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原文及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重山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酒冷燈青夜不眠。
寸腸千縷、兩相牽。
鴛鴦秋雨半池蓮。
分飛苦,紅淚曉風前。
天遠雁翩翩。
雁來人北去、遠如天。
安排心事待明年。
無情月,看待幾時圓。
賞析:
這是一首搖曳多姿的戀情詞。上片六句描述了一對戀人由不忍分離到終于分離的全過程。前三句是寫戀人在分離前夕的相互依戀,是上片的第一個層次。起調(diào)寫他們的不眠之夜,而以“酒冷”、“燈青”烘托其內(nèi)心的悲涼和長夜的難耐。“冷”的酒,“青”的燈,“不眠”的夜,這便是他們通宵達旦的生活內(nèi)容。這里的“酒”,顯然是餞別酒。有酒而“冷”,看來停杯不飲,擱置已久。而青燈猶在,可見主人公確實是“夜不眠”了。由“酒冷”亦可見夜之深。緊接著,作者以“寸腸”兩句推出一對情腸牽惹、愁苦悲傷的戀人。詞的指事抒情,趨于明朗,讀者始之“酒冷”云云,正是他們在離別前夕內(nèi)心極度痛苦的物象反映。由此益知起句用筆在渲染氣氛,烘托感情方面,極見詞人匠心獨運之妙,戀人的全部情緒,都已總攝在起句之中,這首詞的搖曳多姿之妙,起首便露端倪。上片后三句,是寫這對戀人的分別,時間已是次日清晨。這一層,作者用筆,仍然是從羅列物象開始:用“鴛鴦”、“秋雨”、“半池蓮”三種足以使人觸景生情的物象,進一步為戀人的離別寫照。鴛鴦、秋雨、半池蓮都同是在池塘中。秋雨入池,池蓮帶雨,若含紅淚,為鴛鴦分飛而苦。“紅淚曉風前”是風雨中池蓮姿態(tài),滴雨搖風,可憐又可愛,以象征送別的女主人公。由物象襯意象,而且是一襯再襯,主客相形,虛實相宣,正面神采由此倍增。從這里,讀者再次領略了這首詞“搖曳多姿”的妙處。
下片錄上片結句“分飛苦,紅淚曉風前”的意脈,寫女主人公目送戀人遠去,并默默地預卜團圓之期。曉風之中,戀人北去,天高地遠;而北雁南來,顯然是深秋了。在這里,作者用“雁來人北去”這樣一對形象意念上有悖于自然之理的矛盾,再次渲染離別時的悲涼氣氛。下片的前三句,只是寫了“雁來人北去”的事實,但這三句在排列上,由雁而人,由雁的漸近到人的漸遠,層層具體,逐句加深,極見層次。最后三句,別出新意,由眼前的分離而轉(zhuǎn)寫盼望團圓之期。這是本詞“搖曳多姿的最后一現(xiàn)。在封建社會里,往往是由于徭役、謀生等等原因,離鄉(xiāng)背井,而又往往是生離如同死別。自然,這種離別是悲涼的。但本詞卻又不止于悲涼,而是及時地深入一層,轉(zhuǎn)入期待。期待無定,轉(zhuǎn)而為幽恨,故結句云:“無情月,看待幾時圓!”月圓即人圓,其盼望月圓亦即盼望與戀人團聚的迫切心情,自然就躍然于字里行間了。
這首詞,在取材,主題方面,雖然沒有突破男女離別相思之類傳統(tǒng)題材的樊籬,但在結構藝術上,賓主虛實,渲染映襯,搖曳多姿,一往情深,表現(xiàn)了一位大詞人題材、風格的多樣性。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將領。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被秦檜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獄。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宋史》有傳!吨饼S書錄解題》著錄《岳武穆集》十卷,不傳。明徐階編《岳武穆遺文》一卷!度卧~》錄其詞三首。
【小重山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小重山原文賞析02-27
小重山·春愁原文及賞析03-21
《小重山·春愁》原文及賞析03-14
小重山·春愁原文及賞析09-03
小重山·端午原文及賞析05-21
小重山原文賞析集合【14篇】02-27
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原文及賞析07-01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及賞析10-13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賞析07-07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