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教學片斷賞析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學生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心理學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文字時,教師熱情地鼓勵學生質(zhì)疑解疑,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學習主動性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教《草船借箭》一課,我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啟發(fā)質(zhì)疑:你們發(fā)現(xiàn)哪些問題,需要大家?guī)椭?一位學生提出:我覺得課題上的借字用得不恰當,應該是騙字。他的話音剛落,課堂上便熱鬧起來。學生敢于向教材挑戰(zhàn),這正是他們身上閃現(xiàn)出的求異思維的火花。于是我抓住契機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組織了討論:
生:我覺得用借箭是可以的。船受滿箭后,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我們平時借了他人東西后總會說些感謝的話,諸葛亮正是這樣在借箭后對曹操表示感謝的。
生:我不同意這個說法。這不是感謝,而是嘲諷,意思說:曹操,這下你上當了,白白送了十萬多支前。
生:我覺得課題中用借箭,意思深遠。俗話說有借有還,諸葛亮得到這十萬多支箭不是不還的,在日后交戰(zhàn)時他會如數(shù)歸還給曹操。
生:我認為騙字含貶義,若用騙字就會損害諸葛亮的形象,而用借字則充分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發(fā)展了求異思維,拓展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激勵學生質(zhì)疑解疑,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便重要的是,它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等待老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者變?yōu)橐粋主動探索者,把學習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
【《草船借箭》的教學片斷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草船借箭教學片斷賞析08-15
《草船借箭》教學片斷賞析04-06
草船借箭的片斷賞析03-25
草船借箭片斷賞析04-08
《草船借箭》片斷的賞析05-02
《草船借箭》片斷賞析04-06
《草船借箭》的片斷賞析04-05
《草船借箭》優(yōu)秀片斷賞析04-06
《白鵝》片斷教學賞析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