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女人在线视频,国产xxxx免费,捆绑调教一二三区,97影院最新理论片,色之久久综合,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比例尺教學反思

時間:2025-05-12 12:04:20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比例尺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例尺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比例尺教學反思(15篇)

比例尺教學反思1

  《比例尺》這一節(jié)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比例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對于比例尺的認識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結合學生的認知實踐,讓學生逐步突破重、難點知識,即掌握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類型,會求比例尺并進行不同比例尺之間的轉(zhuǎn)化,同時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的廣泛應用。

  本節(jié)課通過1M的長度在紙上畫不下這個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然后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關系引出比例尺,讓學生經(jīng)歷了比例尺的產(chǎn)生過程,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比例尺的`意義,會求比例尺。

  當然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是比例尺的兩種形式,這一點兩者的關系講解的不透徹。

  2、在計算比例尺的時候,帶單位化簡比這里學生不夠熟練,影響教學進程,這里可以安排復習一下舊知,可能教學效果比較好。

  3、上課的語言語調(diào)要有起伏,還有肢體語言要更加的豐富。這樣能更加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4、板書書寫太急促,字不夠端正,整體還可以更美觀。

  在今后的教學中,希望能一步步改進這些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比例尺》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的內(nèi)容,它是在學習比例的意義及其基本性質(zhì)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同時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難點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這一課我在教學時,首先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課的開始,我設計了一個腦筋急轉(zhuǎn)彎題:“今天早上老師從家到學校上班用了15分鐘,可是有一只螞蟻卻只用5分鐘就從湘潭到武漢,這是為什么?”,這里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著,引導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進行自學: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樣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這樣,培養(yǎng)學生嘗試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學生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本課的重難點也就解決了。最后提問:學習了比例尺,對我們有什么用處?使學生對今天所學知識有更深入地了解。

  這一節(jié)課,通過這一系列的設計,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探究,對本課的知識掌握較好,對比例尺也進行了多角度的認識,對其應用價值也進一步得到體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比例尺教學反思2

  在教學用比例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針對課本上出現(xiàn)的兩種問題,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另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學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個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用方程解答,在解設未知數(shù)的時候,教材上出現(xiàn)的方法是在設未知數(shù)的時候,單位上就出現(xiàn)了不同,以至于學生不知道如何區(qū)分,什么時候該怎么設。

  第二個就是方法的選擇上,還可以利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倍比關系,直接計算也是一種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很重要,從學生的課堂和課后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其實并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這種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樣畫葫蘆罷了。

  根據(jù)學生的`這一情況,課后我又對比例尺的內(nèi)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實關鍵還是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200000這是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的時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進行解答的時候,如何進行解設只要抓住一個要點:對應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這樣就不用去顧及怎么設,只要抓住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設都是可以解答的。

  對于第二個問題,倍比關系的理解,實際還是對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夠深。例如:比例尺1:200000表示的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200000,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200000倍,圖上的1厘米實際是2千米,這就是線段比例尺,在有些問題中利用線段比例尺還會給計算帶來方便。

  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之后,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地給學生適當?shù)倪M行歸納整理,會加強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

比例尺教學反思3

  《比例尺》是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的教學內(nèi)容,這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反思整個學習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1、預習前置。前一天晚上,我給了學生充足的預習時間,學生的預習為展示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預習是展示之本,展示是學習之魂。

  2、導入簡潔。為學生學習新課內(nèi)容騰出了一定的時間。

  3、展示充分。我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上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與其他學生交流,在交流中獲得新的知識,學生在自主預習和合作探究以后,把比例尺的內(nèi)容展示的淋漓盡致,有些小組的展示內(nèi)容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著實讓我有點兒始料不及。

  3、效果明顯。學生的學習效果從達標測試可知,95%的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良好,目標達成情況很好,可以說,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收到了明顯的學習效果。

  誠然,這節(jié)課中也存在許多瑕疵,主要表現(xiàn)在:

  1、參與展示的人數(shù)相對較少,沒有達到人人參與的目標。

  2、展示的孩子追求盡善盡美,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影響了練習的總量,直接造成了不能按時下課的不良后果。

  3、學習內(nèi)容有點兒多,學生的學習顯得緊緊張張,忙忙碌碌,似乎學習過程不是特別輕松愉快。

  課改正在全力推進,我一定努力做得更好!

比例尺教學反思4

  《比例尺》是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的教學內(nèi)容。這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1、在生活中引入新課,F(xiàn)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在引入階段,我選取了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國旗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這些平面圖“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進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圖形的大小可以隨意改變,但形狀不能改變。

  2、在情境中引出課題。老師到房產(chǎn)公司看了房子。出示兩套房屋的平面圖(大小一樣)。老師想買大一點的,你能幫我選擇一下嗎?學生在幫忙選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難知道到底是哪個大一點。在學生有爭議的時候,出示兩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訴學生老師發(fā)現(xiàn)每個平面圖下面都有個這樣的標志。現(xiàn)在你能幫我選嗎?說說你的理由?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起學生們對比例尺的注意,及時發(fā)現(xiàn)往往針對平面圖的大小不能準確的.判斷實際圖形的大小,平面圖形的大小與比例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進而讓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研究哪些有關比例尺的學習知識,針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進一步有側(cè)重點的確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3、在動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過讓學生設計制作校園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如何確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計算數(shù)據(jù),如何作圖等。在匯報交流時,恰當?shù)膫魇谥R。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認識縮小比例尺,針對學生們得到的很多結論,我將他們的作品一一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充滿了探索的氣息。

  4、在自學中學到知識。在學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樣求比例尺和圖上距離這一部分知識教簡單。因此我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與其他學生交流,在交流中學到新的知識。

比例尺教學反思5

  《比例尺》的教學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比例很重要一節(jié)課。這節(jié)課要求學生認識比例尺,包括數(shù)字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會這兩者之間的互化,會利用有關條件求出一幅圖的比例尺、圖上距離或者實際距離。這一部分知識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課堂容量較大,如何在四十分鐘輕松完成這些任務呢?

  首先,由身邊問題引入比例尺。為了在開頭吸引孩子們,我提出問題:“我們的教室長9米、寬6米,你能設計出教室平面圖的長寬各畫多少嗎?”這樣的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幾乎人人有自己的想法。我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然后思考問題:你是怎么想的?這樣的教學孩子們對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倍數(shù)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比例尺的引入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結合教材特點,引用淘氣和笑笑繪制的學校周邊平面圖的比較,讓學生體會同一幅圖不同的距離必須按一定的比來畫,否則不合理,這個比就是比例尺。這一情景的出現(xiàn),強調(diào)了比例尺的重要性,學生有了更為強烈的求知欲望。比例尺是什么?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讓學生理解討論,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這個比不是尺子,而是一個比,要求當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單位統(tǒng)一時才可比。

  然后,充分利用課本,引導學生計算笑笑繪制的平面圖的比例尺,然后告訴距學校實際距離的`某活動中心的位置,讓學生畫出這一地點。那么學生就必須算出圖上距離來。這時學生算法較多,可以是:40000÷10000=4(厘米)也可以40000*1/10000=4(厘米),也可以用比例來解答。解答過程讓學生在小組中展示比較,講清道理。

  最后,在提問中適度延伸。由于本節(jié)課容量過大,學生的積極參與也用去一些時間,所以對放大比例尺,我沒有時間去講解。所以,我巧設問題:我們往往需要將實際距離縮小,但是有時候?qū)σ恍┚芰慵,我們需要放大,想一想,這樣的比例尺會是怎么樣的呢?這樣的問題拋出后,讓學生課后思考。

  總之,如何將數(shù)學這一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的學科“有情有趣”,我們就要從生活生產(chǎn)實際中挖掘教學素材,結合教材。這樣,學生才會樂于學習,只有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例尺教學反思6

  《比例尺》是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教學內(nèi)容。這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部分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這樣一節(jié)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在引入階段,我選取了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國地圖和螺絲釘?shù)钠矫鎴D),讓學生觀察這些平面圖“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進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圖形的'大小可以隨意改變,但形狀不能改變。在學生認識了比例尺后,我讓學生通過查找地圖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還有另外一種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能力。接著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抓住1:6000000、1:150000000、60:1。進一步認識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縮小功能,讓學生打開思路,不拘一格的從多角度來思考比例尺的意義。結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本節(jié)課在教學時,也有一些處理不夠恰當?shù)牡胤剑菏紫,沒有能夠充分利用我所設計的導入情景,學生們對越來越小的中國地圖的平面圖很感興趣。在這里,我應該組織學生深入討論,這是什么原因?qū)е碌哪?從而初步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在出示幾幅圖片后還應該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實際的物體縮小或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畫成平面圖的例子,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第二,在讓學生總結比例尺的意義時,過于匆忙,應該讓學生們通過觀察、比較,逐步總結出比例尺的意義,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第三,對比例尺的放大講得不夠透徹。第四,學生的參與熱情不夠高。這主要是比例尺的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也沒能很好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情緒。

比例尺教學反思7

  《比例尺》中的內(nèi)容,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之一。這部分內(nèi)容還是學生學習有關地圖、工程圖紙計算的啟蒙點。另外,這部分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可謂中流砥柱也!所以,教學時,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能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求出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意義重大也!

  教學重點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求出比例尺和實際距離。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自學教學法,老師適時點撥,注重讓學生用動手操作、大膽設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

  課后反思如下

  一、就地取材,自主探究可取

  教室里有現(xiàn)成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問:中國地圖是憑借什么把幅員遼闊的960萬平方千米的祖國大地畫在了僅80平方分米的圖紙上?因為有自學任務在前,學生知道從地圖上找比例尺,初步感知比例尺。比例尺的產(chǎn)生過程則以以下方式由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出來:請學生將學校的旗桿畫在一張紙上。旗桿高15米,質(zhì)疑:按實際長度畫能畫得下嗎?小組合作,教室里瞬間熱鬧起來,學生不可能按原來的長度畫,只有想辦法縮小。請學生用一句話說明用1厘米代表了實際的多少米,學生標注。教師巡視,找有代表性的,如“圖上厘米相當于實際10米”,“圖上1厘米相當實際300厘米”;“用1厘米代表15米”摘抄下標注。這一過程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為學生供了獨立思考的開放空間,關注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習的過程學生印象深刻,興趣濃厚。我認為學生經(jīng)歷比例尺的產(chǎn)生過程比知道比例尺意義本身更有價值。

  二、捕捉生活中的數(shù)學信息,讓比例知識絢麗多彩

  如果我們以學生熟悉的景與物、人與事,學習與生活為載體,必能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在生活中捕捉數(shù)學信息,提供可體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感知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的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比例尺在繪圖時的運用,我收集了學校平面圖的一組數(shù)據(jù),有教學樓、辦公樓、自行車車棚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分組計算出比例尺。這一設計,不僅及時地鞏固了比例尺

  的求法,從算出的比例尺都是1 :6000讓學生感知:同一幅圖里各個角度和點都是按同一個比例尺繪制的。這樣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動手中理解,在討論中收獲,所獲取的知識是深刻的,經(jīng)歷的過程是愉快的。

比例尺教學反思8

  《認識比例尺》是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的內(nèi)容,這一節(jié)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比例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對于比例尺的認識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結合學生的認知實踐,讓學生逐步突破重、難點知識,,即知道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類型,會求比例尺并進行不同比例尺之間的轉(zhuǎn)化,同時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的'廣泛應用。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關系,從表面上看學生似乎已經(jīng)知道比例尺,事實上并非如此,因此,如何運用新的理念,如何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有更多自我體驗和感悟時間,是我所思考的,而且學生在生活中見的比例尺多是前項為1的比例尺,所以,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認識放大比例尺也是我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中,主要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線,以解決問題為依托,通過觀察、思考、歸納、對比等方法,讓學生充分認識比例尺的意義,掌握求比例尺的的方法,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鞏固新知,解決重難點,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1。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新課導入“說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說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裝得了!焙汀耙砸划斒背烧Z填空,引出今天要學的內(nèi)容—比例尺,不僅很好的引出新課,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出示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有縮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線段比例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整節(jié)課始終把數(shù)學和生活

  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數(shù)學的力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以學生為本,不斷設疑、解疑,在探究中認識比例尺本節(jié)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親身經(jīng)比例尺的形成過程,利用觀察、思考、比較的方法設疑、解疑,通過觀察知道中國地圖的形狀相同、大小不同,通過在紙上表示長1m的線段,然后小組討論交流,解決了比例尺的概念,讓學生認識到有的比例尺前項為1,通過講練結合,讓學生認識了放大比例尺。本節(jié)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比例尺,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我深深的認識到:

  第一、課堂教學,不應把學生當作“收音機”,只接收信息。而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氛圍。提供“舞臺”,讓學生親身去體會、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交流。這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真諦”。第

  二、學生方面注重學生從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自我構建新知識,在體驗中掌握學習方法。

  第三、抓住要點、強調(diào)重點、突破難點。由于在本節(jié)課中要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區(qū)別放大比例尺和縮小比例尺,知識點多,容量大。因此在引入數(shù)值比例尺時重點抓住比例尺的意義讓學生說,介紹線段比例尺、強調(diào)千米和厘米之間的單位換算等等,注重了細節(jié)的強調(diào)及學生易出錯問題的強調(diào),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第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各類地圖的出示快捷、直觀,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比例尺教學反思9

  這節(jié)課要求學生認識比例尺,包括數(shù)字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會這兩者之間的互化,會利用有關條件求出一幅圖的比例尺、圖上距離或者實際距離,比例尺教學反思。這一部分知識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課堂容量較大,如何在四十分鐘輕松完成這些任務呢?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結合教材特點,分析設計意圖,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盡量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與學生身邊的事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有了參與,才有學習。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是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shù)學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激活智慧、獲取成功的大平臺,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發(fā)展。

  成功之處:

  1、由身邊問題引入比例尺。為了在開頭吸引孩子們,我提出問題:“我們的教室長9米、寬6米,你能設計出教室平面圖的長寬各畫多少嗎?”這樣的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幾乎人人有自己的想法。我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然后思考問題:你是怎么想的?這樣的教學孩子們對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倍數(shù)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比例尺的引入也就水到渠成。

  2、在具體情境中探究新知。結合教材特點,引用淘氣和笑笑繪制的學校周邊平面圖的比較,讓學生體會同一幅圖不同的距離必須按一定的比來畫,否則不合理,這個比就是比例尺,教學反思《比例尺教學反思》。這一情景的出現(xiàn),強調(diào)了比例尺的重要性,學生有了更為強烈的求知欲望。比例尺是什么?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讓學生理解討論,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這個比不是尺子,而是一個比,要求當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單位統(tǒng)一時才可比。

  3、在小組合作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充分利用課本,引導學生計算笑笑繪制的平面圖的比例尺,然后告訴距學校實際距離的某活動中心的位置,讓學生畫出這一地點。那么學生就必須算出圖上距離來。這時學生算法較多,可以是:40000÷10000=4(厘米)也可以40000*1/10000=4(厘米),也可以用比例來解答。解答過程讓學生在小組中展示比較,講清道理。

  4、在總結中梳理知識?偨Y時,我讓孩子們大膽發(fā)言,說出自己的認識,學到了什么,在總結中對比例尺這節(jié)課回顧梳理。

  5、在提問中適度延伸。由于本節(jié)課容量過大,學生的積極參與也用去一些時間,所以對放大比例尺,我沒有時間去講解。所以,我巧設問題:我們往往需要將實際距離縮小,但是有時候?qū)σ恍┚芰慵覀冃枰糯,想一想,這樣的比例尺會是怎么樣的呢?這樣的問題拋出后,讓學生課后思考。

  不足以及改進措施: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遺憾之處,我覺得安排上有點凌亂,條理性不夠好。雖然學生做了總結梳理,但對整堂課教學來說還是有遺憾,如果安排更有條理,我相信,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刻。

  總之,如何將數(shù)學這一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的學科“有情有趣”,我們就要從生活生產(chǎn)實際中挖掘教學素材,結合教材。這樣,學生才會樂于學習,只有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例尺教學反思10

  《比例尺》這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1、在生活中引入新課。

  現(xiàn)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在引入階段,我選取了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畫出一個標準籃球場長28米寬15米的平面圖讓學生動手操作畫一畫,問學生是怎么畫的。

  2、在情境中引出課題。

  生舉例生活中的這種情況,舉例說明在生活中把實物圖擴大或縮小的情況?我在根據(jù)生的回答出示最熟悉的縮小了點中國地圖和北京交通線路平面圖。出示兩副圖的全貌。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平面圖形的大小與比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進而讓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研究哪些有關比例尺的學習知識,針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進一步有側(cè)重點的確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3、自學書得出概念。

  出示導學提綱

 。1)什么叫比例尺?怎樣求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幾種?

  (3)學習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4)比例尺與我們學具袋里的尺相同嗎?

  在匯報交流時,恰當?shù)?傳授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認識縮小比例尺,針對學生們得到的很多結論,我將他們的課堂充滿了探索的氣息。

  4、在自學中學到知識。

  在學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樣求比例尺和圖上距離這一部分知識教簡單。因此我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與其他學生交流,在交流中學到新的知識。

  5、孩子的想法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使學生始終處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狀態(tài),解決了線段比例尺和數(shù)值比例尺的轉(zhuǎn)化,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以此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這樣讓孩子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能力,通過本節(jié)課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數(shù)學,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了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有了以上的鋪墊教學,在已知比例尺、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或是已知比例尺、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時,就簡單多了。比如已知比例尺、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時,孩子們很多人都根據(jù)比例尺,來分析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然后用比例尺的意義列出比例式。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量大,導致學生的練習時間偏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為一個數(shù)學老師,我會不斷地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一節(jié)課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為這位老師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為學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

比例尺教學反思11

  比例尺的概念是按照課本的思路直接給予學生,還是由學生動手畫圖后歸納發(fā)現(xiàn)?以往本人在教學認識比例尺時,都是死扣教材把比例尺的概念直接給予學生,總感覺這一概念來得太突然,學生理解不透,掌握不牢固。

  我校馮瓊老師執(zhí)教的《認識比例尺》這節(jié)公開課對我的啟發(fā)太大,她課堂設計巧妙,學生自主繪制教室平面圖時,遇到怎樣將教室平面縮小的問題,由實際的需要順利發(fā)現(xiàn)、歸納非常自然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學生輕松愉悅地完成了新知的自主構建過程。本人在教學這一知識時也欣然借用了馮老師的獨到精巧的教學設計,效果果然良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在繪制教室平面圖時,是隨手一畫的,根本就沒有按比例縮小。我盯住了一個學生,他的.長方形畫得細長細長,實在太苗條了,與教室平面反差太大了。我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課堂生成資源,在畫得正確的學生匯報完了之后,我在全班展示了這個學生的作品。同學們觀察后,都認為畫得不像,我要求學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大家非常愉悅地接受了“同一幅圖的比例尺必須是一致的”這一知識。

比例尺教學反思12

  《比例尺》一課是比例的應用第一課時,以比、比例為知識基礎。本課時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理解比例尺的含義.會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qū)嶋H距離。在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三大板塊:一:設疑: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兩張中國地圖上(出示兩張中國地圖),這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這是為什么呢?有什么奧密嗎?二、學習探索中國地圖。請學生量出每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并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為什么這幾個比是一樣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圖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一定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或?qū)嶋H距離。拓展題: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圖上的距離是4厘米,廣州到北京的距離是5880千米,在這幅地圖上的距離是多少千米?這題可以依據(jù)比例尺一定寫出比例計算。

  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在處理一個生成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學生討論得尤為激勵:在第三環(huán)節(jié)計算圖上距離時,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圖上繪制兩個城市的距離,與剛才這幅1:41880000的地圖上比較,有什么不同?有學生說:圖上距離會短一些,有學生說圖上距離會長一些,這時教師適當?shù)攸c撥:數(shù)據(jù)比較大,你能否舉一個例子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于是,學生講出了1:10和1:100兩個比例尺,一個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10厘米,一個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實際距離越長在圖上畫的就越小。本節(jié)課欠缺之處:1、教師扶得比較多,學生的活動沒有充分展開。2、課時劃分應該更細化,本節(jié)課應更側(cè)重于認識比例尺,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上,課堂時間的分配應該更優(yōu)化。3、學習探究環(huán)節(jié)應該考慮得更為細致,同一道探究題可以給同桌兩人大小不一的中國地圖,造成矛盾沖突,更為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義4、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拓展題,教師逐一將這幾種方法進行評價,而沒有很好地將這幾種方法聯(lián)系起來,應該在評價反饋的過程中找到這幾種方法之間的相通之處,不僅讓學生進一步地理解本課時的內(nèi)容,在基礎之上加強拓展提升.

比例尺教學反思13

  [教學案例]

  教學內(nèi)容:省編義務教材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比例尺》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反思、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3.使學生能應用比例尺的知識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4整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引入課題

  1.拍照。

 。1)師:同學們都拍過了照片,比較一下,照片中的你與實際的你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想一想:這么大的一個人怎么會印到一張這么小的照片上的呢?

  2.的確,生活中有時要把實際的大小縮小若干倍或擴大若干倍以后再畫到紙上。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3.這是幾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時,一位售樓先生給我推薦了兩套住房,可是他只給看了一下圖紙,我買房的標準是想要面積大一些,我想請同學們幫幫我這個忙,好嗎?

  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不統(tǒng)一了,目前還不能幫老師確定到底購買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圖與實際的房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意義

  1.小小設計師規(guī)劃操場

  (1)師:以前我們在學習測量時同學們已經(jīng)動手測量出我們教室地面長8米,寬6米。好,同學們,現(xiàn)在老師就請你們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將教室占地的平面圖畫在老師發(fā)給的白紙上!庇行判漠敽眠@個設計師嗎?

 。2)師:好!一起來讀一下學習要求。

  2.要求:

  確定圖上的長和寬;

  個人獨立作出平面圖;

  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并化簡。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長

  寬

  完成后4人小組交流(重點交流你是怎么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

  3、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4、匯報。(投影展示)

  師:咱們先請這幾位小設計師說說自己是怎樣設計的。

 。▽W生匯報設計思路)

  師:請這幅圖的設計師說一說你是怎們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

  圖上的長和實際長的比是多少?

  圖上的寬和實際寬的比是多少?

  ……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

  **師:有沒有化簡后的比是不一樣的?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設計的嗎?

  (我知道自己的畫法錯了,我是隨便畫了一個長方形,這不是教室的平面圖。)

  5、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師:看了你們的.杰作,老師知道大家非常聰明。ㄖ钢鴪D上距離)這些都是在圖上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圖上距離。(指著實際距離)這些都是實際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實際距離。這兩個距離是以什么形式出現(xiàn)的?

 。ū鹊男问,圖上距離作為比的前項,實際距離作為比的后項)

  師:那么最后算得的就是什么?

  師:我們賦予它一個新的名稱,就叫做——比例尺。

  提問:比例尺是尺嗎?那它是什么?是誰與誰的比

  師:現(xiàn)在你知道比例尺是誰與誰的比?怎么求呢?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還可以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

  師: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教學反思14

  “比例尺”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化簡比以及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部分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抽象,難以理解,且與實際生活較遠,不易讓學生直觀的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仔細分析了教材的設計意圖,同時又思考如何將這樣一節(jié)概念教學恰到好處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是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shù)學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激情、智慧與個性的大舞臺,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發(fā)展。

  1、在生活中引入新課,F(xiàn)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在引入階段,我選取了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國旗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這些平面圖“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進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圖形的大小可以隨意改變,但形狀不能改變。

  2、在情境中引出課題。老師到房產(chǎn)公司看了房子。出示兩套房屋的平面圖(大小一樣)。老師想買大一點的,你能幫我選擇一下嗎?學生在幫忙選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難知道到底是哪個大一點。在學生有爭議的時候,出示兩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訴學生老師發(fā)現(xiàn)每個平面圖下面都有個這樣的標志。現(xiàn)在你能幫我選嗎?說說你的理由?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起學生們對比例尺的注意,及時發(fā)現(xiàn)往往針對平面圖的大小不能準確的判斷實際圖形的大小,平面圖形的大小與比例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進而讓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研究哪些有關比例尺的學習知識,針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進一步有側(cè)重點的確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3、在動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過讓學生設計制作校園平面圖,親身體驗設計師的感覺,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如何確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計算數(shù)據(jù),如何作圖等。在匯報交流時,恰當?shù)膫魇谥R。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總結出比例尺的定義,認識縮小比例尺,針對學生們得到的很多結論,我將他們的作品一一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充滿了探索的氣息。

  4、在自學中學到知識。在學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樣求比例尺和圖上距離這一部分知識教簡單。因此我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己與其他學生交流,在交流中學到新的知識。

  值得思考的是:教學數(shù)學知識時要從生活生產(chǎn)實際中挖掘教學素材,不能生搬硬套教材。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只有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用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課堂中來,用激情帶動感染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例尺教學反思15

  《比例尺》是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的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以及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教學比例尺的意義及其應用。這部分內(nèi)容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它可為學生架起一道數(shù)學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橋梁,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的現(xiàn)實意義,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并為后續(xù)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調(diào)動經(jīng)驗激趣導入

  《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睂W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地圖,在社會、思品等學科中也都初步認識過地圖,對地圖是“按一定倍數(shù)縮小后的畫出來的”有足夠的感性經(jīng)驗。立足于這樣一個基點,在課始我通過一個很有趣味性的“腦筋急轉(zhuǎn)彎”切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并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到本課的研究載體之一――地圖上來。既而讓學生通過對不同地圖上的“莆田”進行比較,引導學生生疑激思:“為什么同樣一個莆田,畫在地圖上的大小卻不一樣呢?”由此使學生產(chǎn)生進行探究的欲望。

  這時我趁勢揭示課題,并問:“關于比例尺,你們想了解些什么?”引導學生進一步認定教學目標,明確探究的方向。

  二、任務驅(qū)動自主探究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同時,學生感興趣的任務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無窮的學習動力;谶@樣的認識,我將學生學習比例尺的過程分為兩大版塊:一是帶著問題自學比例尺的意義,二是帶著制作《莆田市交通旅游圖》的'任務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ㄒ唬⿲W習比例尺的意義。這里,首先抓住學生急于認識比例尺的心理,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讓他們拿出自備的地圖,找一找地圖上的比例尺,再猜一猜它的意思,然后再帶著問題進行自學。在自學過程中,通過精心三個問題引領學生展開積極思考。再通過匯報交流,使學生對比例尺的意義、主要形式和求法等獲得初步的理解。特別是針對本課教學的難點——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通過猜一猜,再舉例說一說(多角度表述),然后利用自帶的地圖互相說這三個層次,有效地進行突破。隨后教師提問:“想一想,學了比例尺,對我們有什么用呢?”再次將學生的視角投向生活,并進一步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學習比例尺的實際應用。數(shù)學從本質(zhì)上講是一種文化,數(shù)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還應是一種文化熏陶。皮亞杰說過:“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所教的東西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們發(fā)展,興趣是學生認知活動的契機和直接誘因。”因此,我沒有單純地“教教材”,而是著眼于“用教材教”,充分利用了莆田的鄉(xiāng)土文化資源,創(chuàng)設了一個以莆田旅游文化為主題的情境,并提出了制作《莆田市交通旅游圖》的任務,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通過實際應用來加深對比例尺的理解,同時滲透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教育。

  三、實踐創(chuàng)造鞏固深化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該為生活服務!边@是《課程標準》所強調(diào)指出的。在鞏固練習中,我繼續(xù)貫徹這一思想,充分利用前面創(chuàng)設的“旅游”情境,讓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

  四、總結引新拓展延伸

  課末,讓學生以“說句心里話”的方式對本課的學習進行總結,并提出新的問題。一方面使學生通過總結,對本課學習內(nèi)容進行濃縮和存儲,進一步促使其內(nèi)化;另一方面,課雖盡,而意猶未絕,可使學生以更濃厚的興趣投入后續(xù)學習中去。最后,問學生“你課后還想研究什么?”激勵學生自主地選擇和完成課外作業(yè)。我繼續(xù)以“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資源,為學生拓寬學習的平臺,讓他們更深、更廣地回歸到生活中去應用數(shù)學,使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真真正正地在生活上拓展、延伸……

【比例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比例尺》教學反思10-25

《比例尺》教學反思11-04

比例尺教學反思07-17

比例尺數(shù)學教學反思09-01

比例尺的應用教學反思07-20

比例尺教學反思15篇10-23

比例尺的應用教學設計12-12

教學教學反思08-07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