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采礦認知實習報告
采礦認知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及意義
實習的目的主要在于通過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當堂授課以及工人師傅門的現場現身說法全面而詳細的了解相關材料工藝過程。(1)了解煤礦生產過程及各主要生產環(huán)節(jié);(2)建立對礦山生產的感性認識,明確采礦事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3)初步建立礦山井巷的空間關系和立體概念;(4)了解采礦專業(yè)畢業(yè)要從事的工作; 實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習本專業(yè)方面的生產實踐知識,為專業(yè)課學習和好的實際動手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能讓我們早些了解自己專業(yè)方面的知識和專業(yè)以外的知識,讓我們也早些認識到我們將面臨的工作問題同時也能夠為畢業(yè)后走向工作崗位積累有用的經驗。
二、 實習地點及相關介紹
地點:開灤集團林南倉煤礦
該井田是河北煤田116隊1957年發(fā)現的,于1970年4月天津市開始籌建,礦井設計能力120萬噸/年。1978年8月轉交開灤礦務局管理。礦井于1985年11月開始投產,當時主采煤層為煤8-1,采用綜采技術,后由于林南倉井田地質構造復雜,斷層發(fā)育,煤8-1原煤灰份較高, 1987年被迫調整主采煤層,采煤方法改為高檔普采和炮采,取消了綜采,主采煤層由煤8-1變?yōu)槊?2和煤11,煤8-1作為配采,當年產量26.1萬噸。 1990年礦井重新核定生產能力為45萬噸/年,當年產量達到45萬噸。1997年再次核定礦井生產能力為60萬噸/年。
現在核定礦井生產能力為120萬噸/年。
三、 實習內容
<1>礦井概況:
1)開拓方式:林南倉礦礦井開拓方式,為立井多水平、階段石門集中上山開拓方式,共有三個立井,分別是主井、付井和風井。
開灤林南倉礦主井作為提煤和應急情況下的上下人員之用,井筒凈直徑5m、井深408.5m,安有一對9噸箕斗,年提升能力為120萬噸。提升高度398.86米。是我國第一臺落地式多繩攀擦提升機。原選用塔式JKM―2.8/4(Ⅱ)多繩摩擦提升機,由于林南倉屬唐山強地震區(qū),在1982年主井施工時,發(fā)現井筒周圍土壤有不均勻的沉降現象。如建井塔困難大不安全。有可能影響設備正常運轉。為了確保安全,經分析對比,由河北煤礦設計院提出,經上級有關主管部門的批準,采用JKMD-2.8×4(Ⅱ)落地式摩擦提升機。提升機由洛陽礦山機器廠于1983年11月制造出廠,1984年10月安裝調試并投入試生產。1985年3月正式交付生產使用。JKMD―2.8×4(Ⅱ)提升機繩速為 9.43M/s,配有二臺YR118/44-8型800KW電機,井筒內設置鋼絲繩罐道及一對載重九噸四繩箕斗。系統(tǒng)布置為:塔式提升機落地安裝。井架上設置兩組Φ2.8M天輪,上天輪中心高為49.3M,下天輪中心高為43.5M,主導輪圍包角為181°04'′31″。林南倉礦副
井(插副井提升機設備圖)主要擔負全礦人員及物料上下的提升任務,井筒凈直徑6M、井架高24M、井筒深422.3米。安裝洛陽礦山機械廠生產2JK—5/2.3—10.59型雙滾筒單繩纏繞提升機。提升高度406M,采用3t礦車雙層罐籠,乘人時每層罐籠不超過28人,總提升人員數每罐不超過56人,罐籠上設有BF-321型防墜器。
井筒內布置有剛性組合罐道,井口以上及天井口馬頭門位置四角罐道作為罐籠導向裝置、四根防墜繩、四條主排水管路、并且由從上至下的行人梯之間。上下井口由搖臺作為罐籠的承接裝置。提升鋼絲繩為6Δ(37)×Φ46×170。 風井井筒直徑4.5米,井深251米,地面安裝有兩臺GAF21.1-10.6-1型主扇風機,擔負著全礦總的回風任務。我礦的第一生產水平為-400水平,主付井底就坐落在該水平,是礦井提升、運輸、排水、供電、供風的主要水平。付井碼頭門設有信號房、候罐室及電子刷卡室,北50米是中央配電室、中央泵房入口。付井南繞道100米處為-400水平兩個永久水倉的南口,水倉北口在礦井水全部排入該水倉,由中央泵房大泵通過副井排水管排到地面水溝。
礦井出煤系統(tǒng)全部是皮帶運輸。西翼采區(qū)的煤全部通過西二小正眼皮帶集中運到-387石門皮帶;東翼采區(qū)包括-500中間水平以下的煤全部通過-650皮帶運到-500皮帶巷,再運到-387石門皮帶。最后通過主皮帶拉到主井煤倉,裝入箕斗提到地面。
主井井底通過兩條800米石門分別和-400水平的東西大巷相連。
【采礦認知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采礦生產實習報告12-11
采礦認識實習報告11-14
采礦生產實習報告10-20
采礦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08-02
采礦實習心得04-21
采礦實習心得04-21
認知實習報告06-22
認知實習報告07-19
認知實習的實習報告03-01
采礦實習報告錦集10篇04-07