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上冊《陽光》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上冊《陽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上冊《陽光》教學反思1
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落實了這個教學重點。
1、在初讀課文時共設計了三次讀書活動,第一次是聽老師范讀,讓學生指著拼音聽,在心理跟著讀,既可以幫助那些拼音比較吃力的學生正確讀準音節(jié),又可以為學生后面的朗讀起到示范作用。第二次是讓學生自己看著拼音讀,目的是讓學生更準確的讀住字音,同時鞏固漢語拼音。第三次是看漢字讀課文,這遍是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練習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三次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訓練內容,逐層深入提高要求。
2、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xiàn)出來。
第一冊課文《陽光》是一篇筆調優(yōu)美的文章。讀起來讓人不禁沉浸其中。課文的最后一句是“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在充分讀課文之后,我問:你覺得什么是最寶貴?叢昊楠:寶石;于異程:水和空氣;鄒曉康:生命;劉知易:快樂……感覺教學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孩子在不經(jīng)意間給你的感動,會久久縈繞在心間,告訴我為人師的快樂。
第一冊課文《陽光》是一篇筆調優(yōu)美的文章。讀起來讓人不禁沉浸其中。課文的最后一句是“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在充分讀課文之后,我問:你覺得什么是最寶貴?叢昊楠:寶石;于異程:水和空氣;鄒曉康:生命;劉知易:快樂……感覺教學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孩子在不經(jīng)意間給你的感動,會久久縈繞在心間,告訴我為人師的快樂。
從課堂教學來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并通過前后桌四位同學共同討論,太陽的作用。
。、圖文結合,深化主題。先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獨立地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課文,說說“田里的禾苗有了陽光,它會變得怎么樣?山上的小枝有了陽光,它會變得怎樣?”通過看和讀,讓學生感受到陽光非常寶貴。
。、總結全文,課文講完后,同學們明白了什么?明白了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都是陽光的功勞,總結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這節(jié)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也有下面的問題要深入思考。
要讓學生理解“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單從字面上理解有一定難度,要讓學生明白禾苗更綠,小樹更高都是陽光的功勞。
要認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朗讀中對課文的內容理解得更透徹。
一年級上冊《陽光》教學反思2
今天,孔老師聽了我上《陽光》,并且課后進行了點評,使我受益匪淺。
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鉆研教材、設計教學設計、制作課件等化了好幾天的時間,原本以為教材鉆研的挺透徹的,設想也挺周全的,勝利地上下來應該沒有問題?墒堑搅苏嬲M入課堂,我才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中國是錯的,我把這節(jié)課的要求拔高了,致使同學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問題的提出使同學難以接受(脫離同學的實際: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缺乏、接受能力不強等)。具體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主要問題在于重點段的處置。教學時,我為了讓同學讀懂理解這段話,我采用了朗讀比較、實物展示的教學手段。
理解“更”,進行朗讀比較。
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綠了。
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
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高了。
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
我想通過句子的朗讀比較出兩個句子的不同,從而理解“更”的意思,結果大局部同學很茫然,體會不了,也讀不出味道。課后聽了孔老師的點評,我覺得很有道理。
她說,可以把教學坡度降低點,教學手段形象化一些,比方,采用畫簡筆畫的方法。沒有陽光的禾苗是什么樣的,有了陽光的禾苗又是什么樣的,讓同學說,老師畫,通過形象的簡筆畫,同學可以很輕松的理解“更”的含義。再如,理解“錦緞”,可以讓同學看圖上的`小河,有陽光照射的小河是怎么樣的,同學會觀察出來,波光粼粼,金光閃爍等,錦緞也是這樣的,所以說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
孔老師的點評生動形象,連我們都愛聽,更何況小朋友們呢?其實,孔老師的話也非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語文教學要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只有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才干使同學喜歡聽,樂意學。
作為一名一年級的老師,我還應該多了解同學,貼近同學的生活,只有了解同學,才干更好的掌握教學的中國與高度。
一年級上冊《陽光》教學反思3
案例描述:
這是一篇一冊的閱讀課文,全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
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深入理解陽光的作用,我在教完第一自然段后,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板畫了山上的小樹、田里的禾苗和長長的小河,而后進行了以下教學活動: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快點去看看陽光到過的這些地方?
生:想!
師:那就請小朋友們自己去讀一讀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像,看看自己的頭腦中會出現(xiàn)什么?(各自朗讀想像)
生:我好像看到山上的小樹長高了許多,還長出了許多葉子。
生:我好像看到田里的禾苗變得更加綠了,后來又長出了許多稻穗。
生:我好像看到小河了,小河上灑滿了陽光,閃閃發(fā)亮可漂亮了。(學生盡情地說,學生說到哪,教師就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進行教學。同時指名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在原有的板畫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畫,并讓學生多次進行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師:小朋友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那么,陽光到過的地方是不是真的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了呢?(課件展示小樹、小河、禾苗發(fā)生變化的過程,教師配上音樂伴以深情地朗讀)
師:小朋友們,你覺得陽光怎么樣?
生:我覺得陽光的本領很大。它能使這么多的東西發(fā)生變化。
生:我覺得陽光很厲害,我很佩服它。
生:陽光的作用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世間萬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而且陽光還能給我們帶來溫暖,如果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活了。(教師帶領學生給予這位同學最熱烈的掌聲)
師:是啊,陽光的本領很大。想想看,陽光除了讓小樹、禾苗、小河發(fā)生了變化,他還使那些東西也發(fā)生了變化?(出示句式“因為有了陽光,更……”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課件展示圖片加以幫助。)
生:花壇里的花,因為有了陽光,更紅了。
生:竹竿上的衣服,因為有了陽光,更干了。
生:天空中的小鳥,因為有了陽光,飛得更高了。
師:這些,都是誰的功勞?你想對陽光說些什么?
師:陽光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能不能再美美地讀一讀這一段?
生:能(讓學生帶著對陽光的喜愛、感謝和佩服的情感,齊讀——互讀)
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鄙鲜霭咐O計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點,巧妙地通過課件、音樂、板畫、煽動性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并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變師生的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使閱讀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真正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筆者認為其巧妙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一、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引發(fā)個性化閱讀之藥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辟澘煞蛟凇逗徒處煹恼勗挕分幸舱f道:“如果班級里能夠創(chuàng)造一種推心置腹地交談的氛圍,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中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而教師以高度的機智引導并且參加到談話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就可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xiàn)生命的活力。學生在這寬松的“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積極思考,積極賞析課文,閱讀便成了個人的行為。在上述案例中,我讓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感知課文內容后進行交流,鼓勵學生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在交流中并隨時作出恰當?shù)脑u價(“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的眼睛真亮啊!”)。同時,學生說到哪,教師就教到哪,遵循了學生的意愿。在這樣寬松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學生便能暢所欲言,因此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巧設問題情景——激起個性化閱讀之點火石
“創(chuàng)新思維是從問題開始!鼻擅畹膯栴},能促進思維的碰撞和心靈的交流,能真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與超越。因此,筆者認為要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教師應多設計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情景,給學生開辟一塊廣闊的天地,從而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本案例中,我為了讓學生理解陽光與世間萬物間的關系,設計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說說陽光除了讓小樹、禾苗、小河發(fā)生了變化,他還使那些東西也發(fā)生了變化”,隨即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了自己的見解,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各不相同,因而產(chǎn)生的答案也是多元化的,可每個答案卻都是鮮活的,都是有生命力的。它們源于文本卻又有別于文本,正是這樣的創(chuàng)造,才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豐富了課文的內涵,使得閱讀教學中的人本思想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是一次真正的個性化閱讀。可見,開放式提問,是一塊點火石,是點燃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導火線,它能使得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如火花般燦爛。
三、尊重獨特體驗——促使個性化閱讀之催化劑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林黛玉!遍喿x不是一個被動、機械地吸收文章的過程,而是積極主動地獲取各類信息的過程。在獲取信息這一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氣質各不相同,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因而,他們在閱讀中的體驗和感受是不一樣的。做為教師,我們應該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fā)奇想”。在上述案例中,我為了能使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沒有追求抑揚頓挫的整齊朗讀的效果,而是引領學生看畫面,談體會,充分地進行了語言實踐與體驗。同時,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不同體驗,用心去尊重、去呵護、去鼓勵、去贊賞,此時學生情緒愈益高漲,一個接一個地從心底里迸發(fā)出對陽光的喜愛和佩服的情感。隨后,安排讓學生進行多次朗讀便水到渠成,他們都自然而然地將情感釋放于朗讀之中,使個性得到了更好的展現(xiàn),使課堂成了他們體驗成功的樂園。
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我們善于營造一個“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巧設一些問題情景,并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便能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廣闊的交流空間,學生便可以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個性的花蕾便可以盡情綻放。
【一年級上冊《陽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陽光》教學反思09-22
陽光教學反思08-03
《陽光》教學反思10-27
陽光教學反思08-30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9-27
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反思06-10
《陽光》教學反思15篇07-16
一年級語文上冊《影子》教學反思10-27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