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宿昔 一作:夙昔)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輾轉(zhuǎn)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fēng),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xiāng)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里很快就能見到他。
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fā)覺他仍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有不同的地區(qū),丈夫在他鄉(xiāng)漂泊不能見到。
桑樹枯萎知道天風(fēng)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xiāng)的游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說經(jīng)常想念。
注釋:
綿綿:這里義含雙關(guān),由看到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對征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
遠道:遠行。
宿昔:指昨夜。
覺:睡醒。
展轉(zhuǎn):亦作“輾轉(zhuǎn)”,不定。這里是說在他鄉(xiāng)作客的人行蹤無定!罢罐D(zhuǎn)”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詞。如將這一句解釋指思婦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說她醒后翻來覆去不能再入夢。
枯桑:落了葉的桑樹。這兩句是說枯桑雖然沒有葉,仍然感到風(fēng)吹,海水雖然不結(jié)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遠方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yīng)該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門,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愛。言:問訊。以上二句是把遠人沒有音信歸咎于別人不肯代為傳送。
雙鯉魚:指藏書信的函,就是刻成鯉魚形的兩塊木板,一底一蓋,把書信夾在里面。一說將上面寫著書信的絹結(jié)成魚形。
烹:煮。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為了造語生動故意將打開書函說成烹魚。
尺素書:古人寫文章或書信用長一尺左右的絹帛,稱為“尺素”。素,生絹。書,信。
長跪:伸直了腰跪著,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后根上。跪時將腰伸直,上身就顯得長些,所以稱為“長跪”。
下:末二句“上”、“下”指書信的前部與后部。
創(chuàng)作背景
此為漢樂府詩,最早見于《昭明文選》,題為“樂府古辭”,李善注云:“言古詩,不知作者姓名,他皆類此!
《文選》五臣注說:“長城,秦所筑以備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飲馬。征人路出于此而傷悲矣。言天下征役,軍戎未止,婦人思夫,故作是行!贝笠鉃椋骸伴L城是秦國用來防備匈奴所建造的。山下面有泉窟,可以用來飲馬。遠征的行人路經(jīng)于此而傷心了。天下的征役和戰(zhàn)爭還沒有結(jié)束,家里的婦人思念遠征的丈夫,于是創(chuàng)作了這篇《飲馬長城窟行》!
賞析一: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抒寫懷人情愫。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zhuǎn)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象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jié),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chǎn)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游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最令人感動的是結(jié)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蘊含深意。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jié),余味無盡。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處采用比興的手法,語言清新通俗,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 全詩語言簡短質(zhì)樸,通俗易懂,但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詩起頭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笔亲髡呓柚吧匿侁悾l(fā)婦人觸景生情,對遠離家鄉(xiāng)的丈夫的思念!熬d綿”兩字傳達了兩層的意義:婦人“思緒的綿綿”是由“草的綿延不絕”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遙遠,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然而才在夢中實現(xiàn)的愿望,醒過來后又是遙遠的空間隔絕,依舊是“他鄉(xiāng)各異縣”,彼此無法相見。這一段可以說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中的“遠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中的“夢見”,以及“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中的“他鄉(xiāng)”,都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句法。這樣的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
第二層只有兩句,“枯桑知天風(fēng),海水知天寒!卑凳具h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在這一層中,運用了起興和對比的手法,寫女子寒門獨居,表現(xiàn)其孤獨和凄涼的感情。
最后一段,情節(jié)發(fā)生了轉(zhuǎn)折。忽然有客從遠方帶來丈夫木質(zhì)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遠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者樣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國傳統(tǒng)婦女“閨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質(zhì)樸自然,情感真切悠遠。
《飲馬長城窟行》這首詩是寫思婦懷念在遠方行役的丈夫的!尔}鐵論》中說:“今天下一統(tǒng), 而方內(nèi)不安。徭役遠,內(nèi)外煩。古者,過年無徭,逾時無役。今近者數(shù)千里,遠者 過萬里,歷二期而長子不還,父子憂愁,妻子詠嘆,憤懣之情發(fā)于心,慕思之積痛 骨髓。”這首詩就是漢代這類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正如漢樂府詩的其他優(yōu)秀作品一 樣,它“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繼承和發(fā)揚《詩經(jīng)·國風(fēng)》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善于選擇典 型事件,揭示社會現(xiàn)實。
賞析二:
這一首描寫思婦之情的詩歌,寫得細膩、委婉、深沉、纏綿,叩人心扉。特別是詩歌運用現(xiàn)實與夢境相交錯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詩中情節(jié)似夢非夢、似真非真,從而將主人公因思念而情思恍惚、意象迷離的形象烘托得淋漓盡致。詩的前八句以“青草綿綿”起興,可剛說“思遠道”,就說“不可思”,只有在夢中才能相見;但剛一說夢,又忽然覺得夢境非真,相見仍然艱難。短短八句,就一波三折,夢境、現(xiàn)實交錯,充分寫出了思婦懷念之情的纏綿悱惻。緊接著的四句,以比喻突接上文,出奇制勝,進一步表現(xiàn)思婦的思情。但真有詩中所說的歸人嗎?未必,又是一個似夢似真的描寫。最后八句,寫思婦收到家書時的情節(jié),既可能是真的,亦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chǎn)生的臆想,作者將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使得全詩更富神韻。
詩歌從思念寫到收到書信,從痛苦絕望寫到驚喜激動再寫到失望平靜,情緒沒有產(chǎn)生劇烈的波動,卻顯得自然而不突兀,顯然作者在構(gòu)思和剪裁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尤其以夢境為中心內(nèi)容的前八句,形式結(jié)構(gòu)相當有特色:每句協(xié)韻,兩句一轉(zhuǎn),前一韻的末句與后一韻的首句,詞語相同重疊,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推進。這種聯(lián)綿頂真的用法,在后世發(fā)展成為獨特的“轆轤體”。表達上的精妙,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這種相思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即便是那個被相思的對象也是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的。但在那個時代,戰(zhàn)亂與動蕩造成的家人離散很多時候是不可避免的,天災(zāi)與人禍的兩相作用讓底層的民眾不得不面對分離。在這樣的不得已下,即便思念是讓人絕望難以承受的,但日子總要過下去。“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這樣簡單的幾句真切的關(guān)懷也就足夠感動了。情感的交流。并不只是靠甜言蜜語海誓山盟,生活細節(jié)的關(guān)注與分享才更加真摯溫暖。所以,即便這封盼了很久才盼到的書信真的只有這兩行字,也足夠給予女主人公堅持的希望了。詩歌停頓到這里,留下空白,給讀者以填補、想象的空間,恰到好處又余味無窮。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及翻譯賞析03-17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賞析07-26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及賞析08-05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及賞析06-27
飲馬長城窟行優(yōu)秀原文及賞析03-14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及賞析[必備]10-27
【優(yōu)秀】飲馬長城窟行原文及賞析01-18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及賞析(必備)09-17
飲馬長城窟行原文、注釋、賞析09-17
飲馬長城窟行譯文及賞析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