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guī)律,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光如梭,轉眼間,一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就要結束了,回首這半年的得與失,心中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啊。看著學生們一天天的愛上科學,一天天的進步,我感覺到很欣慰。為了使我今后的教學更加完善,我針對這學期的教學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知道,要想提高科學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要從常規(guī)課上要質量。盡管課比較多,但是我仍然盡力精心準備每一節(jié)課,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注重學生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做出正確的判斷。要想真正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在課前要做好準備,也要布置學生按每節(jié)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提高學生的參于能力和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只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才可能學好,激發(fā)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且科學教材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
觀察實驗中發(fā)現結論,學到知識,如果在課堂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就會很枯燥、無味,如果能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我想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就會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三、讓學生享受參于的過程和快樂。
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表現,要及時給予表揚,好讓學生有興趣下次參與進來。還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我們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小學生的天性是好奇的,是好動的,在參與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參與的快樂,又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疑問,我想孩子們是很樂意的,我們的課堂也會豐富多彩,我們的心情也會因為孩子們的`樂于參加而快樂無比。
四、運用網絡,輔助教學
把網絡資源運用于科學教學中,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三年級的《昆蟲》單元,對于這些很難解釋的知識,雖然我們課堂上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也能解決,但那只是模糊的認識,但利用多媒體的音像動畫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學生的眼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的要感謝多媒體的神奇作用,是我們的教學真實而具體。
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
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改進教學方法,努里提高教學水平,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初中科學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方法
1.利用學科與生活的結合點入手來創(chuàng)設情境
在生活中,學生已經接觸到許多與科學有關的生活事件,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形成了科學學習的前概念和相應的認知結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茖W與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中處處涉及科學,從科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來創(chuàng)設情境,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科學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學生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來創(chuàng)設情境
利用知識的聯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能鞏固舊知識,而且使學生的知識發(fā)生遷移,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知識的聯系來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從而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進行探究性的學習。
3.利用學科與社會的結合點入手來創(chuàng)設情境
當學習內容跟其形成、運用的社會和自然情境結合時,有意義學習才可能發(fā)生,所學的知識才易于遷移到其他情境中再應用。只有在真實情境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實生活或其他學習環(huán)境中解決實際問題。
現代社會離不開科學,科學與社會緊密相連。它跟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huán)境等現代科學前沿問題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聯系與科學緊密相關的社會問題,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4.利用實驗和教具入手來創(chuàng)設情境
創(chuàng)設各種真實、生動直觀而富有啟發(fā)性的實驗教學情境,可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有機的結合,達到自主地建構知識。
例如在為什么降水的教學活動中,分給學生剛從冰箱中拿出的一瓶雪碧,讓學生動手用紙巾去擦拭一瓶雪碧上的水分,學生動手去操作,擦了一次又一次,可雪碧上還是有水分,放在桌上一會兒,還會發(fā)現桌上有一灘水,學生發(fā)現了這個現象,感到很驚訝,并進行積極地思索。
這一現象與學生的常識、經驗相違背,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學生的頭腦中產生了疑問。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找到了答案。這個實驗問題的解決對后繼的學習,為什么會降水有了很好的幫助。
5.利用多媒體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
講授一些抽象難懂的科學概念、變化的科學過程、瞬間發(fā)生的科學現象、復雜的不可見的物體內部結構時,由于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單純靠語言描述難以實現。有些實驗具有危險性、演示實驗可見性較差。可以利用網絡、影視動畫等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能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獲得學習的憑借,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
6.利用科學探究來創(chuàng)設情境
適宜的情境一般總是跟實際問題的解決聯系在一起。利用問題探究來設置教學情境,便于展開探究、討論、理解或問題解決等活動,是科學學科適用的'設置情境的有效方法。在學科發(fā)展史、學科學習中都可以找到生動的問題素材。模擬科學家進行科學發(fā)現的探索過程,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而有效的問題情境,有著巨大的智力價值和非智力價值。
7.運用故事來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
初中生是介于兒童和青年之間的一個特殊年齡段,將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故事情境融入于科學知識中,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茖W有著多樣的科學探究的史實和科學家的故事,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它創(chuàng)設科學教學情境。課堂上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美妙的傳說,都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角色,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
8.以學生的"疑問"來創(chuàng)設情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讓學生質疑,使學生心理上感到茫然,產生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對問題刨根問底的欲望,促其積極思考?茖W來源于生活,學生或多或少都與本課有關的疑問,教師要善于挖掘。
9.以學生的"錯誤"來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在系統(tǒng)地學習科學知識之前往往就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思維,被人們稱之為"前概念"。由于理解相當膚淺,不能深入概念的本質,結果出現偏差,甚至是錯誤的前概念。當學生出現某個錯誤的概念時,教師就以學生的"錯誤"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說出理由引導學生逐步抽絲剝繭,暴露出錯誤前概念產生的根基,學生的"錯誤"也是教學的生長點。
二、科學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本原則
科學學習情境在科學教學中雖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若設置不當,也不能發(fā)揮應有的效能,為了使學習情境在科學教學中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的作用,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應注意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1.情境的科學性
初中《科學》最大的特點是綜合性,它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諸方面的知識。但目前的科學授課教師幾乎非科學專業(yè)科班出身,他們自己過去學習中主要接受的是分科教育,有的以前從事的工作也是分科教學,自身專業(yè)知識儲備較為單一,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也易出現偏失。
2.情境的可接受性
情境的設計要考慮學生能不能接受,要設計好合適的"路徑"和"臺階",便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和技能遷移到情境中來解決問題。由于知識和技能的遷移總是受到個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響。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個人經歷,特別是農村學生和城市的學生的差別。例如講植物營養(yǎng)繁殖時,農村對番薯的扦插很熟悉,而城里學生卻一頭霧水。
所以,教師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選擇和設計,充分了解學生,使之能適合于學生,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才能使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遷移,才可能使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經驗和策略日趨豐富,在新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逐步提高。
3.情境的簡潔性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宜簡不宜繁,不能喧賓奪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是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那種云里來、霧里去,帶著學生"繞圈子"的情境,半天都不能讓學生切入學習主題。
盡管學生似乎頗有興趣,但目標性不強,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創(chuàng)設任何一種情境都必須要簡單明了,易于操作,不要為情境而情境。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是課堂上的一種裝飾品,而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不能單純追求表面的熱鬧和有趣,浮于表面的過分渲染,這樣不利于教學內容的深化,也容易讓學生在情境中忘了學習目的。
4.情境的正面性
科學教育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科學技術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危害社會,例如電腦病毒等,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給學生以積極向"善"、正面的影響。消極反面教學情境萬萬要不得。在學杠桿時不能為了滿足有些學生貪小便宜的心理說:"假如你們做小買賣時,怎樣可以缺斤少兩而多賺些錢呢?"而應啟發(fā)學生如何與不法商販斗智斗勇,揭穿騙人的伎倆。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在教學中,為了充分發(fā)揮實驗室的作用,在開學之初,認真做好實驗計劃,在具體安排中,做到既科學,又不互相沖突,保證每節(jié)課都能在實驗室中進行。
本學期按照實驗教學計劃,認真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操作能力、比較能力、分類能力、推理能力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養(yǎng)成了愛科學、學科學的學習積極性,做實驗能正確規(guī)范地操作,善于觀察,樂于探究、總結。并能將學到的相關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能夠解釋常見的自然現象及生活現象。
小學《科學》教材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具有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使用這一教材中,我感覺這一教材在編排中充分考慮了學生在生活環(huán)境、經驗背景、個性特點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學習內容、教學活動、設計制作、綜合評價等多方面都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創(chuàng)新空間。它并不象小學自然教材那樣內容非常的固定,實驗過程、方法非常的單調、一陳不變,而是相當的靈活,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調節(jié),而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創(chuàng)新的空間,因此,我覺得這一教材具有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我確實轉變了觀念,構建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自學相關知識,及時查閱課程改革的相關資料,確立了“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總結規(guī)律、交流互補”的教學模式,課堂真正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理念。根據年級特征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教學中教師扶放有度,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行操作,在教師的適當幫助下可進行自主探究(除帶有危險性的操作外),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習的興趣濃厚,實驗室成了學生愛去、常去的樂園。
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根據班級具體情況安排指導學生參與課外研究,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提高了技能,培養(yǎng)學生長期堅持實驗、連續(xù)觀察記錄、查閱資料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探究科學知識,學習和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學期中,大部分同學自愿參加興趣小組的活動,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積極性非常高。每周有兩名同學負責觀察每天的天氣狀況,記錄氣溫、風向、風力、干濕情況等,一個學期結束后,引導小組同學分析數據,總結當地的氣候變化特點,據此推理下一年的氣候變化規(guī)律,從中體驗科學無處不在,從小激發(f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對于實驗器材做到認真負責,定期清洗、整理、保養(yǎng)、核對儀器、藥品的使用情況,及時上帳下帳,做到帳物相符,儀器得到了有效使用,平時填寫好各種表冊,學生參與進度表的填寫。
今后,我將繼續(xù)轉變觀念,重視學生學法的培養(yǎng)、指導,充分發(fā)揮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的改革和探索,努力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保證實驗開出率達100%。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11-24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04-14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04-09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07-20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11-16
小班科學教學的工作總結12-19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07-26
科學教學反思04-11
《科學》教學總結06-22
科學教學總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