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伽利略、辯論、信奉、違背、一磅、
拴住、拖著、宣布、固執(zhí)、比薩城、膽大妄為”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通過從質(zhì)疑、求證到公開實驗證明亞里斯多德的話的確說錯的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4、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及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等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到啟發(fā),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意大利比薩斜塔的圖片)同學們,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它之所以舉世聞名有兩個原因:一是此塔建于1174年,當整座塔體完工后,發(fā)現(xiàn)塔頂中心線已偏離塔體垂直中心線,它“斜而不塌”,從1918年起,它每年增加傾斜度為1毫米,近百年來,人們對斜塔采取了加固挽救措施,但都無濟于事。直到前幾年,科學家才找到有效的辦法,保護這一世界名塔。另一個原因是在公元1590年,年輕的數(shù)學教授伽利略在這里做過一次著名的公開是實驗。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正音:著(zháo)地
這節(jié)課我們要走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課文中的詞語
辯論 信奉 違背 一磅 拴在一起 拖住 解釋 宣傳 比薩斜塔 膽大妄為 固執(zhí)
指名讀、開火車讀
大家都預習了課文,現(xiàn)在我想考考大家:課文涉及到哪些人物?(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群眾)生結合收集的資料談談亞里士多德、伽利略。
2、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抓人物、抓事件概括)
(17 世紀的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但伽利略對他曾經(jīng)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 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一磅重的10倍。”的話產(chǎn)生了疑問,經(jīng)過推理和反復的試驗,伽利略認為這句話是錯的,于是他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使大家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課文中是怎樣介紹他們的?
學生讀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引導: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辯論家”呢?從第一自然段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是啊,正因為如此,同學們都稱他為“辯論家”。為什么家引號?(出示引號的用法:a.表示引用的部分,如:“桂林山水甲天下。”b. 表示特定的稱謂。如:飛機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如:表示特殊含義需要強調(diào)。如:“打掃”森林。D.表示諷刺或否定的意思。E.表示著重論述的對象。)
生讀第二自然段(課件出示)。引導: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亞里斯多德呢?信奉是什么意思?生朗讀課件相機出示:
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能談談你的感受嗎?你試著在責備前加個詞,帶進句子讀出你的感受好嗎?(毫不留情地責備……)老師從你的朗讀中的確感受到了當時的人們非常信奉他,認為他說的話就是真理,都崇拜他!
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下列句子:
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師:“膽大妄為”是什么意思?伽利略做了什么膽大妄為的事?(指名讀相關語句)誰能用“膽大妄為”說句話?
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師:“固執(zhí)”是什么意思?請用“固執(zhí)”說一句話。
師:從這幾句話中,我們感受到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已經(jīng)到了什么地步?(不容懷疑!不容更改!迷信的地步!崇拜的地步!)
師生合作讀:老師讀上面三句話的敘述語,生讀人們的責備、議論。
師:亞里斯多德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子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師:這段話強調(diào)了什么?請把強調(diào)的意思讀出來。伽利略卻對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觀點產(chǎn)生了懷疑,它的觀點又是什么?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師:伽利略又強調(diào)了什么?請把他強調(diào)的意思讀出來。
師:你發(fā)現(xiàn)了沒有?亞里斯多德認為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有關系。他們倆的觀點可以說是——截然相反。但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呢?人們看到了什么?(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如果在讀課題時,要突出一個詞語,你們覺得應該是哪個詞?為什么?集體再讀課題。是啊,眼見為實,這時大家才明白(師引生接讀)——原來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課文讀到這兒,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我們要像伽利略那樣敢于也善于提問?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更有價值。
人們?yōu)槭裁磿l(fā)出如此的感慨?伽利略是怎樣得出自己的觀點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是怎樣進行實驗的?我們從中又可感受到一個怎樣的伽利略呢?下節(jié)課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繼續(xù)去探究學習。下面,我們來寫幾個字。
四、指導寫字
1、指導區(qū)別“辯辨辮“,可用下面的順口溜:一點一橫仔細辨,中間有言來爭辯,找到絲線扎小辮。注意“辯”左右部件的區(qū)別,整個字要寫得緊湊一點,要注意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注意筆畫的長短變化。師犯寫“辯”,生跟著書空、練寫。“釋”一筆一筆板演,邊講解書寫注意點,并用紅筆提醒易錯筆畫。“略”和 “磅”,左窄右寬,要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田”和“石”寫得小而略高一點。
2、生自由練寫,師巡查,相機糾錯輔導。
五、作業(yè)
1、回家拿兩個大小不一的物體按照亞里斯多德說的觀點去做做試驗,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查找布魯諾堅持真理“日心說”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過渡引入
比薩斜塔下的人群中充斥著嘲諷、辱罵的聲音,在人們的眼中家里略是個怎樣的人
呢?(膽大妄為的人、固執(zhí)的人)
二、品詞析句,走近人物
1、你眼中的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請默讀課文三、四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
并在一旁批注自己對伽利略的評價。
2、匯報交流。
課件相機出示:
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他產(chǎn)生了懷疑。
預設:勇敢。他是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懷疑的?引導結合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句子來談。(當時人們那么信奉亞里士多德,給伽利略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反襯出了伽利略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懷疑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引導生結合布魯諾的例子來是說明。這些代價可能也會帶給伽利略。他的親人開始勸說他放棄自己的懷疑。
生填讀:父母說:“孩子,——”
朋友說:“伽利略,——”
過渡:盡管這樣做頂著眾人輿論的壓力,盡管這樣做很冒險,盡管有那么多人善意的勸說,伽利略放棄了嗎?(沒有)是呀!伽利略這樣敢于懷疑的精神使人敬佩!板書:敢于懷疑。懷疑也要講究科學,講究證據(jù)。你還從哪句話讀到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
課件出示: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么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
、俾涞寐木蜁献÷涞每斓,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②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這怎么解釋呢?
預設:善于思考、嚴謹、一絲不茍。這里的“一個事實”和“兩個結論”分別指什么?
(“一個事實”就是指“把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跟10磅重的鐵球倆羅來比較;“兩個結論”一個是說它會比10磅重的鐵球落得慢,一個說它比10磅重的鐵球落得快,正好相反。)
一個事實,兩個結論。要突出這種矛盾,怎么讀?
伽利略是怎樣推導出這里的兩個結論的呢?請同學們在讀讀課文。帶著自己的理解解釋一下這兩個結論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兩名學生上臺解釋。(結合自己課前的試驗及自己的理解)
師:是啊,鐵球的重量是11磅,但按照不同思路考慮,得出的結果卻不一樣。我們一起來讀讀伽利略的思考過程。這段話中有幾組關聯(lián)詞語,請把他們標記出來。
師:從這樣的關聯(lián)詞中你讀出了伽利略思考問題是有什么特點?(他先做出假設,再一步一步地推理,然后產(chǎn)生懷疑。這樣的思考就叫邏輯嚴謹。)抓住文中關鍵詞語,就能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特點。請把關聯(lián)詞語放入句中讀一讀,要讀出你的思考,讀出你一步一步嚴謹推理的過程。(指名再讀)
師:你還從哪些地方讀懂了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斯多德的這句話的確是說錯了。
師:嚴謹?shù)膽B(tài)度,科學的方法。“反復”、“許多詞”、“的確”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
他向他的學生宣布了試驗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師:他已經(jīng)證明了亞里斯多德是錯誤的,為什么還要在比薩城斜塔上做公開試驗呢?他僅僅要讓人們知道事實真相嗎?還要告訴大家一個什么道理?
課件出示: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請把這句話畫下來,怎樣才能把這句話中蘊含的道理讀出來呢?
師:書讀到這兒,我覺得課文中有一句話最能表達我們的感受。(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那么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示呢?
三、場景再現(xiàn),升華主題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和思考,透過具體的事例,深入地了解了人物,F(xiàn)在讓那個我們再回到比薩斜塔前,看看那個著名的試驗吧。
(課件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讀)
師引:“就在幾分鐘前人們還大聲地斥責著——”
生:“這個青年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斯多德的錯處!”
師:“就在幾分鐘前人們還無情地羞辱著——”
生:“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進了臉!”
師:當兩個鐵球同時找的——“大家才明白,原來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人們曾經(jīng)指著伽利略說——
生: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師:當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時——
生:“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斯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當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生:“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亞里斯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師:同學們這就是四百多年前,發(fā)生在意大利比薩斜塔上的故事。相信這個故事一定觸及了你的思想和心靈。請拿起你的筆,在課題旁邊用一兩句精彩的話,寫下這個故事帶給你的思考和感受。
師:伴隨著這兩個同時落地的鐵球,黑暗封閉的、迷信權威的中世紀開始慢慢地坍塌,人們開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用執(zhí)著的精神追求真理。最后讓那個我們用亞里斯多德對他的老師柏拉圖說的一句名言作為這節(jié)課的結語(齊讀兩遍):“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四、作業(yè)拓展
伽利略的的事跡和成就還有很多,可是作者只選擇了這樣一個典型的事例來寫,回家
找一些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讀一讀,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方法。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敢于懷疑
伽利略 偉大
一絲不茍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設計01-15
2017《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5-18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精品教學設計05-18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范文07-2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模板03-27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文教學設計07-29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