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彩樹》教學總結反思
《五彩樹》一課主要是通過顏料來進行創(chuàng)作,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它顯然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朋友,《五彩樹》教學反思。剛備課的時候我嘗試了用彩色水,試驗過幾次后我失敗了,因為它創(chuàng)作時,給出的色彩并不鮮明,融合起來更是難以達到滲透的效果,最后的成品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在材料的定位上,我選擇了水粉顏料,它的特性更加的符合我的作業(yè)要求。
通過什么樣的導入方法來抓住學生對色彩的興趣,用什么方式去講解,能使學生主動學,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造呢?為了讓學生充分的學習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使得顏料呈現它最大的視覺效果。在導入上,我運用了魔術的激趣方法,把孩子們的視覺點集中到顏色水的變色上,通過對三原色的實驗,發(fā)現色彩神奇的混合滲透現象,從而認識到橙、綠、紫三間色,最后再通過“吹”的方法進行實踐。
掌握吹的方法,在吹畫的過程中認識、了解兩種原色混合滲透現象,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學反思《《五彩樹》教學反思》。前兩次試教的時候我并沒有著重強調這一點,我認為“吹”,一個簡單的方法,并不需要復雜的講述,學生自己能夠掌握,甚至可以創(chuàng)作出更多出乎意料的效果。但是課堂上,孩子們的情況是無法預料的,試教完兩次后,我發(fā)現了以下幾點問題:在吹的方法上我沒有給予一個引導,一些學生拿到工具后不知所措,不停的詢問我,該如何吹;膽子大的學生,顏料滴得過多,混合在一起后顏色臟成一片;還有的顏料吹的滿桌子都是;有的學生呢不敢滴很多水下去,所以太粘稠,根本就吹不出來;有的學生直接用毛筆畫,“吹”的概念完全沒有!學生放開創(chuàng)作后,課堂很難掌握,甚至是難以收回。所以我要重新調整我的教案,首先我選擇了給自己上這一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學。自己摸索下來,原來吹的這個方法不是隨意可以做到的,顏料倒的多少,吹的方向、力度直接影響到畫面效果。
為了進一步的完善教學,我從材料上開始做改變。顏料倒的多,那我就用滴的,從第一次試教用瓶子擠,到后來用紙杯子倒,最后才定位于用滴瓶滴,這樣我就可以控制好我的“量”。經過組內老師們一次次的幫我磨課,最后找到了一種合適的情境方式,一顆種子的發(fā)芽,長大,茂盛。這樣既解決了“滴”的量,又能讓學生通過吹的力度、方向來展示不同形態(tài)下的樹。學生上臺小練習階段,雖然達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索的目的,但是老師的參與性體現的不夠,所以調整成了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老師幫助學生體驗嘗試,最后小結講述重難點。
教學無止境,我將努力前行。
【《五彩樹》教學總結反思】相關文章:
《去年的樹》教學總結反思10-13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0-06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9-06
那樹教學設計與反思08-23
《去年的樹》教學設計及反思08-14
《給予樹》教學設計及反思10-25
《給予樹》教學總結07-10
大班健康教案《愛心樹》及教學反思09-02
童話故事《會走路的樹》教學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