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游山西村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1
我執(zhí)教了古詩《游山西村》。上課之前,我查閱了許多資料,備課做了一番精心的準備,按照要求在書上作了許多圈點,課件也“拿”來了,瀏覽了幾遍,感覺很好。課上,我采用古詩教學“三步走”即解詩題,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多誦讀,悟詩情的策略,最后布置課堂練習,期望達成教學目標。
中午,部分語文教學名師、精英對我的這節(jié)“推門課”進行了點評,真正印證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綜合老師們的指點,這節(jié)課值得我反思的地方不少。
一、認識有失偏頗。我以為古詩教學比較容易,因為它短小精煉,讀起來朗朗上口,記起來很快。其實不然,縱觀這堂課,學生沒有讀出古詩的韻味,對于詩句的理解仍是一團迷霧。
二、備課缺乏整合。盡管課前查閱了許多資料,但是沒有認真考慮舍取,課上總想著一一兼顧,致使我有些心慌意亂,難以把持。
三、課件必須實用。很多專家告誡過,課件要慎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我們工作的指南,我想也包括教學。這節(jié)課的課件沒有從本班學生出發(fā),所以沒收到實效。例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流傳千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地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時的另類人生體驗。對此,所有老師都懂,九歲、十歲的孩子懂嗎?肯定不懂。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列舉學生身邊的事例,(課件:一天晚上,小明在做數(shù)學題,突然有一道題難住了他,想了好久都做不出來,這時,他爸爸走了過來,分析指點了一下,頓時小明就明白怎么做了,這真是——,——。)學生都會回答出詩句來,比起說教省事多了。
吾日三省吾身。我的`課堂我懂得,值得反思的還有,比如問答式的教學方式,照搬無用的板書等,必須改進。言辭切切,警醒自我,向實效的課堂挺進。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2
《游山西村》這首詩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讓學生理解起來似乎總有一些差距,特別是這首古詩中的后兩句,對于孩子們的一生都會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去引導孩子們理解在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即將遭遇的各色困難時,都能夠想起這句話的含義,并且能夠在迷局之中為自己指明方向。
古詩,在時代上,離我們很遠。兒童讀詩,主要是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除了要熟讀成誦外,初步感悟其中的韻味也是必須的。因為只有讀出了其中的味道,才能真正得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把心放在詩境和詩眼中去讀,是本設計的'特點。一是通過介紹時代背景和詩歌的具體產(chǎn)生背景,讓學生進入詩歌的情景中去理解詩歌;二是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抓住一個“游”字,來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去玩味詩歌的味道。當然,在具體實施這個教案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程度進行不同層次的比較,不得人為提升,抽象分析。要在詩的韻味中去閱讀,去想象,去發(fā)現(xiàn)。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3
我講的《游山西村》這節(jié)課,課堂教學結構比較完整,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合理。出示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三個維度目標的要求,突出了重點難點。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讀詩、譯詩,想象畫面,流暢地描述詩句內容;深入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千古名句寫景又寓理的`含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一題材、兩首田園詩歌的比較閱讀訓練,既鞏固了所學內容,又鍛煉了其獨立思考和概括問題的能力;布置的作業(yè),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積累,更利于知識的系統(tǒng)化學習。這樣,學生們可以在輕松融洽的氛圍中,在豐富多彩的課堂里,領悟到詩文的精髓,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本次教學仍有不少欠缺。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積極參與度不高,有待于教師的有效引導;課堂練習時,因時間緊促而未能充分展開;課堂教學語言還不夠生動、簡潔。
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向各位同行虛心學習,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4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借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注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然后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去欣賞廬山的山峰,站在詩人的角度,把自己當作詩人,走進廬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詩中所蘊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采用小組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讓他們明白詩人會寫下“為什么看不清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來是自己處在廬山的群山之中”。我讓學生模擬表演試試看,把自己身藏在學校的樹林中,看能否看清整個校園的`面貌。這樣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當然就明白了詩人所寫的意思。最后我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句詩的內在含義。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然后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評價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是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只看到他的優(yōu)點呢?還有生活中我們常常是自己犯了錯誤還不知道錯在哪里而是等到老師或者同學點穿以后在猛然醒悟。告訴同學們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學,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學生自學體會了詩中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讓學生一詩人的身份去體驗,切身感受和再現(xiàn)到詩人寫詩的情景,也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也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我認為在教學古詩時,讓學生一詩人的身份去讀去感悟,效果較好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5
《游山西村》這首詩的作者是圍繞一個游字貫穿全文的生動的刻畫了豐收之年農(nóng)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xiāng)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nóng)民的淳樸和好客的品質。本課教學基本是用問答式授完,沒有問答不成課堂。
上課時,林莘老師讓學生自讀古詩,說說古詩從哪些方面來寫山西村的,學生說待客和景物,一切都比想象中的順利,這時候,真的很佩服學生的自學能力。之后以“山西村美嗎”這個大問題為主導,引領全詩的教學,所有小問題都圍繞這個大問題收放,為這個大問題服務,在引導學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過程中,滲透聽說讀寫訓練。學生最初講的是第三四句,體現(xiàn)景美。還從哪個詞看出山西村的美?“柳暗花明”讓學生感受山西村的.美,體會詩人的心情,再指名學生板演,指導學生朗讀最后兩句詩。兩句優(yōu)美的詩,既寫出了鄉(xiāng)村的美,又寫出了詩人從“疑無路”到“又一村”的心理變化。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困難,以為無望,但經(jīng)過努力,又重現(xiàn)生機的情況,學生討論交流就能舉出類似的例子。
山西村不僅寫了景物的美,但寫了人的活動,通過一些豐盛的食物,學生去感受村民們對到訪客人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有的說“熱情”、有的說“大方”、有的說“好客”等等,這些熱情大方好客的村民們,給詩人們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純樸的人性美。最后學生與詩人一道,融進這純樸的鄉(xiāng)情中,感受村民們的熱情。通過反思朗讀,把詩人對大自然的真摯的感情讀出來。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6
教學過程(簡略成一問一答)
一、山西村美嗎?你從哪些詩句看出來?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詩的哪些詞語寫出了山西村的美景?
“山重水復”山重水復寫出了山西村的美,那山重水復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誰能描繪一下?
“一重重的山,一道道的水”、“山環(huán)繞著水,水環(huán)繞著山”(學生說不出依山傍水,山水相依這些美詞)這樣的美景與“疑無路”有聯(lián)系嗎?
啟發(fā)學生用“因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為----------”練習說話
詩人一時以為找不到路,心情會怎樣?
“焦急、失望”讓學生板演,引導學生讀。
還從哪個詞看出山西村的美?
“柳暗花明”如上法,讓學生感受山西村的美,體會詩人的心情,再指名學生板演,指導學生朗讀最后兩句詩。
兩句優(yōu)美的詩,既寫出了鄉(xiāng)村的美,又寫出了詩人從“疑無路”到“又一村”的心理變化,真不愧是千古佳句。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困難,以為無望,但經(jīng)過努力,又重現(xiàn)生機的情況,你們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做作業(yè)”、“下棋”(也有些同學舉例不當?shù)模┒、詩中還有哪些地方寫到了山西村的美的呢?
“沒有了”“前兩句只寫了人們接待客人的`情景,沒寫到美”“前兩句只寫了食物多,沒寫到美”用什么接待客人呢?
從哪些詞語看出了食物多?
“臘酒”“雞肉、豬肉”(相機釋詞:渾、足等)這兩句雖然沒有寫景物的美,但寫了人的活動,通過這些豐盛的食物,你們感受到了村民們對到訪客人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
“熱情”、“大方”、“好客”這些熱情大方好客的村民們,給詩人們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純樸的人性美。讓我們與詩人一道,融進這純樸的鄉(xiāng)情中,感受村民們的熱情吧。
引導學生讀第一二句詩。
板書:
人美:酒渾足雞豚
景美:山重水復柳暗花明
教學反思:
1、以“山西村美嗎”這個大問題為主導,引領全詩的教學,所有小問題都圍繞這個大問題收放,為這個大問題服務,在引導學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過程中,滲透聽說讀寫訓練。2、不要怕學生不能回答,關鍵是設計問題要巧,學生會在回答問題時理解詩句意思。3、大問題的提出,學生自然而然地找到了最后兩句詩,老師當即從后兩句開始講授。此詩正好是倒敘結構,這樣講,學生理解也容易。4、本課基本是用問答式授完,沒有問答不成課堂。有人反對問答式,但于小學階段,沒有老師設疑作引領,是很難誘導學生進行有效思維活動的。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7
在備課《游山西村》這首詩時,我就感嘆于詩人用詞的精煉、準確,僅“山重水復無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當時由疑惑到驚喜的轉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整首詩蘊涵的東西很多,有對美的詮釋,不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
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質疑,我們班一向走神的喬一澤站起來就問:“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讓學生分解字來解釋,“柳暗”柳是指什么?學生回答:“柳樹”,“暗”呢?“就是柳樹很多,很蔭深!薄盎鳌保瑢W生對這個沒有能理解,我引導說春天的鮮花開得怎樣,“鮮花一叢叢,顏色很鮮艷”。誰能把這句話連起來說?王耀然拿起書:“這句詩是說陸游騎著驢走在山間,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條又一條,陸游懷疑前面沒有路了,忽然他發(fā)現(xiàn)柳樹蔭深,鮮花鮮艷,不遠處看到了一個村莊!蔽乙宦,騎驢,就知道他是從看插圖知道的,我立即傳遞給學生另一種學習詩歌的辦法,看插圖。借助機會,我順勢讓學生找找,“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山、水、柳樹、花。”我指著詩句輕聲地問:“只寫了景物嗎?有寫心情的嗎?”學生受到了挑戰(zhàn),悄悄地誦讀了詩句,“有,疑字,詩人看到重重山,懷疑沒有路了。”我激動地說:“好,讀得真認真,再看看,還有嗎?”另一個學生說:“老師還有,又字,我體會到了陸游當時看到村莊他很高興!薄澳馨迅吲d換一個詞嗎?”“驚奇”接近了,又高興又驚奇,可以說“驚喜”,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體會到了詩人心情的轉變過程,我告訴學生這種寫法就是“情景交融”。學生聽得特別的認真。平時問題最多的高晨皓站起來問:“張老師,這句話說詩人去山西村的路上,為什么放在后面寫?是不是弄錯了!边@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說;“是啊,是詩人弄錯了吧?同意嗎?”學生若有所思地進入了思考,有個同學說:“我不同意,詩人沒有寫錯,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憶說給山西村的村民聽。”說得對啊,其實這是一種倒敘的寫法,這樣更加的突出了最后兩句,我這樣一說學生,就聯(lián)系到上個學期學習的《燕子專列》也是采用了這種寫法。
這節(jié)課在師生的共同對話中推進了學習的深入,最后結束,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學生回去進行擴詩。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8
對于中年級來說,理解詩句意思和體會詩人的心境是古詩教學中的難點。我教完 對于中年級來說,理解詩句意思和體會詩人的心境是古詩教學中的難點。我教完《游山西村》這首古詩后感觸頗深。通過范讀,自由讀,齊讀等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欣賞一段情景后,交給學生第一個任務是:參考注釋小組交流詩句意思,此時學生也較積極(可能是校長在場聽課的緣故)。過了幾分鐘后,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
此時我也很興奮,心想學生定會把意思說得很透徹,那我也省力了。但卻出乎我意料,提問了幾個學生都無法說得正合我意,比如“渾”不知是何意思,因此無法理解第一句意思。于是我及時補充了這字的意思,此時學生才恍然大悟,較準確理解了第一句意思。
幾經(jīng)周折后,學生基本上弄懂了四句詩的意思了。此時我也松了一口氣,終于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接下來是第二個任務:體會詩人心境和人物情感,這對四年級來說是個難題,但我想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情感吧。所以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讀了本詩你能體會主人家和詩人各自怎樣的情感?這時有學生說出了體會到主人家待客的熱情,此時我及時拋出一個問題:你是從哪個字體會到的?學生很快說出“足雞豚”中的“足”字。
進而引導學生說出詩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真摯情感。而結束了詩句理解和體會感情后,又把重點轉移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千古傳唱的名句上,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題,即舉出實際例子運用這個名句,使學生加深對這一名句的理解和運用。到這里,整首詩的教學算圓滿完成。通過這一首古詩的教學,讓我切實體會到:古詩的理解和意境對中年級學生來說是相對較抽象的,確實得充分發(fā)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及時引導學生找到突破口,并多給學生交流和說的機會;還不能丟了“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多角度地讀,在讀中感悟,層層深入體會詩的意境。
這是我的一點體會,也許在以后的'古詩教學中我會做得更好...........這首古詩后感觸頗深。通過范讀,自由讀,齊讀等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欣賞一段情景后,交給學生第一個任務是:參考注釋小組交流詩句意思,此時學生也較積極(可能是巫校長在場聽課的緣故)。
過了幾分鐘后,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此時我也很興奮,心想學生定會把意思說得很透徹,那我也省力了。但卻出乎我意料,提問了幾個學生都無法說得正合我意,比如“渾”不知是何意思,因此無法理解第一句意思。于是我及時補充了這字的意思,此時學生才恍然大悟,較準確理解了第一句意思。幾經(jīng)周折后,學生基本上弄懂了四句詩的意思了。此時我也松了一口氣,終于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接下來是第二個任務:體會詩人心境和人物情感,這對四年級來說是個難題,但我想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情感吧。所以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讀了本詩你能體會主人家和詩人各自怎樣的情感?
這時有學生說出了體會到主人家待客的熱情,此時我及時拋出一個問題:你是從哪個字體會到的?學生很快說出 “足雞豚”中的“足”字。進而引導學生說出詩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真摯情感。而結束了詩句理解和體會感情后,又把重點轉移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千古傳唱的名句上,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題,即舉出實際例子運用這個名句,使學生加深對這一名句的理解和運用。到這里,整首詩的教學算圓滿完成。
通過這一首古詩的教學,讓我切實體會到:古詩的理解和意境對中年級學生來說是相對較抽象的,確實得充分發(fā)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及時引導學生找到突破口,并多給學生交流和說的機會;還不能丟了“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多角度地讀,在讀中感悟,層層深入體會詩的意境。這是我的一點體會,也許在以后的古詩教學中我會做得更好……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游山西村教學反思06-29
《游山西村》教學設計08-31
游山西村教學設計11-01
《游山西村》教學設計13篇08-31
游山西村教學設計14篇06-15
游山玩水的說說06-13
關于游山玩水的說說08-04
教學教學反思08-07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