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歷史教案:唐代的中外交往
第5課唐代的中外交往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長安是唐朝陸路交通中心;廣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唐朝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國向唐朝派遣使節(jié);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學生;鑒真東渡;玄奘西游。
、偻ㄟ^對唐朝對外交往盛況空前原因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②通過引導學生解答課后的比較鑒真和玄奘共同點的習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較法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
、弁ㄟ^對唐僧取經的故事與歷史事實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的鑒別能力。
、芡ㄟ^對《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聯(lián)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內容,使學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況空前的景況,認識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的政治經濟條件及其重大作用。
、谶\用觀察、聯(lián)想、比較、討論等方法講授本課內容,使學生感知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節(jié)和中國的鑒真、玄奘等,為發(fā)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貢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偬拼鷩医y(tǒng)一,社會安定,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發(fā)達,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現(xiàn)了盛況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見,國力的強大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基礎,開放的對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社會進步。
、谌毡镜葒那蔡剖、中國的高僧鑒真、玄奘等為發(fā)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繼承。
[重點和難點]
重點:唐朝對外開放的政策。
難點:唐朝的對外開放豐富了中外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學方法]
問題導學法
[教學綱要]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對外交通
2、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羅的遣唐使節(jié)
二、鑒真東渡
1、鑒真東渡的艱辛歷程
2、鑒真的貢獻
三、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艱苦經歷
2、玄奘西游的貢獻
[課堂練習]
學生做“課課練”習題,獨立完成。
第5課唐代的中外交往
1、唐朝最大的外貿港口是()。唐政府在廣州設置(),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歷史上最早設置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
2、唐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唐朝通商的國家達()多個。
3、()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團寵大,居各國之首。
4、日本赴唐朝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使者是()。
5、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向日本傳播(),還把唐朝的建筑技術、醫(yī)藥知識、繪畫傳給日本。他死后安葬在日本奈良的()。
6、唐太宗時,僧人()西游()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成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qū)歷史、佛教的典籍。
7、玄奘把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和佛像珍藏在今天西安的()。
8、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制度進行的改革。8世紀前期,日本留學生吉備真?zhèn)浜蛯W問僧空海在利用()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日本的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
【初一歷史教案:唐代的中外交往】相關文章:
歷史《第16課 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04-21
古代希臘歷史教案02-13
開元盛世歷史教案11-25
《輝煌的隋唐文化》歷史教案03-15
《明朝君權的加強》歷史教案06-24
《經濟重心南移》歷史教案03-19
初中歷史教案最新范文07-24
新課標初中歷史教案模板01-22
人類的形成初中歷史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