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江之歌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江之歌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長江之歌賞析
1982年夏天,紀錄片《話說長江》的制作組音樂編輯李近朱來到作曲人王世光家,希望他用音樂把中國母親河塑造出來。李近朱希望王世光創(chuàng)作出一首50秒的主旋律純音樂表現(xiàn)出紀錄片的主題。在王世光看完《話說長江》的素材后,被片中的航拍鏡頭所震撼,也倍感壓力,絞盡腦汁10天左右,他完成了50秒純音樂的創(chuàng)作。之后,在中央電視臺的建議下,他為該曲譜出了完整的曲調。
歌曲歌詞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
《長江之歌》詞作者胡宏偉(3張)
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氣概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啊長江啊長江
歌曲鑒賞
歌詞上,《長江之歌》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用詩情畫意贊美了祖國的壯麗河山,把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祖國的感情融為一體。歌曲充溢著詞作者對于長江的具體感情。該曲所描繪的山水已不是自然地理概念上的山水,而是注入了人們濃郁的情緒色彩的山水,即作者心目中的山水,是藝術想象中的山水。在詞作者的筆下,長江變成了一條有生命的河流,一條和人們的思想感情相交流的河流,成為一條與人們的生活與斗爭息息相關的充滿著無窮活力的河流。作品用概括性的語言,來歌唱出長江的自然氣勢,一方面贊美了萬里長江的壯美景色,一方面又抒發(fā)了人們對錦繡河山的無限深情,把歌唱大自然與歌唱祖國巧妙地凝結成為一體。
第二,歌唱作為“母親河”的長江與沿岸各族兒女對于長江的深情。歌詞把長江比喻作“母親的河流”,而把生活、勞動在沿江兩岸的各族人民比作是吸吮“母親的乳汁”成長起來的“兒女”。歌詞中寫道:“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種比腧雖然是樸素的,但感情卻是真摯的。這是一種擬人化的表現(xiàn)方法,它賦予大自然以人的情緒色彩,用母親與兒女的關系來比擬祖國大地與各族人民的關系,把長江人格化了。這種藝術手法,化“無我之境”為“有我之境”,從而加深了人們對歌唱對象的一種親切感。
第三,歌唱長江的過去和它的未來。歌詞從長江的源遠流長聯(lián)想到它的漫長的經(jīng)歷和遠大的前程,把歌唱歷史與歌唱時代結合在一起,把歌唱大自然的變遷與歌唱社會的發(fā)展雙關地交織在一起。詞中歌唱它既是一條古老的河流,又是一條青春的河流。詞中,既寫長江孕育了古老文明,又寫長江推動新的時代,既回顧過去,又展望未來。這是一種哲理與詩情熔于一爐的寫法,不同于光寫外在的山水美的歌詞,而是用蘸著感情的筆寫這條長河的古往今來,謳歌奔騰前進中的祖國江河,人們可以感受到大江奔流的自然畫面,似乎也可以聽到時代在前進的聲音,從而加強了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曲調上,《長江之歌》的形式結構采用了ABA三段體,第一樂段A從弱拍開始展開音樂的主題,主導樂句表現(xiàn)了寬闊的江面江流舒緩的音樂形象;三、四樂句是一、二樂句的變化重復,再現(xiàn)了歌曲主題,加深了主導樂句的印象,明快的旋律,從容的節(jié)奏,使人產生江水流動的聯(lián)想。二樂段B的樂曲發(fā)展與第一樂段A形成明顯的對比,由強拍開始的旋律模擬級進代替了A段的主題重復變化,節(jié)奏也從舒緩漸趨緊湊,表現(xiàn)了開闊、激蕩的音樂形象,逐漸把樂曲推向高潮,給人以大江奔流的律動感。第三樂段又返回A段,再現(xiàn)主導樂句,結尾再次出現(xiàn)樂曲動機,兩次完全重復,一次移位擴展,反復加深聽眾對音樂主題的印象[7]。
社會影響
《長江之歌》曾被收入江蘇教育出版社版六年級語文下冊[9]、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等多本教材當中
【長江之歌賞析】相關文章:
《長江之歌》說課稿11-11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06-19
《長江之歌》教學設計04-25
《長江之歌》教學設計08-10
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12-22
長江之歌節(jié)目主持串詞11-24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原文及賞析08-13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原文及賞析10-10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及賞析04-13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原文及賞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