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育與健康課彎道跑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作為教者,基于對學生和教學任務的分析,而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進度、課程評估等做出系統(tǒng)設計的一門學科。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體育與健康課彎道跑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設計指導思想:
在教學中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為目標,系統(tǒng)地利用教學中的動態(tài)因素給學生充分自主的活動機會。本課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以終身體育為導向,以育人和育心為目標體現出健康體育和快樂體育的特色,讓學生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在認識上,情感上和態(tài)度上積極發(fā)展,構建民主,和諧師生關系,在副教材——游戲教學過程中,設置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快速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從“模仿學習”逐步走向“獨立學習”從而主動獲取知識,真正成為學習主體。
二、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彎道跑在健身活動中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跑的興趣。
技能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彎道跑的技術,能用合理的速度,發(fā)展奔跑能力,克服離心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彎道跑教學,發(fā)展學生個性,樹立群體意識,培養(yǎng)組織性、紀律性,跑的自然、輕松有力,及競爭意識,團結協(xié)作精神。
三、 分析和處理教材。
直道中速跑與彎道跑對比分析,通過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生對跑的興趣。
四、 教學過程:
A、準備部分:
通過開課式,讓學生了解本課要學的知識及技術;活躍情緒,啟發(fā)情趣,使身體盡快進入工作狀態(tài),通過“喊數抱團”發(fā)展學生的靈敏素質和反應奔跑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中注意力,增進健康和開發(fā)智力,使學生消除了緊張情緒,以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較好的身心準備和積極參加活動的欲望進入基本部分。
B、 基本部分:
在主教材知識學習過程中,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的那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引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體會,去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體現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
教師設疑:1、 直道跑與彎道跑有什么不同?
通過直道中速跑與彎道跑的比較啟發(fā)學生概括出彎道跑的技術要求。
教法:在十字接力區(qū)上男女各跑半圈在從圓的直徑跑直道,體會彎道與直道的區(qū)別。*2
經過討論分析:為克服離心力的作用,整個身體要向左(右)傾斜,右(左)臂的擺幅要大于左(右)臂。左(右)腳以腳掌的外(內)側著地,右(左)腳以腳掌內(外)側著地。
通過教師的設疑啟發(fā),指導學生會發(fā)現學習,會找出問題,掌握練習方法,從而提高主動參與鍛煉的興趣。
游戲:1、“十字接力”
把人員分成四組,接力棒四根,畫一個直徑20米的圓,通過圓心畫兩條互相垂直的十字,并延長圈外1米,在圓內成單行站在十字線上,各自面向圈外的起跑線,各排頭持接力棒站在起跑線后。
教師發(fā)令后開始接力,按逆(順)時針方向奔跑,第一棒人將棒交給第二人后,站本隊排尾,依次進行,教師并講解規(guī)則,不準擋線,接棒超越時從外側繞過,,不得推人、撞人,完成遞棒后迅速離開跑道,不得妨礙別人,要以正確的傳接棒方法進行傳接,以優(yōu)先到者為勝。
通過游戲,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講解易犯錯誤,如彎道的技術掌握不好:一是彎道跑減速,二是身體向內傾斜和克服離心力掌握不好,速度快,向外甩。糾正:多用中速跑,練習彎道跑技術,掌握彎道跑技術,用身體左傾斜克服離心力。
游戲:2“打電話”
在主教材和游戲的分組,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和余地,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開放的教育環(huán)境,從而發(fā)展學生個性,在副教材——游戲教學過程中,設置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快速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提高學生能夠在各種環(huán)境下適應的能力。
C、 結束部分:
(1)通過想象模仿,“腳尖、腳跟、腳尖、踢”采用有針對性的放松肌肉的形式,使學生由高度的興奮狀態(tài)過渡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身心都得到調整、放松。
(2)學生自我小結。養(yǎng)成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習慣。
【體育與健康課彎道跑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彎道跑教學設計08-15
2017初中體育課教案:彎道跑07-05
小學體育課接力跑教學設計05-08
初中體育課《快速跑》教學設計方案08-22
初中體育課《快速跑》教學設計(通用8篇)09-19
體育課的教學設計09-17
體育課教學設計05-24
小學體育課的教學設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