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女人在线视频,国产xxxx免费,捆绑调教一二三区,97影院最新理论片,色之久久综合,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微課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5-04-25 08:18: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微課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微課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微課的教學設計

微課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知,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jié)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情景。

  2、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課時布置】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師:俺們的祖國邊疆遼闊,有56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shù)民族?

  隨同學回答“傣族”教師板書。

  2、師: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qū)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前后,有一個盛大節(jié)日,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這就是“潑水節(jié)”。

  (板書)

  3、在“潑水節(jié)”前面板書“難忘的”,齊讀課題。

  質(zhì)疑:為什么說這個潑水節(jié)是難忘的潑水節(jié)?

  二、自主學習

  1、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耪n件出示生詞,小老師領讀:

  (各種形式認讀)

  潑水節(jié)鳳凰花傣族周恩來總理撒滿對襟白褂敲鼓

  咖啡銀碗踩著端起蘸水健康短命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普J讀長句:

 、僦芸偫砩泶⿲蟀坠,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侵该侄巫x課文,正音。

  3、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隨機教學第1自然段。

  (理解:一年一度)

  告訴同學:傣族是俺國云南省的少數(shù)民族。每年過一次盛大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潑水節(jié)就像他們的新年,在農(nóng)歷4月中旬(傣歷的六、七月份),歷時三、四天。過節(jié)的時候,人們換上最漂亮的衣裳,敲著鼓,跳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

  帶著喜悅讀一讀這段話。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教學第二、三自然段:

 、沤衲,傣族人民特別高興,那是因為同學接讀

  ⑵周總理要來了,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同學們,讀完這一段,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說。

  預設:生:俺看到了有很多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師:他們會邊走邊說些什么呀?

  師點撥:是啊,傣族人民知道敬愛的周總理來了,能不激動嗎。能倒霉福嗎?你們除了能看到懷著激動心情的人們還能看到什么?

  生:俺還看見了地上鋪滿了鳳凰花瓣。鮮紅鮮紅的,很漂亮。

  師:好,老師看見的紅地毯和你眼中的一樣美麗,不過,俺還能從中想到一些什么,你能嗎?

  生:這是專門為了歡迎總理準備的。

  生:說明人民特別尊敬總理。

  師:你眼中看到了江面上和天空中了嗎?

  生:江面上有龍船,空中有花炮啊。

  師:是的,老師眼中的龍船與花炮和以往有不同的地方,你們有這種感覺嗎?

  師點撥:俺們看到了很多也聽到了很多,看到這種局面、想到這些局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撬匀藗兪且槐橛忠槐榈貧g呼著:“周總理來了!”指導朗讀這句話。

 、戎笇Ю首x第三小節(jié):

  指名讀、齊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局面和人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四、寫字指導

  書寫生字“龍、恩、壽、柏、潑、特”。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認讀生字卡片:

  師:是啊,春意盎然,草長鶯飛,當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遍翡翠般綠的西雙版納時,傣族人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今年的潑水節(jié),傣族人民特別難忘、特別幸福,那是因為(同學接說)。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三自然段。

  二、圖文結合,體會感悟

  1、師:是啊,周總理來了,來到了傣族人民的當中,大家看:出示課文插圖。

  你們看到了什么?

 、磐瑢W自由說,理解:象腳鼓、銀碗。

 、瓶纯磮D上的人們都有一個一起特點──“笑”。

  是呀,圖上的`男女老少都在笑。

 、亲屝∨笥延^察圖上的主要人物──周總理:

  他的衣著(理解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等)。

  表情(笑容滿面)。

  動作(端)。

  2、⑴師:課文哪段是寫這幅圖的?請大家邊看圖邊讀讀四、五兩個自然段。

 、普f說你喜歡哪句話,與大家交流交流:

  當同學講到“周總理一手拿著盛滿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祝!睍r,老師接著說:

  ① “總理把水潑向像你們一樣的小朋友,祝福他們──!

 、凇 翱偫戆阉疂娤蚰切┠贻p人,祝福他們──!

 、邸 翱偫戆阉疂娤蚰切├先思,祝福他們──!

 、軒煟捍鲎迦嗣衲,同學接: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師:祝福俺們的總理生:健康短命。

 、抢蠋煂дZ激趣:

  人民的總理愛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愛總理,向總理祝愿,人民和總理心連心,是多么幸福難忘的局面呀!多么讓人激動的局面啊!傣族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

  ⑷有感情地朗讀4~8自然段:

  同學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zhàn)讀──齊讀。

  三、再次看圖,理解升華

  1、再次看圖,現(xiàn)在你能理解周總理和人們?yōu)槭裁葱Φ媚敲撮_心嗎?

  出示:傣族人民笑得那么絢爛,那是因為……。

  周總理笑得那么開心,那是因為……。

  2、1961年的潑水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但俺們永遠不會忘記也難以忘記1961年的潑水節(jié),(再出示)多么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jié)!師先說,問:誰還能說?

  再一次深情地讀一讀課題吧!

  四、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腳、鳳、凰”。

  五、拓展延伸

  查找有關:彝族的火把節(jié)、鄂倫春篝火節(jié)等資料,下節(jié)課交流。

  六、板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jié)

  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周總理

  幸福令人難忘

微課的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冀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始版)第四冊第三單元(All about me)的第4個新授課,Lesson16:How do you go to school? 經(jīng)過一年半的學習,四年級下學期孩子們學習的重點逐漸過渡到各種基本句型。本單元前面三課分別學習了關于年齡、身高、住處的句子,本課教材以How do you go to school?為切入點,重點學習關于出行方式的交流:詢問別人、介紹自己的出行方式。

  二、學生分析:

  孩子們經(jīng)過一年半的學習,基本了解了字母:26個字母及常見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則,詞匯的學習方法:單詞音形意用的結合、音節(jié)、重音及不同詞類(名、動、數(shù)、形、冠等)的用法特點,初步體會英語句子的語序與漢語的不同,但對于句子結構及變化還比較陌生。本課內(nèi)容對于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Book3 L16已學習過四種出行方式by bus, by car, by bike, by taxi和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____? 另一種出行方式on foot /walk,dives me及選擇此種出行方式的原因表述學生相對陌生。但我校學生學習英語較早,一二年級有了兩年的口語學習,還有近1/3有課外學習經(jīng)歷或正在進行,這些內(nèi)容對于他們可能都不陌生。

  基于以上分析,本課時目標制定如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A. 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句型Do you walk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___ by___ / on foot...詢問、表達適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B. 學生知道句子的變化是和人稱有關系的,并能嘗試運用所學句子介紹和詢問他人的出行方式:Does he/she walk to school? How dooes he/she go to school? He/she goes to school by___ / on foot...

  2、 文化目標:

  嘗試了解不同地區(qū)人們選擇不同出行方式:山區(qū)孩子、牧民(草原)、江南居民及西方國家等。

  3、學習策略目標:

  學生知道句子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并引導嘗試找出這些規(guī)律: A.和人稱變化的.關系; B.不同句式之間的關系等。

  初步構建“單詞——短語——句子”的建構學習模式。

  4.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尋找句子規(guī)律及了解不同人們的出行方式,引導學生體會英語學習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Englishi is easy! 及交流開闊自己的眼界English is fun!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句型Do you walk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___ by___ / on foot...詢問、表達適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2、教學難點:學生知道句子的變化是和人稱有關系的,并能嘗試運用所學句子介紹和詢問他人的出行方式:Does he/she walk to school? How does he/she go to school? He/she goes to school by___ / on foot...

微課的教學設計3

  【微課簡介】

  《圓的周長公式推導》一課是小學數(shù)學新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個知識點,適用于對圓的各部分名稱已有初步認識并將學習計算圓的周長公式的學生學習。在這個知識點學習中,學生應用互動軟件《圓的工具》輔助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對比、分析、概括出圓的周長與直徑、半徑的關系,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

  【教學背景】

  數(shù)學是一門需要思維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會出現(xiàn)囫圇吞棗的現(xiàn)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圓的周長公式推導是關于圓的知識學習中的一個重難點,理解圓的公式推導過程是幫助學生學習圓周長公式的關鍵。由于本班學生已經(jīng)是六年級的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體現(xiàn)出良好的信息技術能力,于是將公式推導這一部分設計為學生應用互動學習軟件,在預設的任務中以同桌倆倆合作和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活動。這樣的自主學習活動更注重于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獲取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積極地去探究,通過“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建構數(shù)學模型,從而對所獲得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而現(xiàn)代化技術的運用,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經(jīng)歷數(shù)學建構的過程,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提高了學習效率,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公式推導是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的一個知識點。為了突破這個知識的重難點,應用學習互動軟件《圓的工具》輔助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學生在這一活動中,用交互工具建構數(shù)學模型,應用對比、分析、概括等去解決問題,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能力發(fā)展。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是六年級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能力,在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中,對于圓的各部分名稱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是要學生借助學習軟件,在給出的任務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實驗活動,從而歸納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

  推導并總結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重難點】

  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方法】

  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探究法。

  【學習環(huán)境與資源】

  1、學生分組,每一組至少有一臺聯(lián)網(wǎng)的'計算機。

  2、探究工具軟件《圓的工具》

  3、學生探究活動紙

  【教學過程】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進行實驗探究,構建模型。

  一、出示實驗任務,提出實驗要求。

  1、把用來記錄探究數(shù)據(jù)的學生活動紙分發(fā)給學生。

  2、介紹實驗軟件:圓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動一的任務:

  二、學生應用軟件開展數(shù)學實驗

  1、同桌合作,輪流進行操作和記錄;

  【軟件使用說明】

  2、四人小組進一步協(xié)作整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學生應用軟件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將相關數(shù)據(jù)填入活動報告單,小組進行匯報交流,獲得結論。

  當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紙時,根據(jù)需要可引導學生。例如,當問“圓的直徑和周長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會不會隨著周長的變化而變化”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出圓周率是固定的一個數(shù)值,從而對圓周率有一定的認識,并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讓學生討論并歸納:“根據(jù)圓的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如何用半徑算出圓的周長?”

  這樣的過程將探索圓周率的過程簡單化,借助現(xiàn)代化技術提高了課堂效率,豐富了學生對圓的認識和理解。

  3、組間分享:通過組間的匯報,相互補充各組的發(fā)現(xiàn),閱讀相關資料,了解圓周率。

  三、建構數(shù)學模型

  1、通過實驗和交流,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shù)關系,能用直徑或半徑計算圓的周長。

  2、學會按順利整理數(shù)據(jù)的實驗方法。

  【教學總結】

  圓的周長公式推導過程在教學中一直是個難點,以往都是讓學生拿著圓形物體進行直徑、周長的測量,從數(shù)據(jù)中去尋找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這樣的操作過程既耗時又費力,且容易出現(xiàn)測量誤差導致計算結果出現(xiàn)較大的差距等情況。因此,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采用了計算機軟件的模擬操作,使得整個操作過程的數(shù)據(jù)精確化,學生借助計算機操作獲得的一系列數(shù)據(jù),既能獲得活動探究所需的數(shù)據(jù),又能節(jié)約很多操作時間,從而使得整節(jié)課的重心放在數(shù)據(jù)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學生在一系列精確的數(shù)據(jù)中獲得感知,從而順利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

微課的教學設計4

  一、實驗目的

  l、掌握配制緩沖溶液的原理和方法,并加深認識緩沖溶液的性質(zhì);

  2、練習pH試紙的使用,資料《緩沖溶液教學設計》。

  二、實驗原理

  弱酸及其鹽(例如HAc和NaAc)或者弱堿及其鹽(例如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外來的酸或堿起緩沖作用,即當另外加少量酸、堿或稀釋時,此混合溶液的pH值變化不大,這種溶液叫做緩沖溶液。

  三、儀器、試劑及其他

  1、儀器

  試管,試管架,燒杯(50m1),量筒(10m1),玻璃棒。

  2、試劑

  酸:HCl(0.1mol·L1, 0.2mol·L1),HAc (0.1mol·L1, 0.2mol·L1, 1.0mol·L1);

  堿:NaOH(0.lmol·L1, 0.2mol·L1),NH3·H2O (0.1mol·L1, 0.2mol·L1);

  鹽:NaAc (0.2mol·L1,l.0mol·L1),NH4Cl (0.1mol·L1, 0.2mol·L1), NaH2PO4 (0.1mol。

  L1), Na2HPO4 (0.2mol·L1)。

  3、其他。

  pH試紙。

  四、實驗內(nèi)容

  (一)、緩沖溶液的配制

  1、分別測定蒸餾水、0.lmol·L1HAc的pH值。

  2、在兩支各盛5ml蒸餾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5滴0.1mol·L1 HCl和0.1mol·L1NaOH溶液,測定它們的pH值。

  3、向一只小燒杯中加入1.0mol·L。

  值,并與計算值比較。

  4、在一支試管中加10 m1 0.1mol·L1 NaH2PO4溶液和l ml 0.2mol·L1Na2HPO4溶液,1HAc和1.0mol·L1 NaAc溶液各15ml(用量筒盡-可能準確量取),用玻璃棒攪勻,配制成HAc-NaAc緩沖溶液。用pH試紙測定該溶液的pH混合均勻,測定其pH值,井與計算值比較 (H3PO4的Ka2 = 6.2×108)。

  5、用下列給定試劑設計幾種配制緩沖溶液的方案,寫出每種試劑的用量(緩沖溶液體積不超過5ml)。用pH試紙測定緩沖溶液的pH值并與計算值進行比較。

  給定試劑:NH3·H2O (0.1mol·L1, 0.2mol·L1),NaOH(0.lmol·L1, 0.2mol·L1),NH4Cl (0.1mol·L1,), HCl(0.1mol·L1, 0.2mol·L1)。

  (二)、緩沖溶液的性質(zhì)

  1、緩沖溶液的稀釋

  取三支試管各加入自制的HAc~NaAc緩沖溶液3ml,然后分別加蒸餾水5滴、3ml、30ml,測定pH值,并與原緩沖溶液的pH值比較。觀察pH值有否變化。

  2、緩沖溶液的抗酸、抗堿作用

  (1)取兩支試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緩沖溶液,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1滴0.2mol·L1HCI,另一支試管中加入1滴0.2mol·L1NaOH,用pH試紙分別測定溶液的--pH值。

  (2) 取兩支試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緩沖溶液,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l ml 0.2mol·L1 HCl,另一支試管中加入1ml 0.2mol·L1 NaOH,用pH試紙分別測定溶液的pH值,并--與原來緩沖溶液pH值比較。pH值是否發(fā)生變化?

  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對緩沖溶液的'性質(zhì)做出結論。

  五、實驗注意事項

  在配制緩沖溶液時,為獲得適宜的緩沖容量,要有適當總濃度。總濃度太低,緩沖容量過小;總濃度太高也不必要,一般為0.05~0.5mol·L1。

  六、預習要求及思考題

  (一)、預習要求

  認真預習緩沖溶液的性質(zhì),緩沖作用的原理及緩沖溶液的配制。

  (二)、思考題

  1、用同離子效應分析緩沖溶液的緩沖原理。

  2、為什么在緩沖溶液中加入少量強酸或強堿時,pH值無明顯變化?

  3、怎樣配制pH值一定的緩沖溶液?

  (1)在緩沖溶液中,弱酸的共軛酸鹽(基本上是強電解質(zhì))會在水中完全電離出對應的酸根離子,大量的酸根離子便會對弱酸產(chǎn)生同離子效應,抑制該弱酸的電離,于是H+便儲存在弱酸中,對pH值的變化起緩沖作用.

  (2) 緩沖溶液:由弱酸及其鹽或弱堿極其鹽組成混合物溶液。

  少量的外來酸堿可以被他們中和,而不會引起H+的顯著改變。

  (3) 強酸培弱堿!強堿培弱酸!最后用ph試紙看下ph值的范圍

微課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審美特征。

  2、初步嘗試為奇石命名。

  3、學會欣賞自然美,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靈璧石的審美特征。

  難點:對賞石文化的理解。

  教學方法

  通過精選實例進行知識講解,講解中不斷設疑,促使學生思考,激發(fā)探究欲望,最終引導學生運用網(wǎng)絡,實現(xiàn)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內(nèi) 容

  一、導入:

  展示上海世博會上安徽館前的迎客松靈璧石。

  提問:1、你認識它嗎?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為藝術品進行欣賞嗎?

  通過提問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討新知:

 。1)初識賞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稱“觀賞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zhì)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如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圖例)

 。2)提問:你知道清朝乾隆皇帝曾經(jīng)為哪種奇石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嗎?

  “發(fā)現(xiàn)之旅”——探尋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其審美特征

 。`璧石的成因很復雜,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靈璧石的種類也很多,只能選擇幾個典型石種稍作講解;靈璧石的審美特征更是牽涉到許多美學概念。本微課主要任務是把學生引領到賞石文化的門前,學生還需自己邁進門檻,做進一步探究,并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3)奇石的命名

  先舉例說明命名的方法,再請學生嘗試為奇石命名。

 。4)小結:

  靈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質(zhì)樸,美在含蓄。

  三、課后拓展:

  賞石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流傳著許多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愛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 、南唐后主李煜不愛江山愛美石的傳說等等。

  如今,賞石逐漸成為國際潮流。除了靈璧石,還有許多著名的石種,請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更多的賞石知識。

  思考:你對賞石文化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呢?

  希望同學們在課外繼續(xù)探索大自然饋贈我們的.奇美,請參考中國靈璧石網(wǎng)。

  (通過欲揚先抑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并提供相關網(wǎng)站,作有效引領。)

  測試題:

  1、奇石又稱(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zhì)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

  A、觀賞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靈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乾隆皇帝曾經(jīng)為(A)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

  A、靈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靈璧石種類很多,主要有(AC)、五彩靈璧、白靈璧等。

  A、磬石 B、呂梁石 C、龍鱗石 D、菊花石

  5、靈璧石的審美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形 、(ABCD)等方面。

  A、聲 B、色 C、質(zhì) D、紋。

  進階練習:

  1、搜集1—2首描寫、評價靈璧石的詩詞。

  2、搜集1—2個歷史名人與靈璧石的小故事。

  3、通過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觀賞性奇石。

微課的教學設計6

  一、學生起點分析:

  通過前幾節(jié)解方程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在此過程中也初步掌握了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基本會通過分析簡單問題中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系列出方程解應用題,但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常常會遇到一下困難,就是從題設條件中找不到所依據(jù)的等量關系,或雖能找到等量關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課以“等積變形”為例引入課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協(xié)作交流,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分析問題,體會用圖形語言分析復雜問題的優(yōu)點,從而抓住等量關系“鍛壓前的體積=鍛壓后的體積”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圖形變換的應用等活動,展現(xiàn)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因此,本節(jié)教材的處理策略是:展現(xiàn)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和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檢驗解的合理性。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借助立體及平面圖形學會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和等量關系,體會直接與間接設未知數(shù)的解題思路,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必須檢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題意。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發(fā)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我變胖了”中的數(shù)學問題的探討,使學生在動手、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

  四、教學過程設計: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內(nèi)容:同學們自己預習的基礎上,用已經(jīng)備好的橡皮泥,自制“瘦長”與“矮胖”的圓柱,觀察分析個中現(xiàn)象。

  考慮幾個問題:

  1、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壓前和手壓后有何變化?

  2、在你操作的過程中,圓柱由“瘦”變“胖”,圓柱的底面直徑變了沒有?圓柱的高呢?

  3、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是否有不變的量?是什么沒變?

  目的:讓學生在玩中體會等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中蘊涵的不變量。同時分析出不變量與變量間的等量關系。

  學生能夠認識到: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壓前和手壓后形狀發(fā)生了變化,變胖了,變矮了。即高度和底面半徑發(fā)生了改變。手壓前后體積不變,重量不變。

  環(huán)節(jié)二:運用情景,解決問題

  內(nèi)容:例1、將一個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為36厘米的“瘦長”形圓柱鍛壓成底面直徑為20厘米的“矮胖”形圓柱,高變成了多少?

  目的:將上述環(huán)節(jié)中體會到的形之間的變與不變的關系、量之間的等量關系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利用前幾節(jié)的解方程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實際效果:學生解答過程布列方程很順利,有的學生還使用了下面的表格來幫助分析。

  鍛壓前鍛壓后

  底面半徑5cm 10cm

  高36cm xcm

  體積π×25×36 π×100x

  由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知“鍛壓前的體積=鍛壓后的體積”,從而得出方程。

  解:設鍛壓后的圓柱的高為xcm,由題意得

  π×25×36=π×100x。

  解之得x=9。

  此時有學生將π的值取3.14,代入方程,教師應在此時給予指導,不要早說,現(xiàn)在恰到好處!

  (1)此類題目中的π值由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就已約去,無須帶具體值;

 。2)若是題目中的π值約不掉,也要看題目中對近似數(shù)有什么要求,再確定π值取到什么精確程度。

  過程感悟:本節(jié)內(nèi)容通過一幅幾何圖形展示題目中的一些數(shù)量關系,而實際操作的過程有同學將圓柱體變成了長方體,需要教師把握教育機會,引導學生作出相關的解釋。

  分析:鍛壓前鍛壓后

  底面半徑5cm長acm,寬bcm

  高36cm xcm

  體積π×25×36 abx

  環(huán)節(jié)三:操作實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內(nèi)容:學生用預先準備好的40厘米長的鐵絲,以小組作出不同形狀的長方形,通過測量邊長,近似求出長方形的.面積,比較小組內(nèi)六個同學的計算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目的:我們知道,感知到的東西往往沒有自己親手經(jīng)歷操作后的感受來得實在。所以設置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手、眼、腦幾個感官并用,在操作中體會,在計算中驗證,在變化中發(fā)現(xiàn)。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等數(shù)學學習中不備數(shù)學思想與數(shù)學方法,也同時讓學生感悟最復雜的問題中的道理,就在我們玩的過程,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實際效果:

  長(cm)寬(cm)面積(cm2)

  長方形1 15 5 75

  長方形2 13.6 6.4 86.4

  長方形3 12.8 7.3 93.44

  長方形4 11.6 8.4 97.44

  長方形5 11 9 99

  長方形6 10 10 100

  由學生的實際操作得到的近似值已反映出來一個很好的規(guī)律。

  學生:由操作的過程,同學們作出的長方形形狀有“胖”有“瘦”,反映到表中數(shù)據(jù)為,當長方形的周長一定,它的長逐漸變短,寬隨之逐漸變長,面積在逐漸變大。當長與寬一樣長時面積最大。

  過程感悟:不要把學生逼太緊,不要怕完不成進度,這個過程進行完后,學生對課本設置相關內(nèi)容就剩下規(guī)范解題過程了。學生的理解遠比直接先講教材的例題效果要好的多。

  環(huán)節(jié)四:練一練,體驗數(shù)學模型

  內(nèi)容:課本例題

  目的:體驗“數(shù)學化”過程,進一步理性地感受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得出的結論,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嚴謹性,判斷推理的科學性,語言表述的準確性。

  例2、一根長為10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若該長方形的長比寬多1.4米。

 。1)此時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為多少米?

 。2)若該長方形的長比寬多0.8米,此時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為多少米?它圍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1)相比,有什么變化?

 。3)若該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即圍成一個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它圍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2)相比,有什么變化?

  實際效果:學生掌握很好。課本已有完整的解題過程,留做課后作業(yè)。

  環(huán)節(jié)五:課堂小結

  1.通過對“我變胖了”的了解,我們知道“鍛壓前體積=鍛壓后體積”,“變形前周長等于變形后周長”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其中也蘊涵了許多變與不變的辨證的思想。

  2.遇到較為復雜的實際問題時,我們可以借助表格分析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借此列出方程,并進行方程解的檢驗.

  3.學習中要善于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生活化,再由實際背景抽象出數(shù)學模型,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環(huán)節(jié)六:布置作業(yè)

微課的教學設計7

  教學背景:

  在教學中,教學每一單元之前,就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單元的總主體、教學內(nèi)容、學生學習這一單元的要求。本單元要。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yǎng)熱愛藝術的情操;學習作者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來表達情意的方法;通過閱讀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藝術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藝術的魅力。

  2、讓學生知道本組課文學習內(nèi)容和要求。

  3、告訴學生通過閱讀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藝術的魅力。

  教學方法:

  通過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讓學生知道第八單元學習的內(nèi)容、要求,了解俞伯牙和鐘子期這兩個人物及藝術的魅力。

  教學過程:

  1、說明總題:藝術的魅力;

  2、課程內(nèi)容總結:《伯牙絕弦》、《月光曲》、《蒙娜麗莎之約》、《我的舞臺》;

  3、明確目標:

  A、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yǎng)熱愛藝術的.情操。

  B、學習作者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來表達情意的方法;

  C、通過閱讀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藝術的魅力。

  課程內(nèi)容(第八單元總述、伯牙絕弦):

  1、第八單元總述及《伯牙絕弦(xián)》的簡介;

  2、介紹俞伯牙;

  3、介紹鐘子期教學總結伯牙絕弦古文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可以用“/”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內(nèi)容,會讀得更好。

微課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xiàn)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對動量定理的探究過程,嘗試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通過對例題的分 析和講解,得到動量定理解題的方法和步驟。

  3.能夠應用動量定理處理一些與生產(chǎn)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有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動量定理的推導以及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理解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如何正確應用動量定理分析打擊和碰撞這類短時間作用的力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實驗情景)

  【問題一】

  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塊海面墊,盡可能把雞蛋舉的高高的,然后放開手,讓雞蛋落到海面墊上。

  首先讓學生猜想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實際操作:觀察到雞蛋并沒有被打破。

  引入:雞蛋從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墊上,雞蛋卻沒有打破,為什么呢?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問題二】(情景暗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我們在上節(jié)課知道,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新的物理量來研究運動物體對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某時刻物體有一個速度,對應有一個動量。如果說物體速度發(fā)生了變化,那么動量也會發(fā)生變化:=p`-p=mv`-mv那么我們是不是要問了:一個運動的物體,它的動量為什么會變化呢?這個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問題三】(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汽車剎車(坐公交車,我們就有這樣的體會)在停下來的過程中動量變化()相同,慢慢滑行停下阻力小,作用時間長;急剎車阻力大,作用時間短。 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定量關系呢?

  二、新課教學

 。ㄒ唬┮龑W生推導動量定理,并理解其特點

  〖問題〗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初速度為v,在合力F的作用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t,速度變?yōu)閂`,求:物體的初動量P和末動量P`分別為多少?物體的加速度a=?

  〖推導〗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合=ma 且a=(V-v)/t

  即:F合t=mV-mv=p`-p

  〖討論〗在這個表達式中,各個物理量分別是什么?

  〖結論〗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的動量變化,這個結論叫做動量定理。

  〖理解〗

  公式中F合是指包括重力在內(nèi)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變力, 當 合外力為變力時,F(xiàn)合應為變力在作用時間內(nèi)的平均值

  此公式是一個矢量式,運用時要取正方向。

 。ǘ⿷脛恿慷ɡ斫忉屔钪械默F(xiàn)象(師生共同歸納,學生舉例)

  第一類:在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需要增大作用力,必須縮短作用時間,常見的情形是“硬碰硬”。

  例如:用鐵錘釘釘子、沖床沖擊鋼板、雞蛋碰石頭等。

  第二類:在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需要減小作用力,必須延長作用時間,常見的情形是“緩沖”。

  例如:體操運動員落地時的下肢彎曲、汽車座椅上的安全帶、蹦極的橡皮繩、雞蛋落在海面墊上。

  第三類:在合外力一定時,力的作用時間越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越明顯,力的作用時間越短,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越不明顯。

  例如:以快慢兩種不同的速度抽放在桌子邊緣木塊下的紙條,木塊落地點距桌子邊緣的水平距離不同(快時近,慢時遠)。

 。ㄈ┩ㄟ^例題讓學生歸納利用動量定理解題的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和運動過程。

  2.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tài)分析,找出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和初速度。

  3.選定正方向,表示出合外力的沖量和初末動量值。

  4.列式計算。

 。ㄋ模╈柟叹毩

  學生列舉生活中可以利用動量定理解釋的現(xiàn)象。

  學生列式計算(先分析解題思路再做題)

  質(zhì)量是60的建筑工人不慎從高處跌下,由于系有腰間的彈性繩安全帶的保護,他被懸掛起來。已知彈性安全帶伸長相對很小,安全帶長5m,安全帶的緩沖時間為1.2S,求安全帶所受的平均沖擊力是多大?(g=10m/s2)

 。ㄎ澹┬〗Y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理解了動量定理內(nèi)容特點,并會利用其解釋一些生活現(xiàn)象,也可以利用其求解一些打擊和碰撞類力學問題問題,進一步體會到動量定理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微課的教學設計9

  微課基本信息

  知識點名稱

  紋樣的變形方法

  學科類型與教學對象

  美術 初一年級

  上課時間長度

  8分鐘

  教學目標:領略自然中花卉的美,分析花卉紋樣的設計方法。

  教學資源與環(huán)境:

  廣州作為花城大家都十分喜歡花,花卉和花卉紋樣是大家都熟悉的主題,生活中經(jīng)常運用花卉紋樣做裝飾,教學各環(huán)節(jié)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欣賞各花的生長過程視頻。感受鮮花的美麗造型,引導學生以花為元素進行紋樣的設計。

  二、發(fā)展

  1.請學生仔細觀察圖例比較一下花卉紋樣與自然的花有什么不同,嘗試分析圖例中的紋樣運用了什么樣的變化方法?

  2.教師分析自然花卉轉化到裝飾性紋樣的常用變化設計方法:省略法、夸張法、添加法、幾何法等。

  三、總結和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變化是紋樣設計的靈魂,是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紋樣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請以鮮花為創(chuàng)造素材,設計紋樣裝飾生活。

  設計理念與特色:

  “源于自然的啟示”是本課總的設計理念,自然的美是美術創(chuàng)造的重要靈感來源,本課主要圍繞自然界的花卉美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的花卉感悟自然的美,學習運用美術的紋樣設計基本方法再通過自己巧妙提煉加工構思創(chuàng)造美術作品。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探尋美的規(guī)律,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把美術教學的美育功能融匯課堂之中。

  教學反思:

  初中的'學生對生活有一定的觀察力,簡單的花卉造型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在創(chuàng)作紋樣的時候往往是缺乏方法,所以這課是以圖例啟發(fā)學生找紋樣的變化規(guī)律和方法。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思考探究,然后教師再通過典型的圖例分析幾個常用的變形方法,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作紋樣時把自己的創(chuàng)意結合一定的設計方法來創(chuàng)造作品。當然由于微課的時間限制,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是很有限的,所以要提出課后的創(chuàng)作要求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紋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

  特色與點評:

  從欣賞自然界花的生長視頻作為導入,吸引起學生的興趣;再從生活中花卉紋樣的應用中探究紋樣的創(chuàng)造方法;最后落實到具體物品的裝飾紋樣的創(chuàng)造,啟發(fā)學生從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實物的審美中來。重點落在花卉紋樣變化設計方法中,解決了這個重難點后,二方連續(xù)和四方連續(xù)的紋樣的知識就變得水到渠成了。解決重點的方法是通過圖例比較分析、教師示范、自制教具的運用,讓學生得到思維的啟發(fā)理解紋樣的創(chuàng)造方法。全部教學內(nèi)容都圍繞學生熟悉的生活逐層深入,作品既重視美觀和實用功能,又緊扣自然啟示的主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微課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 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2、 學習讀書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掌握課外閱讀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一些課外書籍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以“聰”導入:你想變得更聰明嗎?那怎樣才能變得更聰明呢?(多讀書)

  2、 說說你平時是怎樣讀書的?

  引入:讀書要講究方法

  二、讀書方法的指導

  1、指導讀一本書的基本方法

  2、指導具體的讀書方法:選讀法、粗讀法、精讀法、筆記法

  3、指導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歸納型、想像型、評價型

  三、總結:讀書講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薦課外閱讀書目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閱讀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后閱讀肯定會更順利,生的閱讀興趣會更濃。因此,本節(jié)教學旨在引導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

微課的教學設計11

  一、微課的定義

  微課(Micro-lecture)概念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jīng)理 David M. Peose 于 20xx 年提出。在國內(nèi),最早提出“微課”概念并進一步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進行推廣的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認為:“微課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wǎng)絡課程資源!比A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焦建利教授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在維基百科中,將“微課”界定為:“微課(Micro-lecture)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利于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的方式呈現(xiàn)的實際教學內(nèi)容!倍俣劝倏浦,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nèi)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xiàn)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因此,微課既是有別于傳統(tǒng)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在 20xx 年舉行的“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官方文件中,將“微課”界定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

  二、微課的特征

  從微課的發(fā)展與實踐來看,微課具有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突出特征。

  1. 微課要“微”

  微課之所以稱為“微”課,是因為它具有知識點小,授課時間短的特點。微課只圍繞一個小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并將其錄制成教學視頻短片。整個微課只為解決一個核心問題,沒有過多的鋪墊和渲染,使得重點突出、短小精悍,非常有利于移動學習和泛在學習,F(xiàn)今社會,生活速度加快,導致文化快餐化,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去看一兩個小時的課程。微課視頻的時間一般限制在 10 分鐘以內(nèi)(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限制在 20 分鐘以內(nèi)),適合人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適應碎片化學習。

  2. 微課還是“課”

  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但不是只包含課程講解的視頻,而是一個完整的課程學習資源環(huán)境。在微課的教學資源中,不但要包含教學視頻和教學設計,還應提供教學演示課件、講義、教學案例素材,以及課后微練習和微練習的素材等教與學的資源。這樣,既可以提供給學習者進行泛在學習,可以提供給教師進行共享和研究。同時還應該在實踐中提供反饋渠道,使學習者可以將自己實際遇到的問題,以及產(chǎn)生的疑惑和進一步的需求反饋給教師。這樣不但能夠促進學習,還可以進一步推動課程教學的改進。

  3. 微課以“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

  在線學習(Online Learning)是一種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來學習或訓練的方式。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一種跨越地域限制,利用現(xiàn)代通訊終端,如手機、PDA 等設備(通常不包括具備無線上網(wǎng)功能的筆記本電腦)進行遠程學習的方式。移動學習相較于在線學習,更加著重于利用觸控輸入的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而不是利用鍵盤、鼠標輸入的筆記本電腦或臺式計算機。微課的制作利用數(shù)字媒體技術,微課的發(fā)布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因而可以保障學習者進行在線學習,以及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的可能。

  4. 微課要系列化

  微課不是單獨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成為系列化課程,即根據(jù)統(tǒng)一的課程主旨,將微課構建成為“微課程”。因而在微課的設計之初就要從課程體系的全局觀點來考慮,將課程包含的內(nèi)容劃分為若干邊界清晰、離散而又具有一定耦合性的知識點。再按照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讓這些微課有機結合。為了達到學習目的,還要圍繞每個知識點和其相關知識點設計微練習,進行微評價。再根據(jù)評價與反饋,為學習者提供進一步的學習建議,方便學習者在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習途徑,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微課在初中物理中應用的優(yōu)勢

  物理學是人類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物質(zhì)、相互作用和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

  而初中物理是物理學習的基礎,較為注重概念的學習理解,中學物理課要教給我們很多物理雖和物理規(guī)律,這些知識概念性強,有的還很抽象,而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由于受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教師往往把概念或知識點給學生陳述一遍,缺乏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學生很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為了將物理規(guī)律簡單、明了、準確地表達出來,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特殊的方式,比如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但受時空的限制,教師不可能把每個小小的概念都用實驗演示的方法展示給學生,學生如果沒聽懂,老師也沒有時間再為學生演示第二遍。如果把抽象的物理知識結合場景演示通過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傳達,學生可以用幾分鐘的時間去學習一個知識點,而且這個過程更加直觀具體,如果沒有聽懂,還可以返回去再聽第二遍,不受時空的限制。

  四、聲音的產(chǎn)生微課設計與分析

  聲音的產(chǎn)生是初中物理的第一張第二節(jié)的內(nèi)容,這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開端,培養(yǎng)興趣的起點,更是培養(yǎng)學生用實驗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如何去進行一個簡單的實驗的至關重要的一課。因此,這次選用聲音的產(chǎn)生這個知識點作為案例,設計一節(jié)微課,看看微課在物理學科中的具體應用。

 。ㄒ唬┙虒W目的

  本次課程的目的是通過講解和實驗讓學生理解聲音的產(chǎn)生原理,知道日常生活中的聲音都是怎樣產(chǎn)生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悟“提問——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物理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科性思維,為以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ǘ┰O計思路

  本次課程主要以問題的形式展開,通過提問的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的思路跟上老師的教學進程,然后重點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明白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接著總結我們這次探究問題的過程,教給學生方法和思維。最后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后思考,鞏固所學內(nèi)容。

 。ㄈ┪⒄n教學設計

  1.教學課件的設計

  教學課件以PPT為載體,采用圖片與文字結合的綜合型課件,力求簡單明了,按照“提問——猜想——驗證——結論”的思路分為四個板塊,使得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清晰明了。

  2.教學實驗設計

  這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怎樣通過實驗表現(xiàn)物體發(fā)出聲音時產(chǎn)生了振動成為了實驗的關鍵。因此實驗設計通過容易產(chǎn)生形變的物體與發(fā)聲的物體接觸產(chǎn)生形變來表現(xiàn)發(fā)聲物體的振動,具體實驗設計如下:

  2.1音叉發(fā)聲振動

  在音叉沒有發(fā)聲的時候,拿它與水接觸,水很平靜;然后用小錘敲擊音叉,音叉發(fā)出聲音的同時再與水接觸,可以看到平靜的水向四面濺起。前后對比,說明音叉發(fā)出聲音的時候產(chǎn)生了振動。

  2.2銅鑼發(fā)聲振動

  用一根細線掛一個乒乓球,并把線拴在支架上,在乒乓球下面放一面銅鑼,銅鑼不發(fā)聲時,接觸(不要用力)乒乓球,乒乓球靜止不動,然后敲擊銅鑼,銅鑼發(fā)聲的同時接觸乒乓球,乒乓球動起來,說明銅鑼發(fā)出聲音的時候產(chǎn)生了振動。

  2.3鼓發(fā)聲產(chǎn)生振動

  在一面鼓上放一些綠豆,當鼓不發(fā)聲時,綠豆在鼓面上靜止不動,當敲擊鼓是,鼓發(fā)出了聲音,鼓面上的綠豆也隨著亂跳起來,說明鼓在發(fā)聲的時候,產(chǎn)生了振動。

微課的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3-54頁。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意義及計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教學的,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分析: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也喜歡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識。學生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應用題,為了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特點,我制作了微課件,幫助學生有序地思維,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

  教學目標:

  1、微課能引導學生有序地思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么意思,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尋找題目中隱含的中間問題來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會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能寫出綜合算式。難點:能通過已知條件和問題找出其中隱含的中間問題。

  教學設計:

  一、自主探究

  例:

  1、學生討論自學。(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情景圖:從圖中你知道什么信息?這些信息有什么聯(lián)系?(2)找到所給信息中所隱含的信息。要求的問題和隱含的信息有什么聯(lián)系?(3)把計算過程寫在練習本上,說一說每步為什么這么做。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自學,把討論的結果整理在練習本上,對個別情況進行指導。

  2、小組匯報,點撥思考方法。

  師:你們從題目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面包師傅一共要烤90個面包,已經(jīng)烤好了36個,每次能烤9個,問題是剩下的面包還要烤幾次?

  師:你能從中間找到隱含的信息嗎?也就是解決問題必須先求什么?生:隱含的信息是還剩下多少個面包沒有烤?

  師:通過已知信息,我們知道還有多少個面包沒有烤,知道這個有什么作用呢?

  生:要求剩下的`面包烤幾次,就要先求出有多少個面包沒有烤。師:現(xiàn)在我們用圖示把它們的關系都表示出來。(課件)

  一共90個面包,

  已經(jīng)烤了36個,

  還剩下()個,

  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師:誰能幫面包師傅解決這個問題?

  生1:90-36=54(個)表示:還剩下54個面包

  生2:54÷9=6(次)表示:54個面包每次烤9個,需要6次烤完。

  3、學習列綜合算式

  同學們做的很好,為了書寫方便,把這兩道算式綜合成一道算式嗎?找三位同學來黑板書寫。

  引導學生明白:在寫綜合算式時,為了先計算90-36,要把它加上括號,再除以9。正確的算式是:(90-36)÷9板書:(90-36)÷9 =54 ÷9 =6(次)

  學生把正確的算式重新整理到練習本上,并口答。

  二、總結

  1、收獲:學生掌握了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和列綜合算式時應注意什么。

  2、學生在解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注意什么。

  五、板書設計

  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一共有90個面包

  已經(jīng)烤了36個

  還剩下()個

  90-36=54(個)

  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54÷9=6(次)

  綜合:(90-36)÷9=6(次)答:剩下的還要烤6次。

  設計思路與意圖: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要求、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認知水平,學習方法上采用了:(1)運用遷移的規(guī)律、比較的方法進行啟發(fā)誘導式教學。(2)借助線段圖理解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抓解題思路。學生能積極活躍地投入到問題中,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總結出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解決的話,那就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自己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微課使用建議:本節(jié)微課所講的知識點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在微課件中我把重要的信息以及所隱含的信息做了一些提示,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一些提示,根據(jù)學生匯總的信息利用圖示把題目中的所有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來。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能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微課的教學設計13

  一、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按照“歸納現(xiàn)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順序來寫的,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后的發(fā)現(xiàn):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并列舉了牽;ǖ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fā)現(xiàn),接著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最后談到植物學家是如何修建花鐘的。教學這篇課文時,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2、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作為中年級的起始階段,在語文知識方面要求更高。不但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班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閱讀能力比較薄弱。由于平時積累的知識少,寫作基礎較差。在學習課文時,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內(nèi)容。這樣學生就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發(fā)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

  3、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篇課文《花鐘》第1自然段。

  4、教學對象:小學三年級上期的學生。

  5、教學環(huán)境:配有多媒體的教室。

  6、教學要求:遵循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采用“導、學、教、練”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學習運用多樣式的句式表達。

  三、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花的特點,體會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

  2、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注重在讀中感悟,體會語言美。

  3、讓學生仿寫句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積累語言。

  四、教學過程

 。ㄒ唬⿲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都認識哪些鐘?

  2、出示“花鐘”課件。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一種特殊的鐘。這個鐘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鐘有什么不一樣呢?

  生:這個鐘是由花組成的。

  師:這個鐘的名字叫花鐘;ㄧ娚硝r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花鐘》這篇課文,去領略花的美麗與神奇。

 。ǘ⿲W生自主學習

  1、出示自學指導。

  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它們分別是什么時候開放的?在文中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默讀第1自然段。

 。ㄈ┙

  1、提問:誰來說說第1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呢?

 。璩克狞c,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

  師:一天之內(nèi)只有這些花開放嗎?

  生:不是。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這段后面的省略號表示還有很多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品讀重點語句,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體會語言美。

 。1)個人展示讀。

  師:這么多的花竟先開放,你最喜歡哪一種花呢?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一讀。

  生:我最喜歡牽;。

  師:好,你來讀一讀描寫牽;ǖ木渥印

  生: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

  師:你覺得這句話美在哪里呢?

  生:這句話把牽;ó敵闪巳藖韺,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寫得很形象,很生動。

  師:作者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很形象地寫出了花的形狀和顏色。這一段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寫得美呢?誰愿意再來讀一讀?

  生: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師:薔薇開花的樣子,就像我們小朋友張開了笑臉,很美很美。這么美的花,這么優(yōu)美的句子,讓我們分組來讀一讀吧,看哪個小組讀得最棒!

 。3)分組讀描寫花開的句子。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聽到你們的朗讀聲,老師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朵朵美麗的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花的世界去欣賞欣賞吧。(多媒體課件播放。)

  3、賞花。

  師:這么美的花,我們似乎還沒欣賞夠,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4、齊讀第1自然段。

  5、小結。

 。1)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2)出示花鐘課件演示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

 。3)我們看到了作者筆下的花,各有各的姿態(tài),各有各的性情。看來寫花的開放不止一種說法。讓我們也來寫一寫吧。

  (四)練

  仿寫句子。

  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我們也來填一填,再體會體會。

  牽;ù灯鹆俗仙男±取KN薇

  萬壽菊睡蓮

  月光花煙草花

  《13花鐘》第1自然段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思路清晰,語言優(yōu)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了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并例舉了牽;ǖ染欧N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現(xiàn)象。我采用了“導、學、教、練”的順序展開教學。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由課件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這樣的導入方式,美麗而簡潔,能有效地節(jié)省時間。

  2、出示自學指導,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學習。在這一階段,讓學生自主閱讀,一邊讀一邊找出描寫花開的句子。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3、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會不同句式。第1自然段描寫花開的句子采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很有趣味性。在教學中,我注重對朗讀的指導,抓住重點語句,比如: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采用個人展示讀、分組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語言美,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同一句話的不同表達方式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4、拓展練習。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讓學生也試著用不同的句式來描寫花的開放,然后讓學生完成課后的練習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在這簡短的十分鐘內(nèi),通過讀議重點句子,借助多媒體課件,盡量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靈活運用不同句式表達意思的方法,并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激發(fā)了學生對花的喜愛,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感,加強了情感和美的熏陶。

微課的教學設計14

  一、指導思想

  交互式電子白板為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更為強大的交流平臺,為師生提供和展示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開放性和發(fā)展性,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式 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教學內(nèi)容更加直觀,教學更加精彩。根據(jù)我校電子白板配備實際情況,特制定此培訓方案。通過此次培訓,教師將了解和掌握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各種功能,有意識地將白板所特有的交互能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中,豐富教師的備課方式和備課內(nèi)容,改變了傳統(tǒng)多媒體教室環(huán)境的種種弊端,技術真正融合于課堂之中得以實現(xiàn)。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培訓目標

  1.對互動教學理念的認同

  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重在落實到日常課堂教學中,使大多數(shù)學科的教師能夠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效應用,把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支持教學的工具、助手和伙伴,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實現(xiàn)交互式電子白板和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而互動教學理念的認同,是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的基石。

  2.提高教師基于互動技術的教學技能

  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逐步掌握電子白板及互動教學綜合應用平臺的操作技能,引領教師探索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學和研究:如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學中交互策略、基于交互白板的小組協(xié)作活動的開展、基于交互白板的學科教學資源的建設、改進教學觀念、探索信息技術支持條件下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3.促進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培訓的引導和支持,幫助教師按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解決課程整合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一線教師的研究技能、教學技能、基于電子白板的信息技術操作、交互式互動教學綜合應用平臺備授課系統(tǒng)應用等專業(yè)技能。

  三、培訓對象

  全體教師

  四、培訓時間、培訓地點:

  培訓地點:多媒體電子白板教室

  五、培訓內(nèi)容

  1.為了確保培訓過程順利實施,制定了包含以下2個方面的培訓內(nèi)容:

  (1) 交互式電子白板基礎功能培訓

  意在通過電子白板的.教學應用特色理念及操作,讓教師對電子白板應用有一個細致的認識,產(chǎn)生興趣。在演示型培訓的過程中,講師會逐步滲透電子白板初級使用的基本功能,如產(chǎn)品硬件的使用、操作、保養(yǎng)的培訓。

  (2) 交互式電子白板基礎知識和教學應用技巧培訓硬件基礎知識

  軟件安裝及設備調(diào)試,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定位方法,軟件開啟方法。版面快捷鍵的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四種模式及使用方法。

  2.原有教學資源應用——PPT、WORD、FLASH等,屏幕批注功能。

  3.介紹功能面板,主工具箱的使用,資源庫使用。

  4.如何利軟件的脫機使用進行備課。白板與學科巧結合案例,學科組進行。

  六、培訓方式

  1、教務處全面負責,各分管領導協(xié)同落實。

  2、主要形式

  (1)指導教師開展講座,講述使用技巧。

  (2)教師聽取講座,并做筆記。

 。3)教師間充分討論解決自己的疑惑。

 。4)每位教師做一份課件,作為本次培訓考試的作業(yè),作業(yè)要求打印上交。

  3、關于電子白板培訓的視頻與相關的資源的下載地址:紅原縣龍日鄉(xiāng)小學校園qq群

  七、培訓要求:

  1、提高電子白板運用的意識,真正使電子白板技術與學科整合。

  我們就是要通過電子白板的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電子白板運用能力,將電子白板運用與學科的教學有機的融到一起。

  2、加強技能學習,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在教師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礎上,熟練運用電子白板也是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的關鍵。在此次的培訓中,我們結合學校教學和教師實際,主要培養(yǎng)教師電子白板的基本運用及課件制作。

  3、參培教師要遵守請假制度,有事履行請假手續(xù)。

  4、按時出席,不遲到,不早退。

  5、集中培訓時,關閉手機,在老師授課過程中,教師之間不準互相說話,要求教師認真做好筆記。

  6、進行計算機實踐操作中,教師要按要求進行練習,不要做與培訓無關的事。

  八、保障措施

  1、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實行三級管理:即行政、教務處、教研組共同管理與考核。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包括考勤、考核、獎懲等。各培訓項目要管理到位,保證校本培訓的學習研究有序而高效地開展,提高培訓的整體質(zhì)量。

  2、為使校本培訓逐漸走上規(guī)范化、制度化,規(guī)定每位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時間不得少于規(guī)定學時,將學時數(shù)分解到每個培訓項目上,根據(jù)出勤率、考核成績等實際情況評定最終成績。

  3、教師請按活動安排及時上交培訓材料。每學期上交相關的材料,學校將給每位教師歸類整理,記錄個人成長歷程,作為評優(yōu)及期末考核依據(jù)。

  九、培訓獎勵機制

  1、每學期上交相關的材料,學校將給每位教師歸類整理,記錄個人成長歷程,作為評優(yōu)及期末考核依據(jù)。

  2、相關資料未按時上交者、未完成聽課任務者扣相應考評分,具體辦法見《紅原縣龍日鄉(xiāng)小學教師考評細則》。

  十、培訓組織

  領導小組

  1、組 長: 副組長:

  2、組 員:

微課的教學設計15

  一、 教學目的

  1、 通過節(jié)奏訓練,掌握延音線的運用,切分音節(jié)奏型

  2、 通過學習能夠準確找到切分節(jié)奏型,并且正確視唱。

  二、 教學重難點

  延音線的靈活運用,切分音節(jié)奏型

  三、教學準備

  節(jié)奏型、示意圖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大家看這個譜子,音符上面是一條向上或向

  下彎曲的弧線,這個弧線叫什么?有什作用?

  2、 新課

  (1)這個符號叫作延音線,樂譜標記符號之一。其作用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那么拍值等于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看實例:這個1上面的線就叫延音線,這個1的音要連續(xù)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們看這個譜子 5 6 6 i 請同學們?yōu)檫@個樂譜劃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視唱一遍。

  如果把中間相同的音6用延音線連起來,又該怎么劃拍子?請同學們試一下劃出拍子來。

  (3)同學們劃的拍子看和我一樣嗎? ∧ /

  怎么打拍子?請跟我打一下(老師示范)。

  這個音在一小節(jié)內(nèi)書寫的.時候也會變化為:

  (4)總結

  切分音是旋律在進行當中,由于音樂的需要,

  音符的強拍和弱拍發(fā)生了變化,而出現(xiàn)的節(jié)奏變化。比如:一個音在弱拍時開始,而且延續(xù)到后面的強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強弱規(guī)律,使原來的強弱關系顛倒了,這種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偃跖囊粞永m(xù)到強拍位置;

  ②休止強拍位置;

 、廴跖囊舾臑閺娕摹

  (5)拓展:請同學們在歌曲《鳳陽花鼓》譜子中找出切分節(jié)奏,并打節(jié)奏正確演唱。

  五 本節(jié)教學小結

  通過本節(jié)我們學習掌握了一種新的節(jié)奏類型,節(jié)奏是一個音樂的靈魂 ,把握好節(jié)奏就能更進一步了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微課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微課教學設計11-01

微課教學設計-范例05-06

微課的教學設計15篇07-06

心理健康微課教學設計08-31

小馬過河微課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6

微課教學反思08-31

寫字課教學設計10-26

籃球課教學設計11-12

足球課教學設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