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沉香救母》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1
本文是續(xù)上篇的第二個故事,內(nèi)容生動而又感人。主要講沉香不畏艱險,一心救母的誠意感動了仙人,在仙人的幫助下,打敗了二郎神,劈開大山,救出母親。
教學時,還是延續(xù)上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和孩子們一起緊扣文章的字眼,從關鍵詞入手,一起去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先請學生細細品讀課文,緊扣“不在乎”這個詞,問孩子們,沉香不在乎什么?為什么一點都不在乎?引導學生走入文本,并聯(lián)系文中的“多少座、多少道、一個個、一道道”分別與“幾座、幾道、一個、一道”進行比較,這樣做,為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了沉香的不畏艱險,救出母親的頑強意志。之后,再讓孩子們反復誦讀,反復品味,通過交流進一步提升對文本的感悟。
在教學最后一段時,我做了這樣的一個設計,問:“沉香和媽媽見面了,他會說些什么?心情如何?”學生回答:“沉香心情很激動,他說:‘媽媽,我終于見到您了!睂W生又從文本中脫離出來了。于是這時,我創(chuàng)設情境,把自己當成沉香的“媽媽”,讓孩子作為沉香,此時見到日思夜想的媽媽,會說些什么?我拉著學生的手說:“我的孩子,媽媽可見到你了!”學生十分激動,一邊撲進我的懷抱,一邊望著我說:“媽媽,我日夜都在想您,您受了那么多苦,今后,我們再也不分開了!”可見,在設計時不但要把自己溶入角色,也要把學生設計入角色,這樣課堂上學生才會說出動情的話語,才會出現(xiàn)感人的場面。
我想,這節(jié)課正因為有這樣的教學,就是要促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深入地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教,以學生為學,一切以學生出發(f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2
一節(jié)課結(jié)束,我想了很多,由于是公開課,我沒有了平時的隨意和隨興發(fā)揮,學生也由于我課前的思想教育而有所約束,總感覺少了點什么東西,我認真反思了一下這節(jié)課的教學。
課前我 針對 學習 目標,我首先確定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以及教學時主要的段落,教學的重點是:緊扣文中關鍵詞句、展開想象,體會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是:緊扣文中關鍵詞句、展開想象,深入品味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愛”。創(chuàng)設情境,圍繞“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想像說話。
教學時通過以下方法進行突破重難點:
1、抓關鍵字詞體會沉香救母的急切心情。如第一自然段的“救母心切”,并且積累相關心情急切的詞語。
2、通過句子比較,凸顯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如:“一個個”、“一道道”與“一個”、“一道”的比較。并且出示了一組句子,進行填空。
3、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心靈對話,與人物產(chǎn)生共鳴。如:與沉香的心靈對話,畫出你最感動的句子是什么,深入體會“一點也不在乎”。
4、抓住留白,想像說話,如: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這時他們會說些什么??體會沉香對母親的一片“孝心”。
5、結(jié)合本單元“親情篇”的主題,拓展圍繞母愛的小文章和名言,讓文本得以延伸。
雖然我做了不少努力,但 仍有 許多 遺憾: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挖掘沒有完全呈現(xiàn),留白想象的句子由于 設計時有點難度, 學生答不上來,我越主代庖說了 ,也許按照文中的句式進行延伸練習,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母子相見情景,沒有充分展現(xiàn),我想還是我的引導有所欠缺。
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但我 會一直 努力向更高地境界去攀登!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3
《沉香救母二》是《沉香救母一》的繼續(xù)與延伸,主要寫了沉香不畏艱險、劈山救母的過程,要求學生能體會出沉香英勇救母的赤誠之心,懂得從小就要孝敬父母、關心他人。這一單元都是體悟親情、感情類的文章,低年級學生年紀小,從文章中不易體會出文中主人翁的感情,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動了一番腦筋
一開始,我從復習舊知導入,將《沉香救母一》中的五個成語導入進來,使學生回憶《沉香救母一》的內(nèi)容,然后進入新課。這樣的導入是使學生不僅復習了已學課文,鞏固了知識,而且給新課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diào)。
在課文行進過程中,我抓住了“孝心”為文眼展開全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們?nèi)ギ嬕划嬑闹心荏w現(xiàn)沉香有孝心的句子,然后再來交流。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去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文章中的`真情。第一段中,我抓住“救母心切”展開,通過學生練說、師生表演的形式使學生理解這個詞。第二段是重點段落,抓住文段中的動詞、數(shù)量詞,讓學生體會沉香的不畏艱辛、救母心切,多種方式練讀體會沉香的孝心。在講到“高聳入云”時,讓學生齊誦《詠華山》,從學生已有知識上拓展,讓學生理解巍巍高山,體會山高,劈山救母的不易。最后設計設計沉香與母親相見時會說什么,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說一說,演一演。學生們開始演的時候容易笑場,后來改為師生共演這一段,效果比較好,基本達到預想的設計。
全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體教學思路比較清晰,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最后一段理解“高聳入云”時,可以讓學生上臺板畫。以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進行深刻的反思,只有思考多了,做多了,才能有長足的進步。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4
《沉香救母》是一個廣為流傳的民間神話故事,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看動畫片《寶蓮燈》,因此對故事情節(jié)很熟悉,在課上不必再多加講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認為應當以抓關鍵詞語來幫助學生從表及里地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悟沉香為了解救母親而不怕困難,刻苦習武的.精神。
在教學課文第一部分沉香立志救母時,我抓住“再三、含著眼淚、恨不得、馬上”等關鍵詞來引導學生體會藏在父親心中很久的苦痛和小沉香知道真相后又難過又氣憤的心情。并通過表演小沉香“默默地攥緊了拳頭”來感悟沉香救母決心的堅定。在此基礎上加以指導朗讀,學生讀出了沉香的心聲。
在學習沉香拜師學藝這段時,我抓住“寒冬臘月、盛夏酷暑、起早貪黑、腰酸背疼”等詞語,再出示填空展開說話訓練:寒冬臘月,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吹著,在一片冰天雪地中,沉香 ;盛夏酷暑,烈日當空,把大地都要烤焦了,沉香 ;清晨,天剛蒙蒙亮,沉香 ;晚上,在皎潔的月光下,沉香 。最后,我再采訪沉香:天寒地凍,沉香,難道你不怕冷嗎?烈日炎炎,沉香,難道你不怕熱嗎?這么晚了,你還在習武練功,沉香,你難道不累嗎?通過說話和采訪,讓學生想象沉香練武的情景,從而將語言轉(zhuǎn)化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想象能力。再通過朗讀體會沉香為了解救母親,不怕吃苦、頑強學藝的可貴品格。
在教學中,立足語言訓練,巧妙的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想象、角色扮演,從而促使學生進入文本,感悟品讀,應該更能增強教學效果。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5
“他救母心切,便拜別師傅,向著遙遠的華山奔去!
師:你們覺得“救母心切”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心里想著要去救母親。
生:就是馬上就要去救母親。
生:就是心里很著急,有點等不及了。
生:就是什么都不顧了,誰也攔不住……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我們來表演一下好嗎?
(老師扮演師傅,學生扮演沉香。)
生:師傅呀!徒兒要去華山救母親,特來向您告別。(學生單膝跪倒,雙手作抱拳狀。)
師:(扶起學生)徒兒呀,此去華山路途遙遠,你一個人不怕嗎?
生:徒兒不怕!
師:路上很可能遇上猛獸、山賊……為師不放心呀!
生:(面露難色,答不上來。)
師:誰來幫幫他?(馬上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師傅,徒兒跟您練了一身本領,我不怕猛獸、山賊。
生:師傅,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要去救我的母親。
師:徒兒呀,你年紀還小,而那二郎神本領高強,為師怕你不但救不了你母親,甚至連你自己也落入他的手中。你還是再等幾年吧!
生:不!師傅,想到母親還壓在華山底下,我不能等。
師:一刻也不能等?
生:對,一刻也不能等!
[反思]
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在模擬的近似真實的'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體會沉香的語言、神態(tài)、心情,從而,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救母心切”。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6
課文是一個民間神話傳說第一部分,記述的是沉香從父親口中得知母親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壓在華山腳下,他立志救出母親,于是上山拜師學藝,刻苦練功,終于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藝。
這個故事學生并不陌生,但課文的描寫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描述上,學生的'體會就不會很深刻。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了多處情境,如: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問父親“我怎么沒有媽媽呢?”從而體會出父親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又難過又氣憤懂得心情,然后再來指導學生重點讀好這部分。
尤其在第四小節(jié)中,沉香刻苦地習武練功。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每天都起早貪黑地習武練功,即使是練得腰酸背疼,也不放棄的時候,我不斷地追問,讓學生想象在烈日下、雪地上沉香刻苦練功的形象,小朋友都被其堅強勇敢,一心救母的精神感動。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7
整節(jié)課學生都處于一種自由、寬松、和諧的氛圍之中。這樣的環(huán)境,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學習成為一種樂趣。學生特別喜歡情境教學,因為錄像創(chuàng)設與文本息息相關的情境,抓住學生的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愿學、樂學。本堂課,我始終把學習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把更好的機會讓給學生,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本堂課也有不足之處,表現(xiàn)在課堂評價方面,深感教師的評價多,學生互評自評少。評價形式單一,特別是在綜合性學習評價中,我不夠重視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以后的'評價中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對這兩個方面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這樣才使課堂評價更有價值。
此次嘗試課后,更深刻地體會到,語文教學要滲透以人為本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理念,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語文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的過程。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8
上課時,一個學生突然問我:“‘再三’是什么意思?”其他的學生就有馬上拿出字典翻找的,但是他們很快就迷惑了,因為字典上的解釋他們并不理解。我突然發(fā)現(xiàn),解釋詞語,以詞解詞,教學參考書(或是字典詞典)上怎么說,原封不動地教給學生,結(jié)果學生記住的是一些似懂非懂的詞義解釋,印象并不深刻。
心理研究表明,小學生思維的主要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而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與感性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更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思考問題更是離不開事物的具體形象。
經(jīng)過這一思考,我決定丟開教參和詞典,讓學生們通過形象的動作和表演來體會。兩個學生分別演沉香和爸爸,一個學生先問:“爸爸,我長這么大還沒有見過媽媽呢,我的媽媽呢?”“爸爸”嘆了口氣,沒有回答。過了一會兒,“沉香”又問:“爸爸,我都那么大了,究竟我的媽媽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還是沒有做聲。又過了一會兒,“沉香”又著急的問:“爸爸,人家都有媽媽,為什么我沒有?我到底有沒有媽媽,您告訴我呀!”“爸爸”無奈地搖搖頭,終于講出了真相。經(jīng)過了這兩個同學的表演,其他同學馬上對“再三”這個詞語有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也體會了這個詞的意思。這樣的解釋詞語的方法,比單調(diào)的查字典要來得有趣多了!
在學習到課文《沉香救母2》第二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沉香不畏艱難險阻,救母心切的頑強意志,我緊扣“不在乎”作為文眼,讓學生細細地品讀。沉香為了救出媽媽,他“一點都不在乎”什么?以這個為切入口,引領學生走入文本,重點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饑、捧、磨出一個個血泡、劃下一道道血痕”這些字詞加大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力度,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再通過
交流進一步全面提升對文本的感悟!俺料悴辉诤蹰L途地爬山涉水!薄俺料悴辉诤跻宦飞先甜嚢ゐI,餐風飲露。”“沉香不在乎腳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薄八膊辉诤趼飞嫌龅降'各種各樣的危險!薄獙W生以心靈詮釋著文本,再造著文本,并且從文本中獲得了充分的情感體驗,此時讓積蓄情感得以升華,提煉深刻的內(nèi)涵已經(jīng)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學生的這些情感凝聚成一個噴涌點:“小朋友,沉香當時還只不過15歲,面對這么多的困難,這么多的危險,老師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一一克服了,而且還“一點都不在乎”,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課堂的高潮,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9
《沉香救母》是一個感人的神話故事,贊揚了沉香不畏千難萬險,刻苦練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課文情節(jié)生動,字里行間充滿沉香對母親的摯愛之情。同時,圖文對照,生動形象,如何通過朗讀指導,使學生深切體會父愛子、子念母的人間真情呢?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課時,根據(jù)教案,我讓學生自由讀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兒子的心思,便說:“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廣大,你才是個8歲的孩子,怎么能對付得了他呢?”沉香看著蒼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緊了拳頭。讀完后我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不知是這個問題設計的太過籠統(tǒng)還是要求過高了,學生的回答不盡如意,就在這時,有學生站起來回答:“沉香才8歲,為什么他的爸爸是蒼老的爸爸?”應該說他的回答滑離了所提問題的軌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變了我原來的教學設計。我先讓學生先回答了這個問題,有學生說因為沉香一直跟著爸爸過日子,爸爸很操勞,所以蒼老了,也有學生說爸爸常常思念媽媽,心里很難過才會這樣的……學生的回答解決了疑問,我就請學生根據(jù)“默默”一詞說說自己的.理解,還讓學生談了對“攥緊”一詞的體會,學生說的頭頭是道,跟剛才的沉悶判若兩回事。
“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這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續(xù)編故事。于是我就讓學生與同桌討論,接著交流,然后請學生分角色表演,最后讓學生寫下一段通順的話。附上學生的一篇習作: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后,媽媽就摸著沉香的頭說:“好孩子,你委屈了。你的身體好嗎?你過得好不好呀?你餓著沒有呀……”沉香激動地說:“媽媽,我終于見到您了,我心里很開心。媽媽,您在山下一定吃了很多苦,身體很虛弱了吧。好媽媽,讓我背你回家吧!”說完,沉香就蹲下來讓媽媽趴在自己的身上。媽媽連忙說:“乖孩子,媽媽的身體還行,就讓我自己走吧!闭f著就攙著沉香的手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一路上,他們有說有笑,開心極了!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10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課時,根據(jù)教案,我讓學生自由讀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兒子的心思,便說:“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廣大,你才是個8歲的孩子,怎么能對付得了他呢?”沉香看著蒼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緊了拳頭。讀完后我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不知是這個問題設計的太過籠統(tǒng)還是要求過高了,學生的回答不盡如意,就在這時,吳正濤站起來回答:“沉香才8歲,為什么他的爸爸是蒼老的爸爸?”應該說他的回答滑離了所提問題的軌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變了我原來的教學設計,因為我想到了薛法根老師的課,想到了他富有特色的讀中悟,悟中讀,我何不讓學生根據(jù)字詞來體會呢?我懷著嘗試的忐忑心情,讓學生先回答了吳正濤的問題,有學生說因為沉香一直跟著爸爸過日子,爸爸很操勞,所以蒼老了,也有學生說爸爸常常思念媽媽,心里很難過才會這樣的……學生的'回答消除了我的惶恐,我就請學生根據(jù)“默默”一詞說說自己的理解,還讓學生談了對“攥緊”一詞的體會,學生說的頭頭是道,跟剛才的沉悶判若兩回事。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11
這是一個生動的民間神話故事,深受學生喜歡,曾被拍攝成動畫片《寶蓮燈》。所以對于故事情節(jié)來說,孩子并不陌生。所以課的開始學生特別容易興奮激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就以《寶蓮燈》中學生非常熟悉的《我的全部》這首歌為導入,讓學生傾聽這首感人的曲子,并抓住歌詞中的“我是娘的全部。娘是我的全部,娘痛苦我就不幸!弊寣W生說一說對這句歌詞的理解,立刻學生被帶入到被沉香和母親之間深深的母子之情之中,并為下文的學習鋪下了一個情感的基墊,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都引到語言文字上來。這是決定這篇課文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不然,教學結(jié)束,很有可能學生仍然沉緬于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停留于動畫片中膚淺的對話形式。
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沉香不畏艱難險阻,救母心切的頑強意志,我緊扣“不在乎”作為文眼,請學生細細地品讀,沉香為了救出媽媽,他“一點都不在乎”什么?以這個為切入口,引領學生走入文本,重點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饑、捧、磨出一個個血泡、劃下一道道血痕”這些字詞加大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力度,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再通過交流進一步全面提升對文本的感悟!俺料悴辉诤趼吠具b遠,跋山涉水!薄俺料悴辉诤跻宦飞先甜嚢ゐI,餐風飲露!薄俺料悴辉诤跄_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薄八膊辉诤趼飞嫌龅降母鞣N各樣的危險!薄瓕W生以心靈詮釋著文本,再造著文本,并且從文本中獲得了充分的情感體驗,此時讓積蓄情感得以升華,提煉深刻的內(nèi)涵已經(jīng)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學生的這些情感凝聚成一個噴涌點:“小朋友,沉香當時還只不過15歲,面對這么多的困難,這么多的危險,老師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克服了,而且還“一點都不在乎”,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課堂的高潮,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
在教學最后,設計了一個延續(xù),問:“沉香和媽媽見面了,他會說些什么?心情如何?”學生回答:“沉香心情很激動,他說:‘媽媽,我終于見到您了。’”學生又從文本中脫離出來了。于是這時,我把自己設計成“媽媽”,拉著學生的手說:“我的孩子,媽媽可見到你了!”學生十分激動,望著我的眼睛動情地說道:“媽媽,我日夜都在想您,您受了那么多苦,今后,我們再也不分開了!”可見,在設計時不但要把自己溶入角色,也要把學生設計入角色,以情感情情更濃,課堂上學生才會說出動情的話語,才會出現(xiàn)感人的場面。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12
在學習到課文《沉香救母》第二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沉香不畏艱難險阻,救母心切的頑強意志,我緊扣“不在乎”作為文眼,讓學生細細地品讀。沉香為了救出媽媽,他“一點都不在乎”什么?以這個為切入口,引領學生走入文本,重點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饑、捧、磨出一個個血泡、劃下一道道血痕”這些字詞加大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力度,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再通過交流進一步全面提升對文本的感悟!俺料悴辉诤蹰L途地爬山涉水!薄俺料悴辉诤跻宦飞先甜嚢ゐI,餐風飲露!薄俺料悴辉诤跄_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薄八膊辉诤趼飞嫌龅降母鞣N各樣的危險!薄獙W生以心靈詮釋著文本,再造著文本,并且從文本中獲得了充分的情感體驗,此時讓積蓄情感得以升華,提煉深刻的`內(nèi)涵已經(jīng)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學生的這些情感凝聚成一個噴涌點:“小朋友,沉香當時還只不過15歲,面對這么多的困難,這么多的危險,老師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一一克服了,而且還“一點都不在乎”,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課堂的高潮,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13
《沉香救母》是一個生動而又感人的神話故事,由這一故事改編的動畫片《寶蓮燈》,孩子們對故事情節(jié)也已經(jīng)了如指掌,這個故事贊揚了沉香不畏千難萬險,刻苦練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如何使學生深切體會父愛子、子念母的人間真情呢?
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抓住“不在乎”一詞,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他“一點都不在乎”什么?以這個為切入口,讓學生自讀,然后小組交流,引領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饑、捧、磨出一個個血泡、劃下一道道血痕”這些字詞引導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感悟文本,真正使學生體會到了沉香不畏艱難險阻,救母心切的頑強意志。教學最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當沉香與其母親相見后會說些什么?同桌合作演一演說一說,學生又從文本中脫離出來了。學生演完后我拉著一名學生的手說:“我的孩子,媽媽終于見到你了!”這個學生十分激動,望著我的眼睛動情地說道:“媽媽,我非常想您啊!今后,我們一家再也不分開了!”教學中把自己溶入角色,把學生溶入角色,師生一起演一演,想象母子團聚時的感人情景,體會母子團聚的欣喜和不易。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14
、 一、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沉香吃盡千辛萬苦向華山奔去。這一段話,我請學生反復朗讀,想像自己看到的畫面。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想像,有些孩子回想到了《青蛙看!分袌猿植恍傅男∏嗤,想到了《大禹治水》中不辭辛勞,走遍千山萬水的大禹。在教學到沉香翻高山,跨深澗時想到了“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山高路陡”等詞語,在沉香只吃幾個野果,只喝幾口泉水時想到了“餐風飲露”這個成語。這些成語不僅概括了句子的意思,也讓同學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積累了更多的詞語。他們還在想象中看到了在茫茫沙漠中、在崇山峻嶺間、在荊棘叢生的荒野里沉香那瘦小的身影。接著,我就請學生把自己想像成沉香,接受老師的采訪。沉香啊,你的腳上怎么有這么多的血泡,你疼嗎?你的身上怎么有這么多的血痕,你疼嗎?你遇到了這么多的.困難,你有沒有想過要放棄。
二、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我說:當沉香站在華山腳下,想到自己馬上就要見到媽媽了,心情如何?會想些什么?接著,教學完全文,我又讓孩子們想象: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母子倆會說些什么?這個說話訓練,我用了比較多的時間,孩子們的想象能力真是豐富,他們說的頭頭是道。如: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后,媽媽撫摸著沉香的頭說:“好孩子,你受委屈了。你的身體好嗎?你過得好不好呀?”沉香激動地說:“媽媽,我好想你!現(xiàn)在我終于見到你了,我心里好開心。媽媽,您在山下一定吃了很多苦,好媽媽,咱們現(xiàn)在一起回家,以后我們要天天在一起!”這段訓練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孩子們已經(jīng)長大了,能知人間冷暖了。
本堂課也有不足之處,表現(xiàn)在課堂評價方面,深感教師的評價多,學生互評自評少。評價形式單一,特別是在綜合性學習評價中,我不夠重視評價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以后的評價中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對這兩個方面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這樣才使課堂評價更有價值。
此次嘗試課后,更深刻地體會到,語文教學要滲透以人為本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理念,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語文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的過程。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15
今天上課時,一個學生突然問我“‘再三’是什么意思?”其他的學生就有馬上拿出字典翻找的,但是他們很快就迷惑了,因為字典上的解釋他們并不理解。我突然發(fā)現(xiàn),解釋詞語,以詞解詞,教學參考書(或是字典詞典)上怎么說,原封不動到交給學生,結(jié)果學生記住的是一些似懂非懂的詞義解釋,印象并不深刻。
心理研究表明,小學生思維的主要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而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與感性經(jīng)驗想聯(lián)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更是以具體體形象思維為主,思考問題更是離不開事物的'具體形象。
經(jīng)過這一思考,我決定丟開教參和詞典,讓學生們通過形象的動作和表演來體會。兩個學生分別演沉香和爸爸,一個學生先問:“爸爸,我長這么大還沒有見過媽媽呢,我的媽媽呢?”“爸爸”嘆了口氣,沒有回答。過了一會兒,“沉香”又問,“爸爸,我都那么大了,究竟我的媽媽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還是沒有做聲。又過了一會兒,“沉香”又著急的問:“爸爸,人家都有媽媽,為什么我沒有?我到底有沒有媽媽,您告訴我呀!”“爸爸”無奈的搖搖頭,終于講出了真相。經(jīng)過了這兩個同學的表演,其他同學馬上對“再三”這個詞語有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也體會了這個詞的意思。這樣的解釋詞語的方法,比單調(diào)的查字典要來得有趣多了!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10-30
讀《沉香救母》有感10-26
《沉香救母》讀后感10-06
沉香救母讀后感10-09
《沉香劈山救母》讀后感02-15
《沉香救母》讀后感15篇08-31
《沉香救母》讀后感(15篇)10-12
沉香救母讀后感14篇10-10
沉香救母讀后感9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