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散文詩,學習象聲詞: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2、學會用象聲詞創(chuàng)編兒歌《快樂的小雨點》,并通過歌唱、游戲等活動體驗創(chuàng)編的快樂,發(fā)展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套
2、樹葉、荷花等圖畫若干,字卡“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各一套。
3、幼兒人手一份胸飾(樹葉、小屋、荷花、窗戶等圖案)。
活動過程
一、聽錄音(雨滴聲),引起幼兒興趣
1.請幼兒傾聽錄音
師:“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聲音?”(下雨的聲音)
“下雨天,小朋友們會做些什么?”
“有一只小蝴蝶卻和小朋友做得不一樣,讓我們?nèi)デ魄疲?/p>
二、初步欣賞散文詩,了解散文詩的主要情節(jié),學習象聲詞“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1、欣賞前半部分到“靜靜地聽”
教:“小蝴蝶下雨天不能出去玩,那它會做些什么呢?你猜它聽到小雨點發(fā)出了哪些聲音呢?”(幼兒自由講述)
2.繼續(xù)欣賞后半部分(邊聽散文,邊用展示臺展示畫面),學習象聲詞及用動作表現(xiàn)
、賹W習象聲詞
教:小雨點都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幼兒說出后,教師逐一出示字卡: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引導幼兒認讀
、谝龑в變簽橄舐曉~創(chuàng)編動作
教:這些聲音真好聽,你能為他們配上好看的動作嗎?(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象聲詞)
3、播放第二段,尋找雨點落下的地點
師:“小雨點分別落到哪兒才發(fā)出這么好聽的聲音的呢?”(幼兒邊講述教師邊出示圖片:樹葉、鐵屋、荷花、窗玻璃。
4、探索小雨點落下時的狀態(tài)。
師:“小雨點落在這些地方好像在做什么呢?”(幼兒邊講述教師邊出示圖片,并請幼兒模仿一下動作)
幼兒充分討論后總結(jié):是和樹葉在玩耍、落在屋上翻跟頭、在和荷花捉迷藏、在和蝴蝶打招呼。
5、完整欣賞散文詩,可請幼兒邊聽邊跟著念并可以表演動作
三、學會創(chuàng)編兒歌《快樂的小雨點》,并能用演唱的形式表現(xiàn)兒歌內(nèi)容
1、教師示范創(chuàng)編兒歌如:小雨點,沙沙沙,是和樹葉在玩耍。
教師將幼兒創(chuàng)編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編成兒歌《快樂的小雨點》,然后集體朗誦。
2、師生共同以歌唱的形式表現(xiàn)兒歌內(nèi)容。(幼兒用《兩只老虎》這一歌曲旋律演唱兒歌)
四、音樂游戲:小雨點的旅行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
2、請一名幼兒扮演小雨點,四名幼兒扮演樹葉、屋頂、荷花和窗玻璃進行游戲。
3、師生共同游戲。
五、結(jié)束部分
師:“多可愛的小雨點!落下的聲音真好聽,小朋友們知道嗎?大自然里還有許多比小雨點還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聽一聽。”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各種大自然的聲音。
2、通過多種形式(看圖書、上網(wǎng)等),了解雨的形成、作用及危害。
附:散文詩《聽雨》
下雨了,小蝴蝶不能出去玩。她舞著美麗的翅膀在屋子里飛來飛去,嘴里嘟噥著:“沒辦法出去玩,真沒意思!焙麐寢尨葠鄣目粗』ê缓髱酱扒,“孩子,你來聽,小雨正在唱歌呢!”“媽媽,你說什么呀!小雨怎么會唱歌?”媽媽向她點點頭,閉上眼睛仔細聽。
小花蝴蝶閉上眼睛側(cè)著耳朵靜靜地聽“啊,聽見了,聽見了,沙沙沙,那是跟森林里的樹葉在玩耍;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鐵皮屋上翻跟頭;吱吱吱,那是小雨鉆進粉色的荷花的花蕊了;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跟自己打招呼呢!”
小花蝴蝶高興地說:“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的,多么好聽的歌。 贝巴,小雨還在輕輕地唱,屋里,小花蝴蝶在靜靜地聽。
兒歌:
快樂的小雨點
小雨點,沙沙沙,是和樹葉在玩耍;
小雨點,丁丁丁,落在屋上翻跟頭;
小雨點,吱吱吱,是和荷花捉迷藏;
小雨點,嗒嗒嗒,在和蝴蝶打招呼。
科學活動教案2
目標:
1、練習雙腳并攏跳,手腳著地爬的動作。
2、能按顏色將玩具分類放到筐內(nèi);
3、能聽懂指令,喜歡模仿動物的動作,積極參與游戲。
準備:
大趣味插子,鈴鼓,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筐子各一個;
過程:
1、準備活動:動作模仿:“小鳥走路飛呀飛,小魚走路游呀游,小象走路甩著長鼻子,小鴨子走路搖一搖,小烏龜走路爬呀爬,小兔子走路跳呀跳!
重點:
練習小兔子雙腳并攏跳和小烏龜手腳著地爬的動作。
2、介紹游戲玩法:
、俅魃县垕寢尩念^飾,向幼兒介紹場地和游戲的材料:“小兔子們,貓媽媽有一些筐子,你們看有什么顏色的?”“有幾個筐子?”“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吧!”
、诮榻B游戲玩法規(guī)則:“貓媽媽的果園里有許多的果子。”(將大趣味插子輕輕撒到草地上)
“請小兔子幫忙撿1個果子回來,動腦筋想一想,小兔子撿到1個紅果子要放到什么顏色的筐子里呢?”
“如果撿到一個黃果子呢?撿到一個綠果子呢?撿到一個藍果子呢?”
、坌⊥米右鯓幼呗?(提示幼兒兩只腳要并緊了向前跳。)
、堋靶⊥米觽儯牭截垕寢尩拟徆囊豁懢鸵黄痖_始跳到果園里撿果子,準備好了嗎?”
3、進行游戲《運果子》
、儆^察幼兒的動作和取放玩具的情況;
、谛〗Y(jié)幼兒游戲情況,引導幼兒聽清楚貓媽媽的要求。
、圩儞Q不同的動物幫助貓媽媽運果子,例如小烏龜發(fā)展幼兒手腳著地爬的動作;④根據(jù)幼兒的取放情況,不斷增加取放的數(shù)量,可以使2個、3個。
4、結(jié)束游戲。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小螞蟻與大面包作者: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閔橋鎮(zhèn)幼兒園張和蘭活動領域:體育活動前評析最近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小枕頭很感興趣,午睡時他們一會兒抱抱小枕頭,一會兒又拋接小枕頭,非常開心。我想:何不收集一些靠墊,組織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獲得一些認知經(jīng)驗,得到一些動作發(fā)展呢?為了讓孩子能更加快樂地玩,我設計了螞蟻媽媽帶螞蟻寶寶玩“面包”的情節(jié),增強了活動的游戲性和情景性。
活動目標
1、喜歡玩靠墊,初步感受靠墊的不同玩法。
2、激發(fā)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3、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螞蟻胸飾、螞蟻背心、大靠墊(靠墊的邊緣縫合)。
2、場地上鋪上地毯,活動前為幼兒脫掉鞋子。
。ㄕf明:螞蟻背心的背面縫有尼龍褡袢,靠墊的一面也有尼龍褡袢,這樣螞蟻寶寶可以牢牢地把面包背在背上)
活動過程實錄
一、小螞蟻在媽媽的帶領下進入場地
螞蟻媽媽:寶寶們,今天,我們帶著大面包到草地上去玩玩,好嗎?(音樂聲中,螞蟻寶寶和媽媽背著大面包邊爬邊念兒歌:“小螞蟻背面包,嗨喲嗨喲爬呀爬,嗨喲嗨喲爬呀爬,爬到草地去玩耍!保
二、小螞蟻玩面包
1、親親大面包
螞蟻媽媽:大面包是我們小螞蟻的好朋友,我們抱抱它,親親它,再站起來把大面包舉得高高的,抱著面包輕輕地轉(zhuǎn)一圈。
2、自由玩大面包
。1)螞蟻媽媽:大面包真高興,聽一聽,它好像在說話呢!哦,大面包說:它想和我們小螞蟻一起玩呢!那我們就帶著大面包玩一玩吧。
。2)螞蟻媽媽鼓勵小螞蟻想出許多辦法玩面包。如:拋接大面包,抱著面包滾一滾,在大面包上跳上跳下,把面包頂在頭上,把面包壘高等等。(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或帶全體孩子集中學1~2個動作)
3、玩“小路”
。1)接“小路”
螞蟻媽媽:寶寶們快過來看一看,這兩只大面包連在一起多開心啊,它們是好朋友呢!如果把這些大面包一個一個都連起來,一定很好玩的,我們來試試吧。ü膭钚∥浵伜蛬寢屢黄鸷献靼选懊姘币粋一個接起來)
(2)玩“小路”
螞蟻媽媽:看看,這么多面包連接在一起,變成了很長很長的什么呀?(幼兒自由說)
螞蟻媽媽:現(xiàn)在,我們在小路上可以干什么呢?誰會勇敢地爬過去!還可以怎么玩?(引導幼兒在“面包小路”上走、跳、騎等)三、把“面包小路”抬回家
1、下雨了
(放“下雨”音樂)螞蟻媽媽: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哎呀,下雨啦!我們趕快把“面包小路”抬回家吧!
2、把“面包小路”抬回家
鼓勵小螞蟻一起把“面包小路”“嗨喲,嗨喲”抬回家;顒友由
把靠墊放在區(qū)域角,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可以自由玩靠墊,并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靠墊的不同玩法,如可以玩“趕小豬”,背著靠墊走或跑等等。
本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積極、快樂、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活動設計體現(xiàn)了真正為了孩子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其教育價值取向強調(diào)的是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獲得發(fā)展、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活動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其行為從居高臨下的“落輸者”和“指導者”變?yōu)閮和瘜W習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教材內(nèi)容是幼兒易于理解感興趣。在活動中,能為幼兒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緊扣主題,讓幼兒一直處于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中掌握了知識和技能。
教材內(nèi)容是幼兒易于理解感興趣。在活動中,能為幼兒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緊扣主題,讓幼兒一直處于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中掌握了知識和技能。本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積極、快樂、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活動設計體現(xiàn)了真正為了孩子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其教育價值取向強調(diào)的是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獲得發(fā)展、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活動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其行為從居高臨下的“落輸者”和“指導者”變?yōu)閮和瘜W習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一一對應地將圖形放入不同形狀的圖中。
2、感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動準備:
1、小兔手偶或玩具數(shù)個、粘圖形用的板子人手一份。
2、"魔術箱"每桌一個,內(nèi)裝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幾何圖形,這些圖形可以粘貼在板子上,圖形的數(shù)量要足夠本桌幼兒每人拼擺出一座房子。
3、紙制小路,上面鏤刻著不同大小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與紙制小路上鏤刻的圖形相應的幾何圖形。
活動過程:
1、從故事引入。教師說:"我剛剛接到一個求救電話。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風,小兔白白、灰灰、黃黃的房子被刮倒了,需要我們的幫助。誰愿意幫小兔子們蓋新房子呀?"邊講邊出示小兔手偶或玩具。
2、當幼兒自告奮勇要為小兔蓋房子時,教師說:"這里有'魔術箱',蓋房子用的材料就在里面,小朋友可以從'魔術箱'里變出材料來。"
3、每桌放一個'魔術箱',請幼兒自己從箱中變(拿)出幾何圖形充分感知、操作、拼擺,把選定的圖形粘在板子上,給小兔蓋房子。
4、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將房子送給不同的小兔。教師用小兔的口吻與幼兒對話:"謝謝小朋友的幫助!能告訴我你蓋的房子的屋頂是什么形狀嗎?墻呢?窗戶呢?"鼓勵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必要時加以引導。例如:當幼兒說房子的窗戶是"圓的"時,教師可以說:"噢,你的窗戶是圓形的"。將幼兒蓋的房子分為三組,分別和三只小兔放在一起。
5、教師可以說:"我們給小兔蓋好了新房,再修一條新路,就能去小兔的新家和它們做游戲了。"教師邊說邊擺出紙制小路和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這條小路上有許多坑還沒有填平。這里有很多不同的圖形,請你們把圓形材料放進圓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進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進正方形的坑里,把坑填平,路就修好了。"
6、幼兒自愿結(jié)成小組操作,根據(jù)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把坑填平、把路鋪好。教師根據(jù)需要強化幼兒對幾何圖形的感知。
7、路鋪好后,幼兒學小兔跳,沿著自己鋪的路去看小兔和他們的新家,并在新家前和小兔做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名稱:
1、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的活動的興趣。
2、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的正確性和靈活性。
3、引導幼兒學習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7個物體,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數(shù)字7。
活動準備:
1、活動前通過交談讓幼兒知道“買6贈1”的含義。
2、準備有關7的形成的.圖片,玩具,如:小河里有6只小魚,又游來了一只小魚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察玩具及圖片,通過討論初步學習6添上1是7。
二、幼兒在一起玩一玩自己選的玩具,并相互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6個上1個7個,了解7的形成。
三、借助其他東西進一步學習7的形成,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數(shù)字7(7像鐮刀) 。
四、引導幼兒利用學具在桌子上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加深理解7的形成和實際意義.
科學活動教案5
教學目標:
1、感知電腦傳遞信息的特點,體驗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方便。
2、激發(fā)幼兒對電腦等科技產(chǎn)品進行研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1、電腦幼兒、學習軟件若干。
2、教學掛圖《電腦》。
3、《科學》下P.18~19。
教學過程:
一、認識電腦。
1、帶領幼兒到電腦室,請幼兒說出電腦主要部件的名稱。
2、討論:電腦能干什么?引導幼兒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介紹電腦的用途。
3、用教學掛圖,教師結(jié)合幼兒知道的電腦的用途,豐富他們對電腦的認識。
二、感知電腦傳遞信息的特點。
1、帶幼兒上網(wǎng)瀏覽,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電腦傳遞信息速度快、內(nèi)容廣、信息量大等特點。
2、觀看畫冊《信息的'使者-電腦》,進一步認識電腦主要部件的工作。
三、玩電腦。
教師帶幼兒用電腦進行繪畫、玩游戲,體驗使用電腦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愿意跟著教師一起看看蔬菜,講講蔬菜的名稱。
2、感受蔬菜娃娃可愛的造型,增強對蔬菜的好感。
活動準備
1、蔬菜畫—我的媽媽
2、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紅柿若干,放在一個大籮筐里;
5個蔬菜標記貼在椅背上;小籮筐5個;
教學過程
一、蔬菜寶寶好
1、教師:今天來了許多蔬菜寶寶,看看是誰來了?
。1)出示卷心菜
這是誰呀?
引導孩子說說卷心菜的名稱、顏龜、形狀,并向卷心菜問好。
。2)出示土豆
這是誰呀?
引導孩子說說土豆的名稱、顏色、形狀,并向土豆問好。
(3)出示辣椒、西紅柿,方法同上。
2、教師:今天蔬菜寶寶要來跟我們做游戲,我們歡迎它們吧!
二、蔬菜寶寶放這里
1、教師:蔬菜寶寶說它們擠在一起很不舒服,請小朋友幫幫忙把它們分開放。
2、出示5種蔬菜的標記和小筐,引導幼兒按標記分放蔬菜。
3、幼兒將蔬菜按標記分放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有沒有放錯,并以蔬菜寶寶的口吻表示感謝。
三、蔬菜娃娃真可愛
1、教師:蔬菜太可愛了,我們要把這么多蔬菜變成一個可愛的`蔬菜娃娃吧。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將蔬菜變成蔬菜娃娃。
(1)蔬菜娃娃的頭發(fā)可以用--卷心菜。
。2)蔬菜娃娃的臉可以--用連接的方法擺放。
。3)蔬菜娃娃的嘴巴紅紅的—西紅柿
(4)看看蔬菜娃娃還缺什么?
耳朵、鼻子—土豆。
3、教師:蔬菜娃娃做好嘍,蔬菜娃娃瞇瞇笑,蔬菜娃娃真可愛。
四、觀察蔬菜畫—我的媽媽
科學活動教案7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小司機
小司機——“一個”與“許多”
目標:
喜歡參加集體游戲。
辨別“一個”“許多”,感知兩者的關系。
能按指揮行動。
準備:
玩具方向盤,每個幼兒一個。皮球,每個幼兒一個。
過程:
布置“停車場”。
出示一個玩具汽車,說說汽車要休息了,停在哪里?知道集中停汽車的.地方叫“停車場”。
教師帶領幼兒布置停車場,教師當停車場指揮,幼兒各拿一個方向盤當小司機,做開汽車的動作,玩一玩。要求“汽車”要聽指揮行動。
停車場有許多車。
“汽車”都停在停車場內(nèi),一個幼兒代表一輛汽車,“指揮”問:停車場里的汽車多不多?讓幼兒感知有許多輛汽車。
一輛一輛開走了。
“指揮”發(fā)出信號,讓小司機將汽車開出停車場,每輛汽車出場時,要讓小司機說:我開走了一輛車。汽車都開走了后,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停車場的許多汽車到哪里去了?知道“許多”分成了一輛、一輛。
一輛一輛開回來。
“指揮”發(fā)出信號,讓小司機都把車開回停車場,進場時要說:回來一輛車。汽車都進場后,看一看,停車場里怎么又有許多車了?知道一輛、一輛合起來是“許多”。
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內(nèi)容:
來源于幼兒感興趣的齒輪玩具。自從齒輪玩具“住進”我們班后,我班幼兒就對這個“新成員”特別關愛,每天活動區(qū)活動時,小朋友們總是愛不釋手的擺弄它們,而在與孩子們一起游戲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不但對這種玩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在拼插的時候不斷地變化花樣,不時地提出問題。我及時地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和孩子們一起去探索、發(fā)現(xiàn)齒輪玩具的秘密。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探索與交流,以愉快的情緒與他人合作。
2、感知力的存在,探索和發(fā)現(xiàn)力的傳遞,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與同伴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3、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正確的評價自己或他人。
活動準備:
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玩具。如:口袋、皮球、齒輪玩具等。
活動過程:
。ㄒ唬└兄Φ拇嬖。
1、幼兒操作:讓物品離開原來位置。
2、交流:你是怎樣使物品離開原來位置的?
。ǘ└兄Φ膫鬟f。
1、教師操作:用手邊的球碰中間球。
2、幼兒思考:當我用力推手邊的球,為什么中間的球會動?
重點: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了解力的傳遞。
3、游戲:拼插齒輪玩具
重點: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與同伴合作、交流,在進一步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力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傳遞。
(三)感知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游戲:拔河比賽。
重點:使幼兒了解力的大小。
2、個別幼兒操作:玩口袋。
重點:使幼兒感知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3、室外活動
。1)幼兒自由分散玩口袋。
重點:通過幼兒動手操作,使他們進一步了解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2)比賽:誰的力氣大。
重點: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充分展現(xiàn)自我,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
。ㄋ模┰u價活動
通過幼兒評價“今天誰最棒”,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或他人。
活動評價與反思:
1、本節(jié)活動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合作”的教育理念。教師能夠及時捕捉教育契機,抓住幼兒的心理,從本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以幼兒為中心,利用各種手段調(diào)動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
2、整個活動幼兒對力的存在,力的傳遞,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我通過提問來活躍幼兒的思維,拓展思維空間,引發(fā)更多的問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欲望。幼兒通過操作、探索與同伴合作交流、合作去解決問題,在游戲中,我既是他們的引導者,又是他們的支持者;既是他們的同伴,又是他們的老師,從而靈活地起到了輔助、向?qū)У淖饔谩?/p>
3、整個過程我采用了大量的操作活動。幼兒在動手操作時能引起他們思維的積極探索,使他們獲得感性經(jīng)驗,促使思維升華。例如:活動的開始部分,當我問:“你是怎樣讓這些物品離開原來位置的?”幼兒一致回答“我是用手搬的”。顯而易見幼兒的這一回答是表面的,當我也把手放在物品上又問:“我也用手搬了,它為什么沒有離開呢?”我的不同結(jié)果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在他們的小腦袋中產(chǎn)生了疑問“為什么老師用手搬物品沒有離開呢?”這時激起了幼兒再次探索的欲望,幼兒在第二次操作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答案“原來,手用力了!
4、在整個活動中,我堅持正面教育幼兒。從活動的開始至活動的結(jié)束部分,我以鼓勵語“***,***。你真棒!”貫穿始終。目的是:在個別幼兒受到鼓勵增強信心的同時,也為其他幼兒樹立了榜樣,使每名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地發(fā)展。
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初步了解螃蟹的特征和運動方式。
2.幼兒敢于探索、樂于表現(xiàn),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螃蟹若干,大螃蟹兩只(一公一雌)、熟螃蟹一只。
2.大澡盆一個、紙條、吸管、毛線若干。
活動過程:
一、捉螃蟹。
T:今天,我們班來了一群朋友。(教師出示放有小螃蟹的大盆)瞧,是誰呀?
S:哇!螃蟹!
T:想捉嗎?
S:想。
T:行!去試試吧!
幼兒捉螃蟹,教師觀察并個別指導。
T:哇!你真勇敢!你是怎樣捉螃蟹的?捉螃蟹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啟發(fā)幼兒根據(jù)自己捉的經(jīng)驗來講述)把你的好辦法告訴給你的好朋友吧!
集體交流,小結(jié)捉螃蟹的方法。
T:剛才,你們捉到螃蟹了嗎?是怎么捉的?
怎樣捉又快又安全?為什么?
二、捉捉玩玩,觀察螃蟹的特征及運動方式。
1)T:螃蟹身上有些什么秘密呢?請小朋友把螃蟹捉在手上研究研究,并且把發(fā)現(xiàn)的秘密說給好朋友聽。
幼兒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要求幼兒將螃蟹放回大盆中。教師手捉一只大螃蟹,便于幼兒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S:它身上灰灰的。
S:我發(fā)現(xiàn)螃蟹身上有兩只大鉗子。
T:這兩只大鉗子也叫大螯。
S:螃蟹有八只腳。
T:是不是八只呢?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
S:這是螃蟹的兩只眼睛。
T:(將另一只大螃蟹也捉到手上,讓幼兒觀察螃蟹的.肚子。)這兩只螃蟹有什么不同?(認識公螃蟹雌螃蟹)
3)用材料和螃蟹玩一玩。
T:瞧!今天我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現(xiàn)在,請你們用這些材料和螃蟹玩一玩,看看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
幼兒自選材料和螃蟹玩一玩,教師巡回指導,并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交流發(fā)現(xiàn)。
T:你剛才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S:它走路的時候是橫著的。
T:咦,它為什么是橫著走路呢?
S:因為它的膝蓋是往左右兩邊的。
S:它的膝蓋是這樣往外的。(幼兒邊說邊做起來)
T:我們一起來學學螃蟹走路。
師生學螃蟹走路。
S:我發(fā)現(xiàn)小螃蟹的鉗子很厲害,我用一根吸管碰它的身體,它就張開鉗子夾住不放。
T:它為什么要這樣呢?
S:它可能是想保護自己。
S:我發(fā)現(xiàn)小螃蟹的眼睛碰到東西就會縮進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會兒就又伸出來。
S:我也發(fā)現(xiàn)了。
T:為什么會這樣呢?
S:我覺得它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眼睛。
S:它怕自己的眼睛被碰瞎了。
S:我發(fā)現(xiàn)有好多螃蟹還會吹泡泡呢!
T:螃蟹怎么會吹起了泡泡的呢?”
S:我們弄它,它可能生氣了。
S:我覺得它們可能是生病了,嘔吐了。
T:到底是為什么呢?今天大家回家后,去找找這個答案好嗎?
三、出示兩只螃蟹,一只是煮熟的,一只是活動螃蟹。
T:這兩只螃蟹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呢?
T:為什么煮熟的螃蟹會變成紅色的呢?
S:可能是它怕燙吧!
S:我覺得那紅顏色可能是它的血。
T: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你們回去后,再找找資料,明天來告訴大家,好嗎?
四、師生跳螃蟹舞。
活動延伸:
1)將螃蟹放到養(yǎng)殖角,幼兒繼續(xù)觀察。
2)在圖書角投放有關螃蟹的圖書、VCD、圖片等,便于幼兒查找資料。
科學活動教案10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認識鹽的顏色、形狀、味道等,初步了解鹽,提供了鹽的科學活動教案給老師們借鑒!
活動目標:
1、樂于實驗,樂于與同伴交流,合作。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活動準備:
1.大小芋頭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1、師: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
幼:沉下去
師:那么你們有什么辦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嗎?
幼兒討論,說各自的辦法。
2、教師演示實驗。
出示兩只杯子,一杯裝滿自來水,一杯裝滿鹽水。
師:我把芋頭放在兩個杯子里,小朋友觀察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fā)生呢?
自來水杯里的`芋頭沉了下去,鹽水杯里的芋頭浮了起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杯子里的芋頭會浮起來嗎?
幼兒搖頭。
二.小組合作,操作實驗:鹽能使芋頭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guī)則: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鹽,糖還有味精,這三種東西有一種可以使芋頭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小組合作來做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還有味精分別舀進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他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頭塊,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會發(fā)生呢?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喜歡的圖畫或者符號紀錄在這張表格上。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即使糾正。
3、匯總
師:剛才你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讓幼兒抒發(fā)自己的意見。
師小結(jié):從剛才的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芋頭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芋頭塊浮起來了。
師:你們知道為什么鹽能讓芋頭浮起來嗎?
師生共同小結(jié):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芋頭才能浮起來,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經(jīng)驗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關“死海”的介紹。
師: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幅畫: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而這片海名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你們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嗎?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兒各自抒發(fā)看法。
師小結(jié):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用更多的東西來做實驗,看看每種沉下去的東西需要多少鹽才能浮到水面上來。
科學活動教案11
設計思路:
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季節(jié),鮮花盛開、新芽吐露、北燕南飛,冰雪融化、萬物復蘇,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及人們迎接春天的那份欣喜,如何把握教育契機,豐富孩子們關于春天的經(jīng)驗呢?引導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天里有太多可供選擇的教育內(nèi)容和素材:春天的花草樹木、春天的動物,如:小蝌蚪、春蠶、蜜蜂、蝴蝶等,以及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都十分貼近孩子們的生活。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交流、記錄等活動豐富關于春天的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欲。
2、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發(fā)現(xiàn)的快樂,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選擇自己喜歡的手工操作活動來表現(xiàn)春天。
活動材料:
1、“春天在說話”的配樂詩 “春天在哪里”的音樂錄音。
2、春天的情景創(chuàng)設:表現(xiàn)春天的自然角及有關春天信息的圖片展示。
3、一張供幼兒分類記錄的大圖表
4、可供幼兒進行春天環(huán)境布置的場景及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尋找春天
1、播放課件配樂詩“春天在說話”引入:
“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對,是春天!薄奥,春姐姐在說話呢!”
2、播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引導幼兒自由尋找春天的氣息,幼兒簡單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春姐姐已到小朋友的身邊,她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們可以把春天的秘密,告訴老師、或用小卡片將它記錄下來”。
3、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結(jié)合圖片以“春姐姐又說話了”口吻進行小結(jié):
“是啊,冬爺爺走了,春姐姐來了,柳樹抽新芽了,梨花、李花開了,桃花紅了,蝴蝶、蜜蜂飛來了,冬眠的青蛙、蛇、熊、烏龜醒了,燕子飛回來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鵝與鴨子們在河面快活地游泳,人們脫掉了厚厚的棉襖,有的忙著播種,有的在運動,春天到處充滿活力!
二、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將收集的春天的信息進行分類。
“春姐姐想舉辦春天盛會,她想請一些朋友來,這是春姐姐的邀請函!
1、出示分類記錄大圖表:
2、引導幼兒利用小圖卡按植物、動物、人類進行分類:
三、幼兒美工活動:美麗的春天:
“春姐姐想在這里舉辦春天的盛會,草地上應該有什么,水面上,天空上呢?大家有什么辦法讓這里變得美麗而又豐富?”
1、美工分組活動:幼兒通過簡單地畫、剪、折、捏等各種美工手段來參與春天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2、引導幼兒將自己制作的作品并根據(jù)環(huán)境(如:天空上,水面上、草地上)進行分類布置春天環(huán)境。
四、戶外活動:尋找春天
“春天不僅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大家還可以用鼻子聞,耳朵聽,春姐姐又在戶外向小朋友招手了,我們一起去找她!”幼兒隨音樂《春天在哪里》走出活動室。
五、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風景。
2、指導幼兒繼續(xù)春天小種植和小飼養(yǎng),如:龜、小蝌蚪、蠶等,并記錄它們生長情況。
小資料
春姐姐的話
嗨,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春姐姐,當冬爺爺揮手向你們告別時,我就悄悄來到了你們的身邊,我能看到你們,你們能看到你嗎?
清新的風,暖和的太陽,春的氣息彌漫了四野,我,輕悄悄的來了。我走近小草,輕輕一親,小草醒了,樹葉綠了。草叢里的花兒也露出了笑臉。
我走進樹林,輕輕一吹,冬眠的小動物醒來了,青蛙、蛇、烏龜、熊、都欣欣然張開了眼,蠶寶寶沙沙地吃著桑葉。
我走到田野,輕輕一揮,種子發(fā)芽了,麥苗長高了,農(nóng)民伯伯忙著在插秧,蜜蜂在飛,蝴蝶在飛,聽!是誰在枝頭上,嘰嘰叫喳喳。哦,原來是小燕子從遠方飛回來了。
我走進花園,輕輕一唱,花兒開了,雪白的李花像云朵,粉紅的桃花像彩霞,河邊楊柳綠,田里菜花黃。牽;ㄅ郎狭诵』h笆。到處散發(fā)著春的馨香,處處迭印著春的韻律。
我走到河邊,輕輕一摸,冰雪融化了。
我走到幼兒園,在藍藍的天空下,飛翔著隨風飄揚的風箏,小朋友邊笑邊跳著叫我:“春姐姐到了”。
活動點評:
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體現(xiàn)新《綱要》精神,活動內(nèi)容源于生活,老師能緊抓住季節(jié)時令這一教育契機,使這活動來得自然且又符合教育的需要和發(fā)展的.需要,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有以下幾點突出的特色:
(1)活動中始終以一個情境“春姐姐”為主線,讓幼兒從“感受春天——尋找春天一—說說春天——表現(xiàn)春天”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啟發(fā)引導方法,使“春天”這個抽象的概念,在幼兒心中清晰明朗起來。
(2)整個活動從聽覺和視覺都讓人充分感受美:聽覺上以配樂詩的引入,視覺上創(chuàng)設兩個適宜的環(huán)境:一個讓幼兒體驗;一個讓幼兒表現(xiàn)春天環(huán)境。使幼兒通過尋找活動有了親身感受春天的經(jīng)歷,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動手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春天美的情景,可謂注重幼兒的體驗,避免單一的言語說教。
。3)活動要求明確,活動靈活多樣,教師始終將幼兒置主體的地位,引導幼兒的主動探索。 整個活動中,學習目的就是在這種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得以實現(xiàn),每個孩子在活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在一個洋溢著美和體驗著快樂中進行學習。
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過程:
1、尋找聲音
1)、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了很多小演員來我們卡通城班表演節(jié)目。
配教老師報幕:“演出開始:首先是歌曲《閃爍的小星》。小朋友,小演員想要藏在屏風后面唱歌讓我們猜一猜她是誰?我們可要聽仔細咯。ń處熢谄溜L后面用樂器演奏。)小朋友是誰在唱歌?(樂器……)你是怎樣知道的?(聽到聲音……)我們來看看小樂器是怎樣唱歌的?
2)、讓幼兒知道當物體發(fā)生碰撞時,物體就會發(fā)出聲音。
老師這里有一些鑼、撥、鼓、三角鐵等樂器。怎樣讓這些樂器發(fā)出聲音?(敲擊……)幼兒自由實驗、交流。
3)、讓幼兒通過實驗,知道聲音的產(chǎn)生必須是多樣物品碰撞后產(chǎn)生震動發(fā)出聲音。
配教老師報幕:“下面表演的節(jié)目的是花生米,花生米將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睂⒒ㄉ追旁诠拿嫔,但花生米沒有動。教師:“主持人,怎么花生米不動?”配教老師:“哦!我忘了,花生米說想要用這面鼓來為她奏樂!庇霉墓髑脫艄拿婵梢钥吹焦拿嫔系幕ㄉ自谔鴦。提問:小朋友們,花生米是真?zhèn)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臺,還要有用大鼓為她伴奏她才肯跳。你們知不知道是為什么?(引導幼兒感知鼓棍必須和鼓面發(fā)生碰撞,鼓面才會震動而且會發(fā)出鼓聲。)
4)、我們來做個游戲,讓鑼、撥、鼓、三角鐵等樂器發(fā)出聲音后馬上阻止震動,看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使幼兒知道聲音是通過震動產(chǎn)生的。)
2、制造聲音
1)、讓幼兒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fā)出聲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我們的樂器能發(fā)出聲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東西能發(fā)出聲音?(利用幼兒園的各種物體或廢舊材料來操作。)
2)、引導幼兒用找到的物體來做樂器,來跟著音樂打節(jié)奏。
3、分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教育幼兒在活動中輕輕地說話,避免產(chǎn)生噪音,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的習慣。
4、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自制的會發(fā)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4、 課間操: 活動要求:
1、教師幼兒做操時須精神飽滿,動作到位,指導重點。
2、帶操老師以飽滿熱情調(diào)動幼兒情緒,提醒幼兒不亂動地上的器械。
3、注意觀察幼兒,隨時提醒幼兒保持隊伍,糾正個別幼兒動作。
設計意圖:
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于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卻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故意大聲尖叫。為了培養(yǎng)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tài)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yǎng)良好的說話的習慣。讓幼兒能在輕輕松松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成為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我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是好聽的,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培養(yǎng)良好的說話的習慣。
3、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小鼓、小鈴、盤子、碗、小勺子、各種瓶子、空的盒子、花生米、等若干。
2、錄有聲音的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
科學活動教案13
教案目標:
1、感知物體間的大小差異。
2、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3、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yǎng)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案準備:
1、各種食物:芹菜、黃瓜、胡蘿卜、桔子切成兩半的火龍果。
2、各種工具:勺子、幼兒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記錄表一張。
教案過程:
一、認識各種食物。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看有些什么呀?
2、師:你們吃過這些東西嗎?你們喜歡吃嗎?
二、認識瓶上標記。
1、師:好吃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看,瓶寶寶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么樣?(餓了)我們把好東西送給瓶寶寶吃,好嗎?
2、師:這個瓶寶寶說話了,它說“我最喜歡吃芹菜了,請你喂芹菜給我吃!蹦悄銈兛催@個瓶寶寶喜歡吃什么呢?(認瓶上標記)
三、初次探索,嘗試喂瓶寶寶吃東西。
1、師:瓶寶寶又說話了,它說“等會你們喂我吃東西的時候要注意衛(wèi)生,不能把好東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嗎?”喂的時候可以和我說說話:“瓶寶寶,我喂芹菜給你吃!
2、師:現(xiàn)在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寶寶,先看看它喜歡吃什么,再想辦法喂給它吃。
3、幼兒操作。
幼兒嘗試將食物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里。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操作過程。
4、交流與討論:
。1)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了嗎?為什么?(引導說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保
成功的幼兒來講講:你用了什么辦法讓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的?(我把長長的芹菜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如幼兒不會講,引導語:這顆芹菜怎么樣?(長長的,)瓶子里的芹菜是怎么樣的?(小小的),你怎么把芹菜變成小小的,為什么要這么做?
小結(jié):你真能干,用手把長長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讓瓶寶寶吃到芹菜,謝謝你!
沒成功的幼兒:誰來告訴我是原因你的瓶寶寶沒吃到東西呢?這里可引出的問題:食物大,食物硬。根據(jù)幼兒的問題教師想好預設回答,特別強調(diào)幫助幼兒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結(jié):原來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寶寶才吃不到好吃的東西呢。
(2)師:那有什么好辦法能讓瓶寶寶們都能吃到這些大大硬硬的東西?
幼兒:小刀,剪刀等等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工具,看有什么?(剪刀、刀、調(diào)羹),
四、再次探索,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1、交代實驗操作要求。
。1)師:我們用這些工具試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我們在用刀和剪刀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別人。)
。2)師:現(xiàn)在我們請這些小工具來幫幫忙吧,請小朋友們選好瓶寶寶,找到他們愛吃的食物,把它們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吧。
小工具在框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選,要注意安全哦。
2、幼兒操作。
。1)、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大變小,并把食物對應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里。
。2)、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3、交流與記錄。
。1)、師:你把大大的'食物變成小小了嗎?瓶寶寶吃到食物了嗎?
。2)、師:你用什么辦法把長長的芹菜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的。用剪刀剪什么?
(3)、根據(jù)幼兒回答選擇圖片記錄。
(4)、幼兒看著記錄表,學著說一說。教師繼續(xù)引導幼兒用粘貼的方式進行記錄,并引導幼兒看著記錄表完整表述實驗過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黃瓜(芹菜、火龍果)變成小小的,喂給瓶寶寶吃。”
小結(jié):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學會運用小剪刀,小刀,調(diào)羹,和手來讓食物變小,在平時我們的生活中,對不同的食物我們也要運用不同的工具讓它們變小變短呢,如(是否結(jié)合生活中的來說說)
五、自然結(jié)束活動。
師:“瓶寶寶吃了這么多好吃的東西,非常高興。小朋友一起拿著瓶寶寶和他們?nèi)プ鲇螒虬!?/p>
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感受冷和暖。
2、發(fā)展感知和分類能力。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冷水和熱水的杯子(數(shù)量多于幼兒人數(shù))
2、紅、藍標記若干,太陽和雪花的大標簽各一張。
活動重點:
感受冷和暖。
活動難點:
能將冷暖分類,貼上標記。
活動過程:
1、 感知體驗:
提出活動要求:
——“老師在許多杯子里放了水,等會寶寶們摸一摸,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幼兒操作。
小結(jié):這些杯子摸上去有的冷,有的暖。
2、 區(qū)分冷暖杯:
教師提出要求:
——“請你們給摸上去暖的'杯子貼上紅色標簽,給摸上去冷的杯子貼上藍色標簽!
幼兒操作。
3、 冷暖杯找家:
分別出示太陽、雪花的標簽,讓幼兒辨別冷暖。
幼兒將冷暖杯送到合適的標簽處。
科學活動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的的興趣并萌發(fā)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準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里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會有什么現(xiàn)象呢?”(教師把事先調(diào)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么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xiàn)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jié)果)
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么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樣的!闭堄變鹤屑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diào)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建議:
本活動可以放在大班上學期進行,活動應采取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以方便教師進行指導。
(六)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jié)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jié)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10-29
科學活動教案通用10-18
美妙的水聲科學活動教案08-15
科學活動教案15篇09-21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13
“玩沙土”科學活動教案09-2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15篇09-0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20篇)08-10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30篇)09-1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21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