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9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
1、寫一處景,注意抓住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題目自擬。
2、做到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二、教學重、難點:
注意抓住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
三、教具準備:
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投影片
四、教學程序
(一)作前準備:
1、課前組織學生參觀飛達制衣有限公司。
2、填好觀察記錄卡。
(二)作中指導
1、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興趣
早就聽說我們聯合鎮(zhèn)的飛達制衣有限公司環(huán)境優(yōu)雅,布局合理,是個美好的去處。上個星期,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游覽了這處富有現代化氣息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實現了我們夢寐以求的愿望。老師注意到同學們在看的時候特別興奮,一邊看,一邊說,一邊認真的記錄。今天,我們就來寫一篇作文。把這優(yōu)美的景色,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介紹給在座的各位老師,大家說好不好?
那么,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一齊讀。(老師掛出小黑板)
注意抓住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自己確定題目,寫一篇作文。
做到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2、情境再現,明確中心
現在,老師再次讓你們欣賞這一處美景,看完了錄像,請你告訴老師: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老師站在左邊放錄像),邊看邊指點。
同學們看,這就是公司優(yōu)美的廠區(qū),你們再看,車間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大家仔細瞧,產品陳列室里是多么的豪華、氣派啊!
師問:誰來說說?有沒有不同的感受?誰還有補充?
我們在作文中就要表達出這種真情實感,這樣,這篇作文就有中心了。(師在有中心下畫點)
3、選材
下面請同學們拿出⑴號表格,教師拉出投影片,觀察記錄,請你讀一讀你觀察記錄的內容,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他的選材是否符合這次作文的要求?
師問:誰來發(fā)表你的看法?
還有哪位同學記錄的內容跟他人不一樣?
誰來說說自己的意見?
聽了他們的發(fā)言,你認為你的觀察記錄還有哪些地方要修改、補充的?請趕快修改、補充一下。
看來,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記錄得也很認真。
4、習作指導:
師問: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描述一處景物,必須按一定的順序,寫這樣的景物你準備如何安排?(地點轉化)你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安排,老師很贊同,這樣就顯得很有條理。
師問:有沒有不同的想法?我們寫的時候,是不是都要按這樣的順序呢?比如說:產品陳列室是不是一定要放在最后呢?
對,像這樣也就是做到了有條理。
小結過渡:不過,無論按怎樣的順序都要注意各段這間的銜接。
那么,如何具體地寫出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呢?請同學們拿出填完成的那一張表格,也就是⑵號表格。(老師拉出投影片)
誰來說說《鳥的天堂》這一課。還有誰來補充?(你課文學得不錯)下面哪位同學來說說《草原》這一課?
剛才幾位同學課前作業(yè) 完成的很好,如果你有填錯的,請趕快改過來。
小結: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就可以知道,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看到的、聽到的、聯想到的景物的靜態(tài)(形狀、大小、顏色、數量等)和動態(tài)(聲音、活動變化等),就能把景物靜態(tài)、動態(tài)的特點寫具體,這樣就做到了內容具體。
板書:看、聽、想、靜態(tài):形狀、大小、顏色、數量等
動態(tài):聲音、活動變化等
師指內容具體說:當然了,寫的時候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能突出一兩個重點地方就夠了。
5、編列提綱
下面請同學們拿出⑶號紙,根據觀察記錄和我們剛才討論的內容列出提綱。(教師拉出投影片)
師提示:根據你準備寫的內容確定一個合適的題目板書:題目
材料安排做到有詳有略,哪些段落要進行景物靜態(tài)、動態(tài)描寫,在提綱中做上記號。
誰來把提綱讀給大定聽聽,指讀,大家聽一聽,他的提綱編的怎樣?
同座互評提綱,在提綱評估表中進行第一次互評分,提出修改意見。
各位根據修改意見修改提綱。
再次互評提綱。
剛才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確定的題目、中心與眾不同,材料安排也很有新意,值得大家借鑒,請你讀給大家聽聽。
好,老師想問你:詳寫的部分你打算如何安排?
我們編寫提綱時也要力求像他這樣把詳寫部分編具體,請大家快速修改自己的提綱。
師述:同學們編出內容不同的提綱,就能寫出內容各異、富有個性的作文來,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提綱中的詳寫部分練說一個片段。
剛才老師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多數同學都在說廠區(qū)和車間這兩部分,只有少部分同學在說產品陳列室,確實這部分比較難說,這少部分同學很了不起,剛才老師聽到你說的就是產品陳列室,說得不錯,就請你來說說。我們聽一聽,他說的好不好,有沒有把景物靜態(tài)的特點說出來?注意了,你首先要交待你的立足點,也就是觀察點。
還有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你能不能幫他把豪華、高雅、氣派這一點說具體些?你剛才說的時候,沒有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加進去說一說?
就這樣的內容,有沒有不同的說法?指說。
小結:同樣的內容有不同的說法,順序安排上可以不同,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也有所不同。
6、
下面請同學們依據你編的提綱動手寫作文,寫的時候注意語句通順連貫,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書寫認真。好,這樣這次作文目標就出來了,拉出投影片,請同學們看看,最后三條是我們作文的常規(guī)目標。拿出草稿本,開始動筆完成這篇作文。
板書:
題目
按順序 靜態(tài):形狀、大小、顏色、數量等
內容具體
看、聽、想 動態(tài):聲音、活動變化等
(三)作中評改
1、導入 新課:前一節(jié)課,老師指導同學們寫了一篇作文,介紹了飛達制衣有限公司的優(yōu)美景色,這一節(jié)課我們來上一堂作文評改課,請同學們拿出作文目標,回憶一下,作文前老師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答:⑴注意抓住景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自定題目,寫一篇作文。
、谱龅接兄行、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菆(zhí)照一定的順序把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寫具體。
課前,老師認真地閱讀了同學們的初稿,我發(fā)現一部分同學寫得很好,達到了這次作文的目標。(板示)他們將獲得這次作文的耕耘獎。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在寫飛達制衣有限公司這一處景物時,沒有能夠具體地寫出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在有中心、有條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別灰心,只要你們上好這節(jié)評改課,認真修改,你們的作文也一定能獲得耕耘獎。
2、按作文目標評改
我們先來看看有中心這一條,還記得作文指導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怎樣做到有中心的嗎?
生答:在描述景物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感情,或字里行間寫出自己的感情。
請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給你們的郭亮的作文,快速默讀,用~~~劃寫他獨特感受或表達他感情的句子,想一想他這一條有沒有做到?
(生劃,請一生說,師劃)
這樣寫我們一讀就知道了他寫這篇作文的目標了。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自己的作文,進行自評,如果你也做到了這一點,就在相應的等第欄里打√。
2、請同學們再快速地默讀郭亮的作文,用劃出文中表示觀察點的`詞,想一想他是怎樣來寫的?
生答:站在廠門口→來到廠房二樓車間→產品陳列室,按照游覽的順序來寫的。
這樣寫就很有條理。
我們再一齊來欣賞郭亮作文中寫廠區(qū)動靜結合的片段,輕聲讀思考:
他是怎樣把廠區(qū)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美寫具體的?
生答:⑴按照一定的順序,先寫廠房再寫噴水管,然后再寫草坪、棕櫚樹。⑵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等方法,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顏色、活動、變化等來寫具體的。
小結:老師也覺得他在寫廠區(qū)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美時做到了有條理、內容具體這兩條(指板書),符合作文目標,不僅按一定的順序寫出了看到的、聽到的和感覺到的,還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把廠區(qū)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寫得具體生動。
現在我們來看一個寫得不怎么好的片段。
輕聲讀一讀,思考:這個片段的毛病在什么地方?
生答:雖然按一定的順序寫了,但沒有把車間忙碌的景象寫具體。
該如何修改呢?為了幫助同學們把這個片段改好,請同學們再來看看車間忙碌的景象。(放錄像)
根據剛才同學們看到的車間忙碌的畫面,結合這位同學的片段互相討論如何修改。
、磐乐g互說,請一生說。
生說:從整體到部分,點面結合。
這樣改就把車間忙碌的景象說具體了。有沒有其他的修改意見?
如果把忙而不亂、井然有序這個方面放到后面去說,這段話又該如何修改?
生說:可以先點后面,加入自己獨特的感受:管理有序、秩序井然、為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具有如此規(guī)模,先進的技術、一流的管理感到自豪。
說得真好啊!
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的作文,根據有條理、內容具體這兩條進行自評,做到的不要謙虛,請劃√,未做到的也請誠實地劃×。對作文目標中剩下的幾項也完成自評。
綜合評價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作文目標,對自己的作文進行綜合評價,先說說你有哪些優(yōu)點,哪些不足?
誰先來說一說?(請兩生說說)
3、修改
自改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按照作文目標的順序,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增、刪、調、換、訂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條修改自己的作文。
互評、互改
同桌交流進行互評,對照作文目標給你的同桌一個實事求是的評價。根據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幫他修改。
總結全課:
通過這節(jié)課作文評改課,同學們的作文跟原來相比一定有了很大進步,俄文質量得到提高的不僅可以得到耕耘獎,教師還將授予你百花獎;ピu之后仍需要修改的同學將繼續(xù)修改,已經定稿的同學就請拿出作文本謄寫。
(四)作后評講
1、概述此次習作情況。
⑴表揚優(yōu)生,鼓勵進步生。
、瓶隙ǔ煽,指出問題。
2、佳作賞析
⑴出示佳作,各自默讀。想一想:你覺得習作好在哪里?給你什么啟發(fā)?
、萍w交流、評析。
3、組織修改習作。
⑴自改。
、仆阑ラ啞
五、教后反思
訓練學生的作文源于實際生活。實際生活是訓練作文的源泉,要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作文水平,必須學會學生觀察生活中許許多多實實在在的具體事物。前些天,我們便組織學生去飛達瀏覽,在游覽的過程中并適當加以指導,孩子們用眼看、耳聽、手摸、腳踩、鼻嗅等多種感官來感知身邊的景物,他們像畫家一樣,把自己的耳聞目睹記在了觀察記錄表上,為完成好這一次習作積累了真實可信的素材。
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激發(fā)寫作興趣。1、渲染氣氛,激發(fā)興趣。上課開始,我力求用聲情并茂的啟發(fā)談話,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習作氛圍,隨即又問他們愿不愿寫一篇作文,把飛達介紹給在座的聽課老師,這樣便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其情趣,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2、錄像引誘,再現情境。為了幫學生再次回顧這一處優(yōu)美的景色,我充分發(fā)揮錄像的再現的功能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感性因素,從而牽動學生的情思,誘發(fā)其寫作情趣。
吸取課文養(yǎng)料,真正做到讀寫結合。小學語文課文思想內容豐富,語言文字生動,寫作方法恰到佳境,在這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中,我充分運用《鳥的天堂》、《草原》這兩篇文質兼美的范文,注重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依據單元的習作訓練重點通過重溫課文寫作方法,繼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及書面表達能力,雖然要訓練的東西很多很多,但這一節(jié)課我只想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具體地寫出景物靜態(tài)、動態(tài)的特點,我們認為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一課一得。當然,在教學過程 中也就不免顧此失彼了,比如說板書,我未曾在此大做文章,我想只要它能為教學服務就行了。
拓寬思路,活躍思維。目前,像我這樣的作文指導課大多應屬于作文訓練課。為了避免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我在指導學生選材、安排順序等方面力求拓寬學生的思路,發(fā)揮他們的思維能動性,進一步引導他們在同中求異。這樣既照顧了中下等學生,又對優(yōu)等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我想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定是百花齊放。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正確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節(jié)課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評他人的選材,評他人的提綱,評他人說的一個片段,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觀能力性,創(chuàng)造機會,盡可能的讓每一位學生參與,以求培養(yǎng)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展開拓展閱讀,了解“看”的學問;從布魯諾和柏波羅的做法和結果對比中得到啟示。
2.學會快速閱讀,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3.對愛迪生的故事展開討論,積累學習方法和生活的小竅門。
重難點,關鍵
1.學會快速閱讀,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2.針對愛迪生的故事展開討論,積累學習方法和生活的小竅門。
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教學過程:
一.揭示任務,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今天我們完成兩項學習任務,閱讀《“看”的.學問》和《管道》。
二.學習《“看”的學問》
1.輕聲讀文,思考“看”有哪些學問。
2.討論:“看”都有哪些學問?
3.交流: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你在生活中是怎么樣觀察事物的?
三.學習《管道》
1.提出要求,引導速讀。
2.學生自由速讀,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速讀的體會。
4.引導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任務,導入新課
二.開展《暢所欲言》的話題交流
1.默讀故事,理解內容
這則故事主要講了件什么事?
2.針對故事,開展討論。
3.教師小結。
三.完成《初顯身手》
1.引導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生活小竅門。
2.課件出示學生所匯報的內容,引導評議。
3.評選班級“智多星”。
4.課外延伸:毛遂自薦當主編將全班同學提供的好方法,好竅門編成小冊子,名曰《智慧萬花筒》。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學生將上節(jié)課討論的學習方法和生活小竅門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第三課時作業(yè)設計
繼續(xù)習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1、認識古詩生字,指導書寫“蓑”,準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2、通過注釋,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感知詩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大意。
3、通過對詩歌的感受、體驗詩歌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感悟詩人的心。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生字,指導書寫“蓑”,準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2、通過注釋,邊讀邊想象的方法,感知詩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大意。
3、通過對詩歌的感受、體驗詩歌中所表達的童樂、童趣,感悟詩人的心。
重點難點:
能通過讀、想象,體驗詩歌的境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詩人導入,整體感知
1、導入: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兩位詩人(板書:呂巖、楊萬里)。呂巖,我們對他很陌生;楊萬里呢?(引導背誦楊萬里的小詩)?磥泶蠹液苁煜に鼈兞恕5抢蠋熞f,看似陌生的詩人,其實我們早已耳聞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楊萬里,但我們并未真正走進他的內心。相信嗎?不信,等我們認真學完它們的古詩,你一定會恍然大悟。
2、你們說,怎么學?(讀準-〉讀懂-〉讀出感受)。請同學們慢慢地,認真、仔細地將這兩首詩讀三遍以上。(老師板書課題)
3、誰有勇氣單獨為大家朗讀這兩首詩。
(評價、正音。指導書寫“蓑”字:手和老師一起書空,默記5秒鐘)
4、故事讀正確,讀通了,我們還應該爭取把詩歌--(讀懂)。請大家借助注釋,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學們可以單獨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學習,還可以詢問老師。
5、學生說故事大意,老師糾正。
6、從剛才同學對故事的理解,你能發(fā)現這兩首詩有很多共同點嗎?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表達一種愉快的心情。
。3)、都表達了詩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閑適。
。▽W生如果說不全:老師相信同學們學完他們的兩首古詩,一定還會有更多地發(fā)現)
(二)、從形象入手,教學《牧童》
1、讓我們先來認識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電視動畫片中看過牧童嗎?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樣的?
2、讓我們認真地讀,沒讀懂,細細體會,你一定會從詩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說你從古詩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預設一]: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牧童?
。憧此,正撐著小肚皮,一路歸來,吃飽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風明月為伴)
。2)這樣的生活真是--?(板書:悠閑、自在、無拘無束)
(3)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牧童會是怎樣歸來呢?(展開豐富的聯想)
(4)如此悠閑、自在、輕松的牧童,誰能將他讀出來?(指導朗讀,范讀)
[預設二]: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1)你能給我們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ㄔ谝黄[蘢的廣闊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爾吹出幾聲清脆的笛聲,好不自在)
。2)那是一片怎樣的原野?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案設計
。ā颁仭保褐弧颁仭弊郑屛覀兿肫鹧矍熬G草蔥蘢,一片生機。
“六七里”:眼前是無限寬闊的原野。隨身一躺,都似乎躺進了大自然的懷抱。
。3)你能讀出這樣的原野嗎?
。4)眼前綠草茵茵,我們耳畔似乎又聽到什么?
。ㄇ宕鄲偠鷼g快牧童的笛聲。你是從哪個字中,聽到了這樣的笛聲。)
“弄”:逗弄的意思?鞓返哪镣抵茡P的笛聲。同學們,張開我們想象的翅膀,聽著晚風中傳來的牧笛聲(音樂《牧童短笛》)或許,他剛一吹氣,老牛便張起頭看著牧童;或許,不遠處傳來了更有遠的牧童聲,或許老牛一聽著笛聲,便……或許……
4、眼前綠草茵茵,耳畔牧笛聲聲;白日老牛牧笛為友,晚上清風明月為伴,真如世外桃園的生活。在這樣的懷抱中的牧童,是怎樣的牧童?
。ò鍟和瘶罚┠隳茏x出這樣的快樂嗎?
5、你向往這樣的生活嗎?讀出你的向往。
6、呂巖又為何要寫這樣的牧童呢?(展開呂巖小傳)你知道了些什么?
7、總結:生于兵荒馬亂的呂洞賓更渴望能過上這樣安悠、快樂的生活。誰能讀出這種渴望。
(三)、從場景入手,學習《舟過安仁》
1、牧童在清風明月下安然入睡,讓我們目光跟隨楊萬里。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過安仁,看到了什么?
。ㄕn件: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你看到了什么)
2、看到這樣的一幕,假如此時你也和楊萬里立于船上,心中會發(fā)出怎樣的疑問?
3、詩人也和我們一樣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大白天撐著一把雨傘,撐篙、船槳葉放在船上。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來是用傘使風,讓船前進,你是從哪里讀出了詩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來,誰能讀出這樣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讀)
4、請同學們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楊萬里,恍然大悟,你會是怎樣的表情?(體驗詩人情緒--〉引出童趣)
5、小結:一個“怪生”讓我們看出了詩人的恍然大悟,還讓我們看到兩個有趣的孩童,更讓我們看到了詩人對孩童的喜愛之情。
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愛的詩人,誰能用你的讀書聲,傳遞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呢?
7、拓展:詩人楊萬里,還寫過其他描寫孩童的詩篇呢。請同學們讀讀這幾首詩,再看看我們今天學的詩歌(輕音樂起),結合起來,你能見到詩人一顆怎樣的心?(喜愛兒童,未泯的童心)
8、總結:詩人楊萬里就是這樣一位對孩童充滿喜愛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詩人。楊萬里還寫了許多其他的田園雜詩,每一首詩的背后,我們都能見到詩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四、詩人結尾,兩手整合。
1、現在我們在讀這兩首詩(老師范讀),你發(fā)現他們還有什么共同點?
2、陌生的詩人:呂巖,其實我們早已認識,今天更讓我們看到了呂巖對悠閑、安定生活的向往。熟悉的詩人:楊萬里,之前我們并沒真正走進他的內心,今天讓我們看到了他那顆未泯的童心。千百年前的詩人,今天依然呈現他們那么美好的心,讓我們懷著對詩人的崇敬,齊讀一遍,老師引讀。你們愿意了解更多的詩人嗎?那就去讀更多的詩,是個給我們指明了一條走進詩人內心的路。
第二課時
清平樂村居
課前預熱
1同學們,你在農村生活過嗎?
2和城里相比,有什么特別的感受?
一、導入
1、時光如水,歲月如流,今天讓我們一起慢慢回頭,走進南宋詞人辛棄疾筆下的田園,去品味那個時代的鄉(xiāng)村生活------一起讀:《清平樂?村居》。
2自己讀一讀這首詞,看看和我們平時所學的詩有什么不一樣?(讀)
交流:(詞牌名上下片押韻長短句)
二、初讀
1、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流利,爭取讀得有感情。
2、誰來讀一讀。(1-2人)
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再讀一讀,看看你能讀懂哪些詞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1)學生自由讀。
。2)交流:我們來交流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A翁媼:根據字形就能猜測它的意思。
在這首詞里,老爺爺和老奶奶的關系是?(夫妻)所以,在這首詞里“翁媼”的.意思是?(一對年老的夫妻)
相媚好:你認為呢?
吳音:吳的地方話!
醉:知道意思嗎?可能是誰喝醉了?你們認為呢?
無賴:調皮的樣子。
臥剝:誰知道?(躺、趴)
詞語的意思你們都讀懂了,這首詞你們讀懂了嗎?誰來說一說。
三、品讀。
過渡:剛才有同學提到了“相媚好”,老師還有更深的思考:詞中說到“茅檐低小”,足以看出生活的清貧,可為什么他們還這么“相媚好”呢?
。ㄒ唬┳杂勺x:自己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個問題。
。ǘ┙涣鳎海ǜ形虼髢、中兒的勤勞孝順)
這個問題讀懂了嗎?誰來說一說。
1、學生發(fā)言:我覺得兒子勤勞孝順,他們才相媚好。
2、你是從哪兒讀懂的?
出示: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3、你是怎么理解的?
大兒子正在鋤草,他覺得父母年紀大了,想盡孝心,體諒父母。(誰來補充的?你認為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二兒子正在織雞籠雖然沒有哥哥力氣大,能干,但也很盡力。
4、小結:夫妻倆看著勤勞能干的大兒、中兒,心中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年幼的小兒也讓他們喜歡嗎?
。ㄈ└形蛐赫{皮可愛。
1、你是從哪兒讀懂的?點擊“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2、為什么喜歡?(小兒子調皮可愛)
3、自己讀一讀這句話,哪些地方寫出了小兒的調皮可愛?
無賴:a一般情況下“無賴”是指什么樣的人呢?(蠻不講理游手好閑)
b在課文中是這個意思嗎?
C從“無賴”這個詞你讀懂了什么?(老夫婦對小兒特別喜歡,是對小兒的愛稱)
a“臥”可能是什么姿勢?(躺趴)
b從“臥”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天真可愛調皮可愛)
C練習說話:看看圖,想象一下小兒頑皮的樣兒,可以自己說一說,好可以同桌討論討論。
4指導朗讀:小兒頑皮的樣兒該怎么讀出來呢?
。1)聽老師讀一讀?
。2)你覺得老師哪些詞讀得好呢?(好在哪兒)
。3)誰能讀出小兒的頑皮?
小結過渡:大兒、中兒勤勞孝順,小兒調皮可愛,難怪他們“醉里吳音相媚好”
過渡:還有什么原因讓他們相媚好呢?(再讀讀課文,想一想)
。ㄋ模└形蚓懊
1、生回答: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這兒的景色很美。
2、你從哪兒讀懂的?
3、誰來讀讀這句話:[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4、從青青草你讀懂了什么?(草青草茂盛生機勃勃)
5、他們就生活在這樣優(yōu)美的山村,你能按順序說說這鄉(xiāng)村的美景嗎?(可以由遠到近,也可以由近到遠)
A自由練說
B指名說
6、指導朗讀:這么美的風景,真是如詩如畫呀!你能讀好嗎?
指名讀。(草真青啊。
7、小結:瞧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農村真是自有一番樂趣呀。
那就讓我們走進畫中,聽他們聊聊吧!
。ㄎ澹└形颍鹤砝飬且粝嗝暮茫装l(fā)誰家翁媼。
1、自己讀一讀,想一想,你仿佛聽到老兩口在說什么?
2、自己說一說,然后同桌討論討論,
3、交流:(假如你是老爺爺、老奶奶,你會說什么?)
4、小結:鄉(xiāng)村的景色如此優(yōu)美,農家的生活如此幸福,真令人陶醉呀!
5、指導朗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
四、感情朗讀全文。
1、喜歡這首詞嗎?自己練習讀一讀,注意把感情讀出來。
2、老師讀上闋,誰來讀下闋。
3、還有誰愿意讀的?你讀上闋,老師讀下闋。
4、回過頭來,我們來看看作者的生平:
出示: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任地方官期間,表現出非凡的軍事和政治才干,可是卻受到朝廷當權者忌恨,被罷職,閑居在信州上饒(今江西省上饒市)前后近20年,中間雖短期出任福建安撫使等職,但很快就被罷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勢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辭世。
教案設計
。1)這樣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經歷了風風雨雨,飽受了打擊,而如今還要面對晚年的凄涼和寂寞。當他看到眼前這一農家的生活時,他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ㄏ蛲橛腿欢
(2)羨慕有多深,憂愁就有多深,面對如此美景,詩人自然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讓我們在靜靜地聆聽中走進他的憂愁,讀懂他的向往。
5、配樂吟唱。
五拓展積累
1、像這樣清新的詩,辛棄疾還寫過不少。辛棄疾一生寫過600多首詞。你讀過他的哪些詞?
2、學生推薦
宋詞歷來和唐詩并稱雙絕。每首宋詞都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課后,找來宋詞讀讀,感受中國古代文學的魅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初步了解江南水鄉(xiāng)小鎮(zhèn)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鎮(zhèn)的發(fā)展變化,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繼續(xù)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生動優(yōu)美的句子劃出來,細細品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抓重點詞句理解第1、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并抓住文中具體的語句來體會、感悟。
三、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時光是寶貴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板書1:18.小鎮(zhèn)的早晨
。ㄗx課題《小鎮(zhèn)的早晨》)鎮(zhèn)請讀準翹舌音、前鼻音(學生跟讀、正音)
。ǘ┳詫W課文。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小鎮(zhèn)早晨的哪些特點?
剛才同學們都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誰能來說說小鎮(zhèn)早晨的美表現在哪3個方面呢?
(恬靜、熱鬧、緊張)
誰能將這三句話組成一句話?
(三)學習第1自然段。
師朗讀第一自然段。
重點來理解驚醒喚醒這兩個詞,將這兩個詞交換位置又會怎樣?讓學生來再次理解這兩個詞的不同之處。
現在讓老師來試試朗讀這一自然段,你們聽聽老師讀得怎么樣?
說得好極了,驚醒和喚醒是對比,那我現在把驚醒和喚醒交換一下位置,你來讀一讀,說說你的想法。(驚醒是一下子被驚醒了,喚醒呢,是輕輕地被喚醒的)
同學們可真會動腦筋,已經知道驚醒和喚醒這么一個對比。木船悠閑的搖擼聲喚醒了小鎮(zhèn)的早晨,是多么恬靜。≌n文還在什么地方向我們展現了小鎮(zhèn)的恬靜呢?(第2自然段)
(四)學習第2自然段。
1、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
下面讓我們來學習第2自然段,請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劃出。
。2)、寫了哪些景物,用○圈出這個詞語,并寫在小紙片上。
。咳3張)
小河
<學生貼> 小船
石橋
2、檢查。
那誰知道這句話在這段中是什么句?(總起中心句)這樣的段式叫什么段式?(總分)
這里又有哪些景物,我請同學把你找到的景物貼到黑板上。(一人一個景物)
。ㄐ『印⑿〈、拱形石橋)
小鎮(zhèn)的早晨是恬靜的你覺得我們可以抓住哪個詞語來理解?(恬靜)
恬靜是什么意思?(安靜)
既然恬靜就是安靜的意思,那么我索性將課文中小鎮(zhèn)的早晨是恬靜的這句話改成小鎮(zhèn)的早晨是安靜的,行不行?(不行)
既然你們說不行,那么從這段文字中,除了安靜,你們還感受到什么?
請同學們朗讀這一自然段,找找這段中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的靜。恬靜地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中讀出了什么感受?讀好后與同桌討論、交流。
3、討論、學習反饋,體會情境。
我請同學來說說,你讀出了什么是靜的?
、搴铀┻^小鎮(zhèn),小河是靜的。
A.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著片片銀鱗;河水凈的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zhèn)。
你從哪些詞看出小河恬靜的美?你為什么選這些詞?抓住凈、透明、帶子、淡淡的、碧綠結合插圖來理解恬靜。
a 淡淡的寫出了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萬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層薄紗。多美啊!
b 河水銀鱗,使你想到什么?它本來指魚身上的長滿的小小的會發(fā)光的薄片,在這里我們作者說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閃爍著一片一片的閃光的鱗片,多美。
c.多干凈的河水,透過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想象說話)
現在,你就在小鎮(zhèn)的河邊,你會怎么說?
e 輕輕地說明了河水流動時是多么的平靜!靜得仿佛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ㄖ该x,齊讀。)
、嫘〈庆o的。
B.①沿街的河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船,一只緊挨著一只。
哪些詞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樣、一只緊挨著一只)
在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烏篷船)
②一些油光發(fā)亮的物品烏篷船,翹起尖尖的船頭,顯得格外醒目。
。ㄖ该x,齊讀,背讀)
、圻@么多的船,怎么會給人恬靜的感覺呢?好好讀讀、想想,哪個詞寫出了小船也是靜的?(停)
、缡瘶蚴庆o的。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zhèn)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你讀懂了什么?
遙遙相對的石橋,(看圖)它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靜靜地坐落在小鎮(zhèn)的兩頭。多靜!這半圓形的'橋洞使我們想到了半月形,多美!
。ㄒ蝗~葉,悄悄,輕輕,飄,都寫出了小舟的輕巧與恬靜。)
指導示范朗讀,指名讀,學生評。
多靜的石橋,多輕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讀得多靜!想把它記住嗎?(背讀。)
D.剛才我們游覽了小鎮(zhèn),知道小鎮(zhèn)非常恬靜。如果讓你給恬靜的小鎮(zhèn)配上一段音樂,你會選擇怎樣的?(準備不同的音樂,聽了以后讓學生選擇)
播放音樂,齊讀朗讀第二自然段。
多恬靜的小鎮(zhèn),多美的小鎮(zhèn),想把這樣美的景色記在心中嗎?試著背一背。指名背,試背。
現在,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中,向大家介紹這恬靜的小鎮(zhèn)。
。ㄎ澹┬〗Y。
小鎮(zhèn)的早晨,有淡淡的霞光,凈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閑的烏篷船,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讓我們知道了小鎮(zhèn)的恬靜。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第3、4自然段,小鎮(zhèn)早晨的緊張和熱鬧這兩個特點。
。┎贾米鳂I(yè)。
1、用恬靜寫一句話;
2、摘抄第1、2自然段中你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18.小鎮(zhèn)的早晨
霞光(淡淡的)
恬靜 小河(靜靜的)
小船(尖尖的)
石橋(半月形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一些生字詞。
2、理解文章中部分實詞的活用和虛詞的意義。
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寫景的特色。
2、對比、反襯的手法。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設想:
以讀代講,指導學生熟讀課文
課前準備:
預習作業(yè):
1、初讀課文,找出你不熟悉的字,加以解決。
2、在解決生字的基礎上,讀順課文。
3、回憶《西湖游記二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可以由回顧單元提示中的本文與前兩課的不同入手。
二、檢查預習
1、字詞認讀強調:(1)部首的字:髻、鬟、鬣。[補充:鬢、鬈、鬃等字,都與毛發(fā)有關系(可由學生自己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
3、注意下列字的讀音:廿 鵠 鬣 茗 蹇 髻鬟 曝 呷 惡 墮三、
熟讀課文:
1、將生字帶入文中,自由大聲朗讀一遍,熟悉生字。
2、同桌互讀互聽,可以將文章分開,一人讀一半,互相挑刺(可以從生字和斷句方面。)
3、點讀,(可以選擇一男生和一女生賽讀,剩余男女聲側耳傾聽,注意長句的斷句。)
老師強調長句的斷句:(1)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齊讀熟悉。
三、譯讀:
1、自讀自譯方式:對著課文大聲說譯文,借助注釋并調動原來的文言知識積累。
2、靜悟:老師讀譯文,學生看課文。邊聽邊領會。
3、齊讀鞏固
4、點畫重點注釋(老師自己決定)
四、當堂作業(yè)
強化記憶生字詞第二課時
五、賞讀
1、導入
會晤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先后擔任過吳縣知縣、京兆校官等,中間兩度告歸。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氣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給人以清新活潑的感覺。有《袁中郎全集》。背景回放袁宏道始終無意于仕途,他萬歷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游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西湖游記二則》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在登臨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創(chuàng)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由于所任職務比較清閑,使得他有空閑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寫于此時。以上兩點可以由有參考資料的學生講解。教師導入語:《西湖游記》中描寫西湖全景的名句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波光如綾,溫風如酒(可以先由學生自己回憶)。袁宏道生性酷愛自然山水,寫景偏重表現自然之美,《滿井游記》也有這樣的特色。
2、默讀課文:要求:(1)用欣賞的眼光讀課文,說出自己的發(fā)現或提出一個有發(fā)現意義的問題。(2)同桌或者前后位的同學互相交流討論。
3、探究(1)本文寫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體現?目的':體會作者那顆善感的心。(2)你能試著發(fā)現本文在寫景狀物上有哪些特點嗎?試試看誰最具備發(fā)現的眼光!最具備科學家的頭腦!目的:積累學習寫景方法。特色探幽:明確①白描的手法。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沒有夸張、渲染和烘托,而是用極為簡練單純的筆法將其勾勒出來。如作者寫柳條,只用將舒未舒,柔梢披風8個字,但柳芽剛吐、枝頭鵝黃嫩綠的風韻,以及楊柳的動態(tài)美都活生生地再現了出來;寫麥田,用淺鬣寸許4個字便表現出初春麥苗的特征,文字也極為簡練。這種簡練的白描,有賴于作者對景物細致入微的觀察。②擬人的寫法。把景物擬人化,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也便于在景物描寫中滲透進作者的感情色彩。我們來看作者對鳥和魚的描寫: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鳥的羽毛和魚的鱗鰭之間都洋溢著一股喜氣,這首先是因為作者心頭蕩漾著春天的喜悅。③生動的比喻。文中的比喻主要是用來寫景的,如用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來比喻明亮的春水,用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比喻積雪融化后的山巒,這兩個比喻一氣相通,由明鏡而帶出對鏡梳妝的美人,顯得優(yōu)美熨帖,同時能讓人產生美好的聯想。本文中的比喻也有寫人的,用若脫籠之鵠來表現自己終于得以出游的愉悅,真是再真切生動不過了。
4、理清線索,強化記憶,爭取背誦第二自然段。二、主題探尋這篇游記描繪了北京近郊滿井一帶美麗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現了作者厭棄都市官場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懷。
三、基訓鞏固
作業(yè)
設計:
見知識盤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經歷乘法運算定律的猜想、驗證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含用字母表示);
2、能靈活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3、猜想、驗證、應用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引發(fā)猜想
1、談話:在數學課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賞思維敏捷,反應快的同學,下面就給大家一個機會,我們進行一次計算比賽,看哪位同學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賞!
2、教師報題,學生起立搶答。
。、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難分出高下,下面換一種比賽形式。
(課件演示:一次性計算兩道題,看誰算得既對又快。)
。、啟發(fā)猜想:這幾天我們在學什么計算題,(筆算乘法)感覺怎樣?聯系剛才我們做的兩題加法,你想到了什么?
5、引導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換律和結合律;
b、猜想怎么用字母來表示它們。
{板書猜想結果: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二、合作探究,舉例驗證
。薄⒁龑炞C方法:老師為什么要在等號上加“?”!誰有辦法把問號去掉?
請學生當即舉一個乘法交換律的例子。(板書:學生所舉例子,注:舉例證明)
質疑:舉一個例子能證明這個運算定律的正確性嗎?(可能是巧合)
那怎么辦?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舉例!
。、小組合作驗證
3、歸納兩條乘法運算定律的文字敘述內容,揭示課題。
三、學以致用,加強鞏固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薄(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按照教參中的教學進程安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需要分兩課時完成。筆者認為將兩課時合并為一課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與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比較相似,由兩條加法定律猜想到兩條乘法定律,難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兩條乘法定律一起學,一方面有利于比較區(qū)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實際應用,事實上在計算應用中,這兩條定律通常是結合在一起應用的。
2、經歷過程,強化體驗,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從猜想→驗證→應用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適當的啟發(fā)、引導、參與。更多的是學生自發(fā)的學習,是學生感覺學習知識的需要而展開學習。如:由加法的簡算快捷而受啟發(fā)聯想到乘法要是也有運算定律進行簡算該多好!從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渴望。再如:當體會到舉一個例子無法驗證說明問題,需要舉更多的例子時,讓學生考慮怎么辦?從而討論解決方法:大家一起舉例。再如:得出結論后,當然想到拿學習成果應用于實際。這比由老師步步安排好學習步驟要好得多,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高漲。
3、科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在數學知識領域內,“猜想→驗證→結論”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今后的學習。同時,在驗證環(huán)節(jié)中涉及到常見的證明方法——舉例證明。同時滲透了偶然和必然之間的辨證關系?傮w上說:這節(jié)課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探索空間,體現了數學邏輯思維的嚴謹美,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概述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是人教課標版高中化學必修①“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第二節(jié)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的第一課時(45分鐘)。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在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反應等方面的定量關系時是廣泛運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學計算里還是最關鍵的概念,可使計算較為簡捷明了,非常重要。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是概念多、理論性強,教學難度大;在本課時教學中安排了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幾個高難度的抽象概念,這些概念不僅涉及宏觀領域,還涉及微觀領域,難點集中,理解困難,為教學帶來了障礙。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科學上引入“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夠初步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及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
2.能夠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關系,并能從物質的量的角度來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及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所給資料,提高發(fā)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的能力;在思考、討論和交流中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2.通過物質的量的教學,體驗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
3.在摩爾是堆量的教學中,提高遷移應用的能力及想象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物質宏觀與微觀間量的關系的探究,感受化學界的奇妙與和諧;能夠對學習自然科學感興趣,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接受能力較強,處于初三和高一的銜接階段;在該階段學生對國際單位制中的“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對國際單位制中的“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將“物質的量”這一抽象概念與“物質的質量”相混。 學生的好奇心強,已具備了探究的意識;掌握了探究必備的相關知識,如知道化學反應的實質是物質構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數量比進行,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質量滿足質量守恒定律。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師引導探究,啟發(fā)學生自主建構概念。
對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觀的方式展示,如視頻、動畫等,變靜為動,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并自己建構新概念。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PPT課件
概念動畫
實驗視頻
相關圖片
多媒體教室
六、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提出問題
(一)情境引入
教師通過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視頻引入(此處需常見的化學反應視頻,如炭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觀看視頻,從化學反應方程式出發(fā),討論分析其中包含的意義。
C?O2點燃CO2
微觀粒子數 11 1
物質質量12g 32g 44g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出發(fā),學生將這一反應中所包含的意義進行復習總結:
。1)從質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氣反應生成44克二氧化碳(2)從微觀機理角度,1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ǘ┨岢鰡栴}
教師從學生的討論結果出發(fā),提出引導問題: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物質間的化學反應是微粒按一定數目關系進行的,那可稱量物質與微粒之間是否存在一種聯系?我們有何辦法能將微粒數量與物質質量聯系起來?
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想辦法
設計意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而為學生了解引入“物質的量”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礎。
環(huán)節(jié)二:方法探究
(1)從微觀角度出發(fā),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分組匯報所想出的辦法;
教師針對學生討論結果,將學生的認識過程與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聯在一起,模擬科學家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一個某種原子為例,此處要標出1個原子的質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稱量),為將微粒與物質質量聯系起來,將此種原子由一個開始不斷堆積(此處需要媒體課件,展示微粒堆積的過程),同時質量隨微粒數目的增加而相應的增長,直
到有一刻該微粒集體的質量可稱量。就可說某克的物質中微粒數目是多少。)
學生體會,聯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其核心是一種化小為大的思想。
。2)摩爾——堆量
教師以學生常見的物質為例,演示其粒子堆積的過程,并伴有總質量、粒子總數的同步變化。(如以碳原子為例,展示碳在堆積的動畫課件)當堆積的微粒數為6.02?10我們就說這是1摩爾,如以碳原子為例,6.02?10
子。
學生進一步的體會摩爾是聯系宏觀與微觀數量的橋梁。
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詞與摩爾相似。
學生思考,并回答常見量詞的名稱,如“雙”、“打”,“公斤”等。
。3)遷移應用
教師將示例微粒改變,而微粒數目6.02?10232323時,個碳原子,我們就說這是1摩爾的碳原不變,引導學生回答此時這些微粒量是否為1摩爾?(此處需1摩爾不同物質的'相關圖片)
學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結論:將示例微粒改變,同樣數目是6.02?1023時,我們說它是1摩爾。
設計意圖:圍繞提出的問題,再現科學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驗科學家解決問題時的思維和方法;通過一種物質遷移至其它物質,使學生體會摩爾是一量的單位。
環(huán)節(jié)三: “物質的量”概念
。1)摩爾——“物質的量”的單位
教師進而指出“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就像“千克”是“質量”單位,“米”是“長度”的單位。(舉例類比),摩爾簡稱“摩”,符號:mol
學生理解,并細細體會摩爾與物質的量間的關系。
。2)“物質的量”——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單位之一
教師展示有關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單位的信息(此處需要有關國際單位制方面的圖片),物質的量是其中之一,記作n。
學生看教材P12資料卡片,結合已有知識初步建構新概念。
。3)“物質的質量”與“物質的量”
教師提出思考問題: “物質的量”是“物質的質量”嗎?為什么?并結合教材P11圖1-11給出結論。
學生思考,討論。
(“物質的量”不同于“物質的質量”。如以炭為例,12克C-12含有6.02?10
子,物質的質量12克,而“物質的量”是1摩爾。)
(4)阿伏加德羅常數
教師介紹:國際上規(guī)定,1摩爾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數與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23個碳原。
數相等。實驗表明,這數目約為6.02?1023。6.02?1023mol。
NA
學生體會,記憶。 ?1稱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
設計意圖:在摩爾——堆量的基礎上,提出了“物質的量”概念,降低了學生在理解這一抽象概念時的難度;通過將常見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對比分析,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構過程。
環(huán)節(jié)四: “物質的量”的應用
在初步了解了物質的量等相關概念后,教師讓學生繼續(xù)完善在環(huán)節(jié)一中做的分析,將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微粒數聯系在一起。
學生思考、討論做出總結:
C?O2點燃CO2
微觀粒子數 11 1
1NA 1NA 1NA
物質的量 1摩 1摩 1摩
設計意圖:通過將物質的量(摩爾)概念再次應用于化學反應,使學生更好的體會“物質的量”作為聯系宏觀質量與微觀數量間的橋梁給我們研究問題帶來的便利,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為以后進行相關的化學計算的學習做好準備。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jié)課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
學習參與情況: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活動,吸取其它同學在該問題中正確的地方,有根據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張。
自主學習情況: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反饋練習: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1.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2.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NA)個微粒的集體就是1摩爾
233.NA的精確值為6.02?10,單位為mol
23?1 4.1摩爾物質均約含有6.02?10分子
235.0.1molH2O中含有0.2?6.02?10個H原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克服即席發(fā)言的緊張心理,學習即席發(fā)言的儀態(tài)風度和構思技巧。
2.操作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即席發(fā)言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表現文化素養(yǎng)和氣質風度。
【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克服口語表達時的緊張心理。
2.通過訓練讓學生掌握快速構思的技巧。
【教學方法】
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怕不怕在很多人面前公開講話?緊張時有什么表現?
其實這樣的狀況再正常不過了,就像我第一次站在這個講臺上,也是相當緊張的。但是作為一門技能,當眾發(fā)言又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在我們今后的工作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即席發(fā)言的技巧,隨后我會給大家充分的機會進行練習。 那到底什么叫即席發(fā)言呢?即席發(fā)言又稱即興講話,是指在特定的場合中,在事先無準備的情況下,就某個問題發(fā)表見解、提出主張,或者表達某種情感和愿望。
其實廣義的即興講話既包括剛才我們提到的那種在公開的、較正式的講話,如發(fā)表演講;也包括一些非正式場合的講話。首先,針對后一種,我們欣賞幾則優(yōu)秀案例。
二.精彩即席發(fā)言鑒賞
1.美國前任總統(tǒng)林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一次考試,老師問他:“林肯,你是愿意考一道難題呢,還是考兩道容易的題?”
“考一道難題吧!”
“好吧,那么你請回答!”
老師問:“蛋是怎么來的?”
“雞生的!绷挚洗鸬。
“雞又是哪里來的呢?”
“老師,這是第二個問題了!绷挚险f。
2.一天早晨,高而瘦的蕭伯納在公園散步,迎面走來了一個矮而胖的巨商亨利。 亨利洋洋得意地說:“!蕭伯納先生,我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
蕭伯納淡然一笑,回敬道:“啊,亨利先生,我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上為什么會鬧饑荒!”
3.有記者問梁朝偉:“在北京《無間道》的首映式上,你和劉嘉玲非常親密,我們想知道,你們什么時候能走上紅地毯呢?”梁朝偉回答得相當機智:“我們在人民大會堂首映式上,就已經走過紅地毯了啊!泵钫Z一出,眾人無不稱奇。
由于記者所提問題涉及個人隱私,同時又是影迷和公眾關心的話題,所以梁朝偉雖然不愿回答卻又不得不答。但梁朝偉在回答時,并未按記者的思路去回答,而是巧換概念,將“婚姻的紅地毯”轉換為“首映式上的紅地毯”。梁朝偉就以這種似是而非之答,在不知不覺間將自己可能陷入的尷尬化解于無形。
其實啊,即席發(fā)言要求發(fā)言者多方面的素質,首先是克服恐懼、怯場心理,還要注意儀表,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運用一些技巧,F在我們就分開來說說。
三.如何克服怯場心理
1.正確認識怯場心理。怯場是一種常見的心理表現,許多極具口才的著名人士在演講時也不能幸免。羅馬演說家西塞羅第一次演講時“臉色蒼白、四肢和心靈都在顫抖”。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第一次演講時“嘴里仿佛塞滿了棉花,脈搏快得像賽跑的運動員”。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怯場的情緒,只是輕重程度不同,只要多加訓練,都會克服。
2.應有充分的自信。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試驗:當一位很膽怯又不具有自信心的女孩子,在被人有意地充分肯定、贊揚了一段時間后,其自信心大為增強,言談舉止與從前判若兩人。所以說,我們應該充分地相信自己,暗示自己:你能行!
3.多加練習。排除各種雜念;不要去想是否失敗,不要去想觀眾是否厭煩,不要去想是否冷場,要做到“目中無人”,才能求得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
4.具體調節(jié)方法。
深呼吸。
自我暗示。利用內部語言進行自我安慰、排解、鼓勵。如“講的好壞沒關系,只要我講完了就是勝利!薄奥牨娛遣粫⒁馕业拿恳痪湓挼!
掃視全場。演講時可做到眼神掃視全場,避免專注某一點,避免緊張。
四.儀表
糾正一下幾種不良習慣:
1.兩腳并攏,昂首挺胸,很有精神,卻嫌呆板,不能給人自然美;
2.兩腳叉開,不能給人謙虛的感覺;
3.呈“稍息”姿態(tài),一只腳還不停地抖動,給人不嚴肅,不穩(wěn)重的印象;
4.擺弄衣角、紐扣,低頭不面向觀眾,給人膽怯之感;
5.聳肩或不停地晃動身體,扭腰,將手插在口袋里,給人懶散的感覺;
6.摸鼻子,擦眼睛,用手攏頭發(fā),給人不端莊、不清潔的印象。
附:亮相訓練
目的:克服怯場心理,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內容:儀表、表情、走姿、站姿、鞠躬、環(huán)視、正視。
要求:儀表——服裝整潔得體、適度淡妝。
表情——精神飽滿、落落大方、從容鎮(zhèn)靜、面帶微笑。
走姿——輕快、穩(wěn)健,目視前方,上身略前傾。
站姿——抬頭挺胸、收腹,兩臂自然垂于身體兩側。女性:丁字步。
鞠躬——上身前傾45度,目視下方點頭,然后抬頭起身,目視聽眾。
正視——目視正前方,可集中看一點,也可不聚焦某一點某一人,而是把聽眾作為一個整體來看。
環(huán)視——面帶微笑,以誠摯的目光正視前方,以正視方向為起點,眼睛隨頭部擺向左方45度,然后轉向右方45度。
五.技巧
1.常用切入方法。
。1)以歌詞來切入:如有個人為了表示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如意境地,于是在他的發(fā)言開頭唱道:“我是一只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卻怎么樣也飛不高!”
(2)名人名言切入法: 如演講《信念永不倒》的開頭: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這樣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的`話!笔堑模灰拍畈坏,我們在任何不利的情況下,都不會趴下,都能闖出一條路來。
。ㄩ_頭引用名言,緊扣題目,又增強了演講的號召力。)
(3)事例切入法(略)
。4)自報家門式切入:演講一開場即來了自我介紹,或個人經歷,或性格愛好,或表明立場觀點。這樣開頭顯得誠摯坦率,能融合氣氛,很快就抓住聽眾。
在一次禮儀小姐大賽中,有一位叫江南的女孩做了這樣一段即興演講: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我就是“能不憶江南”中的“江南”
2.結束語技巧
。1)充滿激情式結尾:這種結尾是演講者利用一些感情激昂、動人心弦的語言對聽眾的理解和情感進行呼吁,以此來結束演講。例:
這是一位青年在講《榜上無名,腳下有路》時的結尾:
朋友們,青春無權閑適,光陰無權荒廢。要使人生放出光彩,只有不斷攀登,才能“一覽眾山小”,只有以苦為舟,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一句話,嘆息無出路,愛拼才會贏!
(2)名言警句式結尾:
。3)詩詞佳句式結尾:例:
在結束演講之前,我想把郭小川的一段小詩獻給大家:
3.內容的組合
。1)散珠連綴法。
在特定場合即席發(fā)言時,盡管對馬上說出完整的話沒有把握,但腦子里肯定會閃現出一些“靈感”的火花,跳出一些思維點。所謂“散珠連綴”,就是把這些“靈感”或“思維點”快速篩選,快速整理,按一定的順序和結構將這些支離破碎的“靈感”和“思維點”連綴起來,以形成較完整的發(fā)言網絡。
。2)并列排比法。
例:有人認為:青春像一座山背負一路感傷;郭敬明也曾說: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你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樣的?
針對這一題目,我們就可以運用并列排比法展開演講。
青春是希望/是朦朧/是憂傷/是攀登/是責任/是堅強
。3)邏輯聯系法。
例:以“理解萬歲”為主題做一次演講。
A.人人需要理解。
B.我要從自己做起,去理解身邊的朋友、父母以及社會上的一些爭議。
C.只有人們互相理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輕松,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六.如何使用提示卡
1.使用五張以內的卡片。
2.在卡片的右上角進行編號。若不小心弄掉了,方便重新整理。
3.將演講壓縮成提綱,用關鍵字和詞提醒自己演講的重要內容。
4.對十分重要的要點做標記。
5.如果是引用名言,逐字抄錄在單獨的一張卡片上。
6.用自創(chuàng)的方法和標記做一些額外的提示。
七.訓練
由老師確定三個主題:自我介紹、感恩、幸福的瞬間。之后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準備,然后擊鼓傳花確定同學上臺做演示。
(充分的動員工作:
1.人生中總有第一次,如果你現在不邁開這一步,永遠會認為它很難。當你走上工作崗位,看到別人在臺上侃侃而談、游刃有余,就會后悔自己當初怎么沒把握機會。
2.永遠不要嘲笑臺上的人,他起碼比你勇敢。
3.不要總是擔心自己出丑怎么辦。其實你在別人眼里沒你想象的那么重要,過去也就忘了。就好像我們看到有人在馬路上摔了一跤,也只是看到有人摔了一跤,絕對不會可以去記住他的臉,好下次見到他的時候對朋友說,“哎,你看,上次就是他,在馬路上摔了個狗啃泥!
或者說,你是愿意把這個丑現在出了,還是留到工作以后出更大的丑?現在沒有人會嘲笑你,等你工作以后上了臺講個話聲音抖得不行、語無倫次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呢。 分享我自己的經歷:上英語課的那次發(fā)言;)
(由于是第一次訓練,此次訓練并不要求學生講得多么好,關鍵是要克服膽怯心理、糾正語言表達中的壞毛病以及儀表方面的問題。)
具體要求:
1.不慌不忙走上講臺,先站定,后抬頭,面向大家說話。
2.發(fā)言過程中,盡量不要有撓頭、弄頭發(fā)等小動作。
3.時間不少于三分鐘。
八.小結
九.布置作業(yè)
把你剛才的發(fā)言做重新整理潤色,有條理、清楚認真地謄寫在作業(yè)本上。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感受火燒云的景色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5個生字,理解6個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色彩的詞語。
3、初步學會在仔細觀察的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4、會把提綱補充完整,并按提綱背誦課文第3~6自然段。
【教學重點】
會把提綱補充完整,并按提綱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在仔細觀察的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及磁帶、作業(yè)本。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5個生字,理解“紫檀色、笑盈盈、高壽、紅彤彤”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能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較流利地讀給同學聽。
3、理清作者描寫火燒云的順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火燒云上來時霞光照到地面所產生的奇麗景象。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詞,讀通課文。
難點把握
理解在霞光映照下地面上色彩的變化為什么會不一樣。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及磁帶、作業(yè)本。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大自然是美麗神奇的,給了我們許多美好的感受和回憶,那么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美麗的自然現象呢?
(生說)
是呀,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大自然是那樣的瑰麗。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賞美麗神奇的──火燒云。
(出示課題,有條件的可讓學生欣賞圖片或課件。)
讀了課題,你心中產生了哪些問題?
(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二、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 邊讀邊思考感興趣的問題,試試自己能解決多少問題。
(允許同桌或小組討論。)
2、檢查、反饋、交流:
、 通過自學,你已經會讀哪些生字和詞語了?
(指名中下生讀一讀)
根據朗讀情況重點提醒學生注意:
“檀”讀 tán,不讀 tái;“壽”讀 shòu,不讀 sòu;“彤”讀 tōng,不讀 dān。
、 會讀還要會寫,把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邊寫一寫。如果你覺得哪個字容易寫錯或要提醒同學們的,請你把它寫到黑板上來。
、 同學們學得不錯,想不想跟著錄音輕聲讀一讀課文呀?
(播放課文錄音。)
、 火燒云很美,課文寫得也很美,請你再讀一讀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讀完后指名幾位同學讀。
、 鼓勵學生大膽地站起來和同學們交流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不要求全面,只要是自己的學習所得)同學們多會學習呀,相信你們讀完課文后會有更多的收獲。
3、理清作者寫作思路:
、 作者觀察火燒云的順序是怎樣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嗎?
結合回答板書:
上來、變化、下去
⑵ 你對火燒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霞光、顏色、形狀
找出課文中相應的自然段。
三、學習“霞光”部分
1、師范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發(fā)現地面上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你能用筆把這些變化找出來嗎?
板書:
大白狗──紅
紅公雞──金
黑母雞──紫檀色
白胡子──金
從這些變化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顏色在變。)
這些顏色為什么變得不樣?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變了,你能想象出還會有哪些變化嗎?用“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變成( )的了!钡木涫秸f一說。
4、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這么美,簡直是一個童話世界,如果你也被這一片霞光所包圍,你的心情怎樣,你又想說什么呢?說得真好,你們能把這些感受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學生盡情地朗讀后,指名讀一讀,齊讀。)
5、作者不是直接寫火燒云,而是寫了霞光,你覺得這樣寫好嗎?
(這樣寫不僅準確細致地描繪了霞光的顏色,而且描寫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動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聲奪人的效果。)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語每個3遍。
2、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2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部分,積累描寫色彩的詞語。
2、初步學會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會仿照課文寫想象片段。
3、知道火燒云顏色變化多,形狀變化快的特點,感受火燒云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
積累描寫色彩的詞語,仿照課文寫想象片段。
難點把握
學會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及磁帶、課堂作業(yè)本。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火燒云上來時,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顏色都變了,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個神秘的童話世界之中。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鍍上了一層絢麗的色彩,連天上的云也變得更迷人了,你瞧──
出示句子:
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天空著了火。
二、學習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部分
1、指名讀句子:
你覺的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
(“燒”字用得貼切,在句子中有擴展、蔓延的意思,既寫出了火燒云的顏色是紅色的,又寫出了火燒云的動態(tài)和氣勢。)
引導: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把這些云叫做──(火燒云)
2、自由讀讀描寫火燒云變化的自然段,說說火燒云的什么在變化。
(顏色形狀)
3、學習火燒云的顏色變化:
、 你從天空中找到哪些顏色呢,用“ ”劃出來。你有什么感覺?
(顏色真多呀!)
、 這么多的顏色,怎樣把它印在腦海中呢?試著把這些顏色分分類,說說為什么這樣分。
(A、紅彤彤、金燦燦;B、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C、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引導:“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三種顏色,能不能分別用“像( )一樣的( )色!边@句話描述一下 。
、 天空中是不是只有這些顏色?你是從哪句話中看出來的?
(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引導:那么我們試著說說這些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 用“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種帶比喻的形式來說。
(玫瑰紅、蘋果綠、辣椒紅……)
、 你還能用其它幾種形式來說說天空中的顏色嗎?
、 天空中這么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呢?
(五顏六色、色彩斑斕、五光十色、五彩繽紛──)
、 真會用詞。讀讀這段話,比一比誰能讀出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
(學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指名兩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同學閉眼,聽讀,回憶,欣賞。)
⑹ 火燒云顏色除了多這個特點外,還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四個“一會兒”)
過渡:
火燒云色彩如此繽紛,那它的形狀變化又怎樣。
4、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
、 默讀描寫形狀變化的部分,形狀變化又有什么特點?
(多:馬、大狗、大獅子;快:一會兒、忽然、接著)
、 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這馬的樣子是怎樣的?
板書:
樣子
它是怎樣變化的?
板書:
變化
它又是怎樣消失的?
板書:
消失
教師引讀。
⑶ 你覺得這里什么地方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想象,表達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燒云出現時“馬頭向南,馬尾向西,跪著”的靜態(tài)形態(tài)美;“馬腿伸開了,馬脖子也長了”的動態(tài)變化美等)
、 指導朗讀:
誰能把這種有趣的情景用朗讀表達出來。
⑸ 自己讀讀“大狗”、“大獅子”的部分,你覺得哪里描寫得也很有趣?
重點讓學生體會:
“那條狗十分兇猛──大狗也不見了!钡纳鷦忧榫懊。
“跟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一模一樣──很威武很鎮(zhèn)靜地蹲著!钡男螒B(tài)美。
、 把自己覺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讀給同桌聽聽。
、 你覺得天空中還會出現怎樣的情景?請你學著作者的寫法,按照“出現(樣子)──變化──消失”的順序把你的想象寫下來?
(大約5分鐘)
寫完后指名交流。
、 同學們想象得真美!火燒云形狀的變化是這樣多,這樣快,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嗎?
(千變萬化、千姿百態(tài)、形態(tài)萬千──)
、 火燒云的形狀如此有趣,誰想用朗讀帶著同學們再去享受一番。
指名讀。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領略了火燒云絢麗繽紛的色彩和千姿百態(tài)的形狀,希望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四、作業(yè)
1、摘錄你所喜歡的句子。
2、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火燒云下去的部分,使學生對火燒云這一瑰麗的自然現象產生留戀感。
2、鞏固本單元訓練目標,會補充提綱,并按照提綱熟練地背誦課文第3~6自然段。
教學重點
會補充提綱,并按照自己補充的提綱熟練地背誦課文第3~6自然段。
難點把握
如何補充提綱。
課前準備
課堂作業(yè)本。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火燒云在你的腦海中留下怎樣的印象,能把你腦海中的火燒云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指名說)
引導:確實,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火燒云很美,可是一會兒工夫,火燒云就下去了。
二、學習火燒云下去的部分
1、自由朗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
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反饋:
、 “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蹦闶窃鯓永斫狻盎谢秀便薄钡?
(指看不真切)
這說明什么?
(火燒云瞬息萬變)
、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一會兒工夫,火燒云下去了!焙⒆觽兛蠢哿耍拖骂^,揉一揉眼睛,想沉靜一會兒再看,火燒云卻下去了,這時他們的心情怎樣?
(留戀、惋惜)
誰能把孩子們那種留戀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
3、引導:
是呀,這么美的景象,一轉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戀呢?不過,細心的作者已經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火燒云最為絢麗的一刻攝錄了下來。讓我們隨著錄音再一次去領略一下吧。
(學生閉眼,播放課文錄音。)
三、指導學生按提綱背誦
引導:
同學們已經被陶醉了,我們試著把課文背出來好嗎?
1、要想既快又準確地背課文,就要列背誦提綱。學生邊想邊填課后第3題的提綱。
(提醒學生“馬”、“狗”、“獅子”的部分可以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詞、句填寫,而不是照抄課文。)
教師巡回指導,尤其重視中下生。
2、指名學生說說自己列的提綱,學生討論補充完善。
3、按提綱背誦第3~6自然段:
、 先嘗試著按照提綱背誦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然后同桌互相背,互相糾正。
⑵ 指名背一背。
、 你能按照提綱把其它的幾個自然段也背出來嗎?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
、 誰來嘗試著背3~6自然段。
指名中上學生背。
⑸ 全班學生一起背。開小火車背,每個學生背一個自然段。
4、小結:
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能把課文背出來了。相信火燒云那美麗的景色,作者那優(yōu)美的文字都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你們的腦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更多的大自然的奇麗景象,就會發(fā)覺我們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美麗,我們的生活是那樣的幸福和多彩呀!愿你們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靈不斷地去發(fā)現美、享受美、創(chuàng)造美。
【教學后記】
《火燒云》這篇課文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再現了火燒云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人們看到火燒云的喜悅心情。文章按照火燒云“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這個順序寫的,對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作了細致的描寫。
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我采取了“嘗試教學法”,并在教學中注意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使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的心理活動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8-10
教學設計方案06-21
練習的教學設計方案03-05
《山寨》教學設計方案02-14
《心聲》教學設計方案04-16
《天窗》教學設計方案04-15
《春酒》教學設計方案04-05
畫風教學設計方案04-28
《心聲》的教學設計方案04-30
《稱贊》的教學設計方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