口訣大全03-15
109式太極拳口訣01-16
太極拳內(nèi)功心法口訣03-17
八式太極拳口訣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