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女人在线视频,国产xxxx免费,捆绑调教一二三区,97影院最新理论片,色之久久综合,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除夜原文賞析

時間:2023-09-02 17:26:12 賞析 我要投稿

除夜原文賞析【合集15篇】

除夜原文賞析1

  除夜作

  高適〔唐代〕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霜鬢一作:愁鬢)

  賞析

  高適素以邊塞詩人著稱,詩風渾厚雄放,這首《除夜作》卻詩風平易自然,全詩沒有一句生僻字句和華麗詞藻,也沒有塞外風景和異城奇觀,都是淺近的口語,表達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卻將他鄉(xiāng)游子真實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旅館寒燈獨不眠”,詩的首句所包涵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啟人聯(lián)想,點明作者在除夕仍羈旅天涯,可以想見,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自己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不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散發(fā)光和熱的燈,竟也變得“寒”氣逼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孤寂。除夕之夜寒燈只影自然難于入眠,而“獨不眠”自然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的景象,那更是讓人心情悲涼。因此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創(chuàng)造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轉凄然”,這是一個轉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稱“客”。詩中問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變得凄涼悲傷?”原因就是他身處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詩人包圍在寒燈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轉凄然”三個字寫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單身一人的孤苦;對千里之外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嘆。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薄肮枢l(xiāng)”,是借指故鄉(xiāng)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詩人自己。意思是說:“故鄉(xiāng)的.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想著我今夜不知落在何處,想著我一個人如何度過今晚。”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xiāng)”的一種表現(xiàn)。詩人并沒有直接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而是表達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鬢增添新的白發(fā)。沈德潛說:“作故鄉(xiāng)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將深摯的情思抒發(fā)得更為曲折含蘊。這三、四兩句是對一、二兩句的回答說明“獨不眠”和“轉凄然”的原因一是思鄉(xiāng)心切,二是傷老大無成,歲月無情。

  明代胡應麟認為,絕句“對結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編》卷六)。所謂“意盡”,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xiàn)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這首詩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經(jīng)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的藝術效果。

  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h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除夜原文賞析2

  除夜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賞析/鑒賞

  此詩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過的最后一個除夕夜。這一首詩,詩句沖淡、平和,沒有“天地有正氣”的豪邁,沒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現(xiàn)出大英雄欲與家人共聚一堂歡飲屠蘇酒過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一絲寂寞、悲愴的情緒。恰恰是在丹心如鐵男兒這一柔情的剎那,反襯出勃勃鋼鐵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實性,這種因親情牽扯萌發(fā)的“脆弱”,更讓我們深刻體味了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詩,沒有雕琢之語,沒有瑣碎之句,更無高昂的.口號式詠嘆。可是,我們仍舊感到心靈的一種強烈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jīng)嬗變,文天祥,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作為忠孝節(jié)義人格的偉大圖騰,萬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是在日后無數(shù)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范。

除夜原文賞析3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譯文

  四更天初至時,北風帶來一場大雪;這上天賜給我們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來,兆示著來年的豐收。

  盛了半盞屠蘇酒的酒杯還沒來得及舉起慶賀新年,我便就著燈光用草字體趕寫著迎春的桃符。

  注釋

  嘉:好。

  瑞:指瑞雪。

  天教:天賜。

  歲除:即除夕。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除夜原文賞析4

  剪紅情,

  裁綠意,

  花信上釵股。

  殘日東風,

  不放歲華去。

  有人添燭西窗,

  不眠侵曉,

  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

  玉纖曾擘黃柑,

  柔香系幽素。

  歸夢湖邊,

  還迷鏡中路。

  可憐千點吳霜,

  寒消不盡,

  又相對落梅如雨。

  賞析

  此詞為作者在異鄉(xiāng)除夕立春感懷而作。上片寫除夕守夜迎春!凹艏t”三句寫迎春民俗,點染出新春喜慶氣氛。“殘日”五句寫一般人家守歲迎春,燈燭映窗,通宵不眠,迎來鶯聲笑語的`元旦晨曦。下片追憶昔日立春。“舊尊俎”三句回憶舊日春節(jié)宴席上,情侶纖纖玉手剖黃柑薦酒,那一縷縷溫柔的香氣沁人心脾!皻w夢”二句傳達出詞人一片失落的悵惘!翱蓱z”三句始點明詞人而今已鬢霜千點,似寒霜凝鬢,春風無法消融!坝窒鄬Α睂懗鲆贼W霜千點相對落梅如雨雪的凄涼情狀,勾描出景境之冷寂,心情之悲愴!全篇詞筆奇幻,“兼有天人之巧”。

除夜原文賞析5

  高陽臺·除夜

  朝代:宋朝

  作者:韓疁

  頻聽銀簽,重燃絳蠟,年華袞袞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清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

  鄰娃已試春妝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橫金。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朱顏那有年年好,逞艷游、贏取如今。恣登臨。殘雪樓臺,遲日園林。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難以入睡,頻頻傾聽銀簽之聲,又重新點起紅燭,讓屋室一片光明,突然想到年華飛逝,如東去流水,令我不覺心驚。告別舊歲,迎接新春,無需多久,新的一年又會來臨。而今我年老體衰,怎能象往日那樣通宵暢飲?想要等候新年不睡,又怕寒氣難擋。我輕輕放下酒樽,致謝那梅花,陪伴著我私語低吟。鄰家的姑娘已試穿春衣,美麗的發(fā)上戴著好看的頭飾。蜂腰形的翡翠透明靈氣,燕股形的寶釵嵌金光閃閃。春風引起人們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難以幽禁。人地青春哪能年年美好,不妨盡情地游樂吧,趁著現(xiàn)在大好的光陰。好好地去享受生活,游覽那些斜陽輝映的美麗景象吧。

  注釋

 、俑哧柵_:高唐之陽臺,相傳為楚懷王見神女處。

 、阢y簽:指更漏。

 、劢{蠟:指紅蠟燭。

  ④袞袞:連續(xù),此指時光匆匆。

  ⑤蜂腰:與下句“燕股”都為“鄰娃”的節(jié)日裝飾,剪裁為蜂為燕以飾鬢。

 、薮洌捍溻、即翡翠做的'花,是婦女的裝飾物。

  ⑦恣(zì):隨意,無拘束。

  賞析:

  本詞抒寫除夕守歲時的感慨。除夕之夜,守歲不眠,是一年中諸多慶賀活動中的一件重要內容,但一旦上了年紀,難免悲歡交集,萬感俱生。本篇所寫,正是這種心境。上片施展首連用一“頻”一“重”,寫足坐久更深情狀,引出“年華袞袞”十分有力。當此餞舊迎新深究際,宵飲則不慣,不眠則畏寒,幸有梅花作伴,可于吟哦之中度此長夜。下片寫老人心情與鄰娃不同,芳思難禁,卻朱顏不再,自沉當趁精力未曾全衰,作樓臺園林之游,莫負大好春光。此詞語淺情深,卻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掩清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岸嘀x”二句徉間頓轉,翻出“梅花伴我”的柳暗花明之境,望著寒梅冰蕊吐艷,我對寒梅微吟新詩抒懷,堪稱除夕寒夜有知音啦!每當辭舊迎新之際,老年人容易產生“一年不如一年”的衰颯感,本詞作者能擺脫這種情緒,而要趁著腿腳靈便之時去盡情享受生活之美好,這是難能可貴的。語淺情深,卻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況周頤說:“此等詞語淺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覺刻意求工,是無端多費氣力”(《蕙風詞話》)。

除夜原文賞析6

  除夜對酒贈少章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中。

  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古詩簡介

  《除夜對酒贈少章》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五言律詩,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除夕。頭兩句寫自己除夜孤單,有客來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間四句回憶自己半生窮愁,未老已衰。結尾兩句與開首呼應,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于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詩中體現(xiàn)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詩作格律嚴整,對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紀昀評價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詩中第五、六句“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被譽為名聯(lián)。

  翻譯/譯文

  一年將盡,這身子將向何處寄托?燈下的客人,事業(yè)理想?yún)s未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憂患里度過,仿佛一場夢在現(xiàn)實與幻境中。憂愁煩惱催短催白了頭發(fā),憔悴的容顏憑借酒力發(fā)紅。我唱起歌來,你且跳起舞,我倆潦倒的景況大致相同。

  注釋

 、偕僬拢好赜M,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與詩人交往頗密。

 、跉q晚:一年將盡。

 、畚纯眨海殬I(yè)、事業(yè))沒有落空(即言“有了著落”)。

 、苡校褐脯F(xiàn)實。無:指夢境。

 、菥平杓t:即是“借酒紅”的例裝。

 、蘖实梗侯j衰,失意。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史傳記載,陳師道早年受業(yè)于曾鞏,得到器重。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曾鞏推薦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元豐六年(1083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后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著,甚至貧窮得無力養(yǎng)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陳師道一生清貧,有時經(jīng)日斷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

  此詩似作于任職前頭一年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除夕。這一年秦覯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著酒興,發(fā)發(fā)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泄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賞析/鑒賞

  作品賞析

  這首詩寫除夕之夜,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于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窮愁,表現(xiàn)了兩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誼,寫得情真意切,凄婉動人。

  詩一開頭,便直言不諱地和盤端出詩人的`牢騷和不平:“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泵髁恋挠蜔羟,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著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隨風飄蕩,無所依托。除夕之夜,本應合家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托身何處仍無結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中!边@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倍娙说陌胼呑訁s在憂患中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xiàn),只好在夢中尋求理想,尋求安慰?蓧艟澈同F(xiàn)實截然相反!坝小,是指夢境,“無”,是指現(xiàn)實。夢中,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xiàn),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xiàn)實中卻一無所有。

  “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眹揽釤o情的現(xiàn)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里說“發(fā)短愁催白”,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發(fā);說“顏衰酒借紅”,他的顏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才剛剛三十出頭,在作于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中,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發(fā),掛冠高處未宜彈!蓖踔狈揭詾椤霸v(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蘇軾、陳師道、秦觀皆有“白發(fā)”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發(fā),酒助紅顏,無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軾、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lián)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詩人當時的窘?jīng)r,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中只有當時也是“布衣”的秦少章與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fā)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后,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只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中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情。

  詩中體現(xiàn)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體現(xiàn)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詩人并非僅僅哀嘆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為理想不能實現(xiàn)而郁郁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詞奔驟、意氣揮霍。

  名家點評

  《王直方詩話》評頸聯(lián):“無已初出此一聯(lián),大為諸公所稱賞”。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評頸聯(lián):“以一聯(lián)名世者”。

  紀昀《瀛奎律髓刊誤》卷十六評價說:“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保ā跺伤杩`》卷十六)

除夜原文賞析7

  除夜對酒贈少章

  陳師道〔宋代〕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中。

  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譯文

  一年又將過去,燈下的客人,事業(yè)理想都未落空,我卻是無所依托。我的前半生都在憂患里度過,夢中的東西在現(xiàn)實中卻無法實現(xiàn)。憂愁煩惱催短催白了頭發(fā),憔悴的容顏憑借酒力發(fā)紅。我唱起歌來,你且跳起舞,我倆潦倒的景況大致相同。

  注釋

  少章:名秦覯,字少章,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之弟,與詩人交往頗密。歲晚:一年將盡。未空:(職業(yè)、事業(yè))沒有落空(即言“有了著落”)。有:指現(xiàn)實。無:指夢境。酒借紅:即是“借酒紅”的倒裝。潦倒:頹衰,失意。

  賞析

  這首詩頭兩句寫自己除夜孤單,有客來陪,自老十分快慰。衰間四句回憶自己半生窮愁,未老已衰。結尾兩句與開首呼應,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憐,于是一人吟詩,一人踏歌起舞。詩衰體現(xiàn)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當境,也體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詩作格律嚴整,對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紀昀評價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當詩衰第五、六句“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當,被譽為名聯(lián)。

  “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當是說明亮的油燈前,客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地喝酒猜拳。這些客人們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職,生活有了著落,所以他們是那樣無憂無慮。而詩人這一年又過去了,依然像無根的浮萍,隨風飄蕩,無所依托。除夕之夜,本應合無團聚,可妻子兒女卻在遠方,難以相見;一年終了,詩人托身何處仍無結果,當衰老到抑郁不平。

  “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衰。當這一年,詩人已三十四歲。古人說:“三十而立。當而詩人的半輩子卻在憂患衰度過,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雖有抱負,卻無法實現(xiàn),只好在夢衰尋求理想,尋求安慰?蓧艟澈同F(xiàn)實截然相反!坝挟敚侵笁艟,“無當,是指現(xiàn)實。夢衰,抱負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實現(xiàn),還有歡笑、有團圓、有衣食、有房舍……應有盡有;而現(xiàn)實衰卻一無所有。

  “發(fā)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當是說嚴酷無情的現(xiàn)實粉碎了詩人美好的夢幻。眼見光陰流逝,愁白了頭。這里說“發(fā)短愁催白當,他的頭上不一定真有白發(fā);說“顏衰酒借紅當,他的顏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這年才剛剛三十出頭,在作于同年的《次韻答邢居實》衰,詩人也說:“今代貴人須白發(fā),掛冠高處未宜彈。當王直方以為“元祐(指1086-1094)衰多用老成當,所以蘇軾、陳師道、秦觀皆有“白發(fā)當句(《王直方詩話》)。詩人此寫愁催白發(fā),酒助紅顏,無非是表示愁之深、當之苦罷了。杜甫、白居易、蘇軾、鄭谷等人都曾寫過類似的詩句,但詩人此聯(lián)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對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詩人當時的窘?jīng)r,帶上了他個人特有的主觀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當愁不能勝,苦不堪言,滿腹牢騷,無人訴說。座衰只有當時也是“布衣當?shù)那厣僬屡c詩人遭遇處境略同,可以作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發(fā)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氣后,詩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兩個“潦倒略相同當?shù)娜,用歌聲來排遣滿腹愁緒。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們只希望來年再努力了。全詩針對題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在低沉壓抑的氣氛衰透露出一絲亮光,卻正襯出詩人無可奈何的當情。

  詩衰體現(xiàn)了詩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當境,也體現(xiàn)了詩人那種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詩人并非僅僅哀嘆時光的流逝,他做夢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負,他為理想不能實現(xiàn)而郁郁不樂,而憤憤不平。此詩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詞奔驟、意氣揮霍。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史傳記載,陳師道早年受業(yè)于曾鞏,得到器重。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曾鞏推薦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參與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了。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曾鞏去世。此時,詩人雖先后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著,甚至貧窮得無力養(yǎng)家,妻子和三兒一女只得隨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獨自一人生活。陳師道一生清貧,有時經(jīng)日斷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

  此詩似作于任職前頭一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的除夕。這一年秦覯與詩人同在京師,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詩人置酒待客,與朋友們一起開懷暢飲。正當酒酣耳熱之際,詩人卻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著酒興,發(fā)發(fā)牢騷,把滿肚皮的不合時宜對朋友傾泄一番,希望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心情舒暢一點。

  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除夜原文賞析8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

  翦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翻譯

  剪一朵紅花,載著春意。精美的花和葉,帶著融融春意,插在美人頭上。斜陽遲遲落暮,好像要留下最后的時刻。窗下有人添上新油,點亮守歲的燈火,人們徹夜不眠,在笑語歡聲中,共迎新春佳節(jié)。

  回想舊日除夕的宴席,美人白暫的纖手曾親自把黃桔切開。那溫柔的芳香朦朧,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我渴望在夢境中回到湖邊,那湖水如鏡,使人留連忘返,我又迷失了路徑,不知處所?蓱z吳地白霜染發(fā)點點如星,仿佛春風也不能將寒霜消融,更何況斑斑發(fā)發(fā)對著落梅如雨雪飄零。

  注釋

  花信:花信風的簡稱,猶言花期。

  釵股:花上的枝權。

  殘日:指除歲。

  侵曉:指天亮。

  新年鶯語:杜甫詩:“鶯入新年語!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

  俎:砧板。

  玉纖擘黃柑:玉纖,婦女手指;擘黃柑,剖分水果。

  擘:分開,同“掰”。

  幽素:幽美純潔的心地。

  鏡中路:湖水如鏡。

  吳霜:指白發(fā)。

  賞析二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是人之常情。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跡異鄉(xiāng)的游子,心情之難堪,正是“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這首詞上片極為烘托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從而反襯自己的凄苦。

  先寫立春!凹艏t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紅情”、“綠意”指紅花、綠葉。趙彥昭《奉和對圣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剪彩花應制》詩:“花隨紅意發(fā),葉就綠情新”;ㄐ,指花信風,應花期而來的風。立春,人們剪好紅花綠葉,作成春幡,插鬢戴發(fā),以應時令。春風吹釵股,象是吹開了滿頭花朵。“花信上釵股”,著一“上”字,運筆細膩,可與溫飛卿詞“玉釵頭上風”(《菩薩蠻》)媲美,似比辛稼軒詞“美人頭上,裊裊春幡”(《漢宮春》)更顯風流。

  再寫除夕守歲!皻埲諙|風,不放歲華去!毕﹃栆嘞袢艘粯,對即將逝去的一年戀戀不舍,不肯輕易落山,同時東風又帶來了春的訊息,給人新的希望。這兩句已有除舊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題意。“放”用字尤其貼切,顯示出夢窗煉字的功夫。

  “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苯K于,除夕之夜降臨,守歲的人們徹夜不眠,剪燭夜話,笑聲不絕,在鶯啼聲中迎來了新春的清晨!靶履犏L語”,援用杜甫“鶯入新年語”(《傷春》)詩意。

  以上的一切,歡歡喜喜,均為客居他鄉(xiāng)者的耳聞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圍的熱鬧與歡樂更加反襯出作者的寂寞和哀傷,而且使這份寂寞的哀傷更讓人難以承受。這位客居、有家難歸的人,失去了與親人團圓之樂,真是“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無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不能不喚起下片對溫馨家庭生活的回憶。陳洵評此詞云:“前闋極寫人家守歲之樂,全為換頭三句追攝遠神。”(《海綃說詞》)

  換頭云:“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弊鹳蓿汗糯⒕迫獾钠髅螅柚秆缦。詞人仿佛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纖纖玉手為自己破開黃橙,那幽香似乎還縈繞在周圍;貞浖按,當然別是一番滋味。上片以景之可喜反襯處境之可悲,人之歡樂反襯己之愁苦,此處又以昔之溫馨反襯今之凄苦。

  對往事的`追憶、神往,終于走進了夢境。而相隔既久,山水迢遞,過去的美好回憶,連夢中也難以追尋了:“歸夢湖邊,還迷境中路!焙珑R,夢影朦朧,難覓歸路。往事散如輕煙,徒增無窮悵惘而已。

  往事如煙,而今,與誰相對呢?“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眳撬,用李賀《還自會稽歌》字面:“吳霜點歸鬢。”此時是春風吹融了冰雪,可是永遠不能銷去飛上鬢角的寒霜,已經(jīng)夠可悲的了;更何況,落梅如雨,斑斑白發(fā)與點點白梅相對,這豈不令人凄絕!杜甫詠梅詩意:“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迸c此詞意趣相一致。

  夢窗此詞委曲含蓄,欲藏還露,頗得清真風神,而其抒情筆觸又了然可尋。吳梅論夢窗詞云:“貌觀之,雕繢滿眼,而實有靈氣行乎其間。細心吟繹,覺味美于方回,引人入勝,既不病其晦澀,亦不見其堆垛!保ā对~學通論》)自是研討有得之言。真情實感是藝術的生命。有真情流貫其間,則無論表現(xiàn)為何種形式與風格,都有其動人之處。此詞后半,愈來愈奇。

  “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意境的幽深冷峭,詞中少見,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可與比照。歇拍處,情意的痛切,設想的妙巧,堪與東坡詠榴花詞“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虞美人》)前后相映生輝。

  簡評

  這是節(jié)日感懷、暢抒旅情之作。時值除夜,又是立春,一年將盡,新春已至,而客里逢春,未免愁寂,因寫此詞。上片寫除夕之夜“守歲”的歡樂。下片寫對情人的思念,追憶舊日和情人共聚,抒寫舊事如夢的悵恨。“歸夢”以寫相思,“湖邊”乃詞人與情侶幽約之地,夢歸湖邊,一片湖光如鏡,幻境恍惚,沒有尋到情侶,反而迷失了離魂的歸路,傳達出詞人一片失落的悵惘。全詞以眼前歡樂之景,回憶中往日之幸福突出現(xiàn)境的孤凄感傷鮮明,筆致婉曲,深情感人。

  創(chuàng)作背景

  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跡異鄉(xiāng)的游子,心情之難堪,正是“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這首詞即是吳文英于除夕日有感而作。查吳文英生平后期,只宋寶四年(1256年)年正月初一為立春之日!俺沽⒋骸毕嗪,故此詞當系于是年。

  賞析一

  除夕恰遇立春,真非常有之事。本應頗感無限喜悅,可是對于客中的游子來說,所引發(fā)的卻是無限感傷。此詞上闋開頭寫立春日,姑娘們戴上花,顯示出百花將開的消息。四、五兩句對于除夕夜又是立春日也發(fā)出喜悅的一笑!坝腥恕币韵氯鋵懭藗冊跉g笑中迎來新年。下闋第一句“舊尊俎”為追憶。主人公緬懷佳人除夕夜與己分享黃柑的細節(jié),但當年良辰畢竟早已如夢,以下又是寫景!扒c吳霜”乃是詞人“兩鬢清霜”的夸張性寫照,它將景物描寫與肖像描寫結合在一起。“落梅如雨”也是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給人留下悵遠而又迷蒙的審美感受。

除夜原文賞析9

  除夜太原寒甚

  于謙〔明代〕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譯文

  請告訴居住在遠方的朋友,天氣雖有些我的寒冷,但不必為它發(fā)愁。春風吹來已經(jīng)離我們不遠,已經(jīng)吹到了屋東頭。

  注釋

  除夜:除夕之夜,農歷十二月最后一天的夜晚。太原:軍鎮(zhèn)名,又名三關鎮(zhèn)。防區(qū)在今山西內長城以南,西起黃河,東抵太行山,在今山西省。寒甚:即甚寒,很寒冷。寄語:傳話,告訴。天涯客:居住在遠方的人。輕寒:輕我的寒冷。底用:何用,底,猶“何”,漢以來詩文中多用其義。屋東頭:這里是說春天解凍的東風已經(jīng)吹到屋東頭。意思是春天已來得很近了。

  賞析

  《除夜太原寒甚》是詩人客居太原,除夕夜天寒難耐時有感而作。除夕之夜本該合家團聚,然而,詩人卻棲身遠方,又恰逢大寒,確實令人寂寞難熬。環(huán)境雖然極其艱苦,但是詩人在寒冬之時想到春天很快就要來到,希望“天涯客”不必憂愁,表現(xiàn)出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出語卻極為平淡。舊的一年過去了,詩人未能返回溫暖的南方,與家人團圓。而是寄旅太原,滯留在寒冷的北方,在官舍度歲。遠客在外,難免鄉(xiāng)愁,況且舊年之中,詩人經(jīng)受了諸多的艱難和勞累,但他鼓勵自己和同僚說:“流落天涯的他鄉(xiāng)之客們,不用為這一點輕微的寒冷發(fā)愁。句中的“輕寒”與詩題中的“寒甚”對比強烈,“寒甚”是客觀的存在,“輕寒"卻表現(xiàn)了詩人對嚴寒的藐視和對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詩人深知只有蔑視它,才能戰(zhàn)勝它,以此鼓勵友人,激勵自己。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指明前途,加強信心。和前兩句有同樣的鼓舞作用。在詩人眼中,盡管風寒冰堅,但除夜一過,新年即已開始,春天隨之來臨。溫暖的春天,正孕育在殘冬的嚴寒之中,和煦的春風很快就要吹遍大地。春風是那么逼近,似乎就在屋子的東頭,只要側耳傾聽,即可捕捉到它那令人歡欣的聲音。隨著春風的來臨,大地回暖,萬木復蘇,新的一年開始了。詩人迫不及待地盼望著春天的到來,期待著在新的一年里進一步舒展自己的抱負,建立新的功業(yè)。

  《除夜太原寒甚》這一富于哲理意蘊和人生體悟的詩篇,深入淺出地告訴人們:像寒冷的天氣不會長久一樣,困難也只是一時的,應該振奮精神,看到困難后的光明前景。除夕雖然寒冷,詩人于謙又客居他鄉(xiāng),但是詩人卻沒有天涯游子常有的孤獨和傷感,而是非常自信地告訴和自己有相同境況的.天涯游子:“寒冷不足畏懼,春天即將來臨!弊顗牡娜兆佣紩^去,否極泰來,事物的發(fā)展趨勢往往就是這樣富有哲理。

  這首詩寫的是除夜的寒冷,讀來卻給人以春天的喜悅和暖意,詩中用象征的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任何艱難困苦,蔑視嚴酷的惡劣氣候,滿懷信心地和惡劣環(huán)境進行斗爭的樂觀精神。詩的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因此這首小詩有它的象征性,也含有一定的哲理,詩人以平白輕松的語氣,抒發(fā)激越豪情,顯示了詩人錚錚骨氣與剛毅果敢的上進精神。

  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jié)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zhàn),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除夜原文賞析10

  原文:

  應詔賦得除夜

  唐代:史青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

  譯文: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

  注釋: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zhú)五更來。

  逐:追隨。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zhuó)后園梅。

  風光:時光,春光。著:“著”的本字。附著,貼近。唐代皎然《尋陸鴻漸不遇》有“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句,“著花”一詞意為長出花蕾或花朵。這里“著后園梅”采用此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人們沒有感覺到春光的到來,已催開了后園的梅花。

  賞析:

  這首詩雖是史青應詔之作,但寫得俊逸平淡,真情樸質,十分具有感染力。

除夜原文賞析11

  原文:

  翦橫枝,清溪分影,翛然鏡空曉。小窗春到。憐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古苔淚鎖霜千點,蒼華人共老。料淺雪、黃昏驛路,飛香遺凍草。

  行云夢中認瓊娘,冰肌瘦,窈窕風前纖縞。殘醉醒,屏山外、翠禽聲小。寒泉貯、紺壺漸暖,年事對、青燈驚換了。但恐舞、一簾胡蝶,玉龍吹又杳。

  注釋:

 、呕ǚ福涸~牌名。雙調,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五仄韻,下片九句四仄韻。

  ⑵黃復庵:吳文英友人。夢窗詞集中提到黃復庵的還有《月中行·和黃復庵》和《倒犯·贈黃復庵》。

 、擎祝阂槐咀鳌八薄

 、惹c:一本作“痕飽”。

 、蓛觯阂槐咀鳌袄洹保槐咀鳌鞍怠。

  賞析:

  “剪橫枝”三句,寫友人寄梅前情景。首兩句化用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詩句!傲浫弧,即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此言古梅樹生長在溪水傍,梅枝長得縱橫飄逸,復庵將它從樹上剪下來后,倒映溪中的梅枝影也即分成兩截,但映在平靜似鏡的溪水中的梅影卻顯得更加空疏、自在!靶〈啊比洌~人收到梅枝后的情景。言除夕夜詞人收到了復庵寄來的古梅枝,就將它們放置在窗臺上。梅花的清香給詞人的居所帶來了春的氣息,獨守廣寒的.嫦娥也將月光灑照在梅枝上陪伴詞人共度除夜!版锥稹,即嫦娥。因她棄夫后羿奔月,故稱之孀娥。這里引神話傳說,意謂嫦娥獨守廣寒宮凄涼孤苦,因而與同是孤苦一人獨伴梅枝冷清清地過著除夜的詞人同病相憐,所以灑照月光來陪詞人共度除夜!肮盘Α眱删,點出一“古”字的特征。詞人說:眼前的梅枝已有多年,你看它枝上長著淚痕似的斑斑白霜般的苔蘚,它與我頭上的蒼蒼白發(fā)互相映襯,足以使人相憐相惜了。這里“蒼華”,既指梅枝上的斑斑苔色,也指詞人的花白頭發(fā)。“料淺雪”兩句,補敘送梅情景。陸游有《詠梅》詩“孤城山驛初飛雪”句,及《卜算子·詠梅》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痹~人化用之。料想復庵派人沿著驛道,踏著淺雪,將梅花的清香一路散發(fā)在淺雪中的凍草上,緊趕而來,終于在除夜黃昏時送到了我家。上片以時間為序,敘述了友人黃復庵的寄梅枝過程,層次井然。

  “行云”三句,寫夢中梅神!靶性啤,宋玉《高唐賦》說,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這里以行云指代梅神!碍偰铩,即是仙女許飛瓊,相傳是王母的侍女。此言詞人好像在夢中見到梅神冰肌玉骨,身披素縞在風中翩翩起舞。句中“冰肌”、“窈窕”是梅枝的特征,也是將梅花擬人化。“殘醉醒”兩句,寫詞人夢醒后感覺。題曰“除夜”,故詞人獨酌伴梅枝守歲,因酒醉而作夢,夢醒后人卻仍在幻覺之中。所以楊鐵夫《夢窗詞全集箋釋》:“夢中見瓊娘,方以為真美人,乃醒來聞翠禽聲,方知原來是梅!薄按淝荨本洌妹飞駛髡f,據(jù)《龍城錄》說:“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天寒日暮,見林間酒肆旁舍一美人,淡妝靚色,素服出迎。趙師雄不覺醉臥,既覺,在大梅樹上,有翠羽(翠鳥)啁唧其上!痹~人即用這個傳說,演化成一種人梅夢魂相交的意境!昂A”兩句,寫詞人守歲伴梅達旦!敖C壺”,指插梅枝的天青色水壺。此言時間已過很久,連插著梅枝的壺中泉水也漸漸由冷變暖。只見青燈上的燈光也漸轉暗,室外已泛出曉光,詞人忽然感到又一個新年到來了!暗治琛眱删洌鱿分。“玉龍”,本喻下雪,北宋張元《雪》詩:“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边@里卻是將蝴蝶與白雪的飛舞都用以比喻梅花的凋落,并像它們似的漫天飄舞。這是詞人由惜梅而至擔心,可見詞人對梅花是愛惜備至。下片以詞人的心理活動為序,寫詞人得梅枝后的思維過程。

  此詞并不是純客觀的詠物,而是以擬人化的手法托物寄情。

除夜原文賞析12

  除夜太原寒甚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注釋

  ①除夜:除夕,農歷十二月最后一天的夜晚。太原:地名,在山西省。

 、诩恼Z:傳話,告訴。天涯:天邊。天涯客:居住在遠方的人。

 、圯p寒:輕微的寒冷。底用:何用,何須。

 、芪輺|頭:這里是說春天解凍的東風已經(jīng)吹到屋東頭。意思是春天已來得很近了。

  賞析/鑒賞

  詩人客居太原時,在特別寒冷的`除夕寫下了這首詩。環(huán)境雖然極艱苦,但作者堅信,嚴冬即將過去,春天就要到來。詩的大意說:請捎個信去告訴居住在遠方的友人,眼前盡管天氣寒冷,這點寒冷算不了什么,何須為它發(fā)愁呢!春風已經(jīng)吹來,離我們不遠了,就在我們房屋的東頭。

  詩中用象征的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任何艱難困苦,蔑視嚴酷的惡劣氣候,滿懷信心地和惡劣環(huán)境進行斗爭的樂觀精神。詩的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

除夜原文賞析13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原文

  作者:張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濺濺漱玉沙。

  瓦甌篷底送年華。問暮鴉:何處阿戎家?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譯文及注釋

  注釋

  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公元1326年除夕。泰定三年即為丙寅年。

  玉山:今江西玉山縣,在長北岸。

  的的:鮮明貌。

  濺濺:流水聲,

  玉沙:指銀白色的`浪花。

  瓦甌篷:一種簡陋的船篷,形如瓦甌(小盆)。

  阿戎家:指親人所在。杜甫《杜位宅守歲》:“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卑⑷,指堂弟,這是晉宋以來的習慣稱呼。杜位即杜甫堂弟。曲中泛指近親。

  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賞析

  此曲是除夕夜在舟中思念親人而作,“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用簡明自然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無限親情。

除夜原文賞析14

  原文: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賞析:

  此詩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過的最后一個除夕夜。這一首詩,詩句沖淡、平和,沒有“天地有正氣”的豪邁,沒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現(xiàn)出大英雄欲與家人共聚一堂歡飲屠蘇酒過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一絲寂寞、悲愴的情緒。恰恰是在丹心如鐵男兒這一柔情的剎那,反襯出勃勃鋼鐵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實性,這種因親情牽扯萌發(fā)的“脆弱”,更讓我們深刻體味了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詩,沒有雕琢之語,沒有瑣碎之句,更無高昂的口號式詠嘆?墒,我們仍舊感到心靈的一種強烈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jīng)嬗變,文天祥,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作為忠孝節(jié)義人格的偉大圖騰,萬年不朽,顛撲不滅,仍會是在日后無數(shù)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范。

除夜原文賞析15

  原文: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宋代]蘇軾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xiāng)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fā)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南來三見歲云徂,直恐終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歷日,退歸擬學舊桃符。

  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

  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人邊行走邊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兩種聲音都令我心中傷悲,遠處的燈火夜空的疏星,漸漸地趨向暗淡低微。

  病眼睡不著并非因著守歲,鄉(xiāng)音無人為伴我苦苦地思歸。

  蓋著幾條被子雙腳依舊冰冷,知道冬霜重滿是寒氣,剛洗過頭發(fā)覺得輕松,卻感知鬢發(fā)又已變稀。

  多謝殘燈并不將人嫌棄,孤舟中整夜里許我相伴相依。

  來到江南見舊歲三度辭去,真怕終身要奔走在道路。

  年紀老大怕看新的日歷,辭官歸鄉(xiāng)準備學寫舊的桃符。

  自然景物已表露春天的意味,我這病客的胡須偏被霜雪找尋。

  縱使窮愁潦倒但愿贏得此身長健,不怕輪到我最后一個把屠蘇酒飲。

  注釋

  野宿:住宿在郊外。

  行歌:邊行走邊唱歌,借以抒發(fā)感情、表達意愿等!蛾套哟呵铩るs新十二》:“梁丘據(jù)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币翱蓿嚎抻诮纪。

  微:暗淡低微。

  守歲:除夕習俗,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

  鄉(xiāng)音:家鄉(xiāng)的口音。

  重(chóng)衾(qīn):多條被子。

  沐(mù):洗發(fā)。

  “南來”句:蘇軾于熙寧四年(1071年)冬到杭州通判任,至作此詩,已度過三個除夕。歲云徂(cú),謂年歲辭去。徂,往。

  歷日:這里指日歷。

  桃符: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郁壘二神,能食百鬼。故俗于農歷元旦,用桃木板畫二神于其新,懸于門戶,以驅鬼避邪。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新書寫聯(lián)語,其后改書于紙。

  煙花:泛指春景。青春:春季。

  博:贏得。長。荷眢w健康。

  “不辭”句:古俗,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長依次飲屠蘇酒,見《荊楚歲時記》。宋洪邁《容齋續(xù)筆》卷二“歲旦飲酒”條云:“今人無日飲屠酥酒,自小者起,相傳已久,然固有來處。后漢李膺、杜密以黨人同系獄,值元日,于獄中飲酒,曰:‘正旦從小起!稌r鏡新書》晉董勛云:‘正旦飲酒先從小者,何也?勛曰,俗以小者得歲,故先酒賀之,老者失時,故后飲酒!蓖捞K,酒名,也作“酴酥”、“屠酥”。

  賞析:

  第一首詩以悲情起句,遣詞造句處處含悲。“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殘燈”、“孤舟”諸語,無不充滿冷寂愁郁的色調,望而生悲。當然,詩人如此惆悵郁結是有特定的時空背景的。寫作此詩時,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終結,站在這個時間點上,不免讓人心生歲月如流、人生易老之嘆。蘇軾說洗過頭后,感到頭輕發(fā)疏,就是這個意思,此其一。其二,除夕是合家團圓,共享天倫的最重要節(jié)日,但詩人卻受命在外,遠離故土,思鄉(xiāng)之情、羈旅之意油然而生。其三,詩人彼時遷謫出京在杭州任職,是由于與改革派的王安石政見不合所致,命運多舛,仕途偃蹇的'憂傷一直縈繞在他心頭,一有機會就會噴薄而出。這種情懷在第二首詩中展露得更明顯。萬家合歡的除夕之夜,詩人獨在異鄉(xiāng),飽受嚴寒,輾轉難眠,觸景生情,歌哭皆悲。不過,這首詩也不盡是悲情。末尾兩句,詩人寫他從殘燈的一線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絲的溫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謝它們,這就是蘇軾的超邁之處了。這其實也是下文寫自己的豁達樂觀張本。

  第二首主要寫政治上的失意。首句“南來三見歲云徂”,三年之中,詩人雖然不斷上陳己見,無奈與當權者多有不合,終不能回朝。詩人由此感嘆恐怕自己一生都要在謫居在外,奔走宦途了。第三句寫是年老心境:人老了,就不想看新的年歷,怕勾起對年華流逝的傷感。第四句中詩人自比“舊桃符”。桃符是民間新年時懸于門戶、用以辟邪的桃木,上面刻有傳說能食鬼怪的神荼、郁壘二神的形象,一般是一年一換。“擬學舊桃符”暗指詩人要拋卻不如意的仕途。這當然是一時之意。五六兩句寫自己的老態(tài)。而詩人以“老”、“病客”自稱,實際上是就心境而言的,因為在年齡上他當時才38歲。末尾兩句是全篇之眼。詩人一掃前面的郁悶,表示要用“窮”和“愁”換取長久的健康,要屠蘇酒來迎新年。正月初一飲屠蘇酒是一種習俗,飲用的順序是自少至老。詩人說“不辭最后飲”,表明他不以歲月流逝為意,以豁達樂觀待之。以此觀照開篇,更見蘇軾豪放曠達的情懷。

  這兩首詩是羈愁之文,構思精巧,落墨不俗,收束更是出人意表。詩人用筆老成,寫景抒情,形象深致,曲折頓挫。

【除夜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除夜原文、賞析07-28

除夜原文賞析09-02

(精選)除夜原文賞析09-02

除夜作原文、賞析10-19

除夜作原文及賞析09-29

[通用]除夜原文、賞析07-28

[集合]除夜原文、賞析08-14

除夜原文、賞析(實用)09-18

除夜作原文及賞析03-09

(實用)除夜作原文及賞析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