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計方案14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1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課件導入
。c擊多媒體:出示孵化圖)雞媽媽蹲著孵小雞,蛋殼里的小雞慢慢醒來了,看見四周黃乎乎的,他想: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多媒體映示這句話。再點擊映示:蛋晃動幾下,同時發(fā)出長而有力地啄蛋殼的聲音)
【生動形象的畫面與聲音有機結(jié)合,既是對上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的再現(xiàn),又一下子把孩子們引入神奇的童話世界,誘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聽到了什么?(學生根據(jù)感知自由想像。)
2、(多媒體飄出兩句話:小雞用小尖嘴啄蛋殼兒。他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同時演示啄了一個洞眼。)
。1)帶著你聽到的感覺,輕聲讀讀這句話。
(2)指名讀。相機評價。
。3)讓我們來給畫面配音,好嗎?(多媒體重播啄出洞眼的過程)
過渡:小雞從這洞眼里又看見了什么?
【這一環(huán)節(jié)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帶著這種體驗來接觸語言文字,朗讀感悟,最終能把課文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
3、(多媒體映示課文插圖)誰來說說?
4、指名隨意說。(多媒體相機飄出:天空是藍湛湛的,樹木是綠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1)飄出一句指導一句。
(2)小雞看到的世界好美。“阉x給旁邊的小朋友聽聽,喜歡怎么讀都行。
【“喜歡怎么讀都行!边@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尊重了學生獨特的個性,獨特的體驗!
。3)誰想來讀給大家聽聽?
三、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過渡:看到這么美的世界,如果你是小雞,你會怎么做,怎么說呢?
1、指名說。
2、書上的小雞是怎么想的呢?,快,把書翻到102頁,讀讀最后兩段。
3、啊,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小雞可高興了。他怎么做?(多媒體映示:雞蛋碎了,小雞出來了,同時飄出:它用翅膀一撐,就把蛋殼兒撐破了。)
指名讀,相機評價。
4、(點擊多媒體:一邊引說一邊打出:它嘰嘰嘰地叫著,慢慢站了起來。)慢慢走了出去,他真想環(huán)游整個世界呢!走著走著,哇,世界好美呀!你猜,小雞會說什么呢?(點擊多媒體出示一幅大自然風景圖)你來做小雞,找你的好朋友說一說。(配樂《春天在哪里》)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轉(zhuǎn)變?yōu)槲闹械男‰u,用小雞的視角去觀察,去感受,去體驗,去實踐,以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
。1)指名說說,發(fā)展語言。
(2)小朋友,你用最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美麗的世界,你聽,(點擊多媒體發(fā)出小雞叫聲)小雞是在說:世界多美呀----藍湛湛、綠茵茵的、碧澄澄的、紅艷艷的、黃燦燦的、黑壓壓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喚起了學生原有生活的積累,同時也是對課堂上學到的語言運用、規(guī)范、提高,內(nèi)化為生活中的語言。這不正是“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走向生活”嗎?】
(3)是呀,世界多美呀!(多媒體飄出課題)
過渡:你想寫寫這個課題嗎?這里有三個字特別難寫(多媒體出示:世、界、美。字的背景是三座城堡)你有信心來攻破他們嗎?
四、學習生字:世、界、美
1、看筆順表描紅,邊描邊想:有什么成功經(jīng)驗想來告訴大家?
2、交流成功經(jīng)驗。(多媒體隨機出示這三個字的筆順)
3、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大家的成功經(jīng)驗吧!習字冊練寫。
教學設計方案 2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排列與組合第二課時內(nèi)容(教材113頁)。
教學目的:
1. 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
教學難點:
運用學過的知識有規(guī)律地排列事物,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數(shù)字卡片。
學具準備:
學具袋、每生準備3張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導入,引出問題:你們想知道老師的手機號碼嗎?
2.出示手機號碼前8個數(shù)字,剩余3個數(shù)字需要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才能獲得。
3.提出數(shù)學問題:
、儆脭(shù)字1和8可以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
②你們猜猜哪個兩位數(shù)是老師手機號碼前兩個數(shù)字?
③給出學生手機號碼中間5個數(shù)字后,再給學生3個數(shù)字3、7、9,并告訴學生手機號碼后三個數(shù)是這3個數(shù)組成的所有數(shù)當中從小到大第四個數(shù)字。提問:數(shù)字7、3、9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
4.學生猜測回答。
。ㄒ龑W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
。ǘ┨剿鹘涣,解決問題
1.提出學習要求:
、倌贸鰯(shù)字卡片,2人一組合作。
、谝粋同學負責擺數(shù)字卡片,另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數(shù)字。
、墼跀[的過程中思考要怎樣擺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學生合作交流擺數(shù)字,教師巡視。
3.小組板書展示本組結(jié)果,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4.全班觀察交流討論,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組的擺法及原因。
5.師生一起總結(jié)得論:
①用3個不同數(shù)字可以組成6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
、诳梢杂孟却_定個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數(shù)字,再按順序 排列組成三位數(shù),可以保證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垡部梢园凑諗(shù)字的'大小,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的順序來 排列,也可以保證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6.提出問題:用數(shù)字7、0、9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請學生用剛剛學習到的方法說出結(jié)果。
7.學生匯報結(jié)果。
8.師生共同總結(jié)得出,在有0的情況下,3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只 組成4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因為0不能放在數(shù)的最高位。
。ㄗ寣W生經(jīng)歷合作交流探索的過程,體會數(shù)的排列順序的過程。)
。ㄈ╈柟虘,內(nèi)化問題。
1.拍一拍
課件出示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寺廟,3個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問題:他們可以拍多少張不同位置的照片?請3 個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一個同
學扮演唐僧給三個徒弟擺站的位置,其他同學是攝影師負責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們能拍出多少張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理解加深,記憶牢固,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
數(shù)學思維能力。)
。ㄋ模┗仡櫿,反思提升
1.請學生說說自己這節(jié)課的體會。
2.老師小結(jié)。
。ㄗ寣W生主動體驗學習,從中獲得快樂,并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板書設計:
數(shù)學廣角·簡單的排列 不重復
不遺漏
百十個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個)
教學設計方案 3
一、教材背景:
這是一則寓言。寓言,是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練、生動的故事里的文學體裁。它大多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這寓言寫的是印度的一個挑水工,用兩只水罐挑水。一只水罐完好無損,另一只有條裂縫。后來當有裂縫的水罐感到慚愧的時候,挑水工與其對話,揭示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每個人、每樣東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既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充分發(fā)揮作用,同樣能給人類以美的享受。
從課題“一路花香”著手,可以引起學生無限聯(lián)想,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急于了解一路花香是怎樣的一幅美景、為什么會一路花香、從這個故事里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二、教學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學習課文,并通過合作拓展思路發(fā)展交流能力,抒發(fā)自己感受。
3、通過這則寓言故事或深或淺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有些困難,應對的策略是精心設計,形成讀書系列活動,并通過合作、交流能有所領(lǐng)悟。
三、教學準備:
1、掛圖
2、關(guān)于“鮮花”的動畫
四、教學設計、設計意圖闡述:
教學步驟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與學的設計(中間可以分成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兩部分)
每個教學法環(huán)節(jié)
設計意圖的闡述
五、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抓住題眼,激發(fā)閱讀興趣。
1、師:板書“花香”,讀讀想想感覺怎樣?再完整板書“一路花香”,再讀讀題目,說說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生說題:
。1)說到花,我們腦海里會自然浮現(xiàn)怎樣的一幅圖畫?會用什么詞來贊美來描繪?
(2)老師也送給大家一組有關(guān)花的詞語。
(3)說到“花香”,我們又會想到哪些詞呢。
。4)老師也送給大家一組關(guān)于“花香”的詞語。
從題入手,想象課文可能描繪的景觀,從易入手,從詞入手。讀題時要富有詩意的語氣來朗讀。
3、請學生扣住“路”字設置疑問:這一路的花香是怎么來的?是誰澆灌了這么的鮮花呢?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習新課時,一般可以抓住題眼,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課文的情趣。
二、初讀課文,養(yǎng)成習慣。
1、討論:我們初讀課文應該做些什么?
2、小組交流后,歸納學習的方法。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請全班學生推薦三名同學分節(jié)朗讀,并討論其他聽的同學該做些什么?
5、學生讀文,老師采訪:取得這么好的.讀書成績,有何感想?
6、精讀課文對話部分,自行尋找伙伴分角色練讀。
7、推選一組讀,相機采訪讀得不太出色的同學有何感想?
8、再讀角色對話,想想說說讀懂的意思。
在初讀課文時做到:讀準子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遇到不理解詞句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積累想一想,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逐步養(yǎng)成認真傾聽,積極思索,勤動筆墨的良好習慣。
三、看畫面,展想象。
1、欣賞動畫,閉眼想象,一路鮮花的景象。
2、結(jié)合剛才的提供的詞語描繪一下。
3、觀察課文插圖,說說破水罐給路旁鮮花的作用。
在閱讀過程中,適時恰當?shù)乩妹襟w播放動畫,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適當展開聯(lián)想,可以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和想象空間能力。
四、感悟課文,合作探究
這美麗的鮮花與破水罐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慮,后小組討論。)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
五、讀中理解,抒發(fā)感受
1、在班中你可能是個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學了這課文你會想……
2、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個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學時讀的這篇課文你會想……
在探究中緊密聯(lián)系實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事例,以讓學生進一步領(lǐng)會寓言的哲理,從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六、課內(nèi)延伸,設疑拓展
1、師談感受。
2、設疑:你從挑水工這個角色又體會到什么呢?
3、課外再要求學生讀文。
讀通課文是學習課文的基本要求,同時讀課文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課文不斷深入的過程,從通順到流暢到感情朗讀,在這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困難,讓學生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練習。通過采訪,間接地讓學生感悟課文主題。先抑后揚,通過觀賞動畫想象情境,讓學生感受鮮花的美麗,然后與破水罐聯(lián)系起來,一美一丑,一揚一抑,前后對照形成鮮明對比,領(lǐng)悟其間涵著的道理。設置話題,創(chuàng)造平臺,讓學生抒發(fā)感受,既內(nèi)化了課文又拓展了文本。
教學設計方案 4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lǐng)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相信今天我們認識的一位老人對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讓大家感動不已。
2、今天我們學習:16青山不老(板書課題)
3、讓同學們談談對課題的理解。(如:青山永遠不會衰老;青山會永遠年輕;青山會永遠長存,絕不會枯竭等。 那為什么青山會不老呢?難道文中就只是說青山不老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創(chuàng)造了什么奇跡。
1、讀一讀。
治理、歸宿、蕩漾、領(lǐng)悟、肆虐、盤踞、綠洲、三番五次、風雨同舟
理解“風雨同舟”并找近義詞。
2、文中的山野老農(nóng)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也就是通過15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將原來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蕩漾的青山。)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學3700畝林網(wǎng),約70300間教室。讓生感受到:這些根本就讓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覺得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實,這確實是個奇跡。
三、精讀課文,領(lǐng)悟情感
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造這一奇跡的?并朗讀體會。
。ㄖ饕▋煞矫妫弘U峻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簡陋艱辛的生活條件。另外包括老農(nóng)年老、瘦;同伴相繼過世;老伴去世;女兒三番五次來接他?伤_辟山林、綠化家園的決心毫不動搖,他寧愿吃苦也要堅守在山溝里植樹造林,改造山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從而讓生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2、你覺得老人這樣做傻不傻?他這樣做是為了他自己嗎?那他為了誰?(保護家園,造福人民與子孫)你為他感動嗎?
3、所以,在作者告別老人時,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作為一個山野老農(nóng),他就這樣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讓生談談對這些話的理解。帶著對老人的無限敬佩讀一讀。
教師點撥:老人的生命不僅僅是指轉(zhuǎn)化為他所創(chuàng)造的一片綠洲,還包含了老人開辟山林、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和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種精神將永垂不朽,老人的生命價值無限。)也就是老人有限的生命得到了無限的延長。
4、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chuàng)造了這片綠洲,以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們領(lǐng)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或:因為青山飽含了種樹人(山野老農(nóng))綠化環(huán)境、保護家園、為民造福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永垂不朽,子子孫孫將會繼承和發(fā)揚這種精神保護好家園,青山就會長得更加茂盛,所以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交流感悟。
如:
1.你想對山野老農(nóng)說些什么?對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2、想對自己或同學說什么?
3、講一講自己身邊保護環(huán)境的事例。
4、學習篇末點題的寫作方法。
五、板書設計:
16 青山不老
大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險惡
奇跡(創(chuàng)造綠洲) 老人精神永垂不朽
小環(huán)境(生活條件):艱辛
教學設計方案 5
教學目標 :
1、懂得借別人的東西要愛護,并能按時歸還。
2、能看圖連貫地說一段話,并能使用借書和還書時的禮貌用語。
教學重點:
能抓住人物的言行把借書、還書的過程說清楚。
教學難點 :
看圖連貫地說一段話,注意每兩幅圖之間過度要自然。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幾本新書,你們想看嗎?
。ㄏ耄
2、你們想看老師的這本書,可得向我借(生齊說)
(板書:借)
3、你準備怎么向老師借這本書呢?誰先來說一說,看老師愿不愿意把書借給你!(生說)
看來,同學們都能從老師這兒順利地借到書了。
。銈冎罏槭裁蠢蠋熢敢獍褧杞o他們嗎?)
板書:有禮貌
(他們用了哪些禮貌用語?)
板書:請好嗎
4、今天啊,明明也買了一本新書,丁丁很想看,于是,他向明明借書。那丁丁又會怎么借書,怎么還書呢?這節(jié)聽說訓練課,我們就來學習第5課
二、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看課文中四幅圖,讀讀課后問題。
2、能說說你自己都看明白,讀明白一些什么嗎?
3、學生自由交流。如果你愿意向老師交流就和老師說,愿意與同學交流就和同學說。注意把話說通順,讓人能聽明白。
三、逐幅看圖,練習說話
。ㄟ^渡:看著同學交流的興奮勁,真想聽聽同學們是怎樣把一幅圖一幅圖說清楚、明白的。愿意說給大家聽嗎?)
1、出示圖1:你準備怎樣把這幅圖的`意思表達明白?
A、指名說.誰有補充嗎?
B、多請幾個同學說。
2、出示圖2:是的,丁丁也順利地借到了書?,回到家,他在干什么呢?
3、從這里可以看出丁丁是個怎樣的孩子?
。ò鍟簮蹠
。2)你能猜猜丁丁這時是怎么想的嗎?
。3)請你連起來把這幅圖的意思說一說,好嗎?
4、圖3包好了書皮,丁丁在干什么了?
(板書:看書)
看你能用上哪些好詞好句?(板書:津津有味專心致志)
5、圖4過了一個星期,丁丁把書還給了明明。還書時,丁丁會怎么說?明明又會怎么說呢?
。ò鍟哼書)
從時間上看,丁丁還書非常按時。
四、把4幅圖的內(nèi)容連起來說。
注意圖與圖之間過度要自然。
1、自由說
2、指名說
五、表演《借書》
1、自由組合練習表演
2、上臺表演,師生共同評議。對話是否正確,是否有禮貌。
六、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聯(lián)系實際說說自己向別人借東西是否有禮貌?按時歸還了沒有?準備今后怎樣做?
教學設計方案 6
一、教學目標
1、會認“售”“馱”“賣”等14個生字,積累“買賣”“出售”“栩栩如生”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初步體會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二、教學重點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三、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法、合作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2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五、教學準備:教師搜集非洲小朋友、動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關(guān)圖片,自制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非洲兒童圖片)談話: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嗎?(非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黑色的皮膚)你們想和他們做朋友嗎?今天梁老師就帶著大家走出亞洲,走進非洲,來認識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書揭題:《賣木雕的少年》區(qū)分“買”和“賣”,并指導書寫。
3、從課文的題目中,你有什么問題想要問大家?
生:買木雕的少年是誰?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是怎樣的木雕?(設計意圖:通過出示世界地圖還有非洲小朋友的圖片,直觀形象的讓孩子們初步感知非洲的情況,之后板書課題,讓學生質(zhì)疑,讓孩子們提出由課題想了解的問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埋下伏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認真聽課文范讀。
。1)注意讀準字音,把本課的詞語或是自己難以理解的詞語標記出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探究討論
。1)提問: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組合作討論,我到非洲旅行時,開始想要(),但是因為(),只好放棄了,最后()。
。3)課文圍繞木雕寫了哪些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3、交流反饋
在班內(nèi)交流,個別同學試說,教師相機評價(設計意圖:初步朗讀課文,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參與討論,通過教師出示的總結(jié)提綱完成內(nèi)容填寫,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脈絡。)
。ㄈ┰僮x課文、識記字詞
1、幻燈片出示本課詞語:買賣出售馱著構(gòu)思新奇五官端正掏出飯館一堆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牙齒莫西奧圖尼亞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十分壯觀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栩栩如生
2、開火車試讀詞語。
3、整體讀詞語。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本課生字并試著分析識記方法。強調(diào):“售”字書寫時要注意隹字右邊有四橫;“馱”字右邊是大;“館”食字旁右邊不要寫成宮;“辨”字的辨析;“齒”的筆順書寫。
4、考考你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攤點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設計意圖: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從字的讀音、詞語的認讀,個別生字的辨析書寫等方面讓學生認讀生字和詞語,以個別讀、開火車讀、整體讀方式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識記,加強學生對生字詞語的積累和運用。)
(四)品讀課文、升華情感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朗讀。
2、指名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
3、通過朗讀,你覺得少年是一個這樣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學的地方?(少年對中國人很友好,朋友之間很尊重對方,熱情、充滿關(guān)愛,少年把中國人當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師總結(jié):本課我們了解了大瀑布的美麗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聽朋友介紹木雕、然后挑選木雕,接著放棄木雕,最后少年贈送了木雕。認識了一位把中國人當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為這么說這樣做呢?我們下節(jié)課來共同學習(設計意圖:本課為第一課時,所以要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只有熟讀課文,才能正確把握課文內(nèi)容,通過朗讀,感悟少年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初步體會非洲少年與中國人之間的友誼,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chǔ)。)
。ㄎ澹┳鳂I(yè)布置
認真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把詞語抄寫在自己的積累本上。課后認真搜集有關(guān)非洲的資料圖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學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命題、真命題和假命題等概念.
2.使學生了解幾何命題是由“題設”和“結(jié)論”兩部分組成.能夠初步區(qū)分命題的題設和結(jié)論,或把命題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重點和難點
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jié)論,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大家隨意說出一些語句,教師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如:
(1)對頂角相等嗎?
(2)作一條線段AB=2cm;
(3)我愛初二(1)班;
(4)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兩個角,一定是對頂角.
二、新課
問:上述語句中,哪些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師指出:判斷是對事物進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數(shù)學課堂里,只研究數(shù)學命題,如(4)、(5).
例1 請大家說出若干個(數(shù)學)命題,再分析一下,每一個命題由幾部分組成?
(1)等角的補角相等;
(2)有理數(shù)一定是自然數(shù);
(3)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數(shù),那么a2>a;
(5)每一個大于4的偶數(shù)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zhì)數(shù)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師啟發(fā)學生得出:一個命題,由題設和結(jié)論兩部分組成,都可以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簡稱為“若A則B”.
練習: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 在例1的(1)至(5)個命題中,所作的判斷是否都正確?怎么檢驗各個命題的真?zhèn)危?/p>
(l)“如果兩個角是等角的補角,那么這兩個角相等.”是正確的命題,已經(jīng)由補角的定義得到證明.
(2)“如果是有理數(shù),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數(shù)”,命題 教學設計方案(二)。是不正確的命題(判斷),反例如是有理數(shù)但不是自然數(shù)。
(3)“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截得的內(nèi)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是正確的命題,已證.
(4)“如果a是有理數(shù),那么a2>a.”是不正確的命題,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個大于4的偶數(shù),那么它可以表示成兩個質(zhì)數(shù)之和.”這個命題,至今沒人舉出一個反例,說明它不正確;也沒有人完全證明它正確.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于4的偶數(shù)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zhì)數(shù)與兩個質(zhì)數(shù)之積的和”,即已經(jīng)證明了“ 1+2”,離“ 1+1”這顆數(shù)學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目前世界上對這個命題的真?zhèn)蔚呐卸,所能達到的最好結(jié)果.
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命題既然是一個判斷,就有判斷是否正確的區(qū)別.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jié)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不能保證結(jié)論總是成立,也就是說結(jié)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假命題.注意:不是命題與假命題的區(qū)別!
怎樣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數(shù)學中,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jīng)過證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實踐證明的形式出現(xiàn));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例3 試將下列各個命題的題設和結(jié)論相互顛倒或變?yōu)榉穸ㄊ,得到新的命題,并判斷這些命題的真假.
(1)對頂角相等;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則ab=0;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對頂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假);
不是對頂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對頂角(真).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真);
兩直線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兩直線不平行(真).
(3)若a=0,則ab=0(真);
若ab=0,則a=0(假);
若a≠0,則ab≠0(假);
若ab≠0,則a≠0(真).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假);
兩條直線相交,則一定不平行(真);
兩條直線平行,則一定不相交(真);
兩條直線不相交,則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題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內(nèi)”的大前提條件,那么假命題將變?yōu)檎婷}.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說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題,視學生接受情況,教師靈活掌握.講還是不講,講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紹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都有較大的伸縮性.
小結(jié):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題的結(jié)構(gòu)---;如果(題設)……,那么(結(jié)論)……;
命題的真假---正確或錯誤的判斷;
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顯示或掛小黑板)
三、作業(yè)
1.在下列語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題,哪些不是命題.如果是命題,指出命題的真假,并仿照例3說出一些新的命題來.
(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
(2)取線段AB的中點C;
(3)兩條直線相交,有且只有一個交點;
(4)一個平角的度數(shù)是180°;
(5)若a=b,則a2=b2;
(6)如果一個數(shù)的末位數(shù)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夠被5整除;
(7)同角的余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
2.選作題
判斷命題“如果n是自然數(shù),那么n2+n+17是質(zhì)數(shù)”的真假.
教學設計方案 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學習講述故事.
2. 引發(fā)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故事,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 引導幼兒通過對糖、鹽、雪花的比較,進一步了解雪花的特性。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學習講述故事。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大膽講述故事,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了解糖、鹽、雪花的特。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ppt課件。
2.小狗、小貓和山羊公公飾若干。
3.鹽、糖、雪若干。
4.音樂《小雪花》。
活動方法
觀察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法、語言指導法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ㄒ唬┱勗捯胝n題。
師: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呀?到了冬天,有很多地方都會下雪,你見過下雪嗎?能說一說雪是怎么樣的嗎?現(xiàn)在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看下雪吧!
(二)播放下雪雪景圖,引導幼兒欣賞激趣。
師:下雪了,雪花把大地裝扮成了白色的世界。小動物也來看下雪,想不想知道小動物們的想法?好的,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聽《下雪了》的故事,聽聽小動物們眼中的雪是怎樣的?噓,故事要講話了,小耳朵要認真的地聽,聽聽故事里有誰?它們都說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ㄒ唬┎シ殴适落浺簦龑в變撼醪礁兄适聝(nèi)容,并提問。 故事里面都有哪些小動物?小狗是怎樣說話的?小貓是怎樣說
話的?山羊公公是怎樣說話的?(引導小朋友模仿小動物們的叫聲和動作)
。ǘ┙柚鷪D片理解故事內(nèi)容。
1.出示第一幅故事圖片。
提問:誰跑出來了?小狗說了什么呢?好的,我們一起聽聽小狗是怎么說的呢(播放錄音)?
2.出示第二幅圖片。
。ǎ保┛凑l又來了?小貓說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錄音)。
3.出示第三幅圖片。
(1)看小狗和小貓在一起,猜猜它們在干什么?它們?yōu)槭裁匆獱幊衬兀?/p>
4.出示山羊圖片。
看看誰來了?你們猜猜山羊會說什么呀?聽聽山羊公公是怎么說的(播放錄音)?
5.幼兒交流討論
(1)小朋友到底天上下的是糖還是鹽?為什么?
(2)為什么小狗會把雪當成糖?為什么小貓會把雪當成鹽?
。3)師小結(jié):哦,原來它們的顏色都是白色的。
6.引導幼兒續(xù)編故事結(jié)尾。
小狗和小貓嘗過雪之后,它們會發(fā)現(xiàn)什么?
。ㄈ⿴煄幼魍暾v述故事,幼兒欣賞。
。ㄋ模┏鍪窘虒W掛圖,引導幼兒帶動作講述故事。
。ㄎ澹┙巧缪荨S變悍纸M扮演小狗和小貓,師扮演山羊公公,表演故事。
。┭由旎顒
在操作區(qū)擺放鹽、糖、雪,活動后組織幼兒用實驗的方法進一步探究鹽、糖、雪的物性。
三、結(jié)束部分
1.這個好聽的故事名字叫什么?下雪了,故事里的小動物不怕冷就出來看雪了,小朋友,你們怕冷嗎?好的,現(xiàn)在請小朋友起立隨著音樂跟著老師到室外做游戲吧!
2.播放《小雪花》,帶幼兒到室外做游戲。
第二篇:《下 雪 了》下雪了關(guān)心朋友的話。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雪天景色。
2、運用故事的內(nèi)容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1、故事背景音樂、故事錄音、結(jié)束音樂。
2、雪花一片、操作圖四張(大)、操作卡片(。┯變喝耸忠粡垺⒉使P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 歌表演《會跳舞的雪花》
。1) 出示實物雪花進行提問:
1、這是什么?
2、什么季節(jié)會有雪花?
3、冬天來了,天氣真冷,天空中下起了大雪,一片一片的雪花從天上怎么樣了呀?
。ɡ蠋熆梢杂脛幼鱽硪龑в變海
4、誰用動作來給大家表現(xiàn)一下雪花是如何飄落下來的?(請個別 幼兒進行嘗試)
。2) 表演《飄落的雪花》
1、現(xiàn)在我們大家都來做雪花,用優(yōu)美的舞姿跳一段舞蹈吧!但老師有 一個要求,當音樂結(jié)束后,你們要做雪花飄落的動作保持不動,記住了嗎?(老師可以先示范)
2、(放音樂,幼兒跟跳)音樂結(jié)束后提問:小雪花,你飄到什么地方了呢?(請個別小雪花回答,然后請小雪花飄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坐好。)
3、老師小結(jié):剛才老師看到許多雪花飄呀飄,有的飄向汽車,有的飄向大樹,有的飄向屋頂,有的飄向院子??還有雪花會飄向哪里呢?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下雪了》,小朋友一定要仔細的聽,聽完故事要回答老師的問題。
二、 欣賞故事《下雪了》
。1)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放錄音)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的雪花都飄到了什么地方?
。ò从變夯卮鸬捻樞虺鍪緢D片,大樹、田野、大地、草地)
(2)連線,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1、老師:那我們一起看看雪花是不是都飄向這些地方!
下雪了,下雪了,雪花飄呀飄,飄呀飄,飄向田野(老師示范連線),麥子說:“我有被子蓋了,真暖和!”那么他還會飄到哪里呢?又是怎么說的呢?
2、老師給大家每人準備一張卡片,請小朋友輕輕的拿一張,一邊看一邊仔細聽,聽完以后我們一起來找一找,雪花還飄向哪些地方? (放錄音,完整聽一遍故事)
3、故事聽完了,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筆,和老師一起來看一看,雪花都飄向什么地方?(邊說故事邊找,老師可以啟發(fā)幼兒來說)
4、小朋友都找到了嗎?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筆帽蓋好,把筆放回去,拿起你們的卡片和老師一起來講一講這個故事。
。3)想象仿編
提問:小朋友仔細想一想,雪花飄呀飄,還會飄向哪些地方?它又會怎么說呢?
老師可以舉例:雪花飄呀飄,飄到娃娃的身上,娃娃說,我可以堆雪人了,真高興!
三、 結(jié)束(律動)
小雪花飄呀飄,飄到很多的地方,真高興呀!它們快樂的跳起了舞蹈,小朋友們想不想和雪花一起跳舞呢?那我們一起和小雪花跳起來吧!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我選擇的是《下雪了》,它在教參中的目標要求
1、是請幼兒觀察雪花,感受雪天的.美景。
2、是學習用“飄呀飄”說一句話。
3、是嘗試小段文字的閱讀。
我在設計這次活動時將目標改為
1、仔細傾聽,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雪天景色。
2、運用故事的內(nèi)容進行仿編。
因為第三條我想到會有些難度,對于中班的孩子,讓他們嘗試小段文字閱讀有一點困難。我在目標中加入“仔細傾聽”,因為我覺得在看圖講述中,傾聽是最重要的。
這節(jié)課在開始我問幼兒“雪花從天上怎么樣了呀?”孩子回答的都不盡人意,我問了好幾遍才有一個孩子說出“飄落下來”,課后我反思,是因為我的引導語出現(xiàn)錯誤,如果我問“雪花是怎么從天上落下來的?”會不會更好一些。而且在和孩子做律動的時候表現(xiàn)的不是很大方,有些拘束,這樣讓孩子也沒有完全的動起來,效果沒有設想的要好。在讓幼兒連線的時候我應該到孩子中間去,看看他們是否連對,而不是站在前面沒有行動。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雖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對我來講也是我的真實水平。 這次活動也讓我真的收獲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外,小的方面也讓我在自己的語言課上嘗試了一下自己的方式,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不要緊守教參中的設計過程,教參只是教師的一個參考資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個最大的感受,放松自己,盡量去做好,不要想結(jié)果,只有你放開了,孩子才會無拘無束。
教學設計方案 9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guān)四書的常識。
2、了解格物致知的含義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3、理解xx運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jié)合的論證方法。
4、xx作者針對中國學生這一特定對象,引用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名詞、術(shù)語、典型事例,論說道理。我們從文中可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xx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論證中心論點。
2、難點: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自讀課文,在了解xx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通過思考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完成學習重點,懂得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意義。
2、教師設計啟發(fā)性問題,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激發(fā)學生努力養(yǎng)成注重實踐、注重探索精神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或摘引報刊的統(tǒng)計報道,有關(guān)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的高分低能現(xiàn)象,并由引導學生初步分析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進人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
xx作者從關(guān)注祖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關(guān)心祖國青年一代尤其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青年一代的成長的高度,選擇典型事例,特別是選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極有說服力地闡述了不光在研究學術(shù)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上都需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1、學生自讀課文一至兩遍,初步了解各節(jié)大意及寫作思路和結(jié)構(gòu)。
關(guān)于寫作思路提示:
xx的題目即是中心論點。課文開頭先剖題,由格物致知的出處,帶出對其含義的理解以及我國古代對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視的原因分析,澄清了人們的錯誤認識,接著著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及怎樣把這種精神應用到科研實際中去,最后誠摯地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
段落層次提綱:
、旁掝}: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1自然段)
、品疵嬲撟C儒家格物的觀點不能適應當今世界(第2~5自然段) ⑶論證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學的實驗(第6~12自然段) 2、投影下列思考題,討論理解xx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攀裁词歉裎镏轮?
明確:格物致知即從探索物體而得致知識。
、苽鹘y(tǒng)的中國教育為什么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明確: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菫槭裁磻撚懈裎镏轮木?明確:因為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雀裎镏轮襁m用于哪些范圍?
明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shù)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 xx的論點是什么?文中列舉了哪些事例?這些事例與xx論點有什么關(guān)系?明確: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所舉事例,一是第四節(jié),明朝大理論家王xx格物失敗告終。一是第十二節(jié),我初到美國學物理不知所措的生活經(jīng)歷。
這兩個事例,在xx都是作者為了闡明觀點所借以的事實論據(jù)。王xx的例證,很好地證明了,在我國古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的觀點,王xx失敗的結(jié)局,是由于他的格物并不是真正的實驗,而是把探究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是不理解格物致知真正意義的必然結(jié)果。我的親身經(jīng)歷,雄辯地證明了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在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觀點。告訴人們格物即實驗精神在科學研究上的重要性。兩個事例,都為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一中心論點提供事實論據(jù)。
四、總結(jié)、擴展
xx思路清晰,例證確鑿,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長了人們知識,而且大大開啟了人們的思想,學完xx后,最重要的應在于積極培養(yǎng)這種精神。為此,可放手讓學生結(jié)合書后練習二展開討論,重點討論怎樣才能真正成為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
五、布置作業(yè)
教學設計方案 10
教材簡解:
杜牧的《山行》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gòu)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能夠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
目標預設: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句的含義,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能成誦。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以分步解讀,入境悟情等方式通過品味語言、描繪畫面來體會詩歌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悟秋天,發(fā)現(xiàn)欣賞自然之美,激發(fā)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基于本人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本課的重點難點定為:
1、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
表達能,體會詩的意境;
2、激發(fā)學生對秋天的欣賞美的欣賞,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之情。
媒體選擇和應用:
1、 網(wǎng)上有關(guān)圖片的下載;
2、杜牧《長安秋望》,王維《山居秋暝》,李商隱《霜月》古詩下載;
3、古箏曲《漁舟唱晚》。
設計理念: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边@句話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能夠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感知力。意境,即客觀事物和詩人思想感情的有機統(tǒng)一,它是詩的靈魂,能夠說,沒有意境就沒有了詩:“詩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誦秋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將一幅絢麗的秋景圖展現(xiàn)于我們面前。教學中我把握情與景的統(tǒng)一,引導學生走入詩境,感受詩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設計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情境導入,初體詩境。
分步解讀,入境悟情。
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三、
整體誦讀,體會詩韻。四、
課外延伸,拓展視野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體詩境
1、談談秋天的印象。
2、出示圖畫或課件,配樂朗誦《山行》。 3、理解詩題,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講解更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感知秋天,進而引入古詩,通過圖片直觀感受,引發(fā)學生了解全詩的興趣!慷⒎植浇庾x,入境悟情。
1、 “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1)使用不同手段理解“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遠上"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理解;“斜"教師用“簡筆畫"演示;
“寒山"讓學生查閱工具書或教師講解。(從該詞當中了解古詩所寫的季節(jié))
。2)出示句式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教師引導學生講句意。
。3)總結(jié)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講句意。
【設計意圖:緊扣重點詞,理解“遠上"、"斜”、“寒山”相對應詞語,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古詩的凝練與本詩意境。】
2、 “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圖或課件,啟發(fā)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機突出“生處”這個詞義的難點。
。2)試著讓學生自己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 “放手"自學三、四句。
(1)根據(jù)學法指導,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教師深入學生,了解反饋。
(2)匯報交流,教師對重點處點撥。
4、引導學生領(lǐng)會全詩的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突出“詞義句意理解的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力求改變“講詞語一一記內(nèi)容一一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聽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
導學生把景物說具體。
2、面對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1)放聲朗讀這首詩。
(2)畫一幅畫。
【設計意圖:愛動、富于想象、形象性強是兒童的共同特性。教學時對于繪畫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可指導學生根據(jù)詩意作想象性繪畫(非技術(shù)性)。教學中應讓學生盡可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繪出來。詩中之“畫形象化、直觀化了,不但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
(3)當導游介紹此處美景。
【設計意圖:能在課堂上完成的想法讓學生當堂即做,如朗誦詩,不能當堂完成的可作為家庭作業(yè)布置給學生,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給了學生自主選擇作業(yè)的權(quán)利】
四、整體誦讀,體會詩韻。
1、學生誦讀,怎樣才能讀得美?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讀出節(jié)奏美)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范讀一一個別讀一一小組讀—
—齊讀)
【設計意圖:古詩是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瑰寶,它語言凝練,意境長遠,適宜誦讀。采用不同形式的讀,既能夠在讀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容,又可使學生情感升華至對美好景物的熱愛!
五、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1、出示杜牧《長安秋望》,王維《山居秋暝》,李商隱
《霜月》。
2、學生自由誦讀。
【設計意圖:這幾首詩都與秋天有關(guān),學生通過自讀,領(lǐng)悟古代詩人筆下秋天的千姿百態(tài)之美。】
教學設計方案 11
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浙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本文先從正面(1至3自然 )對荷花的香味、形狀和姿態(tài)等作了生動的描寫,隨后用側(cè)筆(第4至5)自然段)通過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進一步表現(xiàn)了荷花的動態(tài)美和我對荷花的贊美,虛實結(jié)合,寫出了白荷花美的極致。
本文的訓練重點是學會概括一段話的主要意思。課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難度,課后題4以把句子補充完整的方式進行訓練,較適合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靈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圍繞哪一句話來寫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認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說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般的按總分結(jié)構(gòu)來寫的,而要從分析4、5、6三句話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進行分析,指導學生理解是圍繞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來寫的,寫出了三種不同形狀的荷花。再進行荷葉的分析。
教學目標:
1、了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8個新詞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補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讀中體會荷花的美麗。
教學難點: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學準備:
1、課前請美術(shù)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荷花的圖畫。
2、投影儀、小黑板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麗。
2、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課文的學習中結(jié)合繪畫,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讀中體會荷花的美麗。
教學難點 :
在朗讀中體會花荷花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我們學過的古詩很多,誰能背背已學過的古詩。對于已學的古詩中我們能不能背一首描寫荷花的古詩。
1、出示荷花圖。設問:小朋友,你們看了圖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同學們想不想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今天我們要學的古詩呢?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板書課題。
二、初知課文內(nèi)容。
1、聽課文錄音,說說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直接在寫荷花的美麗。
2、聽清課文中生字新詞的讀音。
三、檢查
1、自學課文,讀準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
挨挨擠擠 蓮蓬 花骨朵 飽脹
破裂 姿勢 翩翩起舞 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記住自已認為最難的字詞,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蓮蓬、舞蹈重點詞語來講解。指導學生在圖中找一找蓮蓬 ,說說字的結(jié)構(gòu),指導書寫。)
2、說說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直接寫荷花的美麗?
四、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我們學習畫畫,首先自己要有一個整體的構(gòu)思,今天的`課文已經(jīng)告訴我們應該從幾個方面來構(gòu)思。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說說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三個方面來描寫荷花的特點。(清香、形狀、姿勢)
1、學習第一自然。
(1)齊讀這一段話。思考:這一段話寫出了荷花的什么特點?這段話中的哪個詞語說明荷花的香氣很誘人?
(2)如何概括這一段話的主要意思。
復習單元學習提示:用什么,怎么樣。來概括。(小黑板出示單元學習提示)
練習:(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園玩。
B、我一到公園,就聞到荷花的香味。
C、我趕緊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圖畫來表示清香,我們該如何體現(xiàn)呢?
先聞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來,我們向荷花池邊跑去,去看一看如詩中描寫的那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師范讀第2自然段,學生標上句子序號。
思考:哪幾句話直接在寫荷花的形狀?(4、5、6)
。2)寫了哪幾種荷花的形狀?(全開、剛開、末開)
從圖中找出這三種荷花的形狀。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3)課文是用什么詞把這3 種形狀連接起來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導讀
。5)看起來,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而且形態(tài)各異,那么,這三句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
B、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
主要是在寫冒出來的形狀,應采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冒,寫出了荷葉的茂盛,又寫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畫上體現(xiàn)荷花的三種不同的形態(tài)。
設問:課文只是寫了荷花嗎?如果我們這樣的圖你認為好看嗎?還應該畫上什么?課文中有沒有寫到,課文是如何來描寫荷葉的呢?
。6)學習第二句話。
小黑板出示: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找出描寫荷葉又多又密的詞語( ),表示荷葉顏色的詞語( ),寫荷葉形狀的詞是( )。(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擠擠詞語的意思。)
(7)這段話主要是寫荷花,為什么要寫荷葉?(荷葉茂盛,荷花又美;碧綠的大圓盤襯托著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教學設計方案 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說出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正確掌握書寫格式;
4、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老爺爺對下一代的關(guān)懷,激發(fā)學生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的愿望。
教學重點:
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guān)心,激發(fā)學生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結(jié)果的愿望。在閱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說話、寫話的語言實踐。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字里行間的情感。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guān)心,激發(fā)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讓生命開花的愿望。
教具準備:
查找巴金的相關(guān)資料
課前先學:
閱讀巴金的《鳥的天堂》。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將和你們一起走近一位老人,一位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一位響當當?shù)娜宋,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shù)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他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全國文聯(lián)副主席。他就是巴金(板書)爺爺。
2、這樣一位老人在給家鄉(xiāng)孩子的回信中他會說些什么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全文沒有一個難認的字,沒有生僻的詞語,巴金爺爺是文壇泰斗,從他的筆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間清涼的小溪,巴金爺爺就是這樣的可親可近。喜歡這樣的爺爺嗎?
初讀課文,要求,讀出巴金爺爺自然、輕緩的語調(diào)。
讀了這樣清新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讀后說第一感覺。)
2讀:
1)信的文本特點:面對面的說話,聊著家常,顯得很親切自然。
2)指名分段朗讀,讓學生在自然、輕緩的語調(diào)中體會巴金爺爺親切的話語,初步感受這平實質(zhì)樸的文字中流露的真情。
3、復習書信的格式:稱呼、正文、結(jié)尾、署名、日期
三、再讀課文
1、學習第一、二段,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體會,從巴金爺爺平實質(zhì)樸的語言中感受濃濃的愛。
第一段:從謝謝入手,感受巴金老人的溫暖。
巴金爺爺為什么要謝謝孩子們呢?(一大堆信這么多的孩子們寫信;好不熱鬧。)讀出巴金爺爺?shù)男睦锏臏嘏x出感謝之情,喜愛之情。
第二段:巴金爺爺平實清新的文字中流淌著他的真情,自由讀第二段,感受他的愛。
2、千斤重千斤情。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筆有千斤重呢?從這千斤重你又讀出什么?
朗讀指導:千斤重千斤情;千斤情---病中的巴金爺爺深深地愛著家鄉(xiāng)的孩子們;他們讀著這封信,感受著巴金爺爺?shù)纳钋,怎能不為之感動?讀出孩子們的感動。
3、交流語段二:多么,多么
還有誰也注意到了這句話,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把你特別留意到的詞讀好。
聽出來了,多么想看見---多么想聽見,這是多么真摯的愛。,我們一起讀。
4、誰還留意到了其它的'詞,誰還有精彩的發(fā)現(xiàn)?
歌唱般的話語如果沒對孩子那份真切的愛,孩子的聲音怎么能成了歌唱般的呢?
四、作業(yè)
一、寫近義詞。
珍惜()真誠()祝福()花費()
二、寫反義詞。
有限()吃力()失望()平平凡凡()
杰出()成功()奉獻()有限()
三、改正錯別字
長途旋行()重心學習()興高彩烈()
走頭無路()不屈不繞()萬古常青()
第二課時
一、復習,聯(lián)系一、二段內(nèi)容,選詞說話。
。ǔ鍪疚闹械谝环徒鹣瘢赃叧鍪驹~語:溫暖千斤重終于見面。)
指名學生讀題: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詞語說一段與課文一、二段的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話。
師小結(jié):是什么讓巴金爺爺感到溫暖?(孩子們真誠的愛)是什么力量支持著巴金爺爺拿起了千斤重的筆?(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愛),這就是愛,愛給人以溫暖,愛給人以力量。
。ò鍟簮郏
二、學習三、四段,感受巴金爺爺?shù)膼郏形蛏囊饬x。
。ㄒ唬⿲W習三、四段,感受書信中巴金爺爺親切質(zhì)樸的話語
巴金爺爺用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們見面,這是一位87歲的老人在面對面地和孩子們聊天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3、4自然段,用耳朵聽聽自己讀書的聲音,聽聽巴金爺爺親切的話語
你聽到巴金爺爺跟孩子們聊了些什么?
(二)自讀三、四段,潛心對話,感悟文本
1、這封信是一個走過了87個春秋的老人給家鄉(xiāng)的孩子們講述自己對人生的感悟。這里的字字句句都流露著真情,字字句句都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讓我們靜靜地傾聽巴金爺爺?shù)穆曇,再次默讀課文的第3、4段,拿起筆,寫下你讀書的思考,用筆與巴金爺爺作無聲的交流。
(閱讀批注與文本交流)
2、交流讀書體會(師生、生生)
。ㄈR讀第三段,領(lǐng)悟讓生命開花結(jié)果的含義,根植讓生命開花結(jié)果的種子
1、這封信主要是巴金爺爺和我們談生命的意義的,他希望自己,更希望我們的生命能夠開花結(jié)果。(板書:生命開花結(jié)果)同學們,花草樹木可以開花結(jié)果,人的生命怎么能開花結(jié)果呢?
2、(投影)請同學們讀一讀巴金爺爺?shù)倪@段話,看看誰能讀懂生命開花結(jié)果的意思。
3、交流,引導,提升
從這里讀懂了什么?
。ㄖ挥形覀?yōu)閯e人奉獻我們的愛,我們的同情,奉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才能給社會增光添彩,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結(jié)果!)
這里的花費它們中的花費可以換成什么詞?(消耗、奉獻。)
花費它們中的它們指的是什么?(時間、精力、同情
所有的這些,都凝聚成一個字,那就是愛!一句話,為別人、為社會奉獻我們的愛,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結(jié)果。(板書奉獻)
4、同學們,愿意讓這朵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自己的心里嗎?自由朗讀,用心感受生命的美麗之花。
指名讀。
讓這朵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齊讀!
5、巴金爺爺說自己是個普通人,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這一生,他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讀到這里,你明白巴金爺爺為什么希望再活一次嗎?
(他熱愛生命,熱愛社會,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同胞,他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總覺得自己應該為社會,為祖國,為同胞再多做點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他心中的這份博大的愛。)
這朵生命之花是愛的花朵,是愛的果實,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話,體會巴金爺爺博大的愛。
三、學習第五段,感受巴金爺爺?shù)钠谕?/strong>
1、時光如水,歲月如流,巴金爺爺知道自己的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作為一個老人,他更懂得時間的珍貴。
2、(投影第5段第2句)這是一位老人的心聲,親切的話語中充滿愛意,這是一位遠離故土的老人對家鄉(xiāng)孩子的熱切期望!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讓我們聆聽巴金爺爺?shù)囊笄衅谕?/p>
(讀出老人的濃濃的愛意,熱切的期待。)
3、這里的你們指的是家鄉(xiāng)的孩子們;僅僅是家鄉(xiāng)孩子們的嗎?不,是對包括我們大家在內(nèi)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能領(lǐng)會巴金爺爺對我們的期望嗎?真的嗎?(考考你們:誰的前面有無比寬廣的道路?我們;誰的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我們;希望在誰的身上?我們。好,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話。(投影,把最后一段中的你們換成我們)
。ɡ首x要充滿陽光,充滿激情,充滿希望。)
四、抒寫真情。
1、家鄉(xiāng)的孩子們收到了巴金爺爺抱病寫的回信,讀著巴金爺爺親切的話語,感受著巴金爺爺真摯的愛和熱切的期望,他們心中會想些什么,又想對巴金爺爺說些什么呢?請你以家鄉(xiāng)孩子的身份給巴金爺爺回一封信。
明確要求:
1)注意信的格式
2)以家鄉(xiāng)孩子的身份。轉(zhuǎn)換角色:現(xiàn)在我們是誰?我們是巴金爺爺家鄉(xiāng)的孩子呀,現(xiàn)在孩子們的心已飛到巴金爺爺?shù)纳磉吜,就要面對面地和巴金爺爺說話了,明白嗎?
3)說真話,訴真情,說出我們的心里話。
2、生寫信,師巡視指導。
3、交流。
五、作業(yè):
一、按要求寫句子。
1、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改為反問句)
2、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和歌唱般的話語。(修改病句)
3、()我有病,寫字困難,()不能給每個同學寫一封回信。(填上關(guān)聯(lián)詞)
4、你們面前有無比寬廣的道路,你們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縮句)
二、閱讀課文,完成下面習題。
1、我為什么愿意再活一次,說明什么?
2、它們指什么?為別人花費指什么?開花是指什么?
板書設計:
18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
巴金讓生命開花結(jié)果
為社會添光彩
為別人奉獻愛
孩子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桂林山水(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看錄像、學文,了解桂林山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錄像、收集有關(guān)桂林山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啟發(fā)情感。
1、見過山嗎?能用詞語概括其特點嗎?
二、潛心會文,領(lǐng)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板書:山
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3、朗讀指導描寫奇的語句。
(1)這段話該怎樣讀?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2)誰來讀讀描寫奇的語句?(指名讀)
(3)找到奇的感覺了嗎?從哪兒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僅此而已嗎?
(5)生:不是的。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6)完成練習紙上的作業(yè)。能干的可以嘗試寫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組交流,推薦最優(yōu)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師也寫了一首詩。師朗誦詩歌。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萬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臥佛,有山似書童。
有山如萬馬奔馳,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織布,有山似耕作的老農(nóng)。
有山如將軍升帳,有山似左右侍從。
(8)你再試試,能不能讀得更奇呢?自由讀后齊讀。
4、朗讀指導描寫秀的語句。
(1)描寫山秀的語句誰來試試?
(2)聽了你的朗讀,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種清新的感覺。這是為什么呀? (3)還有別的理解嗎?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燈)
(5)齊讀。
5、讀指導描寫險的語句。
(1)現(xiàn)在,誰愿意來動手畫一畫山的險?幾名同學到黑板演示。
(2)感覺險嗎?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讀有關(guān)句子
(3)學著他的樣子讀。
6、錄像。讓我們隨著錄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獨特之美吧! 7、配樂朗誦。配樂朗誦有興趣嗎?不過,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這幾句話記住,然后再充滿激情地演講。有信心嗎?(生準備) (1)指名背。
(2)全體有感情地背誦。
三、延伸表達,抒發(fā)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國美麗河山的一小部分,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閱讀。
(1)類似優(yōu)美的__,還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
(2)摘錄課內(nèi)外優(yōu)美語句,也可嘗試寫讀書筆記。
板書: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險
香山
教學設計方案 1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鏡泊湖景色形成的條件和景物特點。
2.讓學生體會奇在何處。
3.學習按景物的不同特點,領(lǐng)會鏡泊湖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
二、設計思想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中運用讀一讀、說一說、填一填、議一議四步進行教學,可以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創(chuàng)新為靈魂的教學思想,整堂課圍繞學生的活動展開,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民主、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課堂上讓學生全體參與,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
三、教學過程
(一)讀題、解題
課題中哪個詞是關(guān)鍵詞?(奇觀)
解釋:奇觀
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提示:鏡泊湖在什么地方?是個怎樣的湖?有什么奇觀,有哪些景點,各景點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二)討論
1.鏡泊湖在什么地方?
2.它是個怎么樣的湖?
3.它有什么奇特的景色?
(三)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
2.說一說
(1)說說課文中神話故事的梗概。
(2)神話與現(xiàn)實生活的相同點是什么?這個湖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3.填一填
傳說中()是羅女的從天上掉下來形成的。
4.議一議
(1)文章引用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再轉(zhuǎn)入鏡泊湖,從傳說中怎樣表現(xiàn)人們對美好品質(zhì)的贊美。
(2)用一句話概括第一段的內(nèi)容:傳說鏡泊湖是紅羅女的寶鏡從天上掉下來形成的。
(三)學習第二、三段。
1.默讀第二、三段
2.說一說
(1)這一段的第一句話與下面的兩句話有何聯(lián)系?(總分關(guān)系)
(2)第三自然段中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后寫什么,分幾層來寫?
3.填一填
(1)鏡泊湖位于(),是因為()形成的。因為()所以稱為鏡泊湖。
(2)鏡泊湖景色的最大特點是()和(),它的自然樸實表現(xiàn)在:除了有精致的別墅外,這里只有()的、()的、()的。它的奇麗多變表現(xiàn)在:四周(),有的()、有的(),湖心(),湖中(),美不勝收,通過這些描寫,寫出了鏡泊湖的()美。
4.議一議
(1)文章從哪幾方面描寫了鏡泊湖景色的自然樸實、綺麗多變?
(2)第二自然段介紹鏡泊湖的什么?第三自然段概括介紹了鏡泊湖景色的什么特點?
四、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
2.說一說
(1)說出這一自然段中景點名稱、位置、景點奇特的.地方。
(2)吊水樓瀑布為什么不結(jié)冰?它與瀑布飛流直下的句子有什么關(guān)系?
(3)說出課文從幾方面寫瀑布的動態(tài)美。
3.填一填
吊水樓瀑布奇特的地方是(),課文從()和()兩方面寫出它的美。
4.議一議
課文是怎樣描寫瀑布氣勢和美景的?
五、學習第五段
1.指名讀
2.說一說
(1)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
(2)說說本段中各景點名稱形成的條件和景物?
3.填一填
地下森林是指(),它形成的條件有:(1);(2);(3)。地下森林()物產(chǎn)豐富,林中有種類繁多的樹木,還有()和()。第五自然段是()描寫。
六、小結(jié)
1.體會動靜描寫手法。
2.引導學生總結(jié)全文。
課文通過對鏡泊湖的介紹,說明了它的景色極其壯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贊美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 14
[教學要求]
一、通過燕子在春天里飛翔的美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激起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鞏固生字,理解本課生詞:俊俏、陽春、盛會、生趣、掠、偶爾、蕩漾、光彩奪目、百花爭艷;體會比喻、擬人在課文中的作用。
三、讓學生懂得本課有層次地描寫畫面的特點;并通過有順序地看圖和描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
[課前準備]:一張剪紙。一張燕子的剪影。一張掛圖。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導入。范讀課文。自學課文。講讀課文一、二兩節(jié)。
第二課時:復習生字。講讀課文三、四節(jié)?偨Y(jié)全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小朋友,春天來了,有一種美麗小鳥從南方飛來了。你們知道那是什么鳥兒?(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并提示學生寫"燕"的""一短橫不能丟。)
你們看見過燕子嗎?燕子是一種非?蓯鄣镍B,它在春天里飛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這篇課文,就把這種美的情景寫出來了。
怎么美呢?聽老師讀課文。
二、范讀課文。
三、讀后學生主動談感受。
四、自學課文。
老師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歡讀這篇課文,現(xiàn)在就請你們自讀課文,看你們能讀懂多少。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課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圖,看了插圖還不懂就做上記號。(復習自學符號之一,表示疑問的:"_____?"
五、指導看圖。
小燕子在空中飛著,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到西,我們不大容易看清楚,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樣。(出示燕子的剪紙,學生觀察。深藍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猶如燕子在藍天飛翔。如右圖)教師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順序觀察的。
觀察后口述。
(結(jié)合學生回答,教學"剪尾""雙翼""兩翼""翼尖",并根據(jù)學生回答,點明觀察順序。)
六、講讀課文。
第一節(jié).
1.現(xiàn)在我們來看課文上是怎么來寫燕子的模樣的。請一個小朋友讀一讀。
2.指名朗讀第一節(jié)。
3.課文上寫燕子的模樣是從什么寫到什么?也就是敘述的順序是怎樣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師指點:也就是從全身寫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個部分長得怎么樣呢?我們大家一起輕輕地讀課文。
6.你們覺得燕子長得怎么樣?從哪些詞語里可以看出為,把有關(guān)詞語畫下來。(復習自學符號之二,表示重點詞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樣子好看"。
8.指導朗讀:同學們已經(jīng)看出來了,從"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寫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語調(diào)柔和一些,聲音輕些。(示范)
學生各自練習,然后再指名讀。
9.現(xiàn)在我們來體會體會,這一小節(jié)最后一句話在小節(jié)中起了什么作用?為什么說"湊"成了?
教師指點: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來就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這一句在小節(jié)中起了一個概括的作用,朗讀時,音調(diào)可提高些,不過那"小燕子"的"小"要輕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愛。
10.另外,這一節(jié)三個量詞用得很準,哪三個?("一身""一對""一個")
11.現(xiàn)在我們輕聲齊讀這一小節(jié),注意這些量詞的用法。
第二節(jié)
1.這么活潑可愛的燕子,在春天里從南方飛來了,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請同學們看圖。(出示放大插圖)
2.指導看圖。
提示觀察順序:觀察圖畫,我們可以按照什么順序觀察。(由近遠;由上下)
3.現(xiàn)在請同學們當小燕子,這時候,你們從南方飛來了。啊,春天是這樣的美,你們得仔細地欣賞一下。(讓學生擔任角色,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情感,同時對教材產(chǎn)生親切感。)
4.誰能把你們觀察的美景說出來。(教師提供導語:"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了,_________。"進行語言訓練。)
5.學生口述。
6.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課文上是怎么寫的。你們看課文,再對照圖,看課文上寫春天的美景,寫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詞語畫下來。
7.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雨風柳草葉花
8.請小朋友再讀課文,這些景物,我們用最簡單的說法,怎么把它們聯(lián)成句子。
(學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過雨。風吹拂著柳、草、葉、花,都聚攏來,形成了春天。)
我請一位同學念念是,并說說感覺。
三、總結(jié)全文
這篇課文,從燕子的外形,寫到燕子在春天里飛來了,接著從燕子飛行的美,又寫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為有了春天的襯托,又顯得更矯健。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guān)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6-21
教學設計方案08-10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0-12
爭吵教學設計方案06-19
夏的教學設計方案09-19
《稱贊》教學設計方案06-25
比尾巴教學設計方案07-04
《林!返慕虒W設計方案10-03
《種樹》的教學設計方案09-18
《山寨》教學設計方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