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考試題,借助考試題可以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一份好的考試題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 1
一、單項選擇(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下面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50分)
1、五一長假,小聰高興地實現了到元謀人遺址去參觀、探究的愿望。元謀人遺址在我國( )
A、云南省 B、貴州省 C、浙江省 D、陜西省
2、在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該出現的情節(jié)是( )
A、種植水稻 B、飼養(yǎng)豬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農具石斧
3、傳說中,植五谷,嘗百草,制歷時,興貿易,開創(chuàng)了我國原始農業(yè)文明的始祖是: ( )
A.燧人氏 B.神農氏 C.軒轅氏 D.伏羲氏
4、歷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右圖所示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哪一時期的歷史( )
A.商朝 B.秦朝 C.西漢 D.唐朝
5、我們說春秋戰(zhàn)國是大變革的時期,是因為( )
A、戰(zhàn)爭頻繁 B、諸侯爭霸 C、新舊制度更替 D、百家爭鳴
6、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曾在岷江修筑過類似的水利工程,至今還發(fā)揮著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這項工程是( )
A、鄭國渠 B、都江堰 C、靈渠 D、黃河
7、故宮里有一塊牌匾上寫著“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來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8、下列主張中,最能體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C、仁者愛人,為政以德。 D、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9、電影《英雄》中刺客無名對秦王說“劍字有18種寫法,互不相同”,秦王說“統(tǒng)一以后這些雜七雜八的文字一律廢掉,只留下一種寫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 )
、偾厥蓟释瓿蓢医y(tǒng)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區(qū)統(tǒng)一了文字②秦統(tǒng)一以后,把小篆作為通行全國的標準字體③文字的統(tǒng)一促進了各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統(tǒng)一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右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李白稱贊他說:“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李白稱贊他的`功績是( )
A、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完成統(tǒng)一
B、創(chuàng)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C、推行郡縣制,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D、統(tǒng)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11、象棋棋盤上兩軍之間有楚河漢界,楚河漢界與下列哪一歷史有關( )
A、秦統(tǒng)一六國 B、楚漢之爭 C、赤壁之戰(zhàn) D、淝水之戰(zhàn)
12、你如果是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的一位丞相,可能會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發(fā)生?
①焚書坑儒②書同文,車同軌③頒布“推恩令”④張騫出使西域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西漢初年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期對匈奴采取攻勢,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漢武帝態(tài)度比漢初皇帝強硬 B、漢武帝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C、漢武帝時,“和親”政策不起作用 D、漢武帝時匈奴勢力衰弱
14、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去實地探訪古代“絲綢之路”,他們不應該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陜西 C、甘肅 D、新疆
15、現代史學家翦伯贊的詩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稱贊的歷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張騫 C、王昭君 D、呼韓邪單于
16、東漢末年,大將關羽曾被毒箭射傷,當時能為他手術療傷的首選醫(yī)生是( )
A.張仲景 B.華佗 C.孫思邈 D.李時珍
17、它是我國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學著作,它以“紀”、“傳”等體例進行編寫,史料翔實,文筆生動,是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部史書是( )
A、《尚書》 B、《春秋》 C、《史記》 D、《道德經》
18、公元紀年的特點是( )
A、沒有公元1年 B、沒有公元前1年 C、沒有公元年 D、沒有公元前各年
19、公元207年,曹操曾寫詩明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當時曹操“志”在何處( )
A. 統(tǒng)一天下 B. 消滅袁紹 C. 廢漢稱帝 D. 建立魏國
20、某電視劇攝制組根據劇情布置了一個曹操的書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樣,根據史實判斷其中搞錯的是()
、贂郎嫌幸痪碇窈 ②墻上掛有《魏國疆域圖》③桌上有《孫子兵法》一書 ④書柜中擺放著印制的書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以開發(f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 B.江南統(tǒng)治者調整統(tǒng)治政策
C.南方戰(zhàn)亂少,社會安定 D.南方的自然條件優(yōu)越
22、為了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漢姓,學說漢話的少數民族是
A.匈奴族 B.鮮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3、下列人物與作品搭配錯誤的一組是( )
A、祖沖之-《神滅論》 B、賈思勰-《齊民要術》
C、酈道元-《水經注》 D、陶淵明-《歸園田居》
2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敝饕从沉( )
A、南朝統(tǒng)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統(tǒng)治者極力宣揚佛教
C、南方氣候潤濕,雨水較多 D、南朝統(tǒng)治者剝削人民群眾
25、下列幾位歷史人物,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 )
A.張衡 B.張騫 C.蔡倫 D.祖沖之
二、材料題
26、讀圖并回答問題
(1)此人是誰?(1分)他生活在什么時期?(1分)他是什么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1分)
(2)請列舉他關于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三句名言。(3分)
27、以下歷史圖畫和歷史地圖,反映的是同一歷史事件。請仔細觀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以上兩圖反映的是漢武帝時期什么重大歷史事件?(1分)
(2)這一歷史事件在的當時產生了怎樣的作用?(1分)
(3)該歷史事件促使西漢政府于公元前60年設置了什么官職?它的設置標志著什么?(2分)
28、材料一:江南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漢《史記》
材料二: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z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南朝 《宋書》
、俜治霰容^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江南地區(qū)從西漢到南朝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1分)
、跒槭裁磿l(fā)生這樣的變化?這種變化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4分)
、蹚慕献兓蛑,你認為對當地經濟發(fā)展有何啟示?(2分)
三、問答題
29、某同學前幾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心里很難過。你認為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哪一學派的什么觀點可以勸導他?并請說明理由。(6分)
30、試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點。(8分)
31、試簡要分析公元3到6世紀,我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特點及發(fā)展趨勢。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深刻的啟示?(8分)
四、探究題
32、良好的班集體是同學們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同學們都關心、熱愛自己的班集體,希望自己的班集體更加優(yōu)秀,請你分別用墨、儒、道、法、兵家的代表為班集體的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9分)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 2
1、火的使用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人
2、下面這些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一個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頭野獸
B.大家很高興,馬上鉆木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
C.并將吃剩下的野獸肉放入陶罐內,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
3、隨著適應、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類學會了種植莊稼,開始了原始農耕生活。其中以水稻為主要種植作物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頂洞人
4、下列現象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偈褂霉轻樋p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種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艷麗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5、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是因為( )。
A.中國人善于想象B.中華民族的團結友愛傳統(tǒng)
C.中華民族的銳意進取精神 D.華夏族是由黃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6、領導人們治理洪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 )。
A.炎帝B.黃帝C.舜D.禹
7、夏朝建立于約公元前2070年,這一年屬于( )。
A.21世紀70年代B.公元前21世紀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紀70年代D.20世紀70年代
8、長篇小說《封神演義》中的故事傳說大約發(fā)生在( )。
A.黃帝時B.夏朝時C.商末周初D.春秋戰(zhàn)國
9、河南殷墟遺址被列為2006年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的審議項目。你認為殷墟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最主要是因為它向人們展現了哪個王朝的社會風貌(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
10、《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是對哪個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
A.堯舜時禪讓制B.夏朝的。世襲制C.西周的分封制D.商朝的盤庚遷都
11、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鏟除商的殘余勢力B.保衛(wèi)鎬京
C.發(fā)展社會經濟D.鞏固統(tǒng)治
12、《論語》云:“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边@則材料反映了什么歷史事實( )。
A.晉文公稱霸B.齊桓公稱霸C.勾踐稱霸D.楚莊王稱霸
13、戰(zhàn)國初期,分晉的三家是( )。
A.齊、楚、燕B.韓、趙、魏C.趙、魏、秦D.燕、韓、趙
14、商鞅變法實行后的秦國,一個農民如果想獲得爵位,最好的辦法是( )。
A.多生產糧食布帛B.去經商發(fā)財而得到政府的獎賞
C.去當兵在戰(zhàn)場上殺敵立功D.大力開墾荒地而得到政府的獎賞
15、在戰(zhàn)國后期的秦國,一個農民如果想免除勞役和免受懲罰,最好的辦法應該是( )。
A.當兵立軍功B.不隱瞞犯法行為
C.合法經商致富D.大量生產糧食和布帛
16、商鞅變法措施中,對當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響的是( )。
A.允許土地私有B.重農抑商C.實行“連坐法” D.推行縣制
17、今天漢字的淵源是( )。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
19、下列哪一項是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 )。
A.私學的興盛B.諸侯國的兼并戰(zhàn)爭
C社會的急劇變革D.士人的解放
20、下列關于孔子思想主張的描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仁”就是要愛人,理解體貼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禮”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yǎng)
C.主張以“德”教化人民,反對嚴酷的刑罰
D.主張實行“法治”,制定嚴酷的刑罰鎮(zhèn)壓人民的反抗
21、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學說或來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思想( )。
A.韓非B.孔子C.孟子D.老子
22、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之國”得益于水利工程( )。
A.治理黃河B.興修靈渠C.大禹治水D.都江堰
23、最能代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達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編鐘B.銅鐘C.古箏D.笛子
24、某一法令于公元前15年2月1日頒布并開始執(zhí)行,到公元30年1月31日廢止,這一制度一共實施了多少年?( )
A、43年B.44年C.45年D.46年
25、下列事物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①青銅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鐵器
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二、連線搭配(每個一分,共10分)
26、儒家無為而治
27、問鼎中原春秋首霸
法家兼愛非攻臥薪嘗膽晉楚爭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戰(zhàn)國
墨家用“刑罰”統(tǒng)治百家爭鳴孔子
兵家以禮治國因材施教吳越爭霸
三、材料閱讀
28、閱讀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遺跡十分集中;覡a堆積很厚,最厚處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環(huán)境下,北京人只能過什么樣的生活?(2分)
。2)材料二證明了什么?它所證明的史實有什么意義?(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會生活的一個什么重大變化?從什么時代開始出現這種現象?(4分)
29、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首。
——《呂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跡是何人所做?(2分)
。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2分)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2分)
。4)除了治水,大禹還有哪些重要事跡。(2分)
30、閱讀下列材料:10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
——《論語》
請回答:(10分)
。1)桓公在春秋時期最先稱霸,請問他是哪一國的國君?(2分)
。2)桓公為什么能“霸諸侯,一匡天下”?(6分)
。3)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為中原霸主?(2分)
31、閱讀下列材料:(12分)
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
――《商君書更法》
。1)文中的公孫鞅指的是誰?(1分)他在材料中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1分)他舉了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1分)
。2)公孫鞅在誰的支持下進行了變法?(1分)他變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
(3)他的變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C D A A D D B C B C D B B
題號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C D D A A C D A D A B C
二、連線搭配(每個一分,共10分)
26、儒家無為而治27.問鼎中原春秋首霸
法家兼愛非攻臥薪嘗膽晉楚爭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戰(zhàn)國
墨家用“刑罰”統(tǒng)治百家爭鳴孔子
兵家以禮治國因材施教吳越爭霸
三、材料閱讀
28、(1)群居生活。 (2分)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燒烤食物、照明、御寒、驅趕野獸。火的使用,提高了人類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fā)展和腦的進化。 (4分)
。3)從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山頂洞人。(4分)
29、(1)大禹(2分)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的方法。(2分)
。3)三過家門而不入。(2分)
。4)大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貢,劃九州,筑九鼎。(2分)
30、(1)齊國。(2分)
。2)任用管仲為相。(2分)發(fā)展經濟,改革內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
。3)葵丘會盟。(2分)
31、(1)商鞅。(1分)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主張變法)。(1分)
湯、武之王也,不循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1分)
。2)秦孝公;(1分)
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農抑商;獎勵軍功;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嚴明法令。(5分)
。3)影響:是戰(zhàn)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通過改革,使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秦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3分)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相關文章:
2017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08-26
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考試試題01-13
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考試題09-29
關于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期末考試卷08-10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考試卷及答案07-05
七年級上冊政治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09-06
2017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考試題08-04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反思08-12
七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考試試題精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