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
《記金華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先后順序記敘。文章開門見山的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語言樸素,真實可感。
本課是以讀中感悟教學為核心的。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感悟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朗讀感悟的機會。
自以為教學成功的幾點有:
1、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四年級學生對寫景文章的感悟能力是有限的。教學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比如,在教學孔隙這一段時,孩子從“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边@兩句感受到的是孔隙很窄又很險。我珍視學生這種感受,同時結合人們對走夜路的恐懼心理告訴孩子們著者的這種感受正是由于“眼前昏暗了”引起的,這是一種真實的體驗。
2、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靈活。
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學習熱情一直很高。我認為這就是自己教學成功的體現。其實教學初,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并不高,于是在教學“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蔽姨匾庾寣W生思考:盆栽的杜鵑有人精心照看怎么會比不上山上開的映山紅呢?經過討論,孩子們認識到盆栽杜鵑的嬌氣,山上映山紅的不畏風雨。我問孩子們:“你們愿做杜鵑還是映山紅呢?”孩子們都是純真可愛的,都高聲回答說要做映山紅。我接著讓孩子們讀這句話,要讀得“有精神”,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就是孩子,可塑性是特別強的。
“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這句總寫了路上風光的美麗。我先讓學生閉著眼睛聽老師反復朗讀這個句子,然后讓他們描訴自己所聯(lián)想到的,孩子們都能積極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詞語庫去說自己的感受。
“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是說外洞很大的,到底怎么大呢?我讓學生想像:若是在我們教室聚集100人開會會怎樣?200人呢?孩子們頓時恍然:這洞真大呀,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霸诙蠢镒吡艘晦D,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讀這句時,我先讓學生理解“大得多”,然后讓他們弄清“一進房子”有多大,通過比較和聯(lián)想,學生都覺得雙龍洞真神奇呀,大自然真?zhèn)ゴ螅?/p>
3、有效地引導學生積累了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在教學中,我始終將讀和悟結合起來,讓學生邊讀邊悟,先讀后悟,悟后再讀,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學生很快背熟了“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等句子。孔隙一段教學我引導學生先讀懂每句話寫了什么,再思考句子與句子的內在聯(lián)系,教孩子邊想句意邊分層背誦。孩子們思維活躍,背得很快。
教學后,我認為自己的教學還是有過于隨意不夠嚴謹這個缺點,也許是自己對教材的研讀還不夠深入吧。認真研讀教材,不憑經驗隨意教學,還有,雖然要以學生為主體,但切記被學生牽著鼻子跑,課堂要緊緊駕馭在自己手中,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最大的有效度,不至于浪費過多的教學時間。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2
五朵金花綠茶上完《記金華的雙龍洞》后說:“心情是復雜的,有著深深的失落,有著縷縷的懊惱,也有著絲絲的坦然!边@是她的感受,其實不必自責,不必懊惱,要多點坦然,多點自信?赡苁蔷G茶聽其他幾位金花的課時,抱著十分虛心的態(tài)度,吸取了別人的許多長處,好像發(fā)現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阿仁提醒五朵金花,你們都是很不錯的,同唱一首歌,同行切磋交流,取長補短,更要看到自己的特色,善使刀的多使刀,千萬別羨慕別人的槍法而丟掉了自己的刀法。如果同唱一首歌后,只剩下一種唱法,那又是一種悲哀。
初讀課題,我問:“作為金華人,讀這個課題你們有什么感受?”原本想來作為金華人,有這么一篇專門介紹雙龍洞的文章,學生應該會多少有點感覺,從而與文本拉近距離,但結果學生似乎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感受,只有一個同學提了個問題:“雙龍洞是怎么得名的?”看來我是有些想當然了。
走進文本,初讀花了很長時間,至少有五分鐘;因為設計了當導游所以要介紹景點首先自己要解決一些疑問,再讀又花了好久時間,然后解決問題;準備介紹景點就要對自己介紹的景點做準備,然后再讀并各自練習說話又花了很長時間,等真的來介紹時離下課只有九分鐘時間了。當初的設想是希望能通過當導游解說了解游覽線路、訓練口語水平的同時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后整理出游覽圖,了解寫游記的一些技巧,學習體會詞句的精妙。而實際的課堂就讀書都占了大半節(jié)課的時間,而這讀卻不是精讀品讀,設計時忽略了學生的水平與課文的長度。如果在一開始初讀課文后就找準其中的一個點進行范例教學,對這個點充分品味、朗讀、感悟,然后抓住這個點的特色進行導游解說,那么課堂就有了側重點也有了切入點,接著讓學生學著剛才的`方法自主選擇另外的景點進行解說,有重有輕有緊有松,效果可能會好很多。另一方面,如果在明知道時間已經不允許,而自己的設計完全不可能得到充分展示時,應該學會大膽放棄,干脆順學而進行教,所以在以后的教學設計時應該做充分的設想,同時多做幾種設計以便課堂的靈活處理。
面對這篇反思心情是沉重的,但我不會灰心,失敗是最好的財富,我為擁有它感到欣喜。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3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游記,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教學時,我想重點講解“空隙”的部分,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最后,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學“空隙”時,努力實現教育民主化,形成師生共同激勵,相互促進的教學新格局。教學“外洞和內洞”時力促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精神和自學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設計“導游講解”部分有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勇于探索的動態(tài)過程。教學設計立足課堂,優(yōu)化教學進程;突出精講點撥,講究藝術提問,從以學生的機械學習為主轉變?yōu)槁、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為主。
實現兩個目標:培養(yǎng)學生思考、表達和搜集材料的能力,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搜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喀斯特地貌的興趣。
完成本單元重點訓練目標:教學時,我重點講解“空隙”的部分,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最后,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處:教學內容過多,對各個教學過程挖掘的深度不夠;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
課文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
了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從對課文整體感知入手,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課前,我讓學生初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本課,我分為三部分,即:
1、導入。
。、精讀重點段,體會感知。
。场㈧柟叹毩,進行練筆。
在導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觀的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及路線。通過老師提問,抓比較不同的溶洞的特點,進行提問。讓學生找到雙龍洞的'特點──“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點段,進行學習。
在精讀重點段時,我采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并在書上勾劃,找出孔隙二特點的低矮窄小,因為“孔隙”是教學重點,所以在本段我進行重擊,推敲,讓學生反復體會。
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致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先初步體會。在體會不夠時,我找到了“從……到……沒有……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反復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學生讀中體會后,我便播放了直觀形象的相吳課件,讓學生觀看,感受作者是怎樣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通過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險,自己的感覺”,三者相結合,突出孔隙的特點。當學生在“讀一觀”之后,對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時,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較,將文章中部分重點詞刪除。讓學生通過前后句子比較,學習作者的細致描寫方法,把教學中點始終定在母語的語言文字學習上,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容回到語言,使學生的思辨過程認識趨于深化,加深對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深化。教學中,我從內容中入手,讓學生用各種手段讀書。然后,又從語言回到內容。
在鞏固練筆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訓練學生進行背誦、積累,在此基礎上,我訓練學生現場練筆,寫一份孔隙的解說詞。再次,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整課堂,我讓學生先理解、后積累、再運用。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找到特點,讀特點。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讓學生分清文章主次。以達到本單元的訓練目的。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游記,文章結構嚴謹,兩條線索貫穿始終,內容安排渾然一體,敘序有詳有略。課堂,既要生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熱愛文本;更要嚴謹——教給學生準確無誤的知識。因此,我不僅課前讀通、讀懂文本,而且課堂上設計了“旅游”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形式,本節(jié)課較好地完成了預設的目標。
文中有兩個句子寫出了作者乘船進入內洞時的真實感受,無疑是本篇課文中的重要語句。如何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呢?我先播放配樂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感知作者的真實感受;然后,又讓學生抓住“擠壓”“稍微”“準會”等詞語,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聯(lián)系課文內容,或解讀作者心情;最后,水到渠成地小結學法,熱情鼓勵。這樣處理,不但順利地達成了預設目標,而且滲透了學法指導,還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效果是顯著的。
教學中,我格外注意引導學生認真揣摩、體會,做到不僅讀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強閱讀體驗。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使課文中描寫的`景象,尤其是關于孔隙的“窄”,內洞的石鐘乳、石筍的描寫能夠在頭腦中再現,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在觀察、構思、表達等方面的匠心。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6
本文是葉圣陶先生寫的一篇游記,主要描寫了“外洞、孔隙、內洞”景物的特點。因為是游記,又恰逢春天旅游,踏青的好季節(jié),學習葉老先生的游記寫法,被我作為本課的訓練重點。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記述順序作為重點提示學生關注的內容。找出每一部分作者寫的是什么內容是我引導學生關注的重點,我們隨著葉先生的游覽順序,一步一趨地前行的同時畫出游覽的`路線圖。
游覽圖是可以較為輕松地畫出來,但這樣的課堂又難免枯燥乏味,因此,我又想,怎樣才能讓學生覺得趣味盎然呢?一是把自己扮作游客,和葉先生一起游覽,但整個游覽過程又似乎不太能引起學生的熱情和共鳴。二是動作體驗,這點似乎學生很感興趣,或許是孩童的天性,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在朗讀的過程中加上一些動作。在體驗孔隙的窄、矮、險時,加上動作,想象,體驗后,再朗讀,學生朗讀的興致比較高,從他們的表情和動作,可以看出,他們體會到了孔隙的特點。三是通過和現實場景的比較來感受外洞,內洞的寬大和神奇。和同學們在教室,操場集會作比較,學生的直觀感受較為鮮明。也是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好方法。通過以上的朗讀和感悟,學生讀得還算不錯。但對于內洞的感受,有些薄弱。
通過看一些教輔書,提及本文一條“順”的線索,是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的。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使全文脈絡清晰,并使景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觀察的角度及移動的線索都很清晰。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說了“逆”的線索學生反而糊涂了,因此,只是抓住“順”的線索進行教學。等復習的時候,有機會提一下,看看學生們的反應情況如何?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所見、所想、所感的經歷。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再寫外洞洞口壯觀、外洞寬敞;再寫孔隙的狹長;最后寫內洞的奇特。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透過語言文字也感染著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一、抓實朗讀,促理解。
在初讀課文時,我提出的讀書要求只有一個: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基礎差的學生達到第一個要求;再讀課文我提出兩個要求:
(一)、同桌合作把握作者的旅游路線自主制定旅游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線,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線。
(二)、自由朗讀詳細了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抓重點詞句反復朗讀,分清詳略,在相應處批注上自己的讀書體會,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配合學習,不知不覺地了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內化了知識。
二、體驗、想象調動興趣。
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在體驗孔隙小的時候,同桌兩個人身體挨緊閉上眼睛,在椅子上呈仰臥狀,想象著小心的穿孔隙一分鐘的過程,引導學生從船小.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和心情。了解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fā)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做到有感情朗讀和背誦積累。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8
學習第五段:
1、學生自學方法同上。
2、老師提問:
坐船進入內洞,內洞是什么樣子的?當工人提著汽油燈看到了什么?
3、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洞中石鐘乳和石筍的形狀。
4、讀完以后你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5、老師提問:
現在你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嗎?
對教材的思考及對教學的反思:
課文的第五段寫游內洞的情況。進入內洞的第一感覺是一團漆黑,什么都看不見,汽油燈在這里也能力有限,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但是汽油燈照到的景物很有觀賞性。從石鐘乳、石筍使我們了解到這個內洞使一個石灰?guī)r的山洞。對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黃一青的描述,點出了洞名的由來。從有點像大都依據形狀想像成寫出了石鐘乳、石筍的'形狀多,給了人們很多的想像的空間。四十多景點,寫出了內洞景點的豐富。
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9
說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教這篇文章,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也有自己拿手的和不拿手的,而這篇文章我就覺得不怎么好教,兩條行文線索,課后練習四還要學生劃出作者游覽路線圖。我自認為自己不是畫圖的高手,而且主要是對這篇文章內容不感興趣。
怎么辦?只能轉變思想,和學生先來一段一段地學習課文,找出關鍵詞,概括段意;找出具體景物 ,并說出其特點;找出過渡句,說出其作用;劃出描寫溪流的句子,感受溪流的位置。
就這樣,根據作者的游蹤,板書如下:
游雙龍洞(1)—沿途(2、3)—外洞(4)—孔隙(5)—內洞(6、7)—出洞(8)
學生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并知道了每個具體事物的具體特點,這節(jié)課其實就好學多了。因為學生的空間感和方向感總是很差。
接下來畫圖,由下而上地畫(羅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學生隨聲附和著我的路線圖,他們漸漸明白,原來是這么一回事。曲線代表溪流,再畫溪流行進圖(內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當圖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嚴肅的神情好像舒展開來。
學習真實一件苦差事,不學還不行。所以,在枯燥之余,我講起了“環(huán)保”。當學生正瞪大眼睛欣賞著一幅幅雙龍洞美輪美奐的圖片時,我說起了霓虹燈對鐘乳石的污染,說到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人身體的溫度以及汽油燈的油煙對鐘乳石的污染,說到了鐘乳石的生長速度以及鐘乳石成長需要的條件。學生睜大眼睛不敢相信我說的話,他們很吃驚。
這就是我關注的角度,和課文告訴學生的“美麗”不同。這就是課文的延伸吧。我也真得想親眼看一看,時隔60年,葉圣陶先生筆下的雙龍洞如今是什么模樣。我只清楚地記得,我在1995年第一次游鞏義浮戲山雪花洞時的情景,溪水叮叮咚咚地流著,洞內有石筍和石鐘乳,還有罕見的石花,只是當時剛開發(fā)不久的雪花洞人頭攢動,再去是20xx年,20年間,雪花洞面目全非,石鐘乳幾乎沒有一根是完整的,白色的晶石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溪水斷流,鐘乳石已經停止生長,甚至遭到空前的破壞。
我祈禱,金華的雙龍洞美麗依舊。拐回來再說點線面,點是“雙龍洞”,線是“兩條線索”,面是整篇文章和課外延伸。
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卻是我語文世界的一項大工程,每一次上課前我都會緊張,哪怕上了這多遍,我也是沒有自信,課前至少一個小時的備課給了我不少信心,但這緊張卻不曾減掉一分;蛟S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冒牌的語文老師,底氣不足的緣故吧。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0
如何讓情境教學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活躍在老師悉心創(chuàng)造的氛圍.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環(huán)節(jié)莫過于教學設計了。在設計整堂課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礎上老師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如同導演設計一個好的劇本一樣,讓學生像演員一樣在你創(chuàng)造好的劇本中積極主動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時又有自己靈活發(fā)揮和再度創(chuàng)造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我課堂中重視體現了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重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努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但是由于本課知識點較多,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一課時時間又比較緊張,所以安排朗讀與指導朗讀的安排就顯得少了些,文本對話體現得還不夠,如果能用較多的時間慢慢地帶著學生細細體會,感悟文章本身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對于豐富他們的情感,以至學習寫作都會有更大的幫助。下一步,我會更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朗讀與感悟上。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1
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著手。例如:調查問卷是教育學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游玩 ,也要有所收獲。
課文的兩條線索,都采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線,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發(fā)現了文章的暗線。如何詳細了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于是我采用協(xié)助導游完成繪制雙龍洞地形圖任務:
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里挑戰(zhàn)這個挑戰(zhàn)那個辛苦得很,而導游也就是老師很逍遙。
二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了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
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
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游結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贊他們在這次奪標旅游活動中表現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制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游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成為小旅游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fā)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束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2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
課文按游覽的是順序,依次寫了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唱,外洞的大,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矮、險;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渾然一體,井然有序,兩條線索(一是游覽的順序,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有機交融,貫穿始終;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敘述有詳有略,詳寫孔隙、內洞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時,我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教材訓練重點,注重看、聽、說、讀、寫、練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文法。在教法上,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寓教于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在學法上,把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饒有興趣的說、畫、議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這樣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代替我們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在藝術的熏陶下激學生興趣,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fā),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從而達到激發(fā)的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1、適時引路,引導學生悟文生智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著中心環(huán)節(jié)。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在介紹外洞特點時,我創(chuàng)設情景:老師感覺有點累,你去看看這個外洞怎么樣?學生通過讀,告訴我一個字“大”!我接著問當學生:“有多大呢?”這時課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比缓笸ㄟ^和我們的教室比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最后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語感訓練,滲透作者整體感知又具體化描寫的寫法。
2、創(chuàng)設情境,啟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段進行教學過程中,當我問學生對內洞的什么景物最感興趣?學生說出石鐘乳、石筍時,我出示幾幅圖片啟發(fā)學生想象:“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踴躍發(fā)言:“有的像微笑的彌勒佛……”“有的像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帶給人間……”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后,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
3、重視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1)讀修辭特點比較突出的句子。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對比)“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比喻)“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到左右和下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了額角,擦傷了鼻子!保ǹ鋸垼┐送,好的句子像“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倍伎勺寣W生多讀。
2)讀感情色彩較濃的句子。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內洞一團漆黑,什么也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寬廣。工人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等。
3)還可讓學生讀文中的重點段落,如路上、孔隙、內洞等段。指導學生讀上面這些句子、段落時,除范讀外,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邊讀邊想。如,讀去雙龍洞路上一段,可讓學生先讀,再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公路是什么樣子的,山上映山紅、油桐是怎樣生長的,溪水出山是怎樣一種情況,山色怎樣,然后再讀。就這樣反復讀、反復想,一直讀到眼前能呈現出畫面為止。另外,對該讀重音的字句,也應指導。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象橋洞似的”“……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等。
4、拓展延伸,啟發(fā)學生口語交際。
在同學們跟隨導游飽覽了雙龍洞迷人的景色后,我問:“一路游玩過來,哪幾處見到泉水?”引導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方法。隨后我又說:“我們隨著葉老就是沿著溪流參觀雙龍洞的。雙龍洞游覽完了,那個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我們可以好好地把課文讀一讀,回味一下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想,并且可以根據課文的描述,展開合理的想象,設計其中一處的解說詞,下節(jié)課我們評選出優(yōu)秀導游員!這樣引導學生口語交際,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3
這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文章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井然有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兩條線索有機交融,貫穿始終.同時,作者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不失為一篇寫景佳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初讀全文,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游覽順序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甘為根據游覽順序,畫一張游覽示意圖;再根據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然后再小組內選出代表,作為導游講解各個景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合作學習的教過也很好.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fā)現,男同學的朗讀水平還有待提高.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4
上《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的時候,我著重關注情境教學這個對自己來說還不是很熟悉的領域。眾所周知,情境導入的方法比較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種方式也比較受學生歡迎?墒沁^去大多情況我只是把這個彩抹亮了開課前的幾分鐘,例如:講故事. 看動畫.聽導游介紹,有時也把一些情境教學用在拓展活動方面,如扮演小記者.辯論賽……
如何讓情境教學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活躍在老師悉心創(chuàng)造的氛圍.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環(huán)節(jié)莫過于教學設計了,在設計整堂課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礎上老師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如同導演設計一個好的劇本一樣,讓學生像演員一樣在你創(chuàng)造好的劇本中積極主動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時又有自己靈活發(fā)揮和再度創(chuàng)造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我看電視的時候發(fā)現現在很多綜藝節(jié)目很不錯,像各種挑戰(zhàn)啊.奪標啊,我覺得很能吸引人,同時又能夠充分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所以,《記金華的雙龍洞》節(jié)課就被我設計成為一次奪標旅游。讓學生在游玩.探索的過程中去感受.去理解.去學習。
在過去課堂駕馭能力不夠的時候,我往往設計好思路讓學生跟著一步一步達到教學目的,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學生稍微哪個步子跨大了一點,都害怕自己慌了陣腳,F在我覺得:既然給了孩子足夠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空間,就要積極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時候老師的基本素質就顯得格外重要,能否收放自如,靈活駕馭,以不變應萬變就是整堂課成功與否的另一關鍵因素。相反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一些近似荒謬的想法或見解讓大家出乎意料時,老師若能以巧妙或者幽默的方法靈活以對,這種教育機智更是一大看點。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一些細小的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我們的課堂語言。力求生活化.通俗化貼近孩子們與他們取得共鳴,會讓孩子少些反感,多些激情;力求創(chuàng)設一種沒有學生與老師這種概念的境界。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和孩子都是劇本中的一個演員,只是各自分工不同罷了,學生是游客挑戰(zhàn)者,老師是導游,這樣一來,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高低的界限,有的只是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合作。
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著手。例如:調查問卷是教育讓學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獲。課文的兩條線索,都采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線,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發(fā)現了文章的暗線。路上的美景,則著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伴隨《春之聲》的音樂去感受,對于沒去過的新地方,學生一定是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進去探險。所以放手讓他們進去自己游玩,大致了解雙龍洞的特點(這一段是看錄像,運用多媒體達到直觀形象的效果)如何詳細了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于是我采用協(xié)助導游完成繪制雙龍洞地形圖任務: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里挑戰(zhàn)這個挑戰(zhàn)那個辛苦得很,而導游也就是老師很逍遙。二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了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看著老師出示的`未命名的鐘乳石圖片,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紫哆@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游結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贊他們在這次奪標旅游活動中表現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制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游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成為小旅游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fā)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束學習。
課堂中重視體現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重體現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努力體現新課改的精神。但是由于本課知識點較多,一課時時間又比較緊張,所以安排朗讀與指導朗讀的安排就顯得少了些,文本對話體現得還不夠,如果能用兩課時安排進度慢一點,帶著學生細細體會.感悟文章本身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對于豐富他們的情感.學習寫作都會有更大的幫助。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5
緊跟笑顏朵朵的步伐,今天,我也帶著咱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快樂的雙龍洞之旅。
一直擔心學生不喜歡這篇課文,(因為這篇文章的語言較之前面兩篇,意境沒那么美,語言沒那么生動。)沒想到的是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奮度遠遠超過了前面幾篇課文。我想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我借鑒了笑顏朵朵老師精心設計和制作的.教案和課件,教案成竹在胸,上起來自然也更得心應手了,另一方面是這篇課文的語言平白如話,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吧。
值得一提的是,帶領學生過孔隙時的歷程。我讓學生閉目想象,隨著我生動的語言描述,學生模擬起作者的動作來,表情也隨之緊張起來。隨后,學生爭相暢談過洞時的感受,有的說:“里面太黑,太恐怖了!”有的說:“孔隙太窄了,我差點被卡住了,不過還好有驚無險!”有的說:“我一動也不敢動,不然就破相了!”還有的說:“我覺得太刺激了!就像參加冒險闖關一樣!薄ㄟ^想象,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與作者感同身受,獲得了最為真實的體驗。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7-03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7-11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0-24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5篇08-29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5篇)08-09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5篇11-20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9-15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7-14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