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大秦腔將軍觀后感范文
由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新創(chuàng)作的秦腔歷史劇《大秦將軍》,主講了秦始皇和大將王翦之間的故事。秦始皇想靠王翦滅楚一統(tǒng)天下,但同時又怕王翦兵權在手而造反,處處提防。王翦忠心耿耿,卻又不得不向秦始皇表明自己淡泊名利,一心為秦。最終王翦不負眾望,凱旋而歸,沒想到秦始皇又起疑心,最后他選擇了歸隱山中。整場表演場面宏大,大氣磅礴,氣勢壯觀。戲中既有舞女的翩翩起舞,又有士兵在揮舞刀戈,燈光不斷變換,加上精美的布景道具,把舞臺裝扮得格外漂亮,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中國傳統(tǒng)戲曲之所以頗具魅力,能在世界戲劇藝術之林獨樹一幟,是因為它是獨特的舞臺藝術表現(xiàn)形式,即它的綜合性、技術性、程式性、夸張性和虛擬性。中國傳統(tǒng)戲曲是綜合了舞蹈、美術、文學、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但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具有寫意的美學思想,虛擬的表現(xiàn)方法,程式化的舞臺動作和鮮明的技藝表演等特征,然而它的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三者又是相互配合、緊緊交糅在一起的,缺一不可。正是由于具有這種獨具一格的表現(xiàn)形式,使其無論在敘事擬人,表意抒情方面,做到了既不是憑空地直訴,也不是蒼白地呻吟,而是將具體的人物形象,即生動豐富的戲曲舞臺形象訴諸觀眾,是看得見、聽得著、摸得到的客觀存在。
看完新編秦腔歷史劇《大秦將軍》,給人的感覺是好看好聽,但好看的不是劇情,而是舞美燈光;好聽的不是唱腔過門,而是交響音樂。我倒沒覺得是看了一場秦腔,而是欣賞了一場舞蹈、話劇等的綜合體。
首先該劇整個表演過程中把中國傳統(tǒng)戲曲程式性的東西淡化了。所謂程式,就是將形態(tài)的某些要素定格化后加次遵守之,沿用之,也就是戲曲各藝術因素的組織化、節(jié)奏化和美化。傳統(tǒng)戲曲從表演方面來看,各種身段與動作表現(xiàn)都有相應的特定用途,一切動作幾乎都是規(guī)范的,而且常常要配以音樂鑼鼓點;亮相、打背供手之類,也都有程式,提袍甩袖抖胡須在各個場合都有各自的蘊意,然而該劇在演出中很少見到秦腔的表演程式。
其次音樂和唱腔設計脫離秦腔本體。從秦腔音樂方面來看,各種板式與腔調都有一定的'規(guī)格,什么情緒下用什么腔,也有其基本規(guī)范。秦腔六大基本板式,唱腔分歡音和苦音之別,如悲哀是苦音,高興時用歡音,板式與板式之間的銜接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該劇沒有過多的唱段,有些唱腔脫離秦腔的本體,感覺不出秦腔的韻味,整個演出過程中對話過多,有點話劇的感覺,缺少了戲曲中最精彩的唱腔。
最后是舞臺背景繁瑣,影響了演員的表演。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的根本特點是 “ 虛 ” 和 “ 空 ” 。所謂 “ 虛 ” 和 “ 空 ” ,是指它在舞臺表現(xiàn)上,不同于話劇和歌劇,基本沒有什么舞臺美術和裝置,它所依靠的不是小小的有限的舞臺上的布景與陳設,而是 “ 人 ” 。 在傳統(tǒng)戲曲舞臺上,無論表現(xiàn)什么樣的主題,塑造什么樣的人物,舞臺上一般不用 “ 景 ” ,只設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并沒有實在的、立體的景物。如此,戲曲中人物形象的 “ 生活背景 ” ,則完全要靠人物的動作給以虛擬。這種虛擬隨心所欲,流暢自然,而且頃刻可變,且變化無窮。大到山水城寨,小到一針一線,全然靠了演員優(yōu)美瀟灑的動作,使觀眾會意而聯(lián)想出那幅 “ 景 ” 來。這種虛擬的 “ 示意 ” 和 “ 象征 ” 減少了觀眾的視覺分散,使其可以把精力完全集中在人物形象上,看他(她)的 “ 做 ” 和 “ 打 ” ,聽他(她)的 “ 唱 ” 和 “ 念 ” ,領略他或她在表現(xiàn)人物的喜怒哀樂、驚恐悲歡,或是在站坐走停、舉手投足,以及儀態(tài)風度。盡管舞臺囊括了諸多的藝術因素,但多種藝術因素卻是以人的表演為其中心。觀看《大秦將軍》一直讓人感覺不舒服的是該劇的舞臺美術,整個舞臺設置成宮室臺階,太大地影響了演員的表演。由于臺階,演員許多時候都是在后區(qū)表演,看不到演員的表情,只能看一個輪廓;由于臺階,很大程度限制了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更多的是演員提心吊膽地在臺階上上來下去,很是別扭;同樣還是由于臺階,舞臺調度上往往老是一種形態(tài),給人造成視覺疲勞。戲曲演員表演講得是手眼身法步,在這里,少了眼和步,豈不是一種遺憾?
【秦腔大秦腔將軍觀后感】相關文章:
父親的秦腔散文06-23
悠悠秦腔情經典散文04-04
秦腔 讀后感03-21
秦腔的讀后感03-22
秦腔讀后感03-29
你應該喜歡秦腔美文12-14
走進劇院學秦腔作文11-14
傷感抒情散文精選:遙遠的秦腔04-28
走進劇院學秦腔作文【熱門】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