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考試真題,考試真題是命題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編寫出來的。什么樣的考試真題才是好考試真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1
一、考題回顧
略
二、考題解析
高中語文《故都的秋》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起秋天,不由想起:一庭院落,一碗濃茶,幾句閑聊,點畫出故都的市井情韻;一樹槐蕊,幾聲鴿鳴,數(shù)點秋涼,體味出故都秋天的特有況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郁達夫走進《故都的秋》,感受那份來自作者筆下故都的秋味。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先聽一首名為《秋蟬》的曲子,注意感受曲子流露出的情味。接著再請同學們看八幅美圖,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圖中所展示的景象對應的是文中哪些語段?(三、四兩段)接下來請同學們誦讀這兩段。
2.誦讀指導。明確:本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yōu)美。誦讀時宜慢不宜快。一邊讀一邊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學生齊讀)學生讀完,教師評價。接下來進入正文學習。
3.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眼。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幾幅故都秋天的畫面?
(1)“北國的秋,卻特別的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薄扒濉薄办o”“悲涼”是故都的秋的特點。這是課文的.主線或文眼。
(2)五幅畫面: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蟬嘶鳴、閑話秋涼、秋果奇景。
(三)深入研讀
1.欣賞第一幅畫
(1)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畫面內容。
提示:畫面有動有靜,繪聲繪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就在這藍天白花中。
(2)畫面中是如何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特點的?
冷色:青、藍、灰、白
破敗景象:破屋、破壁腰
以動襯靜:馴鴿的飛聲
2.自由賞析另外四幅畫,品味故都的秋。
(1)小組討論
提示:用“我從……的描寫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點”的形式表述。
(2)交流匯報,教師小結
3.盡管作者對秋極盡贊美之情,可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的卻是作者的寂寞、孤獨、憂傷、悲涼,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特別的人生經(jīng)歷和特別的個人氣質。(ppt補充作者資料)
4.作者寫《故都的秋》,為什么在開頭結尾都寫南國之秋?
明確:對比烘托、首尾照應、結構嚴謹。
(四)拓展延伸
讀完全文,你認為作者是在頌秋還是在悲秋?
明確:作者在秋景中融入了向往和眷戀,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調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本文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
(五)小結作業(yè)
將本文與老舍的《濟南的秋天》比較閱讀,寫一篇讀后感(字數(shù)不限)。
答辯題目解析
1.文章體現(xiàn)了怎樣的人文精神?
【參考答案】
郁達夫從生活中體驗到許多悲苦與憂愁,但是他沒有徹底消沉,而是依然懷有一顆追求真善美的心靈,以審美的心態(tài)和眼光來觀察故都秋景,看到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美好的一面;郁達夫不寫北平的宮殿廟宇、亭臺樓閣,而是寫老百姓家院和普通街道上所見之景,寫出了北平下層人民和不得意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況的一個側影,也就是說作者的審美眼光是與普通人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表現(xiàn)出作者的平民意識;郁達夫是深受中國文化浸潤的讀書人,他從賞景中體驗和感悟到了文化氣息,他以熱情洋溢的文字表達了對古今中外賞秋詩文、賞秋文化的珍愛,課文后半部分有一段集中蘊蓄著這種文化氣息和珍愛情感。一篇寫景散文能連通歷史人文,亦表現(xiàn)出作者的人文關懷,讀來自然增添了許多“厚重”感。
2.如何減輕學生與文章之間的時代隔閡?
【參考答案】
這是一篇情深意濃的抒情散文,按理很容易打動讀者心靈,但由于寫作年代久遠,作者抒寫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和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困難。困難主要在于一些“負面”情感難以理解。如“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清”“靜”好理解,“悲涼”就不好理解。也許在學生看來,“清”“靜”是“正面”的感受,與之相應的該是“優(yōu)閑”“欣喜”之類“正面”情緒、情感,所以“悲涼”好像是“清”“靜”之后的一大轉折?梢蕴崾緦W生,在30年代舊中國,連年戰(zhàn)亂,民生凋敝,讀書人也衣食無所安,居無定所。為了謀生,郁達夫輾轉千里,顛沛流離,飽受人生愁苦與哀痛。他描寫自己心中的“悲涼”已不僅是故都賞景的心態(tài),而是整個的人生感受。這種感受在郁達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時有流露。讓學生想象著郁達夫久有品賞故都的秋的心愿,又久經(jīng)顛沛流離的生活,如今終于回到故都北平的天地里,自然有多種復雜的感受,包括“負面”的感受。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反復讀,帶著深情讀,漸漸感悟到作者的心態(tài)意緒,便是進入了課文的情境。
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2
1. 題目:
《琵琶行》節(jié)選
2. 內容: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3. 要求:
。1)有感情有層次地朗讀。
。2)帶領學生領會作者對于音樂描寫所采用的藝術特點。
。3)設置問題。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白居易及其詩作以及當時的大背景;
能力目標:通過音樂描寫把握本詩的敘事脈絡、欣賞本詩的音樂描寫
情感目標:通過“同是天涯淪落人”,理解作者的壓抑和苦悶。
教學重點:敘事脈絡以及其中音樂的描寫,寫歌女實則是自身的影子。
教學難點:敘事脈絡以及其中音樂的描寫,寫歌女實則是自身的影子。
教學方法:
教法:以誦讀為主,在聲色動人的朗誦中,引導學生走近詞作者、走進詞境界。最后通過欣賞藝術家的朗讀,提高學生誦讀的興趣和水平。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氛圍,情境導入
播放十面埋伏和漁舟唱晚的音樂之后,讓學生閉眼欣賞音樂,然后再播放琵琶行的音樂,讓學生談一談這三首音樂中的區(qū)別,充分調取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再進入今天的課文《琵琶行》中,來看看當年《琵琶行》到底是怎樣一個境況。(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通過三種不同的音樂背景,讓學生去體味《琵琶行》的音樂風格,給全詩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種感情基調,激發(fā)學生對于《琵琶行》當時場景了解的興趣,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文本,感受節(jié)奏韻律
1. 學生先自由朗讀第二段,讀的過程中體會文中對于音樂的描寫,注意停頓和重音,嘗試讀出音樂的輾轉蕭瑟。
2. 指名讀,老師進行點評。點評中特別注意對于音樂描寫中的詞的停頓以及韻味。比如,“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幽咽/冷澀”。
3. 總結:我們基本能把握詞的節(jié)奏,但是這感情讀的還不到位,究其原因,還是不理解琵琶女彈奏的曲子的旋律,根本原因是對于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不了解,所以不了解此時詩人白居易的真正心情。還沒有讀出此首詩的感情色彩是大家還沒有真正理解此情此景下的白居易到底是何種心情。所以,我們要了解詩人此時的境況和時代背景。
【設計意圖:詞中感情的體會和把握,很多時候是通過節(jié)奏和重音的完美演繹而呈現(xiàn)出來的,所以在初讀的時候就要予以指導和強調;但學生如果僅僅是獨立的看待這首詩則很難理解當時的情景,也就很難理解詩中的.韻味和作者當時的心情,于是在這里可以引出當時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把握作者當時的心情從而更好地理解這首詩!
第三環(huán)節(jié):介紹作者當時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從而更好地理解本詩。
1. 學習小序,了解整件事情和當時大的背景
。1)教師引導:大家想一想琵琶女彈奏的曲子在作者看來到底是歡快的還是悲傷的。大家再回頭看一下整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回頭看小序。
。2)釋義小序:老師讀完小序,讓學生大概講述下小序描述的事件,然后老師帶領學生逐句學習,翻譯小序。
。3)引出背景:《琵琶行》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遺,后又任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zhèn)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zhèn)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zhèn)的“反側”之心。這時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認為否則國將不國。白居易這種主張本來是對的,但因為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于是有人就說他官小位卑,擅越職分。再加上有人給他羅織罪名,于是貶之為江州司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是刺史的助手,聽起來也像是不錯,但實際上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安置“犯罪”官員的,是變相發(fā)配到某地去接受監(jiān)督看管的。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杜眯小纷饔谒H官到江州的第二年。
2. 再次讀全詩,理解本段描寫琵琶女出場以及對于音樂描寫的藝術特點,帶領學生把第二段劃分出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主要是琵琶女如何出場的,第二個部分主要是描繪了琵琶女彈奏的曲子。注意把握琵琶女出場時的動詞之間的承接轉合“聞-尋-問-移-邀-添”,以及對于琵琶女出場時的詩句描寫“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帶領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第二個部分是對于琵琶女彈奏的曲子的描寫,讓學生畫出描寫旋律的語句,比如弦弦掩抑聲聲思、幽咽泉流冰下難、別有幽愁暗恨生等,體味這首曲子旋律中暗藏的悲戚和哀傷。
【設計意圖:理解了作者創(chuàng)造本詩當時的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當時作者聽琵琶女彈奏曲子的感情色彩,才能更好的把握本詩中對于音樂描繪的情境。通過把本段劃分出兩個部分更好的了解本文的敘事脈絡,而細細品讀詩中對于曲子的描繪,欣賞語言的美,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和感慨,這樣有利于后面作者對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3. 朗讀比賽,尋詩人當時的內心之境。
。1)結合剛才所教授的,給學生自主揣摩時間,感受文中對于琵琶女出場以及曲子描寫的藝術特點,注意動詞之間的承接轉合以及對于音樂描寫的句子的揣摩和把握。
。2)分成各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代表進行朗讀比賽。評比出第一和最后,第一的要求最后一名的小組表演節(jié)目
。3)點評:每組派一個代表對于非本組參賽成員進行點評,然后老師進行點評,點評主要包括重讀音,節(jié)奏把握,表情是否到位,感情是否真摯等方面。
第四環(huán)節(jié):小結本課、情感升華。大家課下可以多讀幾遍,嘗試背誦,體味詩中的描寫藝術特色。這是白居易的一首抒發(fā)真摯感情的詩歌,其實白居易的詩歌另外一個很大的特色是諷喻詩歌,典型的代表便是《長恨歌》,大家可以課下感受一下與《琵琶行》的不同。
【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相關文章:
歷年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01-16
小學英語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12-05
2022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匯總10-09
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10-12
小學英語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試題09-27
小學英語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2017」10-11
高中語文教師資格面試真題詳解12-05
2016初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