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本來單純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著本來單純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著本來單純讀后感1
豐子愷的散文輕松,有趣,但在簡單中又別有韻味,再配上單純樸實的小畫,讓人回味無窮。在文中,他描寫了自己關(guān)于家的而是回憶:以前母親坐在庭院中的高椅上招待四方來客;祖母為了“點綴暮春”虧本養(yǎng)蠶,可以走到養(yǎng)蠶的“跳板”上玩,盡管會挨罵,做蠶絲時可以吃各種小吃……這些生活中的細節(jié)細膩溫暖,透露著兒時那種單純美好的氣息。
不過豐子愷的文章也同樣富含著引人深思的哲理。在《大賬簿》中曾經(jīng)提到過,他自兒時就開始思考時間萬物的命運,但越思考,卻越感到疑惑和悲傷。在本書的第五部分“學(xué)會藝術(shù)的生活”的文章中,大多都從生活引申到藝術(shù),人生上的思考,譬如《愛與同情》中對于感情、藝術(shù)的思考;《帶點笑容》中對于世人惺惺作態(tài),諂媚他人的形象的批判。在簡單的文章中帶領(lǐng)著人們思考到更深的境界。
我最喜歡是第三部分中《從孩子得到的啟示》。在這個故事中,豐子愷講述了他找了一個孩子,問他喜歡什么卻得到了喜歡“逃難”的結(jié)果后引發(fā)一系列思考的事情。孩子喜歡“逃難”,因為他們喜歡逃難中“不論錢,而浪漫、豪爽、痛快地游歷”。孩子看見的,是逃難的這一面。
世間萬物本來單純,就如豐子愷在文中說的:“我們所打算、計較、爭奪的洋錢,在他們看來各個是白銀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新人、擾擾攘攘的社會,在他們看來都是無目的的游戲、演。灰磺薪ㄔO(shè)、一切現(xiàn)象在他們看來都是大自然的點綴、裝飾。”這里的“他們”——孩子們——或許才是作者真正追求的單純的境界。
只要我們能夠找到事情的另外一面,看清這繁雜的社會中的真相。我們就發(fā)現(xiàn),世間的一切都本來單純。
活著本來單純讀后感2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中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讓我體會到了“文外有天地,畫外有弦音”感覺。
文中收錄了豐子愷先生55篇散文以及漫畫插圖,在這本書中,豐子愷先生以小見大,通過身邊的小事入手,彰顯出人生的一方大智慧。他的文章平淡真切,又帶著對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用那童真之心,體會著世間萬物的世態(tài)炎涼。
對于人生變化,豐子愷先生認為人生逃不過一個“漸”字。天真爛漫的孩童漸漸的變?yōu)榱艘靶牟纳倌,血氣方剛的青年漸漸的變成了世故圓滑的中年,而中年又漸漸變成了“頑固的老頭”;人生就像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有些人走了,有些人還在原地。那些能保持初心不變的“大人格”很少,希望我們漸變的是年齡,不變的是我們朝氣蓬勃的初心。
書中不僅有先生對人生的思考,也有對家國的責任和擔當。豐子愷先生還在他的散文中帶有歉意地描寫了他的那朵水仙花,那朵水仙花經(jīng)歷過旱災(zāi)、水災(zāi)、凍災(zāi)“三大災(zāi)”,但是這朵水仙花并沒有因此而死亡,每次在經(jīng)歷過短暫的萎靡不振后,接著煥發(fā)出生機。清高嬌弱的水仙花都能忍受危難,人何嘗又不是呢?就像先生說的:“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糟天災(zāi)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個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國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這本書在我看來倒不如說是豐子愷先生對于人生哲理的追問與思考。當你意志低沉,對前路感到迷惘的時候;當你過分追逐,快要迷失純我的時候,這些書中的哲理就像是明燈,給你照亮前方的`迷霧,這也正是豐子愷先生文章吸引人的地方。他用一顆純真的童心把生活過得如此的透徹,簡簡單單的生活,平平淡淡是真,生活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安灰驗槭澜缣珡(fù)雜,而背叛了你的單純,活著這回事,本來是如此單純!痹改銡w來仍是少年。
活著本來單純讀后感3
豐子愷是《活著本來單純》的作者,他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xué)家、散文家、翻譯家、美術(shù)音樂教育理論家,在全世界都頗有盛譽。
豐子愷的散文《活著本來單純》標題雖然只有簡簡單單六個字,但是同樣可以說是豐子愷的人生注解。
我在寒假剛開始時讀《活著本來單純》這本書,雖然作業(yè)挺多的,但是每天擠出一點時間,現(xiàn)在從從容容看完了這個佳作。每看完一部分,我就會猜想下一部分,會是怎樣的經(jīng)歷。我努力想象作者的心情,去感受作者的快樂和悲傷。
《活著本來單純》記錄著的都是豐子愷的生活往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是,“現(xiàn)在回想,世間都同風景一樣。世事之樂不在于實行而在于希望,猶似風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身入其中,不但美即消失,還要身受蒼蠅、毛蟲、啰唣與肉麻的不快。世間的苦根本就在于此!边@一段話,寫出了作者豐子愷對世界的一切發(fā)出的一個感嘆和感悟。
還有第五部分的《學(xué)會藝術(shù)的生活》中的一段話也十分耐人尋味:常人撫育孩子,到了漸漸成長,漸漸脫去其癡呆的童心而成為大人的模樣的時代,父母往往喜慰,實則這是最可悲哀的現(xiàn)狀,因為這是進行放失其赤子之心,而為現(xiàn)實的奴隸了。這段話讓我知道了,赤子之心是最純凈無瑕的,我們每時每刻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孟子曾經(jīng)說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彼^赤子之心,就是孩子本來的心,這個心是從俗世之外帶來的,是不經(jīng)這紅塵造化的心。
我想豐子愷先生定擁有赤子之心,而且是一生都有的,所以,他才能寫出這樣的佳作。
【活著本來單純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活著》讀后感【薦】03-26
【熱門】《活著》讀后感03-25
《活著》讀后感【熱】03-24
【推薦】《活著》讀后感03-24
《活著》讀后感【推薦】03-24
【精】《活著》讀后感03-24
【薦】《活著》讀后感03-24
《活著》讀后感【熱門】03-24
《活著》名著讀后感03-22
【熱】《活著》讀后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