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本冊教材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二、學情分析:
通過了解二年級有將近一半學生學習不主動,課堂上好動,但學習積極性很高,還有學生接受能力慢,作業(yè)完成的慢,課堂十分被動,不舉手回答問題。基于以上情況和對一年級數學課程的了解,學生已經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初步的具備了觀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但鑒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方法和習慣仍未養(yǎng)成,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一年級所學課程掌握的不夠,在新的學期里,仍需教師下大力度引導和培養(yǎng),才能教出優(yōu)秀的學生,取得好的成績。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ǘ祵W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ㄈ、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ㄋ模、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ㄒ唬、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二)、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1、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ㄋ模⒈韮瘸朔ǎㄒ唬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
。ㄎ澹⒂^察物體(4課時左右)
。、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ㄆ撸、統(tǒng)計(3課時左右)
(八)、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
。ň牛⒖倧土暎4課時左右)
六、方法與措施:
1、備好每一節(jié)課,預設好每一個問題,課堂生成加強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2、計算教學注意鼓勵算法多樣化,使各種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利用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4、充分利用各種教具,結合生活情境,安排豐富多樣的實踐操作活動,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喜歡上數學學習。
5、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記憶口訣的活動和練習。如“對口令”、“數青蛙的嘴眼腿”和“數螃蟹的腿”等。讓學生通過這些富有童趣的活動,心情愉快的記憶乘法口訣。
6、在教學中注意使學生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欲望,發(fā)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以上是本學期對所帶二年級數學教學的初步設想,如有不妥將及時予以修改。展望本學期的教學也期待著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績。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一共安排了8個單元!皵蹬c代數”領域一共安排了4個單元,包括“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三)”“表內乘法(一)”“表內除法” “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二)” “圖形與幾何”領域一共安排了3個單元,包括“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厘米和米”和“觀察物體”。“綜合與實踐”領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動,包括 “有趣的七巧板”“我們身體上的尺”。另外,教材還安排了一個“期末復習”單元。
教材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既注意數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邏輯順序,更關注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發(fā)展的特點,努力實現這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另外,還注意把不同領域的教學內容交叉安排,既促進了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又能使學生避免由于長時間學習單一內容可能引起的厭倦心理,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
認識乘、除法的含義和學會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也是小學數學中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能否較好地掌握這部分內容,不僅影響學生對基本數學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計算能力的形成,而且也直接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
認識并使用常用的單位厘米、米;東、南、西、北等方向的認識;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物體。這些是本冊教材的難點。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感)
1.知識技能方面。
(1)使學生聯(lián)系具體情境,初步認識乘、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訣,能熟記乘法口訣,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能聯(lián)系乘、除法的含義,應用學過的表內乘、除法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等平面圖形;初步認識線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會用厘米和米作單位測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會用如“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的位置;會用東南西北等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在觀察同一個物體時,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有時是不同的。
2.數學思考方面。
(1)使學生在認識乘法、除法的含義以及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對100以內數的認識,發(fā)展數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維。
(2)使學生在認識圖形、測量長度、確定位置、辨認方向、觀察物體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簡單平面圖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學會用合適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初步體會物體與相應的視圖的聯(lián)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用乘法口訣計算相應的除法,用表內乘、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測量、估計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根據統(tǒng)計結果提出或回答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并嘗試著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發(fā)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聯(lián)系學過的數與計算、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從生活中提出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用學過的乘、除法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借助擺學具、畫圖形等方法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初步學會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合適的已知條件;在測量物體或線段長度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計量單位和測量方法;在簡單的統(tǒng)計活動中,初步體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
(3)使學生在拼圖形、測量長度、描述物體的位置和方向、觀察物體以及簡單的調查等活動中,進一步學會與同伴合作,學會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學生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認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情感態(tài)度方面。
(1)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編制乘法口訣、觀察和發(fā)現簡單平面圖形的特征、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確定物體的位置和方向、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使學生在用學過的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測量或估計物體的長度、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活動過程的探索性和數學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主動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初步養(yǎng)成發(fā)現錯誤及時改正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二(1)班 原有情況分析(雙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學習態(tài)度、習慣等)
二(1)班現有學生46人,經過一年的學習,孩子們都養(yǎng)成了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已經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初步的具備了觀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基本知識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
但二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后進生面大,在書寫、學習品質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缺陷。如肖輝、陸子安、褚翠、劉洪海等小朋友上課注意力始終不集中,手上老是在摸東西,家長比較忙,平日也沒有空輔導孩子的學習。伍夢凡、夏東碩等小朋友學習能力較差,缺乏自信心,遇到難題就停滯不前了。因此關注這些孩子,盡可能轉化后進,提高先進,發(fā)展后進是本學期重點。對于基礎很差、上課不遵守紀律、作業(yè)習慣不太好的學生,更要認真對待,盡量做到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多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與優(yōu)生結對子,力爭使他們取得進步。
四、教學措施
1.進一步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貫徹落實“學程導航,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刻苦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
2.加強常規(guī)教育,教育學生遵守課堂紀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提高每堂課的課堂效率。
3.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借助于恰當的教學情境,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讓學生在探索、發(fā)現中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操作、思維、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4.讓學生通過交流學習方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等,充分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自主的比較中進行方法的概括與優(yōu)化。
5.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充分的預設,同時關注好每堂課的生成資源,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過程作及時的調控和優(yōu)化。
6.分層目標,分層作業(yè),開放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科學安排培優(yōu)補償。
7. .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計算和及時進行檢驗的學習習慣,特別要重視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培養(yǎng)。
8.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教材說明:
一、教學內容:100以內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數學廣角,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點: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能力點:
1、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4、讓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初步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5、初步培養(yǎng)抽象、概括能力。
6、初步培養(yǎng)分析、綜合能力。
7、初步培養(yǎng)判斷、推理能力。
8、初步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等品質。
9、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重點:
1、 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 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四、教學難點:
1、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提高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學生情況:
兩個班級各有學生56名,經過一年級的努力,多數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作業(yè)能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能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tǒng)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后要加強輔導。另外,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差,勢必會影響整體水平的發(fā)揮,所以,盡可能轉化學困生是本學期重點。
六、課時安排:60課時
。ㄒ唬 長度單位(4課時)
(二)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13課時)
1、 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 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我長高了――――――――――――――1課時
。ㄈ 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
。ㄋ模 表內乘法(一)(13課時)
1、 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 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ㄎ澹 觀察物體(4課時)
(六) 表內乘法(二)(13課時)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 擺一擺――――――――――――1課時
。ㄆ撸 統(tǒng)計(3課時)
(八) 數學廣角(2課時)
。ň牛 總復習(4課時)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內容體系分析
全書設計了多樣化的情境,著眼于不同地區(qū)學生的需要,有利與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lián)系,有利于認識數學的產生與發(fā)展的過程。本教材共9個單元、2個復習單元?煞譃3個內容,分別為:
1、數與代數:數的運算(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乘法的認識和乘法口訣、除法的認識和用口訣求商)。常見的量(元、角、分的認識)。
2、圖形與幾何:測量(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認識)。圖形的運動(在活動中積累圖形運動的活動經驗;欣賞與設計)。
3、數學好玩:綜合與實踐(班級舊物市場;尋找身體上的數學奧秘)。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1、使學生掌握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并能獨立解決其簡單的問題;結合具體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據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訣,會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平
均分及除法運算的意義,初步體會除法和乘法的聯(lián)系,能正確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能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倍”的意義;正確認識各種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認識元、角、分以及相互關系,掌握簡單的元、角的計算。
2、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變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測量,初步學會體測和測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本班共人 人,男生 ,女生 。一年來學生基本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小朋友上課時能積思考,積極發(fā)言,作業(yè)認真按時完成.但還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還沒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經常上課開小差,作業(yè)不認真完成;局R、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對二年級學生,我們應該更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讓學生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進一步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
活中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知識的有用性,從而更加喜愛數學這門學科。
四、教學進度安排
。ㄒ唬┘优c減 5課時 1――2周
(二)購物 3課時 3周
。ㄈ⿺狄粩蹬c乘法 5課時 3――5周
。ㄋ模﹫D形的變化 2課時 5周
(五)2―5的乘法口訣 7課時 6――8周 整理與復習 2課時 8――9周
(六)測量 4課時 10――11周
。ㄆ撸┓忠环峙c除法 10課時 11――13周
。ò耍定D9的乘法口訣 4課時 14周 數學好玩 2課時 15周
。ň牛┏ 4課時 15――16周 總復習 4課時 16――19周
五、教學內容檢測及評價手段
形成性評價:一是引導學習活動的方向。二是強化學生的學習。三是及時發(fā)現問題并提供矯正處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業(yè)、日常觀察和形成性測驗等。終結性評價:一是考察學生群體或每個學生整體的發(fā)展水平,為各種選拔、評優(yōu)提供參考依據。
二是總體把握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發(fā)展水平,為教師和學生確定后續(xù)教學起點提供依據。
六、綜合實踐活動安排
1、時間安排
本學期安排了1次綜合實踐活動,由于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將矢機行事開展活動。
2、實施策略
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驗角色,在物品交換中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所學數學知識,并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活動總結
通過活動要求學生用說出實踐體驗的樂趣。
七、完成計劃的舉措
1、必須按時備課,熟悉課本,吃透教材,對不懂的地方及時向老師請教;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必須清楚,能脫口而出。
2、 要求孩子上課必須認真聽講,向課堂要質量,根據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進行不同的教學,對個別慢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每位學生都緊跟著。
3、 數學要精講多練,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環(huán)環(huán)緊扣。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再多多練習的過程中理解題意。對于每天所講的內容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到底還有那些學生不懂,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及時的糾正錯誤。
4、 做到多鼓勵少批評,采用比賽的方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團結、積極合作的精神,特別是慢的學生更要對他們有耐心、愛心,鼓勵學生大膽的去嘗試,去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的數學教學計劃07-25
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0-14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9-08
小學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8-20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0-17
二年級上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7-17
關于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9-21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7-25
精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四篇05-27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5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