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押題試卷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試卷了,在各領域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會有試卷,試卷是命題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編寫出來的。大家知道什么樣的試卷才是規(guī)范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押題試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押題試卷 1
1.負強化是運用懲罰排除不良行為的過程。 ( )
2.將本身沒有邏輯意義的材料人為地賦予某些意義.以便于記憶,也是一種形式的有意義學習。 ( )
3.不能再現(xiàn)的內(nèi)容仍可以再認,說明再認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閾限水平較低。 ( )
4.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級,只有低級需要完全得到滿足后能產(chǎn)生更高級的需要。 ( )
5.具有不同認知方式的學生,可以獲得相同的認知質(zhì)量。 ( )
6.發(fā)現(xiàn)學習的倡導者是布盧姆。 ( )
7.功能固著是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之一。 ( )
B.品德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 ( )
9.焦慮總是對學生學業(yè)產(chǎn)生不利影響。 ( )
10.一般意義上的多媒體教學是指狹義的。 ( )
答案:
1.×【解析】強化是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可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負強化是通過厭惡刺激的排除來增加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是撤銷懲罰,并不是運用懲罰排除不良行為的過程。
2.×【解析】意義學習的客觀條件就是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將本身沒有邏輯意義的材料人為地賦予某些意義以便于記憶,這只是一種記憶方式,而不屬于意義學習。
3.√【解析】學習者把保持的`意義提取出來,即為再現(xiàn),也包括再認。影響可利用閾限的因素是再現(xiàn)法與再認法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高閾限,后者要求低閾限;二是在許多內(nèi)外因(情緒、態(tài)度、動機、競爭等)影響下,閾限值本身就有波動。
4.√【解析】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只有低級需要得到滿足之后,高級需要才會出現(xiàn)。題干說法正確,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這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一個弊端。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人會為了理想和價值觀犧牲一切,就是對該觀點最好的反駁。
5.√【解析】一般認為,認知方式是指學生在加工信息時(包括接受、儲存、轉(zhuǎn)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習慣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與學生的個性相關的,而且與學生的情感和動機特征等聯(lián)系在一起。認知方式一般是根據(jù)兩極來描述的,沒有高和低、好和差之分。具有不同認知方式的學生,可以獲得相同的認知質(zhì)量。
6.×【解析】發(fā)現(xiàn)學習的倡導者是布魯納。
7.√【解析】略。
8.√【解析】略。
9.×【解析】不同程度的焦慮對學生學業(yè)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教師可使學生處于一種適當?shù)慕箲]水平,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10.√【解析】略。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押題試卷 2
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人們根據(jù)任務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對象上,稱為( )。
A.注意的廣度
B.注意的穩(wěn)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轉(zhuǎn)移
2、聽手表走動的嘀嗒聲,時而有時而無,這主要是由于(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范圍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穩(wěn)定性
3、“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這句話反映了下列哪種因素對人發(fā)展的影響? ( )
A.遺傳
B.身體素質(zhì)
C.教育
D.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4、一題多解屬于( )。
A.聚合思維
B.直覺思維
C.分析思維
D.發(fā)散思維
5、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 )的特點。
A.連續(xù)性
B.創(chuàng)造性
C.長期性
D.示范性
6、以下的理論,哪一項是維納提出的?( ).
A.成就動機歸因理論
B.自我效能感理論
C.成就動機理論
D.需要層次理論
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紐斯
C.赫爾巴特
D.贊可夫
8、看見路上的垃圾后繞道走開,這種行為是( )。
A.強化
B.懲罰
C.逃避條件作用
D.消退
9、勤奮和懶惰屬于下列哪種特性?( )
A.氣質(zhì)
B.性格
C.能力
D.興趣
10、學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學目標來最有效地組織教學,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 )。
A.學生
B.教師
C.教學內(nèi)容
D.教學媒體
11、問題難度很大時,解決問題最佳動機水平是( )。
A.越強越好
B.中等強度
C.弱動機
D.較強動機
12、能在比較自然的情境下對人的行為進行研究,保證了研究資料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這種研究方法是( )。
A.觀察法
B.測驗法
C.實驗法
D.調(diào)查法
13、教師負有維持課堂教學秩序和教學紀律的責任,這屬于教師的( )角色。
A.教員
B.朋友
C.課堂的`管理者
D.學生模仿的榜樣
14、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決定人們行為的最大力量是( )。
A.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
B.潛意識
C.環(huán)境
D.知覺和價值觀
15、一學生決心改掉遲到的毛病,遵守學校紀律,可冬天一到,他遲遲不肯起床,結(jié)果又遲到了。對該生的教育應該著重培養(yǎng)他的(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6、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xù)發(fā)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稱為( )。
A.終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職業(yè)教育
D.義務教育
17、由于學生身心發(fā)展存在著個別差異,因此要( )。
A.堅持教師為中心
B.因材施教
C.堅持教材為中心
D.實施標準化考試
18、( )強調(diào)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jié)構(gòu)的重要性,所以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jié)構(gòu)的一般理解。
A.苛勒
B.桑代克
C.布魯納
D.斯金納
19、“理想和未來”是人生( )階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20、“心不在焉,則黑自在前而不見,擂鼓在側(cè)而不聞”說明人的心理活動過程離不開( )。
A.感知
B.記憶
C.注意
D.思維
21、我國封建社會官學的最顯著特點是( )。
A.封閉性
B.壟斷性
C.等級性
D.階級性
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22、抑郁質(zhì)是一種最差的氣質(zhì)類型。
23、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與成人的學習相比,具有特殊性。
24、高智商雖非高創(chuàng)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可以說是高創(chuàng)造性的必要條件。
25、學校教育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應該注重學生學科基礎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
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策略.
27、關于人的身心發(fā)展有哪些典型觀點?其代表人物是誰?基本觀點是什么?
28、簡述學生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方法。
29、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30、小萌是一個酷愛流行音樂的高中生,期中考試前的兩個星期才開始學習,一邊學習一邊聽MP3,美其名日“自我放松”。她暗自發(fā)誓要考出好成績,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沒太多想了。復習文科科目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了,數(shù)學、物理就很麻煩了。她覺得自己缺乏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最后,她的成績非常糟糕,尤其是數(shù)學,她很失望,一說起學習就頭疼,覺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學好數(shù)學了。
問題:請你根據(jù)以上材料分析小萌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31、在一節(jié)美術公開課上,教師在教學生畫吃蟲草。整個一節(jié)課,教師完全按照備課內(nèi)容、時間安排進行。在課堂上用15分鐘講授吃蟲草的特性,用10分鐘讓學生六個人一組,分組討論“吃蟲草為什么可以吃蟲子”。然后,教師在聽取了兩個組的討論結(jié)果后,從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確答案抄在黑板上。最后讓學生根據(jù)正確的描述,在10分鐘之內(nèi)畫一棵吃蟲草。而在下課后,發(fā)現(xiàn)有1/5的學生仍然在埋頭畫畫,還有幾個學生根本就沒有動筆。課后,評課者的意見如下:“把美術課上成了生物課”“討論流于形式,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討論中來”“這節(jié)課沒有融入感情,沒有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
問題:根據(jù)此次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請用教育學相關原理對案例進行分析。你如果是這個美術教師,你會怎么上這節(jié)課?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押題試卷】相關文章:
2015江西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押題試卷帶答案(一)08-21
教師資格《心理學A》押題試卷(一)11-19
教師資格《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押題試卷(三)11-15
司法考試《卷四》押題試卷及答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