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1
李桂林,陸建芳,二個普通的名字,兩個不普通的人。
人言“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他們就在這天梯石棧相勾連小路上,為了彝族的未來,一起奮斗了18年。
試問人生有幾個18年?又有誰能將18年的青春年華獻給這座大山?每次回家四個小時,沒有路,沒有人,有的只是無邊的植物,無邊的石頭。九十度的高梯上刻著歲月的痕跡,稍不留神就會粉身碎骨。且不說學校條件艱苦,單是看看這來回的路,就是讓人驚嘆萬分。而他們硬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攀了18年。
每個星期一的凌晨,都有兩位老師在天梯下等候,每個星期五的晚上,都有兩位老師守候著一群孩子快樂地回到家中。18年來149名學生從這里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了廣闊的天空。雖然只是小學生,雖然只是149名。但是他們改變了這里的現(xiàn)在和未來,帶來了知識的`種子。這些種子在他們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當?shù)巧细袆又袊奈枧_時,他們盛裝打扮。他們沒出過遠門,更沒有上過這么大的舞臺。站在舞臺上他們略顯羞澀。有點手足無措。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看看《感動中國》,并留個影。當主持人問他們的工資時,陸建芳說:“我們剛來時才100多塊,現(xiàn)在有200多塊,我覺得很滿足了!倍嗝礃銓嵉脑捳Z,卻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弦。有人也許會問,為了200多塊的工資,浪費了18年的青春,這值得嗎?他們卻用自己的行動作出了最精彩的詮釋。
在中國的大地上在偏遠的山區(qū),有多少個李桂林和陸建芳?他們無私地奉獻。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托起了教育的藍天,民族的未來。
李桂林,陸建芳,了不起!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2
為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適應生理特征”這一主攻課題,精通英語、俄語、塔吉克語、漢語的吳天一,還學會了藏語。20多年的科研工作,吳天一走遍了青海、西藏、甘肅、四川4省區(qū)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區(qū),診治過上萬名牧民群眾,整理了大量的臨床資料。藏族牧民親切地稱他為“馬背上的.好曼巴(好醫(yī)生)”。
1991年,青海省高原醫(yī)學研究所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高低壓氧艙。吳天一成為第一個模擬試驗者。氣壓從海拔5000米的高度開始下降,由于降速太快,瞬間,吳天一頭疼欲裂,鼓膜被打穿……但他摸清了艙體運轉的安全系數(shù)。
20xx年,吳天一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青藏鐵路開建,高寒缺氧對鐵路建設者的身體健康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這是建設高原鐵路的一大世界性難題,對高原醫(yī)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吳天一多年的研究成果被立即運用于拯治青藏鐵路建設者中的高原疾病上,他和同事們共同研制的抗缺氧藥物、保健品發(fā)揮了作用,他主導開設的高原病科也為西進的建設者們提供了完善的搶救治療環(huán)境,他撰寫的《高原保健手冊》和《高原疾病預防常識》被送到最前沿的施工者手中。他參與指導下,青藏鐵路建設工程沿線建立了三級醫(yī)療機構,五年建設期間未發(fā)生一例因高原病死亡,創(chuàng)造了高原醫(yī)學史上的奇跡。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3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感動中國》。里面一共介紹了10個人物,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感動我,有一生奉獻給核事業(yè),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有堅持五年背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為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陳斌強,但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wǎng)民贊為最美的女教師——張麗莉。
張麗莉是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她很愛自己的學生,每個同學也都很敬慕她,親切地叫她麗莉老師。在同學眼中看來,麗莉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們,但是,不幸降臨在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身上:一天放學時,老師和幾個同學在過馬路的時候,一輛大客車迎面而來,麗莉老師奮不顧身地把其它學生推開,同學們安然無恙,可是麗莉老師卻終身失去了自己的雙腿。至今,張麗莉老師身體還在恢復中……
張麗莉雖然是一名普通教師,但她為了別人不惜犧牲自己,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勇氣,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她不僅感動了你,感動了我,感動了他,還感動了全中國,我們應該向張麗莉老師致敬,并以她為榜樣,向她學習。
三是履行自身職責。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組織和領導安排的要及時抓落實,自己分管負責的要親自指導跟蹤問效。作為一位公民一名國家干部,要敢于同社會的不良風氣說不,要善于帶頭做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4
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會,看了以后,我非常感動。
其中,令我最感動的,是教師張玉滾。教師張玉滾是山里走出的孩子,讀完師范大學后本來要去外面闖蕩,可是他兒時小學的校長卻親自找上門來,想讓他去小學當老師。當時張玉滾兒時的小學環(huán)境差,工資低,沒有人原意來,可是經(jīng)過校長的3次親自登門拜訪,他還是決定留在村子里,當一名老師。
張玉滾回到了兒時的小學,卻發(fā)現(xiàn)這里的面貌和兒時并沒有什么兩樣,還是一樣的`破,但工資很低,40塊錢一個月。由于環(huán)境差,工資低,沒有老師愿意來,老師少,張玉滾只好當起五門課程的老師,這個班的所有課程都是他教的。
每到新學期,張玉滾都要挑起扁擔,到1600開外的縣城去買教材。山路崎嶇,張玉滾只好步行,他每次往返都非常累,可是他沒有放棄,每學期如此。后來,張玉滾用自己的錢為小學建了一個食堂,可是并沒有廚師,于是他想到了在毯子工廠工作的妻子,讓她來做義務廚師,沒有一分薪水。沒有了妻子的工資,張玉滾一家的生活更加困難了,可是他沒有放棄,沒有抱怨。
有一次,有兩個新來的新同學沒有教材,他讓妻子騎著三輪車去買教材。由于他還要教書,只能把9個月大的女兒讓妻子帶著。可是都到了晚上了,妻子還是沒有回來。實際上這時候妻子已經(jīng)在回來的路上了,三輪車翻了,9個月大的女兒頭磕在石頭上,心臟停止了跳動……盡管如此,可是張玉滾依然在教書。
看了張玉滾的事跡后,我感覺自己雖然環(huán)境很好,但還是不滿足于現(xiàn)狀,還整天抱怨,不好好學習,我感到十分慚愧,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學習張玉滾的品質(zhì)。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5
無私奉獻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zhì)。她像冰山雪蓮,潔白無瑕;她像滿山杜鵑,情暖人間。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禮貌史中,最耀眼的是無私奉獻的燦爛光輝,最感人的是無私奉獻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馬遷、杜甫、孫中山等,他們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無私地奉獻給了社會、國家和人民!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作了一個形象的詮釋。
那么,怎樣才能到達無私奉獻的境界呢?
無私奉獻,要確立自己的遠大夢想。夢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也就是那種對人類和社會有較大意義的奮斗目標。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貪圖享受的物質(zhì)需要更具有驅(qū)動力。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fā)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登上一個新階梯。”
無私奉獻,要堅持埋頭苦干的.務實態(tài)度。如果說“無私奉獻”是我們思想修養(yǎng)追求的彼岸,那么“埋頭苦干”則是抵達這一彼岸的橋梁。因為無私奉獻不是憑口頭怎樣說,而是要看行動怎樣做。就是說,無私奉獻不僅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還要表現(xiàn)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
作為教師,就應為培養(yǎng)國家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為工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多生產(chǎn)合格的產(chǎn)品;作為農(nóng)民,就應為國家生產(chǎn)出更多的糧食;作為軍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堅守邊疆、保家衛(wèi)國;作為科學家,就應為國家和人民發(fā)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為學生,就應當努力學習成為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讓我們吸吮中華民族的精神營養(yǎng),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一個真正無私奉獻的人。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6
今天,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的視頻,我很是感動。
胡忠、謝曉君這對夫妻帶上年幼的孩子,來到高原教書。每月只有三百元的生活費,他們竟還有如此信念,一直教了好多年。而且他們的女兒非常懂事,在學校里叫媽媽只叫謝老師,原因是怕那些孤兒自卑。難怪頒獎詞這么寫道:“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雪蓮!
劉偉最讓我敬佩,他幼年貪玩以致于失去雙臂,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生的`希望。他努力學習游泳,拿到了殘運會的金牌?墒敲\對他很不公平,不僅縛住了他的雙臂,還縛住了他運動的權力。劉偉只能轉練鋼琴,他克服了重重困難,練到常人用手彈7級的水平。怪不得有人這樣說他:“他用靈魂演奏生命音符!”
恪守孝道的孟佩杰,也令我感動。她的養(yǎng)母癱瘓在床,從幼年起就開始照顧媽媽,每天奔波在學校與家之間,就這樣過了四千多個日子。她把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孝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烈火金剛劉金國在大連的石油爆炸時,迅速趕到火災現(xiàn)場,指揮一線消防官兵滅火。國外通常采用等爆炸完畢后在滅火,而劉金國為了保護大連六百萬人民的安全,抱著必死的的心態(tài),下令立即滅火。在這種情況下是有很可能連環(huán)爆炸,每走一步,都有生命危險。劉金國舍己為人,與一線消防官兵和火神大戰(zhàn)了15個小時,終于創(chuàng)造了一個零傷亡的完美成績。
還有科學之星朱光亞,肝臟之父吳孟超,綠蔭開發(fā)者楊善洲,用羊肉串救助特困生的阿里木,跨越海峽的希望之翼張平宜,最美媽媽吳菊萍,他們的事跡都很讓我感動。
如果我有犧牲小我,追尋大我的精神,有堅強不屈的毅力,有孝順長輩的美德,有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有伸出雙手去接墜樓孩子的勇氣,有一生做貢獻的決心,那該有多好。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7
感動,一個微妙的字眼,卻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xiàn)。
看完《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讓我熱淚盈眶,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鄉(xiāng)村教師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他們退休后,沒有選擇在北京過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貴州偏遠山區(qū)義務支教。把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背著簡簡單單的行囊就上路了,當他們來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名孩子們,在這之前他們只有一名代課老師給他們上課?吹竭@,他們更堅信他們來對了地方。
雖然他們做好了要吃苦的準備,但寨里的生活和條件超乎了他們的想像,他們的臥室離廁所只有一堵墻,孫麗娜老師說因為晚上睡覺太臭,他們要帶2個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個池子,夏天時就在池里洗冷水澡,冬天時,因為水冷一個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強烈的紫外線,已經(jīng)讓孫麗娜老師右邊眼睛失明,左邊的眼睛視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 ,因為山寨里缺少藥物,只有自己扛下來,為看病省下來的.錢幫孩子們買了學習用品,朱爺爺甚至還有一條有很多洞的秋褲也不舍得丟,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來,太感動了。
這些年來,他們夫婦倆已經(jīng)走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小學,讓孩子們學習了美術、英語、數(shù)學等學習課程,也讓孩子們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萬元,讓小學里充滿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是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們向他們敬禮!向他們學習!做為00后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恩老師的教育之恩,更應該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8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開始留戀在校園里的每一寸光陰!文章講的是一個6歲的加拿大男孩。接下來,我們一家人去了袁家寨子做客,講解員給我們講解了那里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一些風俗。今天,我們幾個小伙伴去買棒冰吃?我要學習張嘎,機智勇敢地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挑戰(zhàn)和考驗。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感動中國學習雙百人物規(guī)劃精彩人生》的書。這本書既是老師布置給我的暑假任務,也是我心中早已渴望已久的一本關于中國英雄的書。
這本書中將了很多個人民英雄的故事,其中令我最為感動的就是《三輪車上的大愛》與《183個孩子的父親》。
第一個故事《三輪車上的大愛》講的是河北老人白芳禮靠打工、撿破爛、幫別人看自行車。.。.。.這一類的雜活來賺錢資助學校,到他93歲在20005年9月23日早晨臨終時,他一共捐資助學35萬元。他自己沒有文化,卻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而他的私有賬戶上的存款是零。
第二個故事《183個孩子的父親》講的是遼寧省盤錦市的一位父親,他有183個孩子,他叫叢飛,原名張琮。他原本是一名歌手,有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成為了一名義工,他資助了183名貴州、湖南等省的貧困兒童。為了給孩子及時的.交上學費,叢飛玩命一樣的瘋狂演出,他常常收到一筆演出費后,馬上就寄給貧困地區(qū)的孩子,而自己卻身無分文。20xx年4月20日年僅37歲的叢飛永遠的離開了他愛著和愛她的人們!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偉大的人:魯迅、朱自清。.。.。.我既看到了他們的人品、人格和精神。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的他們的那種人品、人格與精神。做一個有志氣、有愛心和有志向的人,長大后我要用我的志氣、愛心來報答養(yǎng)育我的父母與祖國!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9
今年30歲的江夢南,出生于郴州宜章縣莽山瑤族鄉(xiāng)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學校的老師。
尚在襁褓的江夢南,因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jīng)性耳聾,半歲后便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為了讓女兒更好地融入社會,江夢南的父母毅然放棄教女兒學習手語,而是讓女兒學習發(fā)音和唇語。
最開始,小夢南靠著反復撫摸爸媽的喉嚨,來感受聲帶的震動并練習發(fā)聲,每個音節(jié)父母都要不停地重復,“如果有音節(jié)只要重復上1000次我就能學會,那已經(jīng)是非?斓乃俣攘恕!
江夢南直言,偶爾也會因聽力障礙感到低落,但她總有辦法開導自己:“我很羨慕別人可以輕松地和朋友聊天,可以打電話、聽歌。每當這時,我就告訴自己,聽不見也有聽不見的好處,至少睡覺時不容易被吵醒!
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fā)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
在江夢南的印象里,身為老師的父母都愛讀書、看報。正是學唇語這個決定,讓江夢南的`求學之路走得越來越長遠。在學校,江夢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奥犞v”是學生獲取知識最重要的途徑,但對于江夢南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無法一直看到老師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時候,她只能通過看板書和課后自學來跟上進度。
盡管如此,聰明、好強的江夢南憑借不服輸?shù)膭蓬^,在小學四年級之后,自學完五年級的課程,直接跳級升入六年級。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 篇10
雖名曰草,芳香無盡,輕吹送余芳。
蒼穹浩渺,繁星滿天而璀璨;鮮花別樣而夭夭;謐夜恬靜而舒心。這般浩瀚、妖艷和神秘的美,直教小生陶醉而迷離于其中?扇缃穸忿D星移,我戀上了一種奇特而美得不可方物的美——小草。
在捐款人的署名上總是會出現(xiàn)“蘭小草”的化名,可他卻從未出現(xiàn)在任何頒獎臺上。
他是一位鄉(xiāng)村醫(yī)生,每天依靠妻子微薄的利潤度日。他的診所雖小,可幾乎全縣的人都知曉他的診所,因為這個小地方里有一位看病從不收錢的醫(yī)生。他的醫(yī)術高明,大病小病都能在他的幫助下痊愈。他的醫(yī)德高明:有一位深的老年患者找到他。他深知這位患者大老遠每天看病不易,竟直接上為其治療。
在診所里的人很多,可他兜里卻未裝一分錢。
每年的報紙幾乎都有關于一位化名為“小草”的報道,可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或是長相如何。在每年的那個時候,總能看到包裝嚴實手拿捐款袋子的人到捐款機構,丟下錢就匆匆離去。清點袋子中的錢總共2萬元,一分不少。他如同俠者,神秘而準時,從未拖延。
在20xx年,他的真名才被人知曉。
他有一個充斥著芬芳的'名字,喚為“蘭小草”,也有一個普通的鄉(xiāng)村醫(yī)生的名字“王玨”。
雖名曰草,卻是美的所在。
我不排斥花的柔媚與芬芳,我敬重松柏的巍巍與剛強,我艷羨雄鷹搏擊長空的瀟灑。我更傾心、傾情名曰小草的美與芬芳。
“做好事就應該像小草,默默無聞。”記得有一年這位“俠客”為了不遲到,借錢籌集了2萬元。這就是小草的節(jié)操!
雖名曰草,輕吹送余芳。
【感動中國頒獎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05-11
屠呦呦感動中國頒獎詞02-07
感動中國2021頒獎盛典心得體會范文07-24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及頒獎詞10-13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03-13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心得體會(通用15篇)03-03
感動中國頒獎觀后感(通用18篇)03-22
感動中國頒獎觀后感(通用30篇)07-19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