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寶寶春季出游的注意事項
放假了,很多家庭會選擇出游。帶孩子旅行,但是常常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麻煩,如暈車、水土不服等,為避免“乘興而來、掃興而返”的遺憾,爸爸媽媽事先得將準備功課做足了,有條件的話,還要掌握一些便捷、有效的自助方法,以便及時應對突發(fā)狀況。
一、寶寶春季出游要注意什么?
1、出游時應該給寶寶帶上一些厚衣服,防止寶寶著涼。
2、要注意多給寶寶吃一些提高抵抗力的食物,例如富含維生素A、D和鋅的食物,維生素A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繁殖和復制,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幫助減輕癥狀并縮短病期。維生素D具有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降低各類疾病的發(fā)病率。
3、出游時一定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安全,最好自己帶一些寶寶習慣的食物,同時要注意食品的保存,以免寶寶食用后引起食物中毒。
4、家長要注意觀察活動場地的周圍環(huán)境,提醒幼兒注意腳下高低。尤其是在一些光線較暗、地面高低不平的地方。
5、在行車過程中,要注意平穩(wěn)駕駛,盡量避免急剎車,免得幼兒因為沖力從座位上跌落受傷。
6、一般性蟲咬皮炎的處理主要是止癢,可外涂蟲咬水,也可用市售的止癢清涼油等外涂藥物。
7、對于癥狀較重或有繼發(fā)感染的患兒,可內服抗生素消炎,并及時清洗并消毒被叮咬的局部,適量涂抹紅霉素軟膏等。
8、對于有暈車暈船現(xiàn)象的寶寶,乘車前不要喂油膩的食物,盡量避免乘密封的大巴出游,如果必須乘車出行,可在出發(fā)前30分鐘,將一片新鮮生姜片貼到寶寶的肚臍上或按說明吃暈車藥。
9、春季出游要預先考慮路上擁堵、車輛晚點等狀況,準備好孩子的常用物品。即使短途出行,也要備齊如保溫壺、奶瓶、奶粉、輔食、紙尿褲等必需品,確保孩子飲食如在家時一樣規(guī)律。保溫壺不僅可以保障寶寶隨時都能喝上熱水、熱奶,還能避免有些腸胃敏感的寶寶因水質變化導致腹瀉。
10、春季多雨,步行出游時,要帶上雨具,預防寶寶被淋濕而感冒。
11、合理安排寶寶作息時間,勞逸結合對增強寶寶抵抗力非常重要。爸爸媽媽們既要讓寶寶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也要讓寶寶按合理的作息時間休息睡覺,如果是一整天的戶外游玩,可以帶上手推車,午間讓寶寶在車中休息午睡,對寶寶的抵抗力大有幫助。
12、可以給寶寶提供種類豐富的天然食物,像菠菜、鱷梨、柑橘類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這些食物能增強抵抗力。
13、選擇寶寶喜歡或適合的旅游地,出外遠游前,要查一下當?shù)赜袥]有流行傳染病,如手足口、水痘等,避開行程或提前打疫苗。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旅游目標,適合寶寶的年齡與身體狀況等。
14、空氣濕度不能太大、氣溫也不能太高,應選擇氣溫在15~25℃左右的溫度,稍有露水,沒有云彩或少云、風小的天氣。
15、多帶幾件寶寶喜愛的玩具,在寶寶哭鬧或因長時間坐車而感到不耐煩時,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16、帶上幼兒專用的防曬霜。提醒保姆不僅在出門前要給孩子涂好防曬霜,而且在孩子跑動出汗后也要記得補一下。
二、寶寶春季出游為什么容易得?
1、春季流感
春季氣溫回升,流感病毒也隨之活躍。加之春季出游,接觸的事物和人群增多,加重了交叉感染的機率,處在身體發(fā)育初期的嬰幼兒,各項身體機能還不健全,且抵抗力較弱,更容易遭受流感的襲擊。
2、食物中毒
出游時,家長一般會為幼兒準備一些食物和零食。但是某些食物是不適宜為嬰幼兒攜帶的,例如奶油夾心的點心容易變質,香蕉容易被捂爛,寶寶食用后極易引發(fā)食物中毒,并導致腹瀉等癥狀。另外,外出游玩免不了在外就餐,但是寶寶腸胃耐受性差,外面的食品很容易造成寶寶腹瀉或食物中毒。
3、過敏性疾病
很多寶寶對花粉過敏,而春天恰好是植物傳粉的季節(jié),空氣中漂浮著大量花粉,寶寶吸入后極易引發(fā)過敏現(xiàn)象。另外,寶寶缺乏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就會抵抗力下降,這也是過敏性疾病易發(fā)的原因之一。
4、摔跤跌傷
由于寶寶年齡小,骨骼和肌肉發(fā)育都不完全,在外出活動時很容易摔跤或跌傷。
5、蚊蟲叮咬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66%的寶寶都曾有過被昆蟲蟄傷的經歷,其中有33%的寶寶甚至被昆蟲蟄傷3次以上。
6、寶寶暈車
許多成人坐車或坐船的時候都會頭暈或惡心,寶寶也不例外。乘車時間長或者路途顛簸,很有可能造成寶寶暈車。
放假了,很多家庭會選擇出游。帶孩子旅行,但是常常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麻煩,如暈車、水土不服等,為避免“乘興而來、掃興而返”的遺憾,爸爸媽媽事先得將準備功課做足了,有條件的話,還要掌握一些便捷、有效的自助方法,以便及時應對突發(fā)狀況。
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影響寶寶出游的病癥有哪些以及如何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
一、暈動癥
很多孩子在乘坐車、船、飛機等交通工具的時候,由于內耳的平衡系統(tǒng)對車、船等的運動刺激特別敏感,從而產生眩暈、惡心、嘔吐、頭暈、臉色蒼白、腹瀉等暈動癥狀。
暈動癥的預防(以暈車為例):
1、乘車前不要吃得太飽,特別要少吃油炸的或高脂肪的食物。
2、保持車內空氣暢通,避免濃烈的食物味道或香煙、汽油味等。
3、坐在前面靠司機旁邊的座位上,以減少顛簸。
4、為孩子準備好塑料袋、衛(wèi)生紙和水,嘔吐時讓其將污物吐在袋子里,吐完后用水漱口,消除不良氣味,并擦凈嘴角。
5、可再乘車前服用一些預防性用藥。如外用藥:在乘車前可用防暈耳貼;也可在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于肚臍眼處,防止暈車療效顯著;蛘咦尯⒆涌诜笍桶,半片就夠了。暈車嚴重時可服1片,在上車前10~15分鐘服下,可防暈車。行程2小時以上又出現(xiàn)暈車癥狀者,可再服半片。途中臨時服藥的話,應在服藥后站立15~20分鐘后坐下。這一方法的有效率達97%,相比其他暈車藥物,它不會引起的口干、頭暈等副作用。
發(fā)生暈車時怎樣處理?
1、掐內關穴:孩子發(fā)生暈車時,可用大拇指掐他的內關穴(內關穴在腕關節(jié)掌側,腕橫紋上約二橫指,二筋之間)。
2、擦涂風油精:乘車途中發(fā)生暈車,可以將風油精搽于孩子的太陽穴或風池穴(風池穴在腦后,頭骨下緣,左右兩條大筋的陷窩處)。
二、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在醫(yī)學上被稱為“腓痙攣”,因腿肚的腓腸肌痙攣而引起的腿部抽筋,伴有劇痛,令人暫時不能動彈。如果發(fā)生在游泳的時候,將會非常危險。
預防措施:
1、在活動前、活動后和晚上臨睡前,按摩小腿肌肉。
2、旅行時(尤其是登山旅行),讓孩子走30分鐘左右就要休息一下。
3、常常抽筋的人可在游泳前將搗爛的生姜渣汁涂在腿上,充分按摩,能收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4、游泳前,須做好熱身運動,如果水溫較低,建議別讓孩子下水。父母的視線不要離開孩子,以免照顧不到。
發(fā)生抽筋時怎樣處理?
人們可以嘗試親子按摩法。此法通過放松局部肌肉來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操作方法:可以讓媽媽抱著孩子坐著,幫孩子伸直抽筋的腿,爸爸用手握住前腳掌,向外側旋轉踝關節(jié),只要動作連貫有力,通常能立即止住劇痛。然后,爸爸雙手交替,順靜脈的走向,由下而上按摩腿肚肌肉;也可以用雙手手掌夾住小腿,輕揉小腿肌肉,或從側面輕輕拍打,以此放松肌肉,恢復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
注意:如果孩子是在游泳時發(fā)生抽筋,爸爸可以教孩子將大腿盡量向前伸,腳跟向前蹬,用手拉住大腳趾,使勁往身體方向扳,反復多次,直至癥狀消失。但在每次扳腳之前,都要深吸一口氣再潛入水中。如果孩子水性不好或過于緊張,還是建議由父母幫忙,趕快送上岸后救治。
三、腸胃病
旅行中的腸胃病通常為急性發(fā)作,最常見的表現(xiàn)有:肚子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等。
預防措施:
1、應保證充分休息,以消除白天的疲勞。
2、讓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3、注意飲食衛(wèi)生,養(yǎng)成飲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4、少吃難消化的地方特色食品,飲食盡量規(guī)律并有節(jié)制,在外就餐別點太油膩的菜,可以喝清淡的湯品;吃海鮮時,避免與一些寒涼的食物搭配,比如空心菜,黃瓜等蔬菜,且餐后1小時內不要吃冷飲、西瓜等食物。
5、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常給孩子更換衣服。
6、餐后不要馬上做運動,如外出跑步、游泳等。
應對辦法:
1、如有嘔吐、腹瀉等癥狀,可喂些含鹽食物或米粥,補充液體流失;癥狀較輕時可服些腸道消炎藥,如癥狀嚴重應及早到醫(yī)院就診。
2、如果孩子腹脹難受,可以用熱毛巾熱敷孩子的腹部,若仍無好轉應及早到醫(yī)院就診。
3、搭乘飛機時,可能會產生耳鳴,吃東西或嚼口香糖或吞口水可消除耳鳴。
四、感冒
感冒是旅行中最可能發(fā)生的疾病,表現(xiàn)為流鼻涕、咽痛、咳嗽、鼻塞、發(fā)燒等。應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防止孩子受涼。
感冒后的處理:
1、如果出現(xiàn)感冒癥狀,應讓孩子多休息,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營養(yǎng)是治療感冒的最佳途徑。
2、保持室內清潔通風。
3、洗熱水澡,保持身體溫暖,用溫水擦前額。
4、多喝溫開水,服用維生素C,并酌情服用退燒、止痛、消炎藥;若發(fā)燒超過24小時,應立即送醫(yī)院治療。
五、意外傷害
出游時,孩子常常因為過于興奮或放松而出現(xiàn)意外,如跌倒、扭傷等。爸爸媽媽應該隨時留意孩子的動向,盡量避免意外的發(fā)生。
應對措施:
1、扭傷:孩子發(fā)生扭傷時,爸爸媽媽自己先不要驚慌,記得要在發(fā)生傷害的第一時間,對傷處進行冰敷(如無條件,冷水毛巾也可以),時間不超過1小時,然后再進行相應的處理。第二天,可以對局部進行熱敷,這樣可以減輕紅腫,促進恢復。
2、擦傷:如果傷口小而淺,僅擦破表皮,可用清水將較臟的創(chuàng)面沖洗干凈,擦傷的創(chuàng)面不必包扎,但注意避免再沾上水、塵土及其他臟物,以防止創(chuàng)面感染。如果傷口小、不流血,可及時用清水清潔傷面,由內向外旋擦洗去污物,涂紅藥水或紫藥水(面部最好不涂紫藥水)。如果傷口較大,出血較多,必須先止血,把傷部抬高,立即送醫(yī)院處理,必要時可使用破傷風抗毒素或抗菌素。
3、骨折或內傷:孩子跌倒后,傷骨疼痛,須排除骨折的可能。另外,除了看得見的外傷,爸爸媽媽還要注意顱內及內臟有無損傷。如果孩子無法用言語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病情,可以根據(jù)其神志和表情來判斷:受傷后,孩子神情呆板,反應遲鈍,或有嘔吐、嗜睡、頭暈、頭痛,或呼吸動作不均勻、有間歇等,這些都表示病情嚴重,可能是顱內或內臟損傷,應立即送醫(yī)院就診。
帶寶寶出游的注意事項還有很多,爸爸媽媽們都應該注意,出門在外,總有麻痹大意的時候,但謹記“安全第一”,而且需要特別留意,避免孩子走失、燒傷、燙傷、溺水、誤服藥物或接觸有毒的化學品等造成意外傷害的發(fā)生。
出行攻略之裝備篇
根據(jù)寶寶年齡制定計劃
1周歲以內的寶寶不適宜遠游,通常1周歲的寶寶還不會走路,父母抱著寶寶長途跋涉很容易感到身心疲憊。另外,由于寶寶年齡還小,抵抗力很弱,很容易旅途中生病,而且由于旅途勞累,不容易恢復。
1—3歲的孩子應選比較近的游線,可以選擇在乘車4小時就能到達的景點,比如青島的周邊城市。
3—6歲的孩子可以出遠門了,但是也不宜長時間乘車。另外,專家建議,爬山活動不適合6歲以下的孩子,因為孩子的體力不適合爬山。
此外,帶孩子出游要選擇山清水秀、沒有危險的地方,行程安排不要太緊,以便于休息。
孩子出門用品清單
飲食類:出行時給寶寶帶上在家里經常吃而且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如奶粉、餅干、水果等。準備一些小孩經常喝的純果汁,也可以把水果、蔬菜洗干凈后,切成小條、小片放在餐盒中。另外,要帶上奶瓶、水杯、保溫壺,保證孩子能隨時喝上熱水。
衣物類:替換衣服2件、褲子多帶幾件、圍兜2件,春末夏初,天氣變化不定,要帶上雨具,預防寶寶被淋濕而感冒,并隨身帶上外套,以保暖和擋風雨。帶平時穿慣的衣服,這樣環(huán)境變了也不容易造成小孩皮膚過敏。
藥品類:抗過敏藥、暈車藥、止瀉藥、感冒藥(成人和兒童用的都要備上)、止痛藥、跌打油、邦迪、消毒棉球、面紙、鼻舒、人丹、風油精等。
其他:帶上一兩件孩子喜歡的玩具,坐車久時還可以拿來給他解悶。圖書1—2本、濕紙巾、防曬油、方便塑料袋。
共3頁123下一頁閱讀全文
出行攻略之安全篇
出門在外,總有麻痹大意的時候,謹記“安全第一”,需要特別留意,避免孩子走失、燒傷、燙傷、溺水、誤服藥物的發(fā)生。
乘車時要提醒孩子,不要從車窗向外伸頭、伸手,如果是自駕游,應給寶寶配備安全座椅;在飛機上一定要為寶寶系好安全帶,低齡寶寶要抱在懷里,不要讓寶寶隨便走動,防止顛簸時引起碰撞而受傷。兒童的情緒波動大,哭鬧有可能妨礙他人休息,所以應做好安排,如讓他(她)看圖書、聽故事。飛機起降時,兒童會感到耳朵痛,讓他們喝奶、咬奶嘴、嚼糖果有助減輕癥狀。
在游玩時,父母要隨時關注寶寶的情緒、狀況,注意寶寶是否饑餓或勞累,身體是否舒服,要注意孩子的健康,防止感冒、拉肚子或感染其他疾病。到達目的地后,家長應對房間做必要的安全檢查。
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一定要隨時注意寶寶的行動,萬不能疏忽大意,嬰幼兒可懷抱或坐推車,行走的低齡寶寶要由成人攙扶。旅游時要時時注意寶寶的安全,避免走失、溺水或受到意外傷害。在人群擁擠的景點,家長要小心看護寶寶,不應離寶寶太遠,以免走失或摔傷?梢越o寶寶穿一件顏色鮮艷的外衣,在寶寶的衣服口袋里最好放置一張寫有寶寶姓名、父母姓名、聯(lián)系電話以及酒店地址的信息卡片,以防萬一。再者,平日要教導寶寶牢記“有問題找警察”、“家在哪里”、“父母叫什么名字”等等的必要信息。
出行攻略之飲食篇
寶寶身體還很脆弱,容易在旅途中出現(xiàn)消化不良、食物過敏等等情況,所以家長最好能在出游前將寶寶平時吃的奶粉、牛奶、米粉帶一些在身邊,寶寶隨時想吃,都能及時沖調。不要隨便將大人的食物給寶寶充饑。
奶粉:外出時奶粉一般要準備平時一直吃的,不要輕易換,并且要帶足,因為外出時經常在路上,一日三餐不太好保證,對于小寶寶,奶就一定要保證。
小罐頭和米粉:6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寶寶已能吃輔食,最好帶上寶寶常吃的米粉和小罐頭。
獨立包裝的餅干等:外出時,可能寶寶餓了,卻一時找不到餐廳,獨立包裝的餅干、蛋糕、雞蛋是必帶食品?梢赃x擇寶寶愛吃的一些品種來帶;蛘吒纱嗝繕佣紲蕚湟恍
蔬菜和水果:帶些從本地買的水果、蔬菜,給小孩買些貴的沒有吃過的水果,容易造成小孩不適應而生病。把水果、蔬菜洗干凈后,切成小條、小片放在餐盒中。
溫水:無論是沖調奶粉、米粉還是喝水,保溫的水離不了。水溫應控制在40—50℃之間。摸起來感覺稍有些熱度就合適了。
旅途中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食用不衛(wèi)生、不合格的食品和飲料,不喝泉水、塘水和河水,瓜果一定要洗凈或去皮吃。不要讓寶寶吃生冷的食物,如沙拉、冰水之類。寶寶的奶瓶晚上回酒店要用熱水消毒洗凈。
另外,在外出就餐時,要注意衛(wèi)生,如飯前要洗手等。要仔細幫寶寶挑選合適的餐點,以免寶寶病從口入。要選擇徹底煮熟的食品,沒煮熟的肉類、海鮮、生冷的食物,如沙拉、生魚片等,千萬不要給寶寶吃。
在車船或飛機上最好節(jié)制飲食,由于沒有運動條件,食物的消化過程延長、速度減慢,如果不節(jié)制飲食,必然增加胃腸的負擔,難免會引起腸胃不適。
出行攻略之健康篇
暈動癥:
乘車前不要吃得太飽,特別要少吃油炸的或高脂肪的食物,保持車內空氣暢通,坐在前面靠司機旁邊的座位上,以減少顛簸。為孩子準備好塑料袋、衛(wèi)生紙和水,嘔吐時讓其將污物吐在袋子里,吐完后用水漱口,消除不良氣味,并擦凈嘴角。
預防性用藥:在乘車前可用防暈耳貼;也可在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于肚臍眼處,能有效防止暈車;或者孩子口服胃復安,半片就夠了。在上車前10—15分鐘服下,可防暈車。
腸胃病:
應保證孩子充分休息,注意飲食衛(wèi)生,少吃難消化的地方特色食品,不吃油膩食物。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常給孩子更換衣服。餐后不要馬上做運動,如外出跑步、游泳等。
如有嘔吐、腹瀉等癥狀,可喂些含鹽食物或米粥,補充液體流失;癥狀較輕時可服些腸道消炎藥,如癥狀嚴重應及早到醫(yī)院就診。如果孩子腹脹難受,可以用熱毛巾熱敷孩子的腹部,若仍無好轉應及早到醫(yī)院就診。
感冒:
應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防止孩子受涼。
如果出現(xiàn)感冒癥狀,應讓孩子多休息,并保持室內清潔通風。多喝溫開水,服用維生素C,并酌情服用退燒、止痛、消炎藥;若發(fā)燒超過24小時,應立即送醫(yī)院治療。
意外傷害:
孩子發(fā)生扭傷時,爸爸媽媽要在發(fā)生傷害的第一時間,對傷處進行冰敷(如無條件,冷水毛巾也可以),時間不超過1小時,然后再進行相應的處理。第二天,可以對局部進行熱敷,這樣可以減輕紅腫,促進恢復。
孩子擦傷,如果傷口小而淺,僅擦破表皮,可用清水將較臟的創(chuàng)面沖洗干凈,擦傷的創(chuàng)面不必包扎,但應注意避免再沾上水、塵土及其他臟物,以防止創(chuàng)面感染。如果傷口較大,出血較多,必須先止血,并立即送醫(yī)院處理。
孩子跌倒后,傷骨疼痛,須排除骨折的可能。另外,除了看得見的外傷,爸爸媽媽還要注意顱內及內臟有無損傷,最好盡快送醫(yī)院就診。
五一,又是親子出游的好時光。自駕車、火車游、高鐵游,都是各個家庭的選擇。不過,愉快出游也會遇到煩心事——小寶寶暈車了!有的寶寶暈車整個人都沒精神,有的寶寶甚至會哭鬧嘔吐!寶寶暈車有什么應對法寶嗎?
如何判斷低齡寶寶暈車
根據(jù)年齡大小有不同的情況:
1.年齡大點的孩子會直接說明情況,說自己感覺不適,安靜得縮在角落里,會出汗、惡心、嘔吐等。
2.嬰幼兒不會表達,會通過一些舉動來表現(xiàn)他的不適,如大叫哭鬧、雙手揮舞、出汗、臉色蒼白、嘔吐。
如何預防寶寶暈車
1、出門帶寶寶乘坐公交車時盡量選擇前排位置。因為前排相對比較平穩(wěn),沒有后排顛簸得那么厲害,且車身的移動與車輛行進方向不同,不太容易導致暈車的發(fā)生。
2、坐車時,引導寶寶注視車窗前方較遠處的風景,不要看兩旁快速移動的物體。
3、坐出租車或私家車時,可以適當打開車窗,保持車內空氣清新,且避免在車內吸煙,或攜帶氣味較重的食品。可以使用空調來調節(jié)車內空氣,但不要讓車內溫度太高。
4、設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比如給寶寶拿玩具玩(私家車可以在車內懸掛玩具或播放舒緩的音樂等)、給寶寶講故事等。但不要讓寶寶在車內看書,那樣更容易暈車。
5、坐車前不要讓寶寶吃得太飽太過油膩,但也不應空腹,以防加重暈車癥狀。
6、平時多讓寶寶做一些加強前庭功能的鍛煉。小寶寶可以抱著在原地慢慢旋轉,注意不要搖晃太厲害,以免損傷腦子;年齡稍大的寶寶可以帶他玩滑滑梯、蕩秋千、旋轉馬等游戲。
7、吐出胃中食物。為果孩子已經出現(xiàn)了暈車癥狀,最好就近停車,讓孩子把胃里的食物吐出來,走動一會兒,癥狀很快就會有所好轉。
寶寶暈車應對小妙招
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暈車跡象,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適當按壓孩子的合谷穴,或者按壓內關穴。
2.在車內應預備紙巾,在孩子嘔吐后使用;讓孩子喝點水,趕走嘔吐物的氣味。
3.如果孩子頭暈,可用冰毛巾蓋在額頭上。
4.孩子出現(xiàn)腸胃不適,可以給孩子吃一些蘇打餅干。
5.保持車內空氣的流通,可時常開窗透氣。
6.盡量給孩子吃固體食物,避免流體食物。
7.暈車癥狀嚴重,可遵照醫(yī)囑服用暈車藥,但不滿一周歲的嬰兒禁止服用。
可以治療暈車的小偏方
1、桔皮:乘車前1小時左右,將新鮮桔皮表面朝外,向內對折,然后對準兩鼻孔兩手指擠壓,皮中便會噴射也帶芳香味的油霧?晌10余次,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
2、鮮姜:行駛途中將鮮姜片拿在手里,隨時放在鼻孔下面聞,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姜片貼在肚臍上,用傷濕止痛膏固定好。
3、風油精:乘車途中,將風油精搽于太陽穴或風池穴。亦可滴兩滴風油精于肚臍眼處,并用傷濕止痛膏敷蓋。
4、食醋: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途中也不會暈車。
5、傷濕止痛膏: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于肚臍眼處,防止暈車療效顯著。
1、春季流感。
春季氣溫回升,流感病毒也隨之活躍。加之春季出游,接觸的事物和人群增多,加重了交叉感染的機率,處在身體發(fā)育初期的嬰幼兒,各項身體機能還不健全,且抵抗力較弱,更容易遭受流感的“襲擊”。
盡管春季氣溫回升,但出游時還應該給寶寶帶上一些厚衣服,防止寶寶著涼。還要注意多給寶寶吃一些提高抵抗力的食物,在這里專家特別提到了 富含維生素A、D和鋅的食物,維生素A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繁殖和復制,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幫助減輕癥狀并縮短病期。并且,人體缺乏維生素A可使呼吸道上皮細胞角化,從而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和危險性。
適量補充維生素D,可將兒童患季節(jié)性流感的幾率降低近 半。維生素D具有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降低各類疾病的發(fā)病率。為此,專家特別推薦,父母可以在春季來臨時,給寶寶服用富含維生素AD的魚肝油產品,降低春季流感發(fā)病率。
2、過敏性疾病。
很多寶寶對花粉過敏,而春天恰好是植物傳粉的季節(jié),空氣中漂浮著大量花粉,寶寶吸入后極易引發(fā)過敏現(xiàn)象。另外,寶寶缺乏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就會抵抗力下 降,這也是過敏性疾病易發(fā)的原因之一。寶寶一旦過敏就會出現(xiàn)打噴嚏、流鼻涕、皮膚瘙癢,濕疹等癥狀,不但影響出游,更威脅寶寶健康。
提高免疫力是預防過敏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手段。數(shù)據(jù)顯示,體內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兒童易發(fā)生過敏,并且發(fā)生過敏的幾率是維生素D充足孩子的2.4倍。專家指出,幼兒每天應至少攝取600國際單位維生素D才能滿足日常所需。對于0-3歲的嬰幼兒,育兒專家建議父母給寶寶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
3、小心食物中毒。
春游出游時,家長一般會為幼兒準備一些食物和零食。但是某些食物是不適宜為嬰幼兒攜帶的,例如奶油夾心的點心容易變質,香蕉容易被捂爛,寶寶食用后極易引發(fā)食物中毒,并導致腹瀉等癥狀。另外,外出游玩免不了在外就餐,但是寶寶腸胃耐受性差,外面的食品很容易造成寶寶腹瀉或食物中毒。
出游時一定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安全,最好自己帶一些寶寶習慣的食物,同時要注意食品的保存,以免寶寶食用后引起食物中毒。
4、避免摔跤跌傷。
由于寶寶年齡小,骨骼和肌肉發(fā)育都不完全,在外出活動時很容易摔跤或跌傷。家長要注意觀察活動場地的周圍環(huán)境,提醒幼兒注意腳下高低。尤其是在一些光線 較暗、地面高低不平的地方,家長們要特別注意。另外在行車過程中,也要注意平穩(wěn)駕駛,盡量避免急剎車,免得幼兒因為沖力從座位上跌落受傷。
5、蚊蟲叮咬。
66%的寶寶都曾有過被昆蟲蟄傷的經歷,其中有33%的寶寶甚至被昆蟲蟄傷3次以上。專家提示:一般性蟲咬皮炎的處理主要是止癢,可外涂 蟲咬水,也可用市售的止癢清涼油等外涂藥物。對于癥狀較重或有繼發(fā)感染的患兒,可內服抗生素消炎,并及時清洗并消毒被叮咬的局部,適量涂抹紅霉素軟膏等。父母帶寶寶外出游玩時,應該準備這些藥物,以防出現(xiàn)蚊蟲叮咬后手足無措。
6、寶寶也會暈車。
許多成人坐車或坐船的時候都會頭暈或惡心,寶寶也不例外。乘車時間長或者路途顛簸,很有可能造成寶寶暈車。對于有暈車暈船現(xiàn)象的寶寶,乘車前不要喂油膩 的食物,盡量避免乘密封的大巴出游,如果必須乘車出行,可在出發(fā)前30分鐘,將一片新鮮生姜片貼到寶寶的肚臍上或按說明吃暈車藥。
7、讓寶寶擁有規(guī)律的睡眠。
春季出游時,寶寶因為接觸新鮮事物,情緒會比較激動亢奮,盡興玩耍的時候會不肯按時睡覺。嬰幼兒正是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期,身體需要利用休息和睡眠時間完成
合理安排寶寶作息時間,勞逸結合對增強寶寶抵抗力非常重要。爸爸媽媽們既要讓寶寶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也要 讓寶寶按合理的作息時間休息睡覺,如果是一整天的戶外游玩,可以帶上手推車,午間讓寶寶在車中休息午睡,對寶寶的抵抗力大有幫助。
【寶寶春季出游的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春季寶寶護理注意事項09-01
春季寶寶護理的注意事項06-18
春季護理寶寶的注意事項08-08
春季寶寶穿衣護理注意事項10-15
清明出游注意事項06-03
春天出游注意事項02-29
春季出游的唯美文案09-04
2017春季出游帽子搭配06-21
安全出游注意事項04-12
跟團出游的注意事項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