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1
問題:一、孩子為什么會當面頂撞老師,使得老師下不了臺,這時老師又應該怎么做才能給孩子一個臺階下,同時也給自己一個臺階?二、上課時碰到幾個思維很靈活特別喜歡插嘴,而且屢教不改的同學又應該如何處理?三、碰到班里有同學愛講臟話,甚至在課堂上也口出臟言,經(jīng)多次教育不能改正,對這些學生又該采取什么措施?四、如果班里有學生犯了錯,老師使用“集體輿論”到底可不可行?五、對于某幾個家長特殊照顧出來的學生,由于他平時在家里特權太多,到學校里仍想為所欲為,這時老師應該采取冷冰冰的“一刀切”管理方式還是放任不管呢?六、作為一名新教師,應怎樣迅速提高專業(yè)能力?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現(xiàn)象,王曉春老師結合他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各種問題進行了全方面剖析,并提供了合理的解決方案。比方說,對文章開頭提到的第一個問題,王老師就認為在對待犯了錯誤的學生時,教師應采用平等客觀冷靜的詢問態(tài)度,避免矛盾的激化。教師與學生同時失態(tài),最丟臉的還是教師,因為學生是孩子。
對于上課愛插嘴的學生王老師建議應多角度把思路展開,第一看插嘴內容與教師講課內容有關與否,第二看插嘴目的,第三看教師的個性與能力,看教師是外向還是內向,然后再采取措施。
班主任的地位是可以主導“集體輿論”的,尤其是在小學。這里就埋伏著一種危險,如果教師素質不高或者有私心(這是難免的,人非圣賢),就有可能誤導集體輿論。有些老師動不動就指著一個孩子對全班同學說:“大家都不要理他!”這是非常殘酷的行為,有可能給孩子造成終生的傷害。集體輿論往往只能控制學生的表面行為,而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或思想問題。真正解決問題,常常要靠個案診療。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中一些案例與解決方法對我自己的實際教學過程是有幫助的,能使我在教學上少走一些彎路,開闊自己的教學視野。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2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通過點評一個個教育案例,傳達著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著他的理念,使有機會讀到他的書的老師受益匪淺,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舊有的思維方式。我邊讀邊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現(xiàn)實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多種可能性,可是教師思考問題的時候,常常只是主觀地幻想單一的可能性。多數(shù)教師很不習慣在矛盾中思考,很不習慣在事物的互相聯(lián)系中思考,很不習慣刨根問底的思考,很不習慣假設多種可能性,很不習慣在思考中反駁自己。他們的思維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單向的,線性的,獨斷的,非討論性的。這可能就是當前多數(shù)中小學教師的思維狀態(tài)。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边@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致,想的不周全。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帶著一些寬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在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苦苦摸索的教師們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
做一個專業(yè)的教師——這是我讀后感觸最深的一點!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于一個教師太重要了。由于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孩子。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有年齡優(yōu)勢、經(jīng)驗優(yōu)勢、知識優(yōu)勢、權力優(yōu)勢,面對很多問題時省卻了思考,所以,思維定勢的影響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我們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積淀在頭腦中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聰明的教師。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06-22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的讀后感08-11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04-15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09-14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優(yōu)秀讀后感12-15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讀后感集合09-21
《做一個聰明的班主任》讀后感04-07
關于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的心得體會10-12
做一個聰明的老實人作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