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生物根對水分的吸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能夠說明根毛細胞吸水的原因,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能力目標
1、通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課題研究,繼續(xù)學習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通過對生活實例、實驗結果的分析,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根毛細胞適于吸收水分的結構特點,初步樹立植物體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通過了解根吸水原理在實踐上應用,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內(nèi)容都圍繞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這一知識點,它是解釋根吸水、失水的關鍵,是學習根的水分代謝的必備知識,同時也為今后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水分代謝奠定基礎。只有明白了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才能合理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和解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遇到的灌溉問題。因此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較容易的觀察到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現(xiàn)象,而對于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就要涉及到一些比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濃度等。所以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經(jīng)了解,對于這些概念,初一的學生在小學時有過一定的接觸,只是不能準確的進行描述,所以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加強感性認識,以便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分析得出結論。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過程。
難點:細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手段:觀察、分析、討論與講解相結合
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中"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內(nèi)容是中心問題。通過學生參與實驗,把抽象的內(nèi)容轉化為具體的現(xiàn)象,讓學生由淺入深,并能舉一反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提問:
1、根據(jù)掛圖說明根尖各部分細胞結構和功能。
2、成熟區(qū)的生理功能與根毛細胞的細胞特點。
二、講授新課:
。ㄒ唬┲参锛毎奈褪
1、組織學生觀察演示實驗:把切好的新鮮的蘿卜片放入干燥的培養(yǎng)皿中,并撒上食鹽。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其變化。
2、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水分產(chǎn)生,水分從何而來?"
3、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學生很容易分析出水分是由蘿卜細胞的細胞液中出來的,是因為撒入食鹽造成的。)
4、講解:溶液、濃度的概念。
本實驗中食鹽遇到蘿卜片上的水分后溶解,就成為食鹽溶液。而溶液中含有食鹽的多少即是溶液濃度的大小。
5、出示課本61頁演示實驗。(強調(diào):實驗中除一個燒杯中裝有清水、另一個燒杯中裝有鹽水以外,其他的實驗條件都一樣)
6、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觀察蘿卜條的變化,并用量筒測量燒杯中的溶液量。
7、組織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8、總結:
。ǘ└牡览恚
1、出示根尖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或模型,引導學生分析根尖從外向里的細胞特點。
2、組織個別學生分別扮演各層細胞,分析其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和土壤溶液濃度的高低。判斷細胞吸水的途徑。
3、總結:
。1)根吸水依據(jù)細胞吸水的原理。
(2)水分進入根的途徑是:土壤溶液→根毛細胞→內(nèi)各層細胞→導管。
4、提問:"什么情況下,植物的根細胞會出現(xiàn)失水的現(xiàn)象?"
5、組織學生發(fā)言。
6、講解:
如果一次施肥過多,或土壤是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高于根細胞內(nèi)細胞液濃度時,會發(fā)生失水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通常稱為"燒苗"。
。ㄈ┖侠砉喔龋
教師提供資料,引導學生共同討論,植物的需水量是否一致。
講解:
1、植物在一生中,需要不斷地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當土壤缺水到一定程度時,就要進行灌溉。
2、不同植物的一生中消耗的水量是不同的,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期,消耗的水量也是不同的。
今天的內(nèi)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一生物根對水分的吸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一生物《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教案設計05-17
植物的根教學設計03-10
生物教學設計06-10
生物教學設計07-30
生物的啟示教學設計07-22
初一的生物教學總結01-06
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及反思03-16
生物生存的家園教學設計05-26
DNA的復制生物教學設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