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jié)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線段》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1
俗話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真正而又實際的操作,才能直觀形象地感受到知識產(chǎn)生的全過程,進而將這種知識掌握得最牢固。本節(jié)課我本著注重學生的操作體驗,感知認識。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
在設(shè)計線段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把自己的教學從孩子們生活入手,一根媽媽的卷發(fā),一段繩子、一根跳繩。先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操作體驗,能在認識線段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多次操作,深切體驗。先讓學生在“拉直曲線”的操作中,感受線段的`特征,后又讓學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線段,再進而闡述線段的意義,了解線段的三大特點:線段是直的、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段可以量出長度。我注意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找出身邊的線段,從黑板邊、桌子邊、書邊等等。讓學生通過摸一摸來感知線段的特點。
最后是讓學生利用一些工具嘗試著畫線段,進一步形成對線段的表象?偨Y(jié)出用尺子畫出的才稱之為線段。學生們也在這“再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樹立了自主學習的信心。我知道只講不練是達不到學習的效果,我注重練習開放,拓展思維。只有練習形式多樣有趣,富于開放性的情況下,才是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新知識的有效途徑。
本節(jié)課我設(shè)計了“判斷是否是線段──量線段──畫線段──連線段”等練習來加深學生對線段特征的認識,拓展學生對線段的認識,使學生在練習中充分感悟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之所在,但在本節(jié)課的實際教學中,拓展的深度還不夠。 本節(jié)課我也有不足之處,反思我的整節(jié)課堂只是注重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圖形的數(shù)學思想滲透不足。其次,這節(jié)課本身與研究不容易組織,我課堂語言表述欠簡潔,通俗。為了突出尺子與其它物品畫線段時,有什么好處時,表達得有點抽象,深奧。記。荷险n語言要簡潔,明了。我們要用學生最容易接受的語言傳達。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學習效果明顯,但對于學生在點與點之間畫線段的數(shù)學思想滲透不夠,比如:五點的畫法,可以從一點出發(fā),逐一畫出,也可以用從外到內(nèi)的方法進行畫線段。再者分層教學還顯得不夠,雖然我在這節(jié)課讓學生全體參與但根據(jù)學生的智力程度分層教學還不明顯。我知道想要上好一節(jié)課很難,不能只是關(guān)注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更要關(guān)注更多學生的發(fā)展,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會學數(shù)學!我會繼續(xù)學習,繼續(xù)努力。爭取每一節(jié)課少留遺憾!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2
1.在講解線段的認識時,直接給出幾條線段的直觀圖,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線段。通過讓學生動手量出線段的長度,使其了解到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然后通過線段與曲線的對比,幫助學生認識線段的直觀特征。
2.線段是幾何的初步知識,它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低,所以我們采用直觀的方式來說明什么是線段。比較嚴格的定義到高年級再予以介紹。
3.注重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歸納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建構(gòu),并且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補充、修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3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學生的體驗,在體驗的基礎(chǔ)之上通過大量表象的支持,從而獲得對線段特征的直觀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實踐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
1、 重視探索實踐。
課始,我讓學生動手實踐:想辦法讓桌上彎曲的毛線變直,再變換方向拉一拉,讓學生充分感知線段的本質(zhì)特征。在折線段時,我向?qū)W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條線段,并比較其長短。讓學生比較中初步感知線段是有長短的。在畫線段時,我也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畫線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點。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很重視學生的探索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聯(lián)系生活。
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親近數(shù)學,對數(shù)學感興趣。首先,我直接讓同學們觀察毛線在桌子上的自然狀態(tài),再讓他們想辦法怎么樣能讓它變直,讓學生感知直。其次,在認識了線段的基本特征后,我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學生找的熱情很高,找出了許多。最后,我又展示了一些學生熟悉的用線段圍成的圖案,如:五角星、松樹、房子等等。整節(jié)課,我盡量的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來理解、認識線段。
這節(jié)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明確。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有些問題我提的不夠明白,造成了小學生的思路不夠完整、清晰。從而導致課堂上學生多處出錯。
2、在總結(jié)線段的特征時,絕大部分的同學能夠回答出來“直”的特點,“兩個端點”不能很順利的說出來?赡苁俏以诮虒W“兩個端點”的過程中沒有引入好強調(diào)的還不夠!由于課前沒想到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時有點措手不及。
3、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在處理給出四個點問能畫出幾條線段時,沒有講解到位!沒有能及時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4、重點沒有突出到位!還需努力!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4
《認識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較抽象,學生不太好理解。對此我將教學過程大體分四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個層次,想辦法將一根毛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段就是一條線段。引入線段,使學生感知“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征;進而呈現(xiàn)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個層次,結(jié)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從而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三個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它合適的工具畫線段。第四個層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完成課后“想想做做”,進一步鞏固對線段的認識。
這節(jié)課講完,我感覺比較成功,學生掌握的較好,并且每個在課堂上表現(xiàn)非常踴躍,思維不止一次達到升華。
我認為本節(jié)課有三個亮點,
。1)想辦法拉直毛線,體現(xiàn)線段的“直”和“有兩個端點”的特征,
。2)畫線段,用合適的工具畫線段,比比誰畫得對、畫得多。體現(xiàn)線段的特征,還告訴學生線段可以橫著畫、豎著畫、斜著畫;
。3)數(shù)線段,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由課堂中的'一個“小錯誤”引出的,在比賽完畫線段以后,進行反饋。我發(fā)現(xiàn)在一條線段中間點了一個點,我就和同學一起數(shù)他畫的線段,并且了解該同學是不是真的這樣想的,當他說出是自己出錯了,我在表揚他誠實的基礎(chǔ)上,也感謝他給了我們一次探討數(shù)線段的機會。即在一條線段上點兩個點、三個點……一共有幾條線段?接著繼續(xù)探討平面上的三點、四點、五點,每兩個點連起來,一共有幾條線段?這時學生興趣積極性高漲,很輕易地得出數(shù)線段的規(guī)律——一個奧數(shù)中問題。
課堂教學就是這樣一個靈動的、讓師生共同進步的過程。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線段的條數(shù)并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繩、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線段
。ㄒ唬⒏惺芫段的直
1、(課件出示鳥巢圖)小朋友們,這是什么?
是啊,這是鳥巢,今年暑假,在這里隆重的舉行了第29屆奧運會?!100米的賽場上,運動員們爭分奪秒、奮力拼搏。
2、(課件出示跑道圖)這是100米跑道,這兩條分道線有什么不一樣呢?
是啊,這條是直的。(板書:直)
3、(課件出示毛線圖)那你們看,這條毛線的形狀是怎樣的呢?你能想個辦法讓這條毛線變直嗎?請小朋友們拿起桌上的毛線試一試。(指名前)你是怎樣讓它變直的呢?
4、(課件出示拉線圖)是啊,我們捏住線的兩段,把它拉緊了,線就直了。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讀兩遍。
(二)、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1、(演示 )我想請位小朋友來摸一摸這條線段是從哪兒到哪兒?(指名摸)老師兩手捏的這個地方是線的哪兒?線的兩頭也叫兩端,(出示端點)在數(shù)學上把它們叫做端點。(板書:端點)讀兩遍。那線段有幾個端點呢?(板書:2個)
。ㄈ、認識線段的示意圖
(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師畫線段圖)用兩個短短的豎線表示兩個端點、直的。這兩個端點有時侯也可以用兩個小圓點表示。
(四)、小結(jié)線段的特征
1、(演示 )指一指,這條線段的端點在哪里?(生指)(出示
)那這樣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嗎?說說你的理由,好嗎?(演示:換根長 )那這樣呢?(演示: )那這樣呢?為什么?
2、那線段該是什么樣子的呢?是啊,線段必須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板書)小朋友們記住它的樣子了嗎?
。ㄎ澹┚毩暎
。ǔ鍪鞠胂胱鲎1)那下面這些圖形中哪些是線段?(生答)
師:為什么說這幾個是線段呢?
。┡e例說明生活中的線段
1、(出示尺)這是什么?你能在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們剛學的線段嗎?(指名)
是啊,尺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線段。那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生說說)
2、線段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課件出示圖片)如:門框的邊、樓梯臺階的邊、屋檐的邊、護欄的欄桿、橋的牽拉繩等等,這些都可以看成線段。
。ㄆ撸﹫D形中的線段
師: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圖形,它們的身上也藏著線段,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二、折線段,認識線段有長有短
1、(出示長方形紙)這是什么圖形?它有幾條線段?哪4條?(生指)除了這四條外,你能用它再創(chuàng)造出一條線段嗎?(可以討論討論)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條比它長的嗎?比它短的呢?比豎折更長的呢?
指出:線段是有長有短的。(板書:有長有短)
三、畫線段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不僅會數(shù)線段,還能創(chuàng)造線段,說明線段已經(jīng)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這位好朋友畫下來?拿出本子試著畫一畫。邊畫邊思考:
① 哪些工具可以畫線段?
② 畫線段時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他畫的怎么樣?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畫的嗎?你有沒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們是用什么畫的?還有哪些工具可以畫線段?是啊,只要邊是直的都可以畫線段。
四、組織練習
1、出示想想做做3
師:給你兩點,你能把兩點連成一條線段嗎?書上49頁想想做做第3題。
師:連接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師:給你三點呢?連接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書上49頁想想做做第4題。(展示)是這樣嗎?我們一起再來看一下。(演示)
師:是什么圖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師:給你四個點呢?先猜一猜?再畫一畫,看看能畫出多少條線段?(展示)
師:我們在畫的時侯,怎樣畫就能畫全了、不遺漏?課件演示有順序的畫。
五.課堂小結(jié)。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六、拼圖形
師:小朋友們,你們可別小看這線段,它可以組成許多美麗的圖案,請看:
。ㄕn件出示)
師:課后請小朋友們也動手畫一畫,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線段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圖案,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教學反思: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學生的體驗,在體驗的基礎(chǔ)之上通過大量表象的支持,從而獲得對線段特征的直觀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實踐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
1、 重視探索實踐。
課始,我讓學生動手實踐:想辦法讓桌上彎曲的毛線變直,再變換方向拉一拉,讓學生充分感知線段的本質(zhì)特征。在折線段時,我向?qū)W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條線段,并比較其長短。讓學生比較中初步感知線段是有長短的。在畫線段時,我也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畫線段的工具、方法和注意點。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很重視學生的探索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聯(lián)系生活。
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親近數(shù)學,對數(shù)學感興趣。首先,在導入時,我出示了學生最熟悉的100米跑道線,讓學生感知直。其次,在認識了線段的基本特征后,我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學生找的熱情很高,找出了許多。最后,我又展示了一些學生熟悉的用線段圍成的圖案,如:五角星、松樹、房子等等。整節(jié)課,我盡量的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來理解、認識線段。
這節(jié)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明確。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有些問題我提的不夠明白,造成了小學生的思路不夠完整、清晰。從而導致課堂上學生多處出錯。
2、課前預(yù)設(shè)不足,教師缺乏靈活性。比如:教師演示把毛線斜著拉,問:這是線段嗎?當時有許多學生就回答:不是。為什么呢?因為它彎了。由于課前沒想到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時有點措手不及。其實這是很好處理的,只要松手讓線變彎,再拉直,比一比,學生很快就能清楚的認識到:這樣也可以看成線段。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6
這節(jié)課是我聽了沈老師的課之后又重新備的課。沈老師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尤其是她一些豐富的提問方式能極大的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趣味性。課堂的一開始我出示了一些常見的繩子。接著讓孩子們拿出他們自己準備的繩子。通過和他們的操作互動,慢慢揭示線段的三個特征“線段是直直的”“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段有長有短”其中第三個特點我是通過孩子們準備的繩子讓他們感受到線段的第三個特點。三個特點板書之后,我提出一個問題“假設(shè)你是線段,你會如何介紹自己?”這個問題提完之后,孩子們都非常興奮,積極性很高。在想想做做中,四點畫線段這題中,有一大半的孩子們漏畫了。這與我在教授過程中沒有詳細地教導有關(guān)。整節(jié)課需要孩子們動手操作的部分很多。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當然這樣的方式也能很好的讓孩子們感受到。線段的三個特點就是通過孩子們動手操作自己感受出來的。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明白了設(shè)計提問的重要性。一個問題如何表達很有學問。問題既要精煉又要能提起孩子們的興趣,這需要在備課的時候反復琢磨。這點我需要多向老教師們模仿和學習。動手操作機會多了并不意味著課堂就能雜亂無章。學生的聽課習慣需要反復提醒和教導才行。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7
認 識 線 段
國師街二校 殷婕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線段的條數(shù)并會畫線段。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毛線、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學情分析:
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短。因此,在“量長度”這一單元中,教材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線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材先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來初步認識線段并用圖表示,再通過學生畫線段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看過動畫片《米奇妙妙屋》嗎?今天米奇和唐老鴨來到我們班了。(出示米奇和唐老鴨)
過幾天就是米奇的生日了,唐老鴨準備送他一份禮物?墒窃谔评哮喫投Y物時遇到了一個問題。
問:去米奇家走哪條路近呢?(出示路線圖)為什么?
講授:這條直直的路可以看成“線段”。(板書)線段的學問可多啦!想和線段交朋友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 認識線段
1、 初步建立線段的表象:
⑴談話:同學們看看紙袋中裝著什么?
提問:把它放在桌上。仔細看看線是什么形狀的?
啟發(fā): 你能想辦法把這條彎線變直嗎?動手試一試。同桌互相看看。
提問:你們是怎樣把彎線變直的?
小結(jié):捏住線的兩端,把它拉緊,彎線就變直了。大家一起拉拉看。
提問:拉緊后的線和原來的線有什么不同呢?
講授: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
。蹖W生反復說線段]
⑵師繼續(xù)捏住這根線的兩端,并把它拉直,但兩手位置一高一低。
問:現(xiàn)在兩手之間的這一段能看成線段嗎?
換一根長一些的線,仍然捏住這根線的兩端,并把它拉直。
問:現(xiàn)在兩手之間的這一段也能看成線段嗎?
⑶談話:把線段畫出來是什么樣呢?(板畫)
仔細看,線段可以用這樣的圖形表示。這是一條直直的線,剛才老師用手捏住的線的兩端在這里用兩條短豎線表示,叫做端點。
問:線段有幾個端點呢?
問:請你仔細觀察這條線段,想一想線段有什么特點呢?把你想到的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全班交流。
。蹖W生可能回答:線段是直的,線段有兩個端點。]
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線段是什么樣的。
⑷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判斷,再指名說說判斷理由。
質(zhì)疑:把線段變長,改變位置,讓學生判斷是不是線段。并讓學生說說想法。
小結(jié):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不管是什么方向,不管有多長,都是線段。
2、 進一步感知線段的特征:
、泞僬勗挘耗銈冎绬,在我們的身邊線段可多啦。這條直尺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線段。比如,這條邊,從這兒到這兒,就可以看成線段。
問:它的端點在哪兒?你來指一指。
那么,這條邊可以看成線段嗎?
②請你拿出直尺,請你同桌之間指一指,哪兒可以看出線段,端點在哪兒.
、蹎枺何覀兩磉呥有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呢?請你找一找,再指給同桌看一看。
全班交流。
。蹖W生可能說:課本的邊可以看成線段。黑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小結(jié):同學們真棒,通過觀察找到了身邊的這么多線段。(板書:找)
、普勗挘和瑢W們,你們喜歡折紙游戲嗎?看老師這張紙。把它對折,打開。折痕也可以看成線段。
問:它的端點在哪兒?
問: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折痕。(展示學生的方法)
追問:你還能折出比這條線段短的折痕嗎?(展示學生的方法)
小結(jié):你們的手真巧,折出了這么多線段。(板書:折)剛才在折線段的過程中,大家發(fā)現(xiàn)線段是有長有短的。
3、 學習畫線段:
、耪勗挘合雱邮肿约寒嬕粭l線段嗎?看老師畫,如果你看得認真,一會兒就能畫出比老師畫的更好的線段。教師板演,邊畫邊講畫法。
學生動手畫線段。
點評學生所畫的線段。強調(diào):①畫線段時,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動。②畫出的線段一定要直。③要在線段的兩端標上端點。
、埔龑В喝绻麤]有尺子,想想看,還能用哪些工具畫線段呢?
小結(jié):我們可以用物體直直的邊畫線段。(板書:畫)
三、 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線段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圍成許多圖形?旌屠蠋熞黄鹑タ纯窗!
、艈枺赫叫问怯蓭讞l線段圍成的?誰來指一指。
、篇毩(shù)出其他圖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并填空。
2、“想想做做”第3題
⑴問:你能用直尺把右邊的兩點連成一條線段嗎?動手試一試。
、茊枺合胍幌,連接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3、“想想做做”第4題
啟發(fā):多一個點,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猜猜看,畫成的是什么圖形?動手畫一畫。[指名學生演示畫法]
講解:只要有兩點就可以畫一條線段。
4、“想想做做”第5題
問:再多一個點,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出幾條線段?
四、 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誰來扮演線段,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的特征呢?[學生說線段的特征]
我們這節(jié)課還一起找線段,折線段,畫線段。大家都和線段交上了朋友。
唐老鴨也在大家的幫助下選擇了直的那條路到了米奇家。如果把這條彎的路,也像彎線那樣拉直,它會比直的怎樣呢?長多少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再來研究。
板書設(shè)計:
認 識 線 段
找
直直的 折
端點 端點 畫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8
二年級的兩節(jié)課都是有預(yù)習單,孩子們在課前對所學內(nèi)容由一定認識,課堂教學時和我們沒有預(yù)習單的教學方式有所改變。實小的教學校長對他們的數(shù)學組所做的前置性學習進行了介紹,前置性學習也不是簡單的預(yù)習,讓我覺得他們研究的是比較踏實的。雖然之前也聽過幾次南師附小的生本課堂,感覺和他們的前置性學習還是有區(qū)別的。
下面我就《認識線段》這節(jié)課來談?wù)勎业母惺。本?jié)課中焦老師用想想做做第一題引入,由于孩子已經(jīng)回家做個此題,學生用自己的符號通過觀察把這些圖形分為直的、彎的兩類。觀察直的圖形中找到線段的兩個端點,這是它的`一個特征。另外一項前置性作業(yè)是讓學生摸一摸卡紙的邊,正方形、長方形的邊,學生填寫有什么感覺。從而揭示線段是直的特征,再讓學生舉例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做線段,從而發(fā)現(xiàn)線段是有方向的。在創(chuàng)造一條線段時,有的孩子是拉、有的是折、有的是畫,通過折線段感受線段是有長短的。
焦老師整節(jié)課設(shè)計是比較有想法的,把前置性學習中對線段的特征就有所思考、滲透我個人的小建議是,線段是直的這個特征,最好讓學生感受完所有的實物后,再來揭示,不要一開始就揭示,這樣太快了。另外在畫2個點、三個點、四個點連線段時,4個點連接的方法很多孩子是先畫外面的,再畫里面的,老師可以再適當指導方法:通過找點一一連接,從一個點和其他三個點相連,再找第2個點和其他兩個點兩聯(lián)。這樣,以此類推,就算再增加幾個點,學生也不會重復、遺漏。
本次參加的教研活動讓我對前置性學習的方式有所了解,我想今后有機會,我也嘗試一下這樣的課堂。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9
一、注重操作體驗,感知認識。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操作體驗,能直觀形象地感受到知識產(chǎn)生的全過程,進而將這種知識掌握得最牢固。在認識線段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多次操作,深切體驗。先讓學生在“拉直曲線”的操作中,感受線段的特征,后又讓學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線段,最后是讓學生利用一些工具嘗試著畫線段,進一步形成對線段的表象。學生們也在這“再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樹立了自主學習的信心。
二、注重練習開放,拓展思維。
練習形式多樣有趣,富于開放性,是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新知識的有效途徑。教師精心設(shè)計了“數(shù)線段──折線段──連線段”等練習來加深學生對線段特征的認識,拓展學生對線段的認識,使學生在練習中充分感悟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之所在,但在本節(jié)課的實際教學中,拓展的.深度還不夠。
三、注重知識學習,數(shù)學思想滲透不足。
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學習效果明顯,但對于學生在點與點之間畫線段的數(shù)學思想滲透不夠,比如:五點的畫法,可以從一點出發(fā),逐一畫出,也可以用從外到內(nèi)的方法進行畫線段。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10
線段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學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覺地認識了它。陌生是因為線段作為幾何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學生的感性認識遠遠超過了理性認識,要以純數(shù)學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難度,要有一定的空間觀念才行。
因此在備課前我先研讀教材,發(fā)現(xiàn)教材首先通過學生對自然放置的線和拉直后的線進行比較、觀察來初步認識線段,感受“線段是直的”,并用圖表示線段,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表象特征。再通過觀察直尺、黑板、課本的邊線以及用紙折出的折痕都可以看成是線段,而且要求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有長有短”。讓學生用直尺畫線段,既豐富了學生對線段的感知,又加深了對線段的認識。想想做做主要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鞏固線段的特征。第1題讓學生根據(jù)線段的特征判斷是否是線段,突出作為圖形,線段是直的,而且有兩個端點。第2題讓學生數(shù)出常見圖形中線段的條數(shù),滲透“多邊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第3題讓學生用直尺把兩點連成一條線段,使學生初步體會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第4、5題讓學生利用三個點或四個點,連接其中的每兩點分別畫一條線段,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畫線段的方法,體會線段與有關(guān)多邊形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就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總結(jié)來認識線段。我在設(shè)計時根據(jù)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教學目標主要體現(xiàn)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首先讓學生觀察放在桌上的毛線,然后讓學生把手中的毛線拉直,用拉直的毛線和沒拉的毛線作比較,讓學生理解線段是直的。通過讓學生摸摸拉直的毛線的兩頭,讓學生知道線段有兩個端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鍛煉了比較概括的能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初步感受線段的特征,但我覺得不是所有的知識點必須讓學生去自主探究,有些知識點還是要直接與學生說明的',比如說線段的兩端叫端點,端點這一概念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必須通過“灌輸”讓學生知道什么叫端點,并在下面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滲入,使學生很好掌握。
通過設(shè)計學生感興趣的練習形式,具有開放性,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識,通過讓學生數(shù)線段、折線段、畫線段、連線段等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數(shù)學思考,加強對線段特征的認識。
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
。1)注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背景;
(2)體現(xiàn)學生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體現(xiàn)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
當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如我讓學生找生活中的線段的時候,學生局限于找教室中的線段,這時候如果能用多媒體輔助一下,學生的視野會更開闊;讓學生畫線段時沒有規(guī)范化,導致在作業(yè)中出現(xiàn)畫得線段不是很“美觀”。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真切的體會到教態(tài)不夠規(guī)范、自身教學語言不凝練,教育機智不成熟。
第一:教態(tài)不夠規(guī)范。在課堂中教師的肢體語言很重要,我記得聽老教師說過教師在課堂上實際上就是在表演,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應(yīng)該有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這樣就能讓他們在輕松自然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而不是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機器。
第二:教學語言不凝練。主要體現(xiàn)在不會引導學生,不會順著學生的發(fā)言就勢引導。還有就是環(huán)節(jié)和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不是很巧妙,我覺得有點“唐突”,從一個環(huán)節(jié)到另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比較生硬。我們知道,課堂上每一位學生的回答不可能都是自己預(yù)設(shè)的答案,面對出乎意料的答案如何巧妙地引導,在有些地方我發(fā)現(xiàn)是很牽強地拉回主題。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充分發(fā)表觀點和意見的機會,引導學生參與交流活動,但也不宜過頻繁地換學生。另外要讓學生相互評價,讓學生做做小老師,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教育機智不成熟。我想對于教師來說,教育機智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也并非天生的,而是教師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jié)教育經(jīng)驗、努力參加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教師綜合運用各種教育能力達到了成熟地步的表現(xiàn),是教師掌握了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的表現(xiàn),這點感觸非常深。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有成功也有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認真?zhèn)湔n,努力鉆研教材,在一點一滴中積累經(jīng)驗,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yīng)該在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多下功夫,讓學生喜歡上數(shù)學課,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相信自己會有更大的進步。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11
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短。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線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我先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來初步認識線段并用圖表示,再通過學生畫線段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征。最后學生通過量線段、數(shù)線段來加強對線段的認識。
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既抽象有實際。我在設(shè)計本節(jié)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盡管教材只寫出“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但用直觀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線段的屬性,直的、兩個端點即可以度量。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反復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畫線段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由于學生已有了對線段的感性認識,知道某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因此,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一條線段,并請了不同畫法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畫的線段,并介紹自己是怎么畫的,從而使學生明白畫線段時既可以先畫一條直的線,再畫上兩個端點,也可以先畫一個端點,再由這個端點引出一條線,最后畫上另一個端點,還可以先畫兩個端點,再把兩個端點連起來。除此之外,我還請學生說說為什么尺、鉛筆、數(shù)學書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畫線段,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幫助我們畫線段,使學生明確只要有直邊的東西都可以用來畫線段,又一次鞏固了線段“直”的特點,最后我請學生再畫一條定長線段,這樣,學生經(jīng)歷了畫線段的過程,自己得出并牢固掌握了畫線段的方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存在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過多關(guān)注線段的測量,而沒有關(guān)注定長線段的畫法。雖然學生沒有多大問題,但作為新授課教師必須明確指導:從零刻度開始到規(guī)定厘米刻度畫一條直直的'線,并畫好端點。如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師能夠示范畫線段,學生思路上會更明確。
2、注意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理解線段。
教材只有半頁的內(nèi)容,如果為了背出線段是什么,畫一畫線段,那不是難事,但線段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結(jié)合情境感受線段,理解它的意義,使學生看得著,摸得到,用得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想象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進行了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不僅鞏固了對線段的特征的認識,而且對線段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了。他們在練習中獲得了提高,樹立了學習的信心,也充分感悟了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
存在問題:設(shè)計問題時我能夠考慮題目的開放性、遞進性、靈活性、知識的連接性等方方面面,但對練習的反饋形式或者說反饋時教師的問題設(shè)計不夠全面。如反饋斷尺量長度時,我只考慮有三種方法,沒有考慮這三種方法的思考過程。比如我考慮到可以用12—8地方法來解決,在練習中通過引導,學生也想到了這種方法,這時我沒有再深入研究為什么可以用12—8,當然學生的思維也只停留在可以用減法,至于為什么就不得而知。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12
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引導學生觀察直尺、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鼓勵學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讓學生經(jīng)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
但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覺得這節(jié)課存在很多缺陷:
1、語言表述欠簡潔,通俗。為了突出尺子與其它物品畫線段時,有什么好處時,表達得有點抽象,深奧。記。荷险n語言要簡潔,明了。我們要用學生最容易接受的語言傳達。
2、我的教學設(shè)計還不夠豐富,容量不夠大,變式不夠多,在發(fā)展開拓學生思維方面還要做出努力。
3、可以更緊密地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如找出教室內(nèi)、生活中的線段等等,從而更好地讓數(shù)學為生活服務(wù)。
4、沒能用課件,如果在讓學生辨認平面圖形中的線段用課件顯示就更好,如,學生找出的線段就顯出紅色,不是線段的顯綠色并打X。這樣學生可以看得更清楚,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分層教學還顯得不夠,雖然我在這節(jié)課讓學生全體參與但根據(jù)學生的智力程度分層教學還不明顯。
6、在調(diào)控學生的活躍性,控制課堂紀律方面還有待提高。不能老是跟學生笑,老師要有威信,該嚴格的時候絕不手軟,做到軟硬結(jié)合,賞罰分明。
7、教學過程過渡得太快,例如讓學生感受線段是直的,一定要讓學生摸,觀察,還可以叫個學生到講臺上把線拉直,然后要讓學生感受兩個端點,接著將線放在黑板上,畫出點線段。然后為了使學生便于理解,再用尺子畫出線段。
8、沒有想到畫線段的另一種方法:就是先點兩個點,再畫線段。在備課時一定要動腦筋多想。
這節(jié)課有兩點發(fā)現(xiàn):
1、控制學生活動,練習,操作的時間.,可以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nèi),到最后十秒時,學生們一起跟著倒數(shù)。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效果。
2、可以適當增強一些難題,例如數(shù)線段,畫線段.適當增加難度,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智慧源于勤奮,偉大出自平凡!成功是用勤奮和毅力換來的,春天播種,秋天收獲!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13
在整節(jié)課的設(shè)計上,首先讓學生觀察彎曲的線,并且創(chuàng)設(shè)了比較兩根線長短的情境,引導到將曲線拉直的操作,讓學生在“曲”的背景下認識“直”,從一根線由彎到直的過程,揭示: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線有直、有彎,同時也體驗了線由彎到直的過程,感受了“直”。
對于“有兩個端點”這一特征,我選擇了“告訴”的方式來教學的,直接出示了線段示意圖,讓學生從手中線段上找出線段兩端的點,接著指出表示兩個端點。讓學生直接快速地進行初步感知,認識線段有兩個端點。
在揭示完線段兩個特點后緊接著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線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能感受到線段端點的真實存在,也認識到線段是直的。不僅和方向無關(guān)而且是有長有短的,也為以后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打下基礎(chǔ)。
由于線段是幾何圖形,生活中的線要通過抽象才能上升為數(shù)學概念。所以我選擇在判斷過程后總結(jié)線段特點,學生對線段的理解會更直觀深刻。隨后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通過在物體中找線段、在圖形中找線段、折線段、畫線段、連線段等活動操作,將生活中的線抽象為幾何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對線段的認識更加深刻和全面。
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
。1)環(huán)節(jié)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拉線段—找線段—折線段—畫線段—連線段等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教學內(nèi)容清晰不拖沓,時間控制較好。
(2)體現(xiàn)學生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體現(xiàn)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中認識線段、理解線段。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由于內(nèi)容較為簡單,所以學生參與度高,而且活動設(shè)計地使他們興趣濃厚,有較強的學習欲。
當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
。1)教學方法使用不當。在教學線段端點的時候,太傾向于“給”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力。事實上,在端點的概念上,更應(yīng)該讓學生通過拉一拉、指一指的.形式,去深刻理解“端點”的含義是線段的起點和終點,而不是機械記憶“端點”是線段圖形兩端的小豎線。使得他們對“端點”的認識較為模糊。也不利于學習以后的射線和直線。
。2)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真切的體會到教態(tài)不夠規(guī)范、自身教學語言不凝練,教育機智不成熟。主要體現(xiàn)在不會引導學生,不會順著學生的發(fā)言就勢引導。還有就是環(huán)節(jié)和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語用的不是很巧妙,我覺得有點“唐突”,從一個環(huán)節(jié)到另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比較勉強。由于緊張,好多數(shù)學語言用的不夠精準。而且整個上課過程也缺乏傾聽學生的意見,表揚機制也利用的不夠完善。
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一定會再接再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完善教育機智。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課學習的是線段,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既抽象有實際。我在設(shè)計本節(jié)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盡管教材只寫出“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但用直觀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線段的屬性,直的、兩個端點即可以度量。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反復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
2、注意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理解線段。
教材只有半頁的內(nèi)容,如果為了背出線段是什么,畫一畫線段,那不是難事,但線段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結(jié)合情境感受線段,理解它的意義,使學生看得著,摸得到,用得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想象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3、提倡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尊重學生自主。
傳統(tǒng)的教學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填鴨式,學習方法單一,學生沒有自主性,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處處體現(xiàn)教學民主。教師引導學生找問題,探索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因人而異,多種多樣,并讓每個學生通過比較選適合自己的方法。例如,認識線段是可以度量的;又如畫線段的方法多種多樣……這些不是教師講的,而是學生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學生有了成功感,學習的勁頭自然就足了。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15
1、在學生操作將毛線拉直的時候讓同桌相互比較一下,說一說,孩子很自然的就發(fā)現(xiàn)了線段是有長短的。
2、在認識長方形中的.線段的時候,讓孩子用水彩筆畫出折痕,其實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僅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物體里面也存在著很多條這樣的線段。這樣對后面組合圖形中的線段辨析會有一定的幫助,區(qū)分邊和線段的區(qū)別。
有個別孩子還沿著對角線折了一下,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提出“這條線段那么長,在這個長方形中會是最長的線段嗎?”這個疑問,孩子非常感興趣,迫不及待的就想到用尺子量一量去驗證。
3、對于“4個點連接每兩點話一條線段,你能畫出幾條?”這個問題,一般老師總會引導孩子說出“有序”思考,學生也會體會到有序的思考會更好,但是什么是有序,如何有序,是學生的難點,所以,再讓孩子充分發(fā)表意見以后,是否可以總結(jié)一下,從一點出發(fā),按照一點方向連接其他的點。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04-26
認識線段教學反思05-04
《線段的認識》教學反思01-31
《線段》教學反思01-06
《線段》教學反思04-17
認識線段說課稿04-26
直線、射線、線段教學反思03-13
線段直線射線的教學反思01-27
直線、射線、線段教學反思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