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法國中尉的女人》影片套層結構分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國中尉的女人》影片套層結構分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法國中尉的女人》影片套層結構分析 1
《法國中尉的女人》這部電影是根據(jù)約翰·福爾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影片采取了戲中戲的套層結構方式,通過戲里戲外兩條情節(jié)線索來講述男女主角在不同時空中的情感故事。片中男女演員邁克和安娜,既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人,也是他們所扮演的電影戲份中的情人。套層結構敘事方式的運用,給人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讓觀眾甚至分不清男女主角何時在戲中何時又在戲外,而這種錯亂感又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了片中男女演員間迷離困惑的情感糾葛,成為此片敘事上的最大亮點。
這部影片的套層結構由現(xiàn)代時空和維多利亞古代時空兩條線組成,這兩條線的內容既平行又相互呼應,既獨立卻又相互影響。在現(xiàn)代時空中,故事的發(fā)展線是由演員邁克與安娜肉體的合,走向精神的合,最后走向分離。在古代維多利亞時空中,故事的發(fā)展線是由查爾斯與薩拉精神的合,走向肉體的合,再走向分離,最后歸于合。下面將結合整部影片的內容來具體分析:
現(xiàn)代時空中,男女演員邁克和安娜,隨著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拍攝組來到英國南部濱海萊姆小鎮(zhèn)進行拍攝。在戲中的古代時空維多利亞時代,邁克扮演年輕的紳士查爾斯,安娜扮演聲名狼藉的“法國中尉的女人”薩拉。隨著場記板的敲落聲響起,女演員安娜入戲,走向古代維多利亞時代陰郁的海邊港口,進入薩拉這個角色,并完成由現(xiàn)代時空向古代時空的巧妙過度。
在影片拍攝期間,均有各自家庭的邁克和安娜偷偷過著婚外同居生活,可以說一開始他們二人并無真正感情,有的只是肉體,而在他們所拍攝的影片中扮演的角色查爾斯和薩拉,也是一對有背當時社會倫理的情人。隨著影片拍攝進度的發(fā)展,邁克和安娜也漸漸入戲,而戲里查爾斯和薩拉的情感發(fā)展,也影響到了戲外邁克和安娜的微妙關系:戲中薩拉愛上了查爾斯,并主動向查爾斯表達愛意,這讓戲外的邁克也逐漸愛上了安娜,邁克傷感地凝望睡在床上的薩拉)。
戲外的感情似乎在戲中繼續(xù),安娜已經把自己當成了薩拉,把邁克當成了戲中紳士般的戀人查爾斯。當戲外和邁克在明媚的海景里獨處時,安娜有著邁克在夜里凝望自己的憂傷情緒。
可以說,在戲里,查爾斯和薩拉二人關系的走線是先有愛情,然后才有“非法”肉體的結合。在戲外,作為查爾斯和薩拉的扮演者邁克與安娜,二人則是先有“非法”肉體的結合,然后才逐漸產生了愛情,而這種愛情的產生,來自他們戲里故事的情節(jié)安排,似乎為戲里的故事所觸動而入戲太深,以至于情感在戲外得到了延伸。戲里戲外的感情線,是反向發(fā)展,并相互促動的。戲里的愛情,改變了戲外人的情感,讓戲外兩人的精神彼此靠近,并相愛。
隨著戲里劇情的推動,查爾斯紳士般地向薩拉伸出援助之手,幫她度過困境。而薩拉主動獻身查爾斯,認為查爾斯是那個能夠給予她靈魂自由的人,他才是自己心中真正的法國中尉,德行具備。查爾斯得知名聲狼籍的薩拉竟然是純潔之身,不禁奮不顧身地與未婚妻解散婚約,卻發(fā)現(xiàn)薩拉不辭而別。查爾斯一路尋找,當他在倫敦街頭見到娼妓打扮的薩拉后,骨子里卻不敢相信那就是薩拉,不敢上前詢問并相認,于是選擇逃離。而后一襲黑衣的妓n突然闖入眼簾,讓他誤以為那就是薩拉,因為在他們曾經相遇時,薩拉站在海邊也是這身黑衣打扮,在他眼中純潔而高貴。娼妓打扮的薩拉,是否已經真正淪落為娼妓,戲中沒有給出明確交代,只是戲外邁克與安娜在討論戲份時有所隱晦提及,但對查爾斯來說,其實薩拉肉體理應是純潔的,而那位有著純潔高貴外表的妓n,與查爾斯進行了交易,肉體是不潔的。這兩點形成對比,是戲中查爾斯內心痛苦的獨白,也是隱晦的諷刺。此刻我們似乎聽到查爾斯心靈的吶喊,他多么希望薩拉的名聲和她的肉體一樣純白而統(tǒng)一。然而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此時戲中的薩拉,偏偏肉體和名聲卻是隔裂開的。在娼妓出沒的場所,面對薩拉的面孔和一襲黑衣,查爾斯選擇了黑衣。
戲外,影片已快拍竣,受戲中查爾斯與薩拉二人感情的影響,演員邁克和安娜的感情發(fā)展到了迸發(fā)抉擇的階段。應邁克之請,安娜決意與丈夫離婚,和邁克廝守終身,但卻最終又遲遲拿不定主義。在邁克的家庭派對上,安娜試探著靠近邁克的家庭,逼近邁克的妻子,言談中卻發(fā)現(xiàn)邁克的妻子是一位傳統(tǒng)而賢惠的家庭捍衛(wèi)者,不容外人侵犯。這個時候,安娜雖然沒有給邁克直接答復,但她的內心似乎已經開始動搖,選擇了退縮。
邁克和安娜所拍攝的戲,原本有兩個結局,一喜一悲。拍攝組對劇情進行修改,選擇了查爾斯和薩拉分離后又達成諒解,二人于三年后終于重逢相守,這對于邁克和安娜所拍攝的電影來說,是喜。而戲外,隨著影片的殺青,安娜卻選擇了離邁克而去,這是導演弗雷迪.弗朗西斯對作家約翰.福爾斯小說的修改,于《法國中尉的女人》整部電影來說,是悲。
在兩條時空線的處理上,電影的開始隨著一個跟拍鏡頭,安娜走向維多利亞時代的大海港口,于是整部影片從現(xiàn)代時空隨著安娜的背影走向了古代時空,而安娜也走向了薩拉,帶出了兩個時空中的兩段愛情故事。但電影畢竟不是生活,邁克畢竟不是查爾斯,安娜也畢竟不是薩拉。在維多利亞時空里,薩拉說她放棄了對法國中尉的愛情,因為她看見法國中尉和妓n一起出來,她選擇查爾斯,是因為查爾斯才是她內心中真正的紳士般的法國中尉,但諷刺意味的是薩拉獻身查爾斯后很可能當過妓n,而查爾斯在大街上面對薩拉熟悉的面孔卻不敢相認,查爾斯寧可誤把黑衣妓n當做薩拉,并和妓n走進屋里進行了交易,這暴露了各自陰暗的一面,最終查爾斯成了一直被薩拉所反感的那個法國中尉,而薩拉成了一直為小鎮(zhèn)民眾所唾棄的名副其實的娼妓。這個結果,戲中的查爾斯和薩拉或許知道,或許也不知道,但他們最終都彼此原諒,劃船從陰暗的小港駛向光明平靜的湖泊,在經歷過追求自由的大風大浪后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幸福。但作為薩拉的扮演者,安娜卻知道劇情,通過戲里看到戲外自己的過往,而拍戲前期她和邁克的風流,仿佛就是戲中薩拉和查爾斯后期的寫照,當薩拉對高貴愛情執(zhí)著時毅然選擇了放棄法國中尉,在自己和查爾斯發(fā)生肉體關系后,又毅然離別查爾斯而去,以求獲得心靈高貴的自由,戲里薩拉的這個選擇似乎影響了戲外安娜的最終決定,所以戲拍完之后,安娜和戲中薩拉一樣在鏡前凝視自己。此時鏡中人仿佛就是自己的另一個影子,不是自己,是薩拉,鏡中人是虛幻的,是戲中人,而自己的的確確活在現(xiàn)實時空中,最終安娜選擇不做現(xiàn)實時空中“法國中尉的女人”,或許她和薩拉一樣,更向往自由。
戲中維多利亞時代的查爾斯和薩拉,由精神走向了肉體,因肉體分離,分離后由重新拾取精神,回歸平靜,終于相聚而獲得幸福。而戲外現(xiàn)實時空中,受戲中故事的影響,邁克和安娜由肉體走向精神,但最終安娜選擇了與戲中不同的另一個結局。拍攝結束時,人去樓空,邁克推開窗沖著安娜離去的方向大聲呼喊了一聲“薩拉!”原本故事已經回到了戲外的現(xiàn)實時空中,但邁克卻錯把安娜叫成“薩拉”,仿佛他的內心世界仍舊活在古代時空中的維多利亞時代,他到底愛的是現(xiàn)實時空中的安娜,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薩拉,不可得知。現(xiàn)實時空中由肉體自由開始的愛情,是否可以獲得珍藏,不可得知。而戲外的安娜和邁克,會不會像戲中所扮演的薩拉和查爾斯那樣,若干年后再重新相聚,也不可得知。
戲里的喜,戲外的悲,讓古代時空中維多利亞時代不自由的人們去追求幸福的自由,讓現(xiàn)代時空中自由的人們去享受獨孤的囚禁,是導演弗雷迪.弗朗西斯對作家約翰.福爾斯小說的完美闡釋,同時也留給熱愛這部影片的觀眾們一點開放而自由的思考空間。
綜上所述,《法國中尉的女人》采用戲中戲的套層結構設置方式,通過兩個時空線的回旋講述,達到了以下效果:
1、讓兩個時空線中主題鮮明的兩段愛情故事相互影響,并相互改變故事的結局走向,讓整部影片主題模糊化,留給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將思考的權利分享給觀眾。
2、戲里戲外的故事交錯在一起,古今時空兩條線反向發(fā)展,形成強烈對比,引導觀眾對愛情婚姻問題、對人性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整部影片的藝術性得到升華。
《法國中尉的女人》影片套層結構分析 2
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使用套層結構來展現(xiàn)兩個時空兩對感情的復雜過程,要確保套層結構的邏輯嚴謹、條理清晰,不僅需要視聽語言和場面調度的有效配合,還要依賴于影片流暢自然的轉場和各種蒙太奇的靈活應用。
因為影片所展現(xiàn)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各不相同的故事線索和人物情感變化,這就要求電影要在場景切換、節(jié)奏把握、時空轉變等細節(jié)處理上做到嚴密精巧、恰如其分。
影片中查爾斯緊張又激動地向歐內斯蒂娜求婚,兩人深情相擁,這時一陣電話鈴聲響起,畫面中出現(xiàn)的邁克從睡夢中醒來,身邊躺著的是安娜。
這樣的轉場設計看起來好像有些突兀,但實際卻正是用一種強烈的反差來凸顯人物精神狀態(tài)和情感狀態(tài)的迥異。
維多利亞時代的求愛是如此的浪漫和唯美,而現(xiàn)代生活卻是總在膨脹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和日趨貧瘠的精神消磨著人生,這樣的反差增強了影片的張力,也讓兩條敘事線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再如邁克和安娜在小屋里對臺詞,兩人逐漸入戲,安娜一不小心差點跌倒,這時畫面轉到了查爾斯扶著差點跌倒的薩拉,這是一種相似畫面和動作的轉場,順暢準確地完成了兩個時空、兩組人物的自然切換。此外,影片還綜合運用了多種蒙太奇,通過兩個時空的交叉切換,深入挖掘出影片的主題內涵和人物的真實情感。
影片展現(xiàn)維多利亞時代和現(xiàn)代時空這兩條敘事線索時最常使用的是平行蒙太奇的手法,通過演員的表演和情感的變化,進行兩個時空相互關聯(lián)又各自發(fā)展的流暢切換,配合著恰到好處的轉場,將兩個愛情故事描繪得婉轉曲折,引人回味,更展現(xiàn)了兩個時代里,人們不同的愛情觀念和對于自由真諦的感知追逐。維多利亞時代查爾斯和薩拉的情感是由無至有,由遠及近的,最終也迎來一個大團圓的喜劇結局。
而現(xiàn)代時空里邁克和安娜的情感由近到遠,由親到疏,最終是一個不言而別的悲劇結局。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結局通過對比蒙太奇的方式折射出時代的烙印和情感價值觀的訴求,也體現(xiàn)著影片創(chuàng)作者對于愛情與自由主題的深刻探索和反思。
薩拉由最初一襲黑衣,充滿抑郁與神秘,到最后如同重獲新生的光彩奪目,這種前后的對比正是薩拉為了自由不懈拼搏的結果,是不屈服命運的反抗斗爭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此外,影片還多次運用了重復蒙太奇和隱喻蒙太奇,將兩個時空轉換的對比作用與深化、表達主題意蘊的功能緊密連在一起,也為了凸顯和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和人生反思。反復出現(xiàn)的鏡子正是一種隱喻的象征。最初,安娜對于自己所飾演的角色薩拉是有著一種清晰明確的認識,也能較好地將自己和這個角色區(qū)分開來。
可到了最后,她已經逐漸模糊了自己與薩拉的分界線,越發(fā)分不清戲內戲外自己情感上的真真假假,她陷入到對自我的不解與疑惑之中。影片所傳達出來的社會性反思主題是現(xiàn)代人時常會因為種種壓力和束縛在物欲橫流的吸引下迷失自我,將自己困于臆想的空間和未知的角色設定里,逐漸走向失魂落魄、郁郁寡歡的困境。
再有,“海邊初遇”的片段里,薩拉的黑衣隱含著神秘與未知,而狂風大作,大浪沖天則是當時那個時代和社會的黑暗、壓迫、束縛的隱性表達。
隱喻的背后包含著導演對于時代背景的展現(xiàn)和考量,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觀照和體驗,也為主題的呈現(xiàn)提供了思考的空間。
正是各種自然轉場和蒙太奇手法的合理運用,才使影片的兩條線索交相呼應,脈絡清晰,而影片主題的深化和升華也在這種交織并進的敘事節(jié)奏中緩緩地鋪展開來,讓觀眾可以稍加思考就能理解電影套層結構的獨特奧妙,進而反復思索、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深意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