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技術方案集合8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么優(yōu)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技術方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技術方案 篇1
一、培訓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現代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教育為切入點,搭建學習平臺,為培養(yǎng)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意識,精通信息技術業(yè)務、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敢于創(chuàng)新、整體素質優(yōu)良的師資隊伍為目標,制定20xx年教師培訓方案。培訓堅持校本培訓為主,集中與分散學習相結合,促使教師學好用好現代教育技術,加速我校信息技術教育進程。
二、總體目標原則
培訓的指導原則是:(1)系統(tǒng)性原則:以學校教師的整體發(fā)展為基礎,注重培訓的系統(tǒng)性,以達到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的目的。(2)實效性原則:避免空洞而抽象的乏味說教,結合當前教育教學實際,切實加強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技能的培訓。(3)針對性原則: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求與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多方式、多途徑的開展培訓,使其能順應時代潮流,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4)自主性原則:學校自主培訓、自主管理,教師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
三、培訓對象(詳細名單見附表)
四、組織實施
1、培訓內容:
、貾PT課件修改和制作。
②能夠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相關學科的資源并下載并進行整合(文擋、視頻資源的下載,網絡視頻格式的轉換)。
、踖xcel軟件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芄P記本的軟件系統(tǒng)的維護。
、輰W校資源網站和江西教育資源網的使用。
2、培訓時間及分組安排:
見附表《培訓分組及時間安排表》。
3、培訓地點:學校學生機房3與機房4。
4、指導教師:全體計算機教師
五、培訓要求
1、所有要求參訓的教師要確保按時參加培訓,按照安排有步驟、有計劃地完成培訓任務。
2、培訓期間確保計算機房的清潔與安靜,嚴禁吸煙。
3、輔導教師要盡職盡責,確保培訓效果,參加學習的教師合格率要求達到70%以上。
4、不遲到、不早退,按時簽到,缺席3次以上的將取消考試資格。
六、管理職責
1、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由鄭方相副校長任組長,各學科教研室主任為小組長,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協(xié)調、管理,組織實施及建立教師培訓檔案,確保培訓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2、信息中心負責課程計劃及教學指導,發(fā)布培訓文檔等。
3、各年級組長應加強管理本年級教師的支持,給參與培訓的教師進行課務調整和監(jiān)督。
七、評價與考核
1、在培訓過程中嚴格考勤,參與培訓的教師不得無故缺席。
2、采取相關獎懲措施,嚴格監(jiān)督。
3、各項培訓內容將在培訓結束之后進行統(tǒng)一測試,成績優(yōu)秀的給予表彰,測試不合格者,進行二次培訓,直到達到要求為止,并記錄檔案。
技術方案 篇2
一、發(fā)布臺風消息時的處置
1、落實人員加固養(yǎng)殖場(戶)畜牧舍、倉庫及其他相關設施,保障住房安全;
2、根據臺風等級,備足飼料和一定量的農用薄膜、農用柴油;
3、準備好抽水機和停電照明設施;
4、準備好動物防疫消毒液和噴射機械;
5準備好應急疫苗等其他物資。
二、發(fā)布臺風警報時的處置
1、對規(guī)模畜禽養(yǎng)殖場(戶)作好緊急動員,進一步檢查畜禽舍、倉庫和住房安全;
2、切斷供電源;
3、海涂上臨時放養(yǎng)的水禽向內陸轉移,并根據臺風動態(tài)及走向采取相應措施。
三、發(fā)布臺風緊急警報時的處置
1、確保人身安全;
2、臺風登陸和過境地區(qū),對不符合抗臺要求的畜禽舍內畜禽轉移到安全場所;
3、其他地區(qū)重點對建在河道、水庫周邊的畜禽養(yǎng)殖場(戶)進行檢查,并采取相應措施;
4、對種畜禽場、地方品保種場采取特別保護措施,確保核心保護群飼養(yǎng)在安全場所。
四、災后處置
1、全面開展消毒。
對畜禽飼養(yǎng)場所、動物及其產品交易市場、屠宰場、畜產品加工場地等要在清掃后進行一次徹底全面消毒、滅源工作。特別是規(guī)模飼養(yǎng)場戶要用動物防疫部門分發(fā)的消毒藥進行徹底消毒,消毒池內的消毒藥要每天更換一次。散養(yǎng)戶可用10~20%的石灰水或20~30%熱草木灰水進行消毒。
2、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
對飼養(yǎng)場所進行徹底清掃和全面消毒,保持欄舍衛(wèi)生,注意通風換氣,及時排出欄舍、飼料儲存場所內的不良氣體。發(fā)現死亡畜禽一定要按規(guī)定做好無害化處理,嚴禁食用,以防中毒。(深埋處理:一般坑深2米以上,在底層灑上石灰,尸體入坑后,灑上石灰或消毒藥,再復以厚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焚燒處理)
3、加強飼養(yǎng)管理。
要及時修復被臺風毀壞的欄舍,注意飲水衛(wèi)生,提高飼料的營養(yǎng)成份配比,適當增加維生素、蛋白、能量,禁止飼喂變質飼料。防止腸道等傳染病發(fā)生,可適量添加抗生素,提高營養(yǎng)水平,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4、做好防疫工作。
對未在免疫保護期內的畜禽立即進行免疫預防。同時嚴禁非本場內的其他動物及其產品進入場內,防止疫病的傳入與發(fā)生。
5、加強檢疫工作。
要加強災后畜禽及其產品的檢疫工作,避免病、死畜禽流向市場,以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畜禽疫病的發(fā)生與傳播。
6、加強疫情監(jiān)測。
要加強禽流感、豬鏈球菌(。┎〉葎游镆咔榈谋O(jiān)測,及時準確掌握疫情動態(tài),準備相應的疫苗等應急物資。要特別做好一類傳染病、人畜共患病等動物疫病的監(jiān)測工作,一旦發(fā)現疫情,要立即報告。
7、注意飼料中毒。
飼料飼喂前必須進行仔細的檢查,不要用霉敗變質的飼料飼喂畜禽,防止被飼料生產、加工和經營者出售霉敗變質飼料坑害。
8、畜牧業(yè)防高溫降暑主要措施
(1)畜舍設施上:
A、注意遮蔭,用遮陽膜、濕稻草等遮蓋畜舍屋頂、中轉場。
B、要注意停電。目前拉電頻繁,對畜禽影響很大,特別是集約化雞場、豬場要自己配備發(fā)電機。
C、水塔、水箱要灌滿水,不能停水。
(2)管理方面:
A、注意通風,早晨、傍晚打開門窗,中午高溫時用排風機降溫,冷水沖淋。
B、放牧家畜要避開中午陽光直射,選擇早晚放牧。
C、欄舍中的水糟不能斷水。
D、在畜禽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等抗應激藥物。食欲不良的畜禽可多喂些青飼料。
技術方案 篇3
為指導建筑施工企業(yè)落實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求,做到穩(wěn)步有序復工復產,根據《企事業(yè)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加強疫情防控組織領導
1、成立疫情防控機構。企業(yè)主要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各建設、施工、監(jiān)理單位及項目部要成立疫情防控組織機構,建立內部疫情防控體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
2、落實疫情防控責任。企業(yè)要將防控責任落實到部門、項目、班組、崗位和個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儲備、生活保障、治安保衛(wèi)等工作。配備專人負責體溫檢測、通風消毒、個人防護用品發(fā)放、宣傳教育等工作,指定專人負責本單位疫情防控情況的收集和報送工作。
二、加強員工管理和健康監(jiān)測
1、有序組織員工返崗。提前調度掌握返崗員工健康情況,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員工,合理組織分批次返崗。對返崗員工能夠集中運送的,鼓勵采取專車或包車等方式運送并做好防護。
2、嚴格返崗員工管理。建立員工健康臺賬,設立可疑癥狀報告電話,員工出現可疑癥狀時,要及時如實報告。
3、做好日常體溫檢測。每天在員工上下班時進行體溫檢測,并做好記錄。指定專人每天匯總員工健康狀況,發(fā)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并采取相應防控措施。
三、工作場所疫情防控和管理
1、實施封閉式管理。對建筑施工項目嚴格實施全封閉式管理,實行進出場登記和體溫檢測,24小時設崗。生活區(qū)遠離工地的工程項目,鼓勵專車接送員工。
2、減少人員聚集?刂苹顒訂卧藬,分散開展班前教育、技術交底等活動。優(yōu)化工序銜接,控制施工現場不同作業(yè)隊伍人員流動,減少人員聚集。
3、優(yōu)化施工工藝。應當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施工設備、試驗器具等應當由專人使用,原則上“一人一機”,輪流使用的,要做好消毒處理。
四、公共區(qū)域疫情防控和管理
1、會議管理?刂茣h頻次和規(guī)模,盡量縮短會議時間。提倡采用視頻、電話等線上會議。必須集中召開的會議,參會人員需做好個人防護。
2、就餐管理。員工食堂應當設置洗手設施和配備消毒用品,供就餐人員洗手消毒。做好炊具餐具消毒工作,不具備消毒條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采取分餐、錯峰用餐等措施,減少人員聚集,用餐時避免面對面就坐,不與他人交談。
3、宿舍管理。員工宿舍應當嚴控入住人數,設置可開啟窗戶,定時通風,對通風不暢的宿舍應當安裝排風扇等機械通風設備。盥洗室配設洗手池和消毒用品,定時清潔。
4、清潔消毒。安排專人對辦公區(qū)域、會議場所、生活設施及其他人員活動場所和相關物品定時消毒,電梯按鈕、門把手等頻繁接觸部位應當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5、做好醫(yī)務服務。設立醫(yī)務室的企業(yè)級項目部要調配必要的藥物和防護物資,配合疾控部門規(guī)范開展隔離觀察和追蹤管理。未設立醫(yī)務室的企業(yè)要與就近醫(yī)療機構建立聯(lián)系,確保員工及時得到救治或醫(yī)療服務。關心關愛員工心理健康,及時疏解員工心理壓力。
6、垃圾收集處理。在公共區(qū)域設置口罩專用回收箱,加強垃圾箱清潔,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并清運。
五、指導員工做好個人防護
1、強化宣傳教育。企業(yè)應當對員工進行疫情防控教育,讓員工掌握正確佩戴口罩、清潔消毒等防護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在廠區(qū)和生活區(qū)顯著位置張貼衛(wèi)生防疫宣傳海報掛圖等宣傳品。
2、加強個人防護。員工在進入廠區(qū)或施工現場后應當全程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接觸粉塵的工作場所應當優(yōu)先選用KN95/N95及以上可更換濾棉式半面罩、全面罩,定期消毒,更換濾芯,使用過程中應當有效防止因噴霧、水幕、濕式作業(yè)淋濕濾芯而降低防護性能。接觸化學毒物的勞動者,除配備與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相適應的防毒面具(含濾毒盒)外,還應當根據工作場所人員情況,選配具有防顆粒功能的濾棉。在宿舍、食堂、澡堂、地面值班室、辦公室、休息室等區(qū)域可佩戴一次性醫(yī)用口罩。
3、保持良好衛(wèi)生習慣。加強手部衛(wèi)生,尤其是在佩戴和摘除口罩/面具、更換濾棉后,應當及時洗手,F場沒有洗手設施時,可使用免洗消毒用品進行消毒。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手絹、衣袖等遮擋,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規(guī)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4、加強班后活動管理。休息期間,員工要減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不得聚集聊天、打牌等,降低聚集感染風險。
六、做好異常情況處置與報告
1、設立隔離觀察區(qū)域。當員工出現可疑癥狀時,應當及時到該區(qū)域進行暫時隔離,并報告當地疾控部門,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及時安排員工就近就醫(yī)。
2、封閉相關區(qū)域并進行消毒。發(fā)現可疑癥狀員工后,立即隔離其工作崗位和宿舍,并根據醫(yī)學觀察情況進一步封閉其所在工作場所及員工宿舍等生活場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同時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對其活動場所及使用物品進行消毒。配合有關方面做好密切接觸者防控措施。
3、做好發(fā)現病例后的應對處置。企業(yè)一旦發(fā)現病例,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疫點消毒等工作。根據疫情嚴重程度,暫時關閉工作場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恢復生產。
技術方案 篇4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快。以計算機及網絡設施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介入教育教學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相整合很快便成為新時期教學改革發(fā)展的一個熱點。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是科學技術中的尖端領域,在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強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擴展。信息技術在教學輔助方面的優(yōu)勢是明顯的,但各個具體學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更優(yōu)化,教學效果更顯著,就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恰當地運用,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
隨著經濟建設的日益發(fā)展,學校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和推動下,教育現代化設施不斷完美:計算機在學校中的數量逐漸增多,日漸能滿足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開,我校連上因特網,為信息溝通、資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與考核的全面實施,為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普及應用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信息技術從一門單獨的學科逐漸進入學校的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學科教學的面貌產生了很大變化。
信息技術雖然在不少方面有著強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之中,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改變教學風貌,就成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理論思考
(一)有關概念的界定
1、小學課程:在這里指學校根據上級課程計劃而開出的各門學科。
2、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是教師和學生在課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主要有三個重點:(1)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恰當地應用信息技術;(2)不僅教師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使用信息技術;(3)使用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就。
(二)研究思路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科課程教學過程有效整合的規(guī)律、策略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規(guī)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傩畔⒓夹g與學科課程整合對硬件建設,軟件建設和師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加快學校信息化的步伐;
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的途徑,方法和策略,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③研究開發(fā)一批實用的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學科教學課件。
④撰寫有一定理論水平研究報告、論文。
、莘e累一批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和典型課例。
三、課題的研究目標
1、學生的教育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運用信息技術引發(fā)“學生自主性獲取信息、運用信息,提高學習能力”的教學理論和模式;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使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獲取信息、運用信息、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經驗和激勵機制;研究并探索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途徑和方法;
2、師資隊伍的建設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系統(tǒng)歸納、總結、提煉出不同學科內容、不同教學類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與方法;形成一批優(yōu)秀的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示范課例;構建多元、豐富的教學資源庫;系統(tǒng)提高學校教師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與學的能力。
3、學校的發(fā)展目標
通過課題的實踐研究,使學校的教育現代化水平得到整體提高,培養(yǎng)一個現代化科研型群體,使學校向教育信息化示范學校、先進學校邁進。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調查法、實驗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的途徑主要有:學習理論文章,參加媒體培訓,上好實驗課,撰寫論文小結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實驗法。通過一堂堂實驗課來探索媒體與課堂教學的很好整合,來觀察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來研究怎樣合理有效在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各門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
五、課題實驗內容
(一)完善組織機構,加強課題實驗管理
為使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學校實驗課題由分管教學的教導主任負責。在學校實驗課題之下,又根據學科教研的特點,分解出幾個下級課題,主要有語文組的《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研究》,數學組的《學生如何在信息環(huán)境下探究性學習》。各個課題小組定期開展研究活動。課題組之間階段性地進行集體活動,相互學習、交流、研討、總結,使課題研究工作做得扎實而有效。
課題組分工表
姓 名 專業(yè)職稱 研究專長 分工
王志明 小學高級 信息技術 課題主持人
鄒小華 小學高級 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研究
陳梅英 小學高級 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研究
徐建祥 小學高級 數學教學 學生如何在信息環(huán)境下探究性學習
(二)加強學習,轉變觀念,促進課題研究深入開展
為使課題研究規(guī)范而深入地開展,學校組織了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1、不定期搜集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文章、教學案例等內容編訂成學習小冊子,發(fā)給課題組成員參考學習;
2、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活動,匯報實驗開展情況,探討發(fā)現的問題,總結實踐經驗;
3、按上級要求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與考核,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
4、抓住機會派教師外出學習,聽取專家的相關學術報告,聽取全國的、省市各級的優(yōu)秀整合課,認真分析內化,指導自己的課題實驗;
5、請教科研專家來校講座,使全體教師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掌握教科研方法,提高課題實驗能力……
(三)從學校實際出發(fā),以課堂教學為陣地,扎實開展課題實驗研究
1、在傳統(tǒng)課堂里“點亮一盞燈”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歷經無數歲月的淘煉而不衰,說明其中自有合理、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內涵,但是隨著科技進步、時代發(fā)展、觀念改變,回首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方法,在直觀性、有效性和啟發(fā)性等方面,就會發(fā)現存在一些問題,適當地發(fā)揮以計算機技術為重要內容的信息技術功能,可以使課堂教學煥發(fā)亮麗的光彩。幾年前,我校就有一套裝備在多媒體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因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使用不夠方便,因此,使用效率不高。
(1)恰當而簡明的演示,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教師為了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即便是在傳統(tǒng)方式的課堂教學中,也努力利用傳統(tǒng)媒體,增強直觀性、啟發(fā)性,幫助學生學習。如今有了多媒體設備,教師或從網絡上找尋相關課件,或自己動手制作課件,針對難點進行演示,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式,在一節(jié)課上應用的時間不是很多,但應用的效果卻是顯著的.
(2)生動而豐富的演示,擴充了容量,強化了訓練,提高了效率。
隨著教師應用多媒體設備的熟練程度的提高。其功能也逐漸得以發(fā)揮,一套設備替換下了更多的傳統(tǒng)設備:小黑板、掛圖、卡片等,課堂的容量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訓練也得以強化,課堂效率提高了。
個別教師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帶動了同軌教師應用,逐漸地更多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了多媒體。
以傳統(tǒng)作為基礎,將傳統(tǒng)中有生命力的精華繼承下來,并且發(fā)揚光大,同時結合時代、科技的發(fā)展,將新的內容融入傳統(tǒng)之中,使傳統(tǒng)合上時代的節(jié)拍,跳動時代的脈搏,形成一種新的體系。傳統(tǒng)的悠久歷史內涵使該體系廣博、深刻,合乎時代節(jié)奏的新內容使該體系煥發(fā)蓬勃生機。
2、在網絡環(huán)境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接入網絡成為終端之后,既是探視信息海洋的窗口,也是作用于信息海洋的碼頭。帶學生進入網絡環(huán)境進行教學,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習探究空間,也給學生以更多展示個性的機會,因為網絡是無邊的,網絡也是互動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網絡,查詢資料,以補充課本教材信息的不足,還可以引導學生參加網上互動交流……
六 、實施步驟
根據課題組安排,結合本課題具體情況,擬定本課題實驗研究周期為1年半,即20xx年10月--20xx年6月。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階段:實驗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調查分析我,F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現狀,整理、收集各種數據。
2、組建課題組,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理論,接受相關知識培訓,上網查詢資源
3、填寫課題申請書,設計實驗方案,制定實驗計劃,培訓實驗教師,認真做好實驗前的各種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實驗研究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1、結合各 學科課程的內容,探討現代信息技術與各科教學的有效整合點,進行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過程,探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2、組織教師編寫腳本,制作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3、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進行測量與分析,探討它對學生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優(yōu)化網絡和多媒體軟件,研究網絡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fā)中的一些理論、技術問題。
第三階段:實驗總結階段(20xx年01月--20xx年6月)
1、撰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的研究報告和相關論文,按科目分類整理,并加以綜述。
2、整理網絡和多媒體軟件腳本,進行教學反思,最終研制成果用多媒體教學光盤的形式向廣大教師推廣。
3、分析展示實驗成果,迎接上級領導和專家的評審鑒定。
技術方案 篇5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fā)展的有關精神和要求,進一步提升二師農村電子商務網絡認知能力,普及農產品電子商務知識與技能,緩解農產品的“賣難”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以及二師特色農產品的網絡經營效益,決定舉辦二師“電子商務進農村”專題培訓班。培訓方案如下:
一、培訓時間
培訓時間3-5天。
二、培訓對象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yè)、各團場務農人員等
三、培訓地點
二師黨校
四、培訓內容
1、電子商務的概述
2、電商與傳統(tǒng)營銷的區(qū)別
3、電子商務對農產品銷售的意義
4、農產品貿易與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相結合的發(fā)展趨勢
5、農產品電子商務發(fā)展規(guī)劃
技術方案 篇6
1、下班時隨手關燈、關電腦,檢查冷凝水龍頭是否關嚴,檢查空調是否關閉。并將其列入日常制度中,以值日的形式強制執(zhí)行。
2、夏季沒有必要開的空調要及時關閉,空調是耗電的主要設備。
3、洗手要及時關閉水龍頭,注意節(jié)約用水。
4、實驗中遇到蒸餾操作,溶媒應回收再使用。
5、玻璃儀器損壞后不影響使用的,經加工后繼續(xù)使用。
6、自己動手制作小的實驗工具。
7、實驗手套洗凈后再次使用。
8、在實驗室里,有的時候在用水上可以多次利用,洗涮燒杯的水可以留下拖地用。
9、平常做實驗大部分時間都需要佩戴口罩以及手套,但是如果每次做實驗都使用新的口罩和手套,那樣消耗量就會很大,所以實驗室的人員都是“一次性口罩和手套分多次使用”。
10、在實驗過程中以及實驗完畢后我們需要大量的密封塑料袋,它的成本要遠遠大于一般的塑料袋,我們在使用時很注意使用節(jié)省,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塑料袋回收并且重復使用。
11、在紙張方面也采取了大量方法節(jié)儉,除了正反面使用外,一般我們能不用紙就不用紙,盡量無紙化辦公。
技術方案 篇7
為進一步提高村醫(yī)中醫(y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確保20xx年實現《基層中醫(y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目標承諾書》工作目標任務,促進農村中醫(yī)藥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根據《市村醫(yī)中醫(yī)藥適宜技術培訓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培訓目標
通過加強村醫(yī)中醫(yī)藥適宜技術培訓,有效提升村衛(wèi)生室的中醫(yī)藥服務能力,滿足城鄉(xiāng)居民對中醫(yī)藥醫(yī)療保健服務需求,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養(yǎng)生保健意識和自我防病治病能力。
二、培訓對象、內容及形式
為轄區(qū)內每個村衛(wèi)生室至少培養(yǎng)1-2名村醫(yī)。培訓內容結合當地常見病、多發(fā)病,在以往中醫(yī)藥適宜技術培訓工作的基礎上,參照省中醫(y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編寫的《中醫(yī)藥適宜技術培訓教材》等內容,重新選定10項中醫(yī)藥適宜技術、10個中醫(yī)臨床常用方劑、10項中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知識。
縣衛(wèi)生局組織實施具體培訓工作。培訓采取集中理論培訓和實踐技能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培訓不少于40個學時,培訓于20xx年2月底前完成。集中理論培訓由縣中醫(yī)院具體組織實施,具體時間另行通知;實踐技能培訓由各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負責組織實施;通過培訓保證每人掌握不少于10項中醫(yī)藥臨床適宜技術及相關教學內容。
三、項目管理
縣衛(wèi)生局負責制定項目培訓具體實施方案,落實項目配套經費,按照項目進度落實項目各項培訓任務,加強對項目各環(huán)節(jié)的管理,接受各級項目監(jiān)督指導和評估?h中醫(yī)院負責做好組織安排授課老師、培訓場地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各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負責組織村醫(yī)按時參加培訓,并組織實踐技能培訓。
四、項目實施質量評估
縣衛(wèi)生局將按項目實施目標進行督導,采取到培訓現場聽課、向培訓對象調查、向患者調查、抽查培訓對象項目掌握情況以及到項目推廣單位實地考察等方式對項目的實施質量進行評估。
縣中醫(yī)院根據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和評估,評估結果上報縣衛(wèi)生局,縣衛(wèi)生局根據項目實施督導情況一并匯總上報市衛(wèi)生局。
技術方案 篇8
1. 原則要求
1.1 統(tǒng)籌兼顧,切塊調控
學校對績效津貼總量和支出預算統(tǒng)一領導和管理,推行切塊管理和包干政策,學校在總量上進行統(tǒng)籌,在切塊上進行調控并制定分配指導意見。
1.2 注重教學,強化績效
績效津貼總量的分配(包括學校的切塊分配和部門的二次分配),既要注重完成的教學工作量,體現多勞多得,同時又要重視工作質量和效果,體現優(yōu)勞優(yōu)酬。
1.3 以人為本,科學考核
制定以人為本,系統(tǒng)科學的績效考核辦法和配套的獎勵性績效津貼標準。
2. 績效來源及總額
學校將市財政每年返撥的總學費收入的25%,作為本學年的績效津貼的總額。
2.1 績效津貼的一級分配
本學年的績效津貼總額扣除度零星收入(詳見《學校各類獎助標準》河職院人[20xx] 號)、各項固定補貼及年度考核獎勵總額之后,再切成行政教輔和二級院部兩大塊,行政教輔部門的人均績效津貼標準為二級院部人均績效津貼的95%。
2.1.1 各教學院部績效津貼總額
各教學院部績效津貼總額由純教學工作績效、各崗位(不含聘用人員)標準津貼總額及其它教學工作績效三部分構成。其中,純教學工作績效按照全校統(tǒng)計一單價45元/節(jié)打包結算;各崗位標準津貼總額根據崗位對應的津貼標準結算;其它教學工作績效按生均績效標準結算。
。1)各教學院部績效津貼總額核算公式如下:
Gi = M×45+∑(本教學院部各崗位標準津貼)+N×H
式中
1
讓大家一起來評價!
Gi——某教學院部本學年績效津貼總額
M——某教學院部本學年教學學時數
N——本學年全校生均績效標準(全校教學院部績效津貼總
額扣除純教學工作績效和各崗位標準津貼總額后,除以本學年全校學生總數)。
H——本學年某教學院部學生人數
其中,根據思政部教學特點,核算公式如下:
G思政部= M×45+ ∑(本部門各崗位標準津貼)+五個學院其它教學工作
績效人均數×思政部人數
。2)教學課酬的結算說明
、俳虒W工作績效構成
A.純教學工作績效:課堂教學、重修、實訓、實習、論文、
命題、閱卷、監(jiān)考、答辯。
B.各崗位標準津貼:教學院部管理教輔崗位績效工資;教研
室、專業(yè)主任、實訓室管理員、實訓部長崗位績效工資。
C.其它教學工作績效:專業(yè)建設、課程建設、基地建設、班
主任工作、社團指導、技能競賽指導、企業(yè)鍛煉、實習點聯(lián)系、創(chuàng)建工作等。
D.創(chuàng)收收入:見各學院相應創(chuàng)收文件。
E.二級學院團隊獎勵績效。
F.專項獎項:資源庫、教材、各類獎項,四六級監(jiān)考、自主
考試、創(chuàng)建獎勵等。(詳見《學校各類獎助標準》河職院人[20xx] 號)
G.科研獎勵。
以上A、B、C、D、E需由二級學院二次分配; F、G項為競
爭項目由歸口部門直接發(fā)放到個人。
②輔導員的結算辦法
按20個學生折算1節(jié)課,每學期按18周打包結算到各學院。
、壅n酬結算職責
財務處:提供績效總額、各項數據測算及參與課酬結算。
教務處:結算全校各教學院部及相關部門執(zhí)行學課時(課堂
2
讓大家一起來評價!
教學、重修、實訓、實習、論文)總數;結算行政人員、教輔人員校級選修課學時數。
學工處:負責審核輔導員課時量、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工作量、就業(yè)指導課時量。
學 院:協(xié)助教務處計算執(zhí)行學課時總數。
組織人事處:組織相關部門共同核算課酬績效。 績效領導小組:審議課酬績效方面的各項結算。 ④結算時間
結算時間為每學期第18周。
2.1.2行政教輔部門的績效津貼總額。
行政教輔部門的績效總額按二級院部人均績效津貼的95%標準計算,費用包干。內部分配的具體標準如下:
2.行政教輔人員具有專業(yè)技術職稱的,其系數按就高不就低原則計算績效津貼。
讓大家一起來評價!
2.1.3團隊獎勵績效
教學院部的團隊績效津貼按照教學院部管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見附件1)進行考核,設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兩個,一等獎獎金10萬,二等獎獎金5萬。
行政教輔部門的團隊績效津貼按照行政教輔部門(院部辦公室)工作量化考核指標體系(見附件2)進行考核,設一等獎兩個、二等獎五個,一等獎獎金人均800元,二等獎獎金人均500元。
2.2.績效津貼二級分配方案制定的原則要求
2.2.1 教學院部績效津貼分配方案的制定原則要求
(1)各院部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教師職稱系數。
(2)各院部必須先將本院部分配方案報學?冃ьI導小組審批后,再提交院部全體人員大會進行表決,超過應到人數的兩分之一以上票數方可通過,表決大會需通知組織人事處和紀委派人參加。若對方案進行修改等,也須依據上述程序進行。
(3)各學院將績效津貼分配的最終結果在內部進行公示,接受監(jiān)督,公示無異議后,績效津貼分配的過程材料及最終分配結果報學校組織人事處審核發(fā)放。
2.2.2行政教輔部門績效津貼分配方案的制定要求
(1)各行政教輔部門按學校核定的績效津貼總額,根據本部門制定的績效津貼考核及分配方案進行分配。
(2)各行政教輔部門必須先將本學院分配方案報學校績效領導小組審批后,再提交本部門全體人員大會進行表決,超過應到人數的兩分之一以上票數方可通過,表決大會需通知組織人事處和紀委派人參加。若對方案進行修改等,也須依據上述程序進行。
(3)各行政教輔部門將績效津貼分配的最終結果在內部進行公示,接受監(jiān)督,公示無異議后,績效津貼分配的過程材料及最終分配結果報學校組織人事處審核發(fā)放。
2.3績效津貼發(fā)放辦法
學?冃Ы蛸N按一學年度結算,即按當年9月至下一年8月計算總績效津貼,并從下一年9月開始,以10個月平均計算發(fā)
每月25日前,各教學院部及行政教輔部門應將本部門本月的零星收入發(fā)放表,經相關部門負責人審核簽字后交學校組織人事處勞資科,經組織人事處匯總、審核后交學校財務處統(tǒng)一發(fā)放。
新進行政人員績效津貼根據所在崗位系數發(fā)放;新進教師績效津貼按1500元/月發(fā)放,調離學校時,根據當年的實際工作量結算績效津貼,多退少補。
聘用人員合同工資以外的超工作量的績效津貼,在次年按10個月逐月發(fā)放。
2.4相關規(guī)定
。1)主持工作的副職崗位績效津貼按正職的95%發(fā)放。
。2)教輔部門的部長績效津貼按科長績效津貼的95%發(fā)放。
。3)享受專業(yè)主任待遇的非教學人員發(fā)放職務補貼450元/月,全年發(fā)放10個月。享受公共教研室主任待遇的非教學人員發(fā)放職務補貼310元/月,全年發(fā)放10個月。
(4)根據國家有關政策享受產假的女教師,其休假期間按周12學時計算教學工作量(寒、暑假不計算工作量),非教學人員,其休假期間按滿崗位津貼計發(fā)。
(5)脫產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脫產期間不計發(fā)績效津貼。
。6)違反學校有關規(guī)定而處以罰款的人員,由相關部門向組織人事處抄送處理決定,組織人事處在其月薪酬發(fā)放表中扣除相應罰金,其罰金歸學校所有。
3.部門考核辦法
3.1管理規(guī)定
3.1.1《教學院部管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見附件1)及《行政教輔部門(院部)工作量化考核指標體系》(見附件2)是考核工作的依據,各部門應圍繞考核指標努力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3.1.2校黨委會議負責討論決定考核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審定并確認考核結果。
3.1.3督導處代表學校行使教學院部考核工作管理職能,監(jiān)察審
【技術方案】相關文章:
技術方案09-25
技術方案模板09-27
噴涂技術方案10-19
精選技術方案四篇10-02
【精選】技術方案四篇09-29
技術培訓方案09-27
【精選】技術方案4篇10-15
精選技術方案6篇10-10
招聘技術人員方案03-31
【實用】技術方案三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