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用寧靜平和的心看待世界作文兩篇
。ㄒ唬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變得越來越忙碌。忙碌地追求功名利祿,甚至人與人勾心斗角、同室操戈。這都是因欲望二字而來的。孰不知在喧鬧中、狂熱間,良知卻在不經(jīng)意間流逝了,而人們窮得只剩下了錢,欲望掩蓋了人們對寧靜的認知。生活中,人們總是容易給自己套上名枷利鎖,以致禁錮了活躍的心靈。只看身邊幽暗的谷底,不看遠方清翠的山峰,處處事事圍繞著自己的名利周旋,因把期望值定得越來越高,也導致了失望越來越大。一旦角逐失利,便心灰意冷了陷入煩躁與不安
淡泊名利,它源于一種對生活的熱愛,當這種愛升華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會使你不再被金錢、名利、地位所蠱惑,會使你永遠不會忘了人間還有一片凈土。淡泊的人,會將把一切看得云淡風輕,淡泊的人,始終冷靜地審視著自己。諸葛亮的:《戒子篇》中說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世上太多的人為名利所牽絆,日常的煩惱、得失總縈繞心頭,自然快樂就很少。我很欣賞古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思想,當自己亦不能免俗時,為名利所累時,在情緒煩躁時,在吃虧受屈時,我能在自己喜歡的詩詞曲賦里,尋找出古人所追求的'境界淡泊和寧靜,腦海中便會跳出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或哼唱起明代詞人,楊慎的詞《臨江仙》: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句清高的詩,一首醒人的詞,會讓我寧靜下來,帶著夢幻與現(xiàn)實走進清山綠水中,在大自然中感悟,在小橋流水旁徜徉。用淡泊、自然的心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諦。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在歲月中沉靜,領悟生命的真諦,找到心靈的歸宿。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更應靜下心來享受淡泊的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淡泊并非乏味無趣,里面有快樂、有安逸,有超脫。有了這種心境的存在,是人精神上的一次飛躍,是思想上的一次浣洗,是心靈上的一次對話。我想,唯有淡泊才能讓自己返璞歸真選擇淡泊吧!你將提高不隨波逐流的勇毅,將守住自己的那一份清高,你將從平淡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在安逸中得到靈魂的超越!多一分平淡便多一分快樂,少一分浮躁就少一分失落,非寧靜無以致遠。
。ǘ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全國掀起一陣莫言熱。而莫言本人在開完一場新聞發(fā)布會后便消失在大眾的視線,安靜創(chuàng)作新作品。
在我看來,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跡罕至的山洞中的美麗蝴蝶。人們借諾獎發(fā)現(xiàn)了這只蝴蝶,而蝴蝶選擇的是退居山洞深處,正如莫言選擇遠離公眾。因為那樣的安靜環(huán)境才適合這些美麗的精靈,適合莫言。
非寧靜無以致遠,偉人正是懂得尋找寧靜才能夠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睞內(nèi)心安寧之人。
林徽因曾說:真正的寧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nèi)心修籬種菊,盡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濤聲依舊。因而真正的寧靜是內(nèi)心的平和,這與大隱隱于市是一樣的道理。只要內(nèi)心寧靜便能于車馬喧囂的繁華都市有一個寧靜之所。
前段時間,于丹北大被嗆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文化超女于丹在端了多年的心靈雞湯后終于被人轟下臺。這似乎很意外,可是卻又在情理之中。當年的于丹用心靈雞湯撫慰了無數(shù)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來她不斷商業(yè)化,只加湯不加料的心靈雞湯讓人們越來越難以接受。正是于丹在成為美麗的蝴蝶被人發(fā)現(xiàn)時,不懂得如何退居深處,如何來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們反感,最終失去成功。
與她不同的是,紅學癡儒周汝昌盡管著作等身卻仍躬耕于紅樓中;國學大師季羨林一直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楊絳先生從不開作品交流會,永遠都是默默關注這個社會。大師尚且如此,而我們又有何驕傲的資本?我們又憑什么藐視一切?我們又怎能不屑那一顆寧靜之心?
反觀當今,當郭敬明充滿早戀、貪婪、頹廢的作品發(fā)行時;當韓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論風生水起時;當當時明月的著作爆棚時;當馬諾、芙蓉姐姐在網(wǎng)上受到熱捧時,誰能告訴我,我們那一顆寧靜的心在哪里?我們現(xiàn)在許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從而變得瘋狂與驕傲,變得目空一切。
讓我們找回最初的寧靜,讓我們在內(nèi)心修籬種菊,讓我們懷抱謙卑寧靜的心走在社會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視自己為天地間的一粒塵埃,用寧靜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塵埃,便能開出花來。
【為什么用寧靜平和的心看待世界作文】相關文章:
平和為美為優(yōu)秀作文05-08
以寧靜為話題的作文06-13
看待輸贏的心隨筆01-05
以尋找寧靜為題的作文07-12
守住寧靜為優(yōu)秀作文05-12
世界為立心者鼓掌作文03-13
心的寧靜散文詩07-10
寧靜的心散文隨筆04-08
隨筆-保持一顆平和心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